燃烧科学与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烧科学与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240/TK
国际标准刊号:1006-8740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查看燃烧科学与技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推进技术》核心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下一本期杂志:《生物多样性》生物科技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燃烧科学与技术》于1995年由已故校长史绍熙院士创办,并亲自担任主编,本刊为双月刊, 1996年就开始被EI检索系统收录,自1997年,在天津市期刊评比中,多年连续获得“天津市优秀期刊奖”,于1999年在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1年进入了“中国期刊方阵”, 2004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期刊。在国内外燃烧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燃烧科学与技术》主要刊登燃烧科学技术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测量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燃烧及其污染产物防治;火焰的着火、熄火、传播和稳定;火焰结构;燃烧空气动力学;火灾防治;超声速燃烧;燃烧数值模拟;热化学及热力学;燃烧测试技术等方面。读者对象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广大工程技术工作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EI收录期刊

  1997年在天津市评刊中,评为一级期刊

  1999年全国科技期刊高校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索引、美国工程索引、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刊登燃烧科学技术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测量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一种新型燃煤旋风炉的研究 周力行,Zhou Lixing

  N2O在锰系低温催化剂上的生成途径 邹浩,尚桐,惠世恩,张庚,Zou Hao,Shang Tong,Hui Shien,Zhang Geng

  不同灰化温度下准东煤碱/碱土金属的析出特性 杨燕梅,张海,吴玉新,吕俊复,Yang Yanmei,Zhang Hai,Wu Yuxin,Lü Junfu

  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肖茂宇,石磊,张来涛,靳嵘,邓康耀,Xiao Maoyu,Shi Lei,Zhang Laitao,Jin Rong,Deng Kangyao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NO和N2O的排放特性 李伟,李诗媛,徐明新,吕清刚,Li Wei,Li Shiyuan,Xu Mingxin,L Qinggang

  氢气辅助正丁烷催化着火特性 于亚薇,钟北京,Yu Yawei,Zhong Beijing

  水蒸气及氧气复合气氛对活性半焦孔隙结构演化的影响 张振,王涛,冯太,马春元,Zhang Zhen,Wang Tao,Feng Tai,Ma Chunyuan

  超超临界锅炉燃烧模拟及减小热偏差方法 赵明,黄凯,杨茉,Zhao Ming,Huang Kai,Yang Mo

  集中排烟速率对隧道烟气热分层的影响 姜学鹏,邹继辉,刘梅佳,Jiang Xuepeng,Zou Jihui,Liu Meijia

  静电喷雾湿式金属填料复合过滤性能 陆至羚,柳建华,张良,李振,杨敏,祁良奎,Lu Zhiling,Liu Jianhua,Zhang Liang,Li Zhen,Yang Min,Qi Liangkui

  冷气溶胶熄灭电火花成形机床火灾的有效性 陈涛,夏建军,傅学成,赵力增,洪清泉,胡成,Chen Tao,Xia Jianjun,Fu Xuecheng,Zhao Lizeng,Hong Qingquan,Hu Cheng

  一种计算支板回流区内气体驻留时间的方法 鲍文,宁东坡,张军龙,Bao Wen,Ning Dongpo,Zhang Junlong

  煤中吡咯与吡啶类氮热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刘佳,郭欣,郑楚光,Liu Jia,Guo Xin,Zheng Chuguang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摘 要 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工程路面常用的做法,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迅速发展。表面平整、行车舒适、是沥青路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沥青路还具有施工周期短、维修简便等特点,在道路建设中沥青路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本文就深入探讨了沥青路面施工中摊铺以及碾压的施工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

  随着国家对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视不断加深,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沥青公路路面的施工技术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下面就围绕着沥青公路路面施工技术展开讨论。

  燃烧科学与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致密化橡木水平火蔓延行为规律与主控传热机制研究————作者:张笑男;周鹏辉;邱纹汐;周洋;王峥阳;

摘要:致密化木材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建筑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目前对其火灾行为规律及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制约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验测试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多种宽度下致密化橡木的水平火蔓延行为,重点关注木材密度与宽度对火蔓延特性和传热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度不变时火蔓延速度、质量损失速率及火焰高度均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这些参数在实验密度区间(632.04~1 349.28 kg/m<...

预燃室直喷汽油机湍射流预燃室燃烧机理研究————作者:孙谦博;沈宏继;石智成;朱德灿;陈浩;吴晗;

摘要:利用CONVERGE仿真对直喷汽油机的被动预燃室湍射流燃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喷雾在启喷后经过约110°CA才有浓混合气有效进入预燃室,此浓混合气浓度和持续期决定预燃室的实际当量比;预燃室内实际当量比始终低于主燃室,总体当量比超过1.2时预燃室内当量比才接近1,此时产生的射流引燃效果最佳;射流通过喷孔后仍有较高含量的自由基,主燃室着火机理为引燃,即预燃室火焰穿过喉口时未发生淬熄,火焰传播至主燃...

旋流空气流场与燃油喷雾场相互作用的影响————作者:吴开辟;刘爱虢;李树莹;于天誌;贾斯博;

摘要:本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离心喷嘴在单级旋流空气流场中的雾化特性.通过深入分析空气流速及旋流器几何结构对流场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燃油喷雾场与旋流空气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喷雾场的存在仅对喷口附近流场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对远离喷口的其他区域影响较小.此外,空气流速主要影响燃烧室内流场的速度分布,而对流场结构及尺度未产生明显影响.空气流速为0~40 m/s时,随着...

稿约

摘要:<正>1.《燃烧科学与技术》主要刊登燃烧科学技术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测量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师生、科研人员和燃烧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欢迎投稿.2.来稿注意事项2.1文稿应为作者创作,并为首发稿.作者享有文稿的著作权.文责由作者自负.来稿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同时注明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月、性别、最高学历、职称和工作单位等...

基于ReaxFF MD的酸洗脱灰对准东煤热解反应性的影响(英文)————作者:钱琳;陶超;赵南锦;邝攀洋;郭飞强;

摘要:酸洗脱灰对准东煤热解反应性的影响对于OCCSS系统中准东脱灰煤的燃烧非常重要,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ReaxFF-MD对ZD-R和ZD-D的热解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ZD-D的热解反应性增强.在主热解阶段,酸洗脱灰增强了轻质焦油C5-14的交联反应,生成更高分子量的轻质焦油碎片.在缩聚热解阶段,酸洗脱灰促进了高温下的缩聚反应.ZD-R中H2

废塑料直接化学链气化性能研究————作者:刘冰桀;王海名;由长福;

摘要:以NiO/Al2O3为载氧体,与典型废塑料组分聚丙烯(PP)颗粒混合,研究了废塑料直接化学链气化的性能.在800℃下经过塑料气化,载氧体水蒸气氧化和空气氧化,达到88mmol/g和86%的综合合成气产率和碳转化率.10次循环实验中,合成气产率降至74mmol/g,但碳转化率保持稳定,显示出NiO/Al2O3优良...

结合神经网络的污泥与竹屑共燃分析————作者:刘响;倪战士;田军见;孟轲生;林其钊;

摘要:利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污水污泥和竹屑在空气氛围下的共燃烧特性.对5种不同共混比例的样品进行热重分析,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污泥和竹屑的综合燃烧指数;同时,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无模型算法计算表观活化能,并对燃烧产生的含氮气体的离子强度进行分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污泥与竹屑共燃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二者存在协同作用且...

基于CNN-LSTM模型的燃烧烟气CO2浓度预测研究————作者:李倬毅;孟骏;杨晓冬;马钢;刘少俊;郑成航;高翔;

摘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燃烧装置的低碳化改造是减少CO2排放的重要途径.为了预估碳排放水平,指导碳捕集装置的设计,以燃烧装置运行参数、燃料参数和已有烟气参数等特征变量作为输入,提出了一种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CNN-LSTM),用于烟气出口CO2浓度的预测.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和...

航空发动机高温富氧射流高空再点火特性研究————作者:寇军;李森;魏小林;王梓熠;

摘要:本研究以CFM56发动机单头燃烧室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分数为98%的H2O2分解产生的高温富氧射流作为高空再点火源,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研究了航空发动机高空熄火后空气流场特征、煤油雾化及着火火焰传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温富氧射流的点火不仅提供点火能量,而且提供了富氧环境,可实现低温、低压极端环境的高空再点火;在发动机高空熄火后,燃烧室进气温度为28...

Fe/Mg改性γ-Al2O3复合吸附剂硒吸附性能研究————作者:谷梦瑶;郭士豪;樊昊天;刘皓;陈娟;姚洪;

摘要: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Fe/γ-Al2O3复合吸附剂及Mg/Al/Fe三元复合吸附剂,并在固定床上进行硒吸附实验.探讨400~700℃下Fe/γ-Al2O3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H2O浓度对两种吸附剂硒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8%H2O条件下,Fe/Al...

水蒸气添加对氨/甲烷火焰中NO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作者:李锦涛;李青;纪飞宇;马柳昊;王宇;

摘要:本文以水蒸气掺混对氨/甲烷层流预混火焰中NO生成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对比了不同掺氨比、当量比下掺水对NO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NO生成敏感性以及路径分析,以明晰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纯甲烷和甲烷掺氨火焰(后简称为含氨火焰)中NO峰值浓度随着掺水比例的增大逐渐下降,且NO下降速率随着掺水比例的增大而提高;低当量比时,纯甲烷火焰中NO随掺水比的相对下降幅度远高于含氨火焰(高出2~4倍),表明...

预混氨/二甲醚化学反应机理优化及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作者:尹莹;卞迁;魏代君;乔彦宇;董全;程强;

摘要:为了解决氨作为内燃机燃料所存在的点火困难和火焰传播速度慢问题,目前普遍采用高活性燃料作为助燃剂来提高氨(NH3)燃料的点火和燃烧的稳定性.二甲醚(DME)具有燃烧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选择二甲醚作为高活性燃料与氨混合,从而为零碳燃料的稳定燃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氨和二甲醚单独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构建了氨-二甲醚混合燃料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基于CHEM...

基于DRGEP和SA方法的NH3/CH4简化机理的构建及验证————作者:王少冰;徐洪涛;焦安瑶;笪耀东;赵巧男;

摘要:为了提高燃气锅炉掺氨燃烧数值模拟计算效率与燃烧特性预测的准确性,针对CH4/NH3燃烧的简化机理开展研究.通过耦合氨燃烧机理Otomo模型和甲烷燃烧机理GRI-Mech 3.0模型,获得了66种组分和475步反应的详细机理.以点火时间、温度、压力和重要组分为简化目标,使用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DRGEP)结合灵敏度分析(SA)方法对该详细机理进行简...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求解燃烧问题————作者:刘诗雨;王海鸥;罗坤;樊建人;

摘要:提出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s)框架求解燃烧问题.考虑三类不同燃烧问题来评估模型性能:零维绝热恒压反应器、一维层流预混自由传播火焰和二维层流非预混三叉火焰.结果表明,在零维和一维问题中,PINNs可以实现不同燃烧工况模拟,准确预测着火延迟时间或层流火焰速度.在二维问题中,PINNs能够较好预测速度,组分质量分数、温度等变量分布...

燃料灵活性对不同入口条件下微混组合喷嘴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作者:陈登科;刘伟;邱朋华;孙锐;陈孟石;赵义军;张林瑶;刘栗;邢畅;

摘要:针对中/低热值合成气,基于环形射流微混组合喷嘴,在不同的绝热火焰温度和喷嘴出口空气流速下,开展了热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用中热值合成气时,射流火焰相互独立,随着绝热火焰温度增加,火焰结构由V型转变为M型,火焰释热率逐渐增加.燃用低热值合成气时,射流火焰之间出现明显的叠加合并现象.CO生成量会随着绝热火焰温度及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在试验工况下,均不高于■.NO排放随绝热火焰温度增加快速增多,但均不...

空气涡环对线缆火的远程吹熄机制研究————作者:权赛南;吕敬龙;梁柏镰;熊才溢;黄鑫炎;

摘要:涡环是一种特殊的流体结构,具有持续旋转和稳定传播的特点,在远程灭火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潜力.以空气涡环为介质,研究了其作用下线缆火的燃烧行为和熄火现象.实验发现,空气涡环的能量耗散比普通气流更低.在相同出口面积和流速下,空气涡环能在更远距离处更快吹熄火焰.考虑到线缆火的蔓延行为,涡环灭火时的火焰-涡环相对位置会不断变化,进一步测定了空气涡环灭火效率的空间分布特性,并分别基于涡核近场环量和火焰根部拉伸率...

湍流预混燃烧条件下的壁面热流模型————作者:李坤霖;王利坡;

摘要:针对统计稳态的对冲构型预混湍流燃烧的等温壁面热流计算进行建模.为排除实验或数值中可能出现不确定性,选用三维的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的结果作为对比参考.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在不同过滤尺度下衡量壁面热流统计信息的能力,并且比直接采用过滤后温度梯度及湍流导热系数以衡量壁面热流的方法表现更好.模型在不同过滤尺度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稳定性,另外将该模型...

生物精炼工艺中木质素残渣的乙醇液相催化解聚研究————作者:石靖康;骆仲泱;孙浩然;钱潜;魏琪;

摘要:针对玉米秸秆水热制备航油过程和杨木发酵制备乙醇过程中产生的木质素残渣,采用超临界乙醇催化解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单酚类化合物.反应温度为280℃、反应时长12 h时,木质素的液化率可达到86.3%,单体酚类的产率最高分别达到2.43%和1.89%.进一步的GPC和2D HSQC NMR检测结果表明,木质素解聚油中存在大量以α-O-4、5-5’、5-O-5’和二苯乙烯结构连接的二聚体和三聚体,针对此类顽...

二氧化硒气相扩散系数实验研究————作者:吴小龙;罗光前;邹仁杰;方灿;李显;姚洪;

摘要: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发的测量系统对萘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进行测量,发现与文献中测量值相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在单工况气体氛围和混合工况气体氛围中的实验,修正了FULLER公式中的系...

生物柴油喷入正丁醇-空气预混合气内的着火及反应区扩展特性研究————作者:张磊;赵潇楠;陈宁;

摘要:基于生物柴油真实组分构建其燃烧反应机理,并与正丁醇燃烧反应机理整合,获得了一个包括218个组分和856个反应的联合燃烧反应机理,用于模拟研究两种燃料组合应用于内燃机先进燃烧方式的基本特征.利用实验数据对所得联合反应机理进行了验证并将其与大涡模拟模型进行整合,用于模拟研究生物柴油喷入正丁醇-空气预混合气的着火及燃烧过程.基于恒定容积燃烧室的实验数据,对所得燃烧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利用改进后...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