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当代外语研究

当代外语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1-2039/H
国际标准刊号:1674-8921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数学小灵通小学数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红领巾(快乐萌芽)少年儿童教育杂志

   《当代外语研究英语教学研究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

  《当代外语研究》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语种,刊发有关语言本体与语言哲学研究;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建设性研究;各级各类外语教学与测试的研究、试验、调查、统计报告等;中外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及对比研究,特别是与汉语的比较研究;有关翻译理论、实践、方法和历史的研究;有关外语国家战略、各国外语政策、外语生态环境、外语服务与安全的研究;有关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及作家、作品及思潮的研究;对科研院所及外语教育等相关行业活动的报道、述评;对语言和文学界名家的人物专访;对语言学及外国文学新书的介绍、评价等方向的论文。

  当代外语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语言本体与语言哲学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与测试的研究、试验、调查、统计报告

  当代外语研究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当代外语研究杂志社简介

  1当代外语研究关于作者的署名

  1.1.作者署名的重要性

  作者的署名关系到著作权的归属,也表明科研的学术责任、价值、贡献和水平,因此论文的作者署名是一项严谨求实的学术行为。

  1.2作者署名的原则

  作者署名权由下列论文贡献者享有:1)论题的构思和设计者;2)论题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者;3)论文的起草或修改者;4)论文思想和文字的最终责任者。《当代外语研究》尊重作者的署名方式,除非发现有署名者未能履行署名义务的,但在论文定稿前任一合作者本人有权撤消署名。

  阅读推荐:中国外语教育

  《中国外语教育》外语教学杂志,是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本刊每年4期,主要栏目包括: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外语课程与教学资源研究、外语教师与教学研究、外语学习者与学习研究、外语测试与评估研究,同时将根据需要开设“教师论坛”、“教育技术”、“教学一线”、“书评”等栏目。

  当代外语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生成式AI时代大学英语数智教材建设框架探索————作者:王海啸;

摘要: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材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首先回顾我国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分析生成式AI在动态内容生成、个性化学习支持、多模态资源整合以及教学交互优化等方面的潜力。基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了生成式AI时代大学英语新形态数智教材的建设框架,包括教材结构、教材形态、学习体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跨界整合、评估反馈与质量规范等八个围度

翻译课程思政教学之“循环三步曲”————作者:王慧莉;吴赟;

摘要:在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依据“自我决定论”中“内在动机”生成的机理,文章提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协同高效的交流互动”“学习自主性增强”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间的闭环运行设想。在此基础上,建构出“课前任务自主学习,课中知识习得内化,课后交际能力转化”的“三部曲”循环教学模式。通过利克特五级量表对教学效果的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

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材:在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博弈中重生————作者:The Editorial Board;

摘要:<正>语言是文明的火种,既承载着工具性功能,又凝结着人类的精神密码。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外语教材从静态的知识载体演变为动态的智能系统。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工具理性追求效率最大化与人文精神守护语言灵性的深层博弈。当算法开始解析文本意义、虚拟教师模拟文化对话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技术赋能的教材究竟会异化为冰冷的训练机器,还是能涅槃为传承文明的新载体

科技传播中的国家修辞能力:建构修辞理论视角————作者:鞠玉梅;

摘要:国家修辞本质上是一种建构修辞实践,与建构修辞理论中的核心视域紧密相关。科技传播领域的国家修辞能力建设是国家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中国科技的国际传播效能以及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在建构修辞理论视野的观照下,分析科技传播中国家修辞能力建设关涉的三个方面:国家修辞意识、国家修辞目标以及国家修辞策略,并重点从建设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修辞生态的价值认同、挑战“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模式的对立认同以及打造具...

国家意识研究大纲:在大变局时代想象共在与超主体————作者:李昀;周娉娣;

摘要:国家意识研究已经渐入佳境,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认同及其培养上,忽视了更为关键的国家本身的意识层面,包括国家意志、国家意识及国家无意识的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文学文化学的跨学科视角。本文立足于当前国际伦理政治现实,指出在大变局时代,国家意识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探讨何种社会组织形式更有利于人类未来的发展,目标则是超越西方现代性带来国家体系和国家意识,构想未来人类的...

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认知语用阐释————作者:周红辉;冯素格;

摘要: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议题,相关理论视角主要包括阐释学、生态翻译学、评价理论及翻译伦理等,但多为翻译实践讨论,基于语言学的解析不足。本文采用社会-认知语用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新阐释,包括前语境、等级凸显、自我中心性揭示了译者主体性的认知根源、机制和特征;合作、动态意义模型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社会关联性和对等机制,从而从认知和社会动态融合维度阐释其“自我-合作”的主观度连续统的本质,为翻...

何谓语用修辞能力和语用修辞失误?————作者:侯国金;

摘要:基于语法能力、语用能力、修辞能力,以及新兴界面研究语用修辞学的原则和分析框架,提出语用修辞能力和语用修辞失误的二分。语用修辞能力涵盖全部语用能力、全部修辞能力、大部分语法能力、交际能力、话语能力、应变能力、幽默能力等,涵盖表达中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的高效性以及理解的高效性,达到“思、情、貌、言、行”的高效与和谐,符合语用修辞原则(各准则)之要义,而少犯或不犯各类语用修辞失误。提出了八条语用修辞能力或...

功能视角下的短语复杂度发展:学习者背景和任务认知条件的协同作用————作者:吴卓超;郑咏滟;

摘要:短语复杂度是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相关研究通过综合性短语复杂度指标探究宏观学习者背景因素或微观任务变量对语言产出的影响,并得出了语言形式的统计规律。但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宏观、微观因素对短语复杂度发展的协同作用,针对语言指标统计规律解释也缺乏语言学理论的支撑。本研究基于国际亚洲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网络(International Corpus Network of Asian Learners of En...

论外语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至善”之育的“洞穴喻”启思————作者:方芳;汤琳;

摘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标志着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对外语人才的文化传承和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通过文化塑人才能解决“中国文化失语”“文化身份模糊”等外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柏拉图的“洞穴喻”隐喻有助于揭示当前外语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的转变,即从重视教学形式转向注重“德性”的培养。外语教师应深入思考推动这一变革的思政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外语人才所需的文化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中国哲学文化,尤其...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作者:王雪梅;周茂杰;马秋艳;

摘要:智慧教育背景下,数字教材是教材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厘清高校外语数字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其具备智能适配、超时空交互、多模态跨学科融合,以及动态价值塑造等特征。进而基于问卷调研数据分析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现状,并结合其内涵、特征等从教材编审、教材选用、教材使用、教材评估、教材研究等维度探索其发展路径,期待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新修辞运动重要术语rhetorical situation 汉语译名辨:问题、分歧、原则————作者:陈黄芪;

摘要:“名正言顺”可谓先哲术语辨析的探幽足迹。近代梁启超面对“旧译之病”提倡“定公译之例”。伴随着学科发展,新术语层出不穷。然而,西方术语尤其是具有学科理论突破的术语译入汉语,长期译名不一,且有的译名无法凸显原术语的核心要义,对于“洋为中用”实在不利。美国新修辞运动时期的著名术语rhetorical situation迄今有四种汉语译名,有的可以追溯使用者的理由,有的仅是沿袭他人用法未有任何说明。通过呈...

“真、善、美”视域下《文赋》华人离散译者英译本比较研究————作者:黄勤;赵秋蕾;

摘要:《文赋》英译始于20世纪40年代,目前已有八个重要英文全译本。本文基于知识翻译学提出的“以真求知”“以善立义”和“以美行文”的翻译标准,对同为旅美华人离散译者的陈世骧与方志彤的《文赋》两个英文全译本在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四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英译本在“真、善、美”三个层面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陈世骧旨在向西方传播其“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这一中国古代文论知识话语,同时受其“诗体翻译”思想影...

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围综述————作者:徐锦芬;李娟;

摘要:本研究系统梳理2004~2024年间76篇与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同时,结合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主题模型和主题分析,探索当前研究主题,并聚焦技术如何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分析技术的类型、赋能优势及潜在挑战。结果表明:(1)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存在阶段性波动;(2)研究主题多样,涵...

翻译实践: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运动————作者:朱健平;

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讨了翻译实践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翻译实践的三个环节——原作选择、译作生产和译作接受,都是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运动。翻译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三个环节的复合主体通过中介系统与复合客体相互作用。每一后续环节的主体均以前一环节的实践结果为客体,并生成新的结果,作为后一环节的实践客体。每次翻译实践都是一个从原作选择到译作生产再到译作接受的首尾相衔的动态发展系统...

文化语言学视阈中跨文化教育的战略意涵————作者:严明;俞理明;

摘要:在国家话语意识与跨文化能力日趋受到关注的同时,“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依然凸显,警示着英语作为国际语(EIL)视阈下审视跨文化教育与国家话语传播能力关联性及其战略意涵的紧迫性。解析文化语言学的发展渊源及其核心概念可发现它对传统跨文化教育的重大启示:跨文化教育不是跨文化交际学的教学,当前跨文化教育存在着对跨文化能力认知的偏颇及对中国英语变体作为国家话语及跨文化交际载体本质的认识不足。基于探讨理想的跨文化...

基于情感体验维度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估量表————作者:秦丽莉;王永亮;吴韩伟;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推行已逾四年,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估量表。现有量表多源自非英语学科的宏观教育领域,难以契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求,无法提供有效指导,开发适用评估工具迫在眉睫。本研究依据《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两个重要文件,引入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情感体验(perezhivanie)框架,构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量表。在样本1(N=500)中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教材语法项目分布研究————作者:贾蕃;冯钰涵;

摘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下文简称CSE)作为我国本土研发的英语能力量表,为不同学段、不同等级的教、学、测提供了客观量度,也为教材研发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参考CSE考察四套英语专业教材语法项目的分布。通过文本分析,研究发现:(1)四套教材中所编排的语法项目覆盖了CSE3至CSE7;语法项目涉及句式多样...

外语教材编写与外语教育生态重构——以上海市义务教育英语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实践为例————作者:束定芳;

摘要:教材研究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内容(content),使用(consumption)和编写(production)(Harwood 2014)。全球英语教材编写往往是出版社主导。编写者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参与编写。编者往往是职业教材作者;国内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基本上也是出版社主导,但严格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接受官方组织的专业审核。编者往往是研究者加一线教师。由于教材跨地区使用,因此核心编者并非来...

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三大结构性问题与作为回应的“T型模式”————作者:陈杰;白鹿;

摘要:随着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获得了制度性保障,同时,人才培养相关的理论问题也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被置于研究议程的优先位置。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中,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亟须回答:一是如何实现“工具性知识”与“学科性知识”的协调;二是如何实现“领域专注”与“地域专注”的协调;三是如何实现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价值观素养的协调。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可归为如何实现...

国家意识视域下美国二战以来的全民阅读计划————作者:柳晓;郭庆;

摘要:国家意识是公民对从属国家的认知与认同,同时包含政治历史和文化建构,植根于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国家阅读计划为切入点考察特定历史时期在其他国家与国家意识相关话语实践之关联性,有利于我们从全球的视域探寻我国外语教育国家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方法与路径。基于国家意识的不同面相,从二战、冷战和“后9.11时代”这三个阶段分别对美国全民阅读计划之缘起、其多重功能以及其政治遗产在新世纪的表征进行的分析考察表明...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