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771/G4
国际标准刊号:1674-0505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日本问题研究杂志政工师人员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台湾研究杂志国家级政工类论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简介

  《思想政治课研究》(双月刊)1978年创刊,1998年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套与衔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服务。

  《思想政治课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课研究》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思想政治课研究》栏目设置

  理论探讨思想教育研究、高校思想理论教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专题研讨、学生工作、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研究、德育研究、实践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动态、争鸣台、咨询台、资料库、信息窗等。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基金项目需注明立项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等,没有的不注明。

  2、文章题目简洁、醒目,能够概括文章主旨,文字不超过二十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同时有英译)。文章摘要应客观介绍文章主题和主要观点,字数在二三百字左右(同时又英译)。文章关键词应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三至五个为宜。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在6000-8000字为佳。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本刊采用文末注方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对所引文献进行注释。所引著作以著者、书名、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的顺序标记,所引文献页码标在文章所引文献处。所引期刊文章以作者、篇名、文献类型、刊名、刊期时间的顺序标记。所引报纸文章以作者、篇名、文献类型、报名、刊载时间的顺序标记。

  6、对通过审定予以录用的稿件,本刊将以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告知作者。对未录用的稿件,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送的,本刊一般在二个月内给予回复;以打印稿方式邮寄的,鉴于人力、费用等原因,恕不一一回复,敬请谅解,来稿者可来电询问。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本刊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凡向本刊所投稿件,若录用,该稿件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转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自动转让给本刊。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作者:黄春;

摘要:从红色文化发展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客观规律来看,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有其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的实效性,也能够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需要通过整合红色文化“大资源”来开展社会“大实践”,通过科学运用“大数据”来打造红色文化云课堂,通过培育时代“大先生”来推动红色资源的有效融入,...

202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议题评析————作者:李奕斐;

摘要:回顾学科创立四十年的发展历史,梳理总结2024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问题研究进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意义深远。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学界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从中国式现代化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等研究主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学界注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四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与路————作者:朱清清;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时全面融入高职思政课,具有深刻的内在机理,它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顺应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三进”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思政课,要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施路径,构建中...

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概念溯源及其演进逻辑————作者:吴亚辉;徐光寿;

摘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概念的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是百年来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和思想力量的生动展现,在百年的“长时段”和“大历史”中,话语实现了重构,思想达成了共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在历史层面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长时段中精神追求的升华诠释,在理论层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中国伟大实践中实现了价值追求,而在实践层面是指引、激励共产党人努力推进现代化、实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会”会议综述————作者:刘成成;葛君丽;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高校“马工程”创新发展,由《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社、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会”在...

《战斗报》“红匾”、“黑板”栏目与浙东游击纵队的纪律教育————作者:吴云峰;

摘要:为加强部队的纪律建设,把浙东游击纵队打造成为一支纪律严明,受人民拥护的劲旅,浙东《战斗报》开设了“红匾”与“黑板”栏目,分别对模范典型进行表扬并对不良言行进行批评劝诫。“红匾”主要有对模范遵守战斗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的表扬;“黑板”也对违反部队管理、群众纪律、廉洁纪律及叛逃行为进行了批评与谴责。“红匾”对先进事迹人物的报道,为战士树立了标杆;“黑板”对不良言行的批评也督促了有关战士及...

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优化路径探析——以“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与品德三维结构说的结合为视角————作者:陈卓;封娜;

摘要:当前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重政治轻道德、重认知轻行动、重社会轻个人的问题。需要把握好教育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依据教育对象的道德需要和特征变化对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作出调整,使其关注点回归到问题的根本上,着眼于个体品德结构的完善上,聚焦于教育对象现代人格的养成上,实现人的现代化与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双向促进。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基础上,融合品德三维结构说...

网络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作者:李浩;

摘要:网络短视频作为高校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社交载体和娱乐工具,具备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融合、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可能。调研我国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网络短视频应用现状发现,已有高校将网络短视频与思政课程实践环节、思政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思政环节相结合,从内容、形式、主体等维度赋能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鉴于当前多数高校并未充分发挥网络短视频的技术优势,未来可从客体、受众、渠...

近年来南下干部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展望————作者:程曦敏;

摘要:近年来,南下干部研究无论是在新史料的挖掘方面,还是研究的深度、广度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夯实研究基础和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南下干部研究还存在尚待拓展的空间,包括界定与厘清相关概念、强化史料搜集整理工作、深化南下干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推进南下干部群体的总体性研究、加强特定南下干部群体的研究、重视南下精神研究等

认同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与路————作者:张文龙;何绍坤;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塑造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培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过程,其核心在于深化和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与广泛认同。认同内化环节是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而认同内化的基础在于情感倾向认同、心理趋向认同...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述评————作者:阮云志;赵思艺;

摘要: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内容、特征特质、生成逻辑、功能价值、实践路径及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当然,目前学界研究也存在诸如精神谱系与文化相关研究较为匮乏,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不够聚焦,精神谱系传承发展和赓续路径研究较为局限等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习近平在上海”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探赜————作者:佟亚洲;

摘要:上海不仅局限于其地理坐标上的定位,更是中国乃至全球视野中的关键节点,堪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先锋阵地。“习近平在上海”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探索,蕴含了深邃且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亟需持续挖掘、不断创新,并依托“全国一盘棋”的宏观教育视角,将其有机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体系之中,此举对于国家战略实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务必在精准把握“习近平在上海”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其融入“大思政课”的总体框...

关于新四军联抗部队成立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考辨——兼与向勇博士商榷————作者:郭小凡;

摘要:联抗部队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军,属于新四军的一部分,充分反映了我党执行军事统一战线政策的灵活性。当前学界以联抗部队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向勇博士的《苏中地区联抗部队的发展历程与统战贡献》一文,但其中所阐述的关于联抗部队成立前新四军挺进苏北的相关情况,关于联抗部队司令员黄逸峰的职务和身份,关于李明扬、陈泰运、李长江与联抗部队的关系,关于联抗部队在根据地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情况...

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建构的挑战及进路————作者:赵爽;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是一个选择性的社会建构过程。作为集体记忆的具体形态呈现,它不仅承载着不同历史场域下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框架,还通过强化政党认同、规范行为方式、凝聚精神力量等功能来介入现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当前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记忆,遭遇泛娱乐主义的解构搅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解蔓延、短视频时代技术至上主义的碎化冲击及代际传承困境等多重挑战。为此,应嵌入思想教育以巩固信念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与实践探析————作者:申红利;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不懈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战略目标规划和战略安排等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示范和启迪。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要政治概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毛泽东时代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等进行了调整与修正,有力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辩证分析————作者:李明宇;李寒琦;

摘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是构建高校思政课生态系统必须辩证对待的问题。作为“智慧工具”,它拓宽思政课育人的时空场域,提升教育内容的效能性与精准性,增强教育评价的系统性与全面化,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也存在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受限制、算法自身局限性、意识形态与数据失范的双重投射等不同维...

网络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数据思维培育研究————作者:薛念文;邓婉莹;

摘要:大学生数据思维是基于大学生自身虚拟本性和数字化生存实践而生成的,是与大学生对数据认知、情感、应用紧密相关的理性思维能力。数智时代下,大学生数据思维培育与网络强国建设呈现目标一致性、内容相通性、效果互促性。基于此,我们应将大学生数据思维培育置于网络强国语境中,以网络强国战略的人民性内在逻辑为遵循,在大学生的数据认知、战略认同、思维践行等三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教育共同体建设、教育场域塑造、教育机制构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作者:王永章;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又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在自觉坚持“两个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具有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坚守好“魂脉”和“根脉”,推动文化理论守正创新是根本途径,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权是灵魂核心,让全体人民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是价值立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文化使命,胸怀天下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作者:陈铿;忻平;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视角,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现实需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其必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进改革发展是一条历史成功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出场语境、内涵布展及实践要求————作者:尹铁燕;

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出场语境、内涵布展及实践要求,对于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的思想观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理论语境。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阶段的政党形象建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