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问题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日本问题研究

日本问题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3-1025/C
国际标准刊号:1004-2458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人口与社会杂志人口学研究人员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论文时间限制

   《日本问题研究》杂志简介

  《日本问题研究》Japanese Study(季刊)1964年创刊,是日本问题研究刊物。以报道国内研究日本问题的论文为主,也少量刊登国外研究日本问题的重要论文和译文。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日本问题研究》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日本问题研究》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59;总被引频次:170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622;综合影响因子:0.220

  《日本问题研究》栏目设置

  日本经济、教育、社会、历史、文化、中日关系、政治与法律

  《日本问题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日本问题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从同化到“共生”:日本对阿伊努原住民政策研究————作者:肖湘凌;

摘要:阿伊努人作为生活在日本列岛北部及其附近地区的原住民,其民族身份与民族权益长期被忽视。近年来,日本纠正对阿伊努人的强制同化政策,颁布《阿伊努民族支援法》,首次在法律上承认阿伊努民族原住民身份,强调民族“共生”。这一转变的原因,除阿伊努人争取民族权利的压力以外,还与国际舆论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尽管日本政府已对阿伊努民族政策做出改变,但更多聚焦于文化和旅游层面,实质性原住民权利的赋予尚未完全到位。今后,...

日本推进海洋政策的协同支持体系评析————作者:程永明;

摘要:近年来日本极其重视海洋问题,以《海洋基本法》为根本,以《海洋基本计划》为政策基础,构建起了系统而完备的海洋政策体系。一方面,以多政策叠加的制度支撑、多部门参与的组织支持、多领域搭建的协同平台等,共同构成了日本在国内推进海洋政策的协同支持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双边或多边的国际海洋合作机制、参与国际对话机制、开展军演及防卫合作、推进务实的涉海国际合作等,构建起海洋领域的国际协同支持体系,从而有力地保...

日本的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及其形成逻辑————作者:龙玉其;

摘要:家庭照护是日本养老照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快速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给日本的家庭养老照护带来冲击。为此,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建立介护保险制度、发展社会化照护服务、推进住房建设和构建综合支援体系。日本的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兼顾照护者与被照护者,平衡劳动者就业与家庭照护的矛盾,一般性支持与个性化支持相结合,社会化照护与家庭照护相结合。日本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的形成...

社会流变与生命流转的温和接纳——《东京物语》对老年群体生存境遇的反思与启示————作者:刘笑谊;谢羿;

摘要: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困扰日本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日本一些老年题材的电影曾经反思了老龄化趋势中老年群体面临的生存境遇,反映了日本社会在趋势化的社会流变与生命流转中表现出的期盼与无奈,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面向,引发了社会的深刻思考,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演化提供了思想准备。《东京物语》作为这一时期的成功范本,对老年群体的生存境遇进行了细腻表达,它以平静流淌的叙事方式映射出社会流变与生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经验镜鉴————作者:覃诚;王雪薏;

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完善适应人口新形势的医疗保险制度,强化老年人医疗保障。比较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支出现状,发现日本医保制度具有较为先进的做法和较好的实践效果,以并不突出的人均医疗支出保持了最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因此,系统总结人口老龄化下日本医疗保险改革主要经验,包括建立高龄老年人医保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及分年龄段设立差异化的医保结构与照护体系,对中国医保制度改革具有借...

斋藤幸平“去增长共产主义”的建构理路及批判性审思————作者:任铃;回跃;

摘要:斋藤幸平在吸收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对西方左翼方兴未艾的“去增长”经济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尝试构建一个以财富共有、全民共治、市政自治、经济稳态为特征的生态文明社会的理想模型——“去增长共产主义”。这一理论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然而,斋藤幸平在“去增长共产主义”的研究中,过度强调从生态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提出马克思晚年反对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有历史倒退主...

日本“学校给食”的发展历程、现状、作用及启示————作者:金海燕;

摘要:由当初个别学校作为应对饥饿儿童或受灾儿童起步的“学校给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日本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义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给食”为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份营养丰富又均衡且食品安全有保证的午餐,极大促进与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食育与“学校给食”有机结合是日本教育的重要特征。“学校给食”既是食育的载体与平台,又是一本“活教材”,在食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开展学校食...

日本女性天皇的历史传统、现实障碍与未来展望————作者:龚娜;

摘要:日本女性天皇的问题既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又面临现实的法律和社会障碍。古代日本历史上共有8位女性天皇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继位,但随着明治时期《皇室典范》的颁布及战后修订,女性继承皇位被法律明确排除。实现女性继位的关键在于修改《皇室典范》,然而,自小泉内阁以来,尽管关于女性继位的讨论多次出现,但在政治稳定的考量以及传统保守主义的影响下,改革始终停滞不前。此外,民众对女性天皇的支持率始终保持高位,国际社会特别...

地缘政治视角下日本参与北极治理的新困境————作者:陈起飞;

摘要:日本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其传统能源的进口与运输途径因中东等政治风险因素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北极圈内蕴藏的大量油气资源及北极航道的开通,对日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北极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将对日本的气候、渔业、航运等多个领域产生显著影响。由于非北极国家的身份限制以及北极理事会制度上的约束,日本长期以来在北极治理事务中不能拥有决策权,遭遇着多重传统困境。俄乌战争爆发后,北极地区地缘政治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分裂...

战后日本女性就业政策历史演进研究————作者:何玮;于雪凌;

摘要: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入少子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由此引发的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和政策。女性就业政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迁过程。其中,《劳动基准法》《勤劳妇人福祉法》《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育儿护理休业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文件。总体而言,日本的女性就业政策与时俱进,着力于改善女性就业状况,提高女性就业率,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实效性、约束...

双重竞争与战争风险:美日同盟新升级的特点与地缘政治影响————作者:王生;杨思恩;

摘要:2024年4月10日,美日首脑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美日同盟由此实现新一轮升级。美日同盟新升级的特点是,美日分别作为全球性大国和地区大国在亚太地区对华推进双重战略竞争,美日防卫合作加强和实战化导向,美日同盟合作的领域更加全面,以及美日同盟对华竞争更具针对性。美日同盟升级牵动着亚太地缘政治的演变,朝鲜半岛局势陷入新一轮紧张之中,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地区冲突乃至战争风险激增,对中国的周边安...

“GIGA学校构想”: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与实施现状————作者:谭建川;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数字驱动教育变革已成为世界性主题。各国不断出台数字化发展战略与计划,全方位实施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日本自2019年推出名为“GIGA学校构想”的教育改革方案之后,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学校数字化教学应用指导,完善师资培养及支持体系,取得一定成效。实施策略体现出重视教育公平理念、追求精准目标管理、强调教育应用指导、构建多元协同体系等特点。不过,在实施...

“五五体制”后日本自民党的现实困局及其根源————作者:王军;崔子煜;

摘要:日本自民党是日本长期执政党。“五五体制”终结后,该党面临着包括选举竞争、党内治理、执政理政、党间合作在内的多方面挑战。面对日本政治环境剧变,自民党既具备大党守成优势,也存在力有未逮之时。一方面,政党竞争机制的改变对自民党提出更高要求,“流动选民”增加导致选举结果更添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内政外交的复杂局面凸显出自民党综合治理能力的局限性,内阁稳定性经受考验

涩泽荣一的家族观评析————作者:前川友太;

摘要:涩泽荣一被誉为“近代日本资本主义之父”,其不遗余力倡导的“经济道德同一说”深受世人瞩目。从微观实证视角考察涩泽荣一的家族观,有助于全方位理解和认知涩泽荣一推动近代日本走上经济近代化道路转型的多重面向。作为明治时代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领袖人物,涩泽荣一如何处理家庭、家族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从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族层面审视和观察日本近代化社会走向的重要缩影之一。涩泽荣一处理有关与“涩泽本家”另立门...

夏目漱石文学中的病态人格描写与“人格主义”————作者:王瑞方;

摘要:“人格主义”是以健全、独立的个性追求为宗旨的日本近代文化思潮,适用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学等不同领域。夏目漱石是“人格主义”的探索者、奠基者与建构者。“人格主义”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理论与文明理论中,也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特别是“后期三部曲”中。与日本“白桦派”文学中理想主义的人格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夏目漱石描写的是反面的人格,即自私、阴暗、褊狭、过敏、分裂、变态、猥琐、虚伪、怯懦等不健全...

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日本规则性权力的提升:动因、实践与限度————作者:谢晓光;黄宝仪;

摘要:全球数字治理碎片化趋势下,发达经济体争先抢占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权,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规则性权力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场域。日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相对优势国家之一,出于实现“全面正常化”、重塑区域数字经贸规则、抢占大国数字博弈先机的历史、经济与政治三重动因,在数字时代下积极反应,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创设阶段不懈谋求规则性权力的提升。日本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服务国内电子商务产业的宏观国家战略、积极...

民国期刊《日本研究》的办刊始末与发展困境————作者:李炜;

摘要:中国专门研究日本的刊物最早出现于民国初期,后逐渐呈现勃兴之态势。其中,1930年1月创刊于上海的《日本研究》,堪称首份定期发行的专门研究日本的中国杂志。对该刊的创刊契机、办刊过程、内容特色、停刊原因等因素进行综合性梳理,一方面能够再现日本研究刊物得以诞生的历史背景,审视当时国内日本研究的整体特征及学术水平,管窥日本研究刊物的时代局限与发展困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反观民国期刊《日本研究》在中国学术史上...

陆奥征伐前后日本政权统治形态的探析——以主从依存关系为线索————作者:郑立权;廉德瑰;

摘要:与大陆国家逐渐君主专制化的历史进程不同,中古日本长期处于交换物归属不清晰的阶段,使阶层内部、阶层之间主从依存度增强,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扩张型复合政权统治形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朝廷主导扩张型复合政权统治形态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使具有高度一致“志向同一性”的武士阶层逐渐放弃朝廷主导的交换体系,积极营造自身主导的交换圈,其外在政治表现即武士主导的扩张型复合政权统治形态在陆奥征伐后初步成为社会主导形...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特征、问题及政策建议————作者:郑国富;

摘要:自2001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产品种类数量增加,日本长期位居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国别市场第一位,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合作发展中仍存在总量相对不足、增势趋于放缓、后劲较为乏力、产品种类数量拓展有限、结构不够合理、合作层次偏低、贸易互补性减弱、频遭贸易壁垒和外部竞争持续加剧等问题。新时期,中国应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

日本殖民同化的影响与琉球身份认同的重构————作者:王重斌;戴维来;

摘要:琉球被日本吞并后,经历了日本政府的殖民同化政策,包括政治上的军事占领和行政控制、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改造、文化和教育领域的“皇民化运动”等,这些措施系统性地解构了琉球固有的身份体系,削弱了琉球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主体意识。战后,美国对琉球的占领以及琉球“回归”日本后的“复归”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琉球身份的重塑,包括寻求政治认同、文化复兴、争取原住民权益、民族意识觉醒以及谋求自治等。琉球身份认同重塑的未...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