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东南传播》是一本创于2004年的月刊。它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它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它是各高校专业科研成果的发布交流平台,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站、广告公司、通信网络、传播院校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评定职称、业务学习的首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者应对媒体、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重要研习参考资料。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协会‘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
【栏目设置】
特别策划、主体专栏(传媒与和谐、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媒介融合的双向思维:“媒介理论”的视角 顾洁,王亚红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报道 孙振虎,贾雪纯
由点及面的媒介融合策略——时代华纳的转型启示 刘婕
地方报纸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李馨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探析——以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晚报》为例 史竹君
新媒体时代闽南话广播对台传播的社会功能 张小筝
近三年大陆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马思源,王铟
华莱坞电影的现实语境与政策导向研究 刘阳
转型中国的情感诉求——论“华莱坞”电影中的当下城市体验建构 周岩
张艺谋电影“走出去”策略论 高凯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陈力丹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群众路线”与“群众办报”的关系解读 汪罗
延安时期媒体“群众路线”实践的价值诉求——以《解放日报》改版为例 常益敏
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优势——以“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和“上巳节成人礼”为例 成越洋,班佼佼
女性网络自拍现象的文化意义解读 郭肖
从电影《撞车》看跨文化传播中的焦虑问题 杨志开
城市电视台面临的挑战及改革走向初探 陈建斌
核心期刊发表网投稿: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策略探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了解外部世界,掌握实时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然而,在互联网络、手机网络、wifi网络并不发达的县域和乡镇村,电视依然是人们获取资讯,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电视媒体在县级媒介平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时政新闻是县域受众关注度最高,覆盖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近年来,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县级电视台的对高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所降低,电视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节目呈现出流程固化、报道僵化、语言官化、内容虚化等症疾,内容缺乏感染力,节目编排缺乏吸引力。可以说,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核心期刊发表网,电视台,时政新闻,策略
1 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意义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例如国家政策的出台、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与颁布、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干部任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东南传播最新期刊目录
融媒体视域下省媒记者站的基层治理角色重构——基于“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的实践探索————作者:许广陵;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省媒记者站作为省级媒体派驻在市县基层的触角,其功能正从传统新闻采集向着社会治理参与者角色方向延伸扩展。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记者站实践为样本,结合“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探讨记者站在宣传服务、政民桥梁、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路径。研究发现,省媒记者站通过“舆论监督-应急响应-贴近叙事”的三维工作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提出构建“...
融合传播视域下主题报道的叙事重构传播价值路径研究————作者:刘伟程;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主题报道面临传播力提升、舆论引导力强化等挑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融合报道系列作品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融合传播技术对主题报道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通过构建“技术驱动-叙事重构-价值传播”三维分析框架,实现主题报道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互动、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表达、从议题设置向意义共享,从宣传导向到价值共创的范式转换。本研究旨...
电视深度报道的困境与对策————作者:孙鲁梅;
摘要:在传播方式巨变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深度报道一方面因其价值的不可替代性需要坚守,另一方面因受众流失、人才流失、焦点失焦、内容降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变革。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电视深度报道的舆论引导价值、公信力价值、议程设置价值做了深入剖析,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提出具有实操性的对策
反思与重构: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新论————作者:徐梁;
摘要:主持人通常被认为是专业的语言工作者,而语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符号系统。若要真正理解主持人语言艺术的本质,我们除了要分析语言内在的思维构成,还要洞察语言外部的环境因素,同样重要的是更要厘清语言主体的身份定位。简言之,语言、思维、语境和身份,是我们探讨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过程中不可孤而论之的四个紧密关联的核心要素。何为主持人?主持人语言与播音员语言一样吗?面对AIGC时代人工智能的汹涌浪...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博弈分析及引导策略————作者:陈金满;
摘要:在互联网空间中,情感与信念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影响力已超越客观事实的界限,这一现象被定义为“后真相”时代的标志性特征。网络舆论场域呈现出情绪化主导、真相要素边缘化以及舆论反转频繁的非理性态势,对社会共识的构建过程构成了严峻挑战,极大削弱了主流话语的权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构建了政府部门与网络意见领袖之间的策略互动模型,揭示了双方在信息传播场域中的决策逻辑。通过深入剖析技术赋权机制、利益...
主流媒体冰雪报道的理念、叙事与传播策略探究————作者:邢翀;付玉;
摘要:主流媒体冰雪报道是推动冰雪文化普及、传播冰雪文化、讲述中国冰雪故事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中新社及相关主流媒体哈尔滨亚冬会报道实践,从专业理念、叙事范畴和传播策略三个层面探讨了主流媒体冰雪赛事报道的创新实践。在新时代,主流媒体应保持专业理念,做好赛事通俗化解读、准确性呈现和舆论正向引导。具体实践过程中,主流媒体以文化叙事、社会叙事、人文叙事、融合叙事等叙事框架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冰雪文化。同时,通过精准定...
基于数字博物馆使用的Z世代跨文化敏感实证研究————作者:范明;王文岩;
摘要:在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文博行业的背景下,作为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承载的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变机会,建构起友好的跨文化间性空间环境,吸引到以Z世代人群为代表的广泛的新博物馆公众。引入“技术可供性”理论以及“跨文化敏感度”测量因子,采用问卷调查的量化手段,使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来验证假设。研究发现,数字博物馆的使用会对Z世代群体的跨文化敏感度产生正向影响,开放度、移情度、交际信心和差异尊重与技...
空间赋权与话语权重塑:台剧复兴下女性题材剧集的空间叙事策略————作者:邱郁雯;
摘要: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本土社会变迁为背景,聚焦台剧复兴下多部现象级台剧,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如何通过空间重构实现叙事跃迁。在社会结构转型与媒介形态变革的双重语境下,空间不仅构成女性经验的叙事场域,也成为其话语权重塑与文化能动性的象征性机制。台剧通过解构规训空间、重构抵抗空间、创造自我空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性别权力关系表达体系。这种叙事策略既呼应全球女性主义思潮,又深度植根于台湾地区社会转型期的现实语境——...
梅派艺术的数字传播与趣味共同体的建构————作者:郭敏;
摘要:梅派京剧数字交互游戏的关键不在于舞台剧场、表演者与欣赏者的数字化,而在于三者之间以趣结缘的精神相关性所聚合形成的“趣味共同体”。审美趣味既取决于主体的感知觉、想象力、理解力以及情感力,也受限于外部环境的世界观、价值判断、道德理念以及文艺素养等因素,更依赖不同传播媒介或真实或虚拟的转化呈现。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本就以“趣味”审美作为永恒旨归,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趣味共同体观众,往往通过链接数字化的感知游...
基于精神分析视域下AIGC对洛阳桥IP的设计研究————作者:原海博;郑丽敏;林宇杰;
摘要:近几年,各行业都极力打自己的IP,用于传播文化和提升经济。泉州洛阳桥作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IP开发内容,但目前存在知名度较低、文化遗产破坏等问题,为促进文化再生,提出了关于IP开发的方案。论文基于拉康三界论模型,引入AIGC技术,结合构建洛阳桥IP设计模型。首先对洛阳桥的文化元素进行整理与分类,对情感性元素进行编码;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并据此对IP进行用户感...
虚拟偶像技术的文化批判————作者:邹诗怡;
摘要:由于技术的支持使得虚拟人物的形象在人们面前越来越现实化,虚拟偶像呈现出智能化、指向性、消费性等诸多特点,进而导致虚拟偶像与粉丝之间建构出新型互生关系。然而,这种快速发展却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粉丝与虚拟偶像关系畸形化、文化价值扭曲、“以人为本”思想的泯灭,为了使得该技术呈现良性发展,对于现阶段技术所产生的问题和背后底层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法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现实原因出发,通过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跳...
视觉景观与身份表演:《北洋画报》摄影图像的身体政治研究————作者:张爱坤;
摘要:作为民国时期北方重要的视觉文化媒介,《北洋画报》以摄影图像建构了一套独特的身体话语系统。以身体政治为理论透镜,《北洋画报》演绎出民国时期视觉媒介中身体表征与权力关系的互构逻辑,也表征出摄影图像如何成为权力话语的视觉载体与身份实践的展演场域。结合符号学与权力分析,《北洋画报》的身体图像在服饰、姿态及空间维度上的视觉修辞策略展现了身体符号的复杂编码机制。这套机制既服务于国家规训与资本消费的合谋,又嵌入...
迷失与重构:关于青年群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体性研究————作者:刘佳佳;胡佳锦;刘泽宇;
摘要:本研究通过聚焦于青年群体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实践,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探讨了青年群体在享受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青年群体却被技术所反向驯化,其主体性也逐渐地被技术所消解。青年群体作为人的权利主体、关系主体、需求主体三方面的权利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迫。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青年群体重构主体性的双重路径。第一,青年群体通过短暂的逃离生成式人工智能找到自我;第二,青年群体通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思维...
文化自信视域下视听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模式探析————作者:汤天甜;白薏琳;
摘要:在文化自信自强战略持续推进与数字技术深度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培养兼具高度文化认同与前沿技术素养的视听传播人才成为时代之需。本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系统剖析新时代视听传播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并基于三重结构性矛盾从行业需求适配、实践体系创新、教学资源整合的三个层面探索文化自信融入视听传播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的现实路径,为培育兼具数字技能与文化主体性的复合型视听传播人才提供理论范式和实践参考
纪录片建构“Z世代”青年形象的影像表达与价值追索——以《Z世代青年说》为例————作者:叶桐;
摘要:作为从小接触互联网的第一个代际人群,Z世代逐渐从青少年成长为青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纪录片是呈现Z世代的重要媒介,其纪实性与影像化能够建构Z世代青年形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Z世代青年说》以职业选择为主要线索,讲述各行业领域优秀青年的奋斗历程,挖掘个人成就背后的坚守付出。该片精准把握Z世代所拥有的高网络化参与、高教育水平、高度文化自信的特质,多维呈现青年形象。在影像表达上,该片采用...
媒介考古视域下中国历史类纪录片的话语表达研究————作者:赵博翀;
摘要:中国历史类纪录片的话语表达与媒介发展息息相关。在媒介变革的过程中,中国历史类纪录片也产生了跨越性演变。以媒介考古理论作为切入视角,从叙事理念、视觉呈现与传播方式三个方面,回溯并观察不同时期中国历史类纪录片的形态、特点与样貌,认为媒介变革、制作技术升级和参与式文化改变了中国历史类纪录片的表达方式,使中国历史类纪录片改变了早期宏大叙事的特点,而融入更为细微、兼容的叙事策略;从采用相对克制的镜头语言,转...
媒介融合背景下H5新闻作品创新研究——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作者:陈丽芳;周文静;
摘要:近年来,H5凭借独特优势为创新融合新闻报道、拓展用户新闻参与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H5新闻应运而生,颇受用户青睐。中国新闻奖中以H5为表现形式的新闻作品频频出圈,获得众多受众喜爱。基于此,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背景,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H5新闻获奖作品为例,从主题、互动、叙事、体验以及渠道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其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探索H5新闻作品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从而为新闻从业者在媒...
身体在场、空间叙事与记忆联结:抗战集体记忆的媒介化重构——基于“跟着团长打县城”的个案考察————作者:张澍;张怡笑;
摘要:媒介化环境下,抗战故事书写改变了传统范式,借助如拓展空间、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以此来传递精神认同。本文以“跟着团长打县城”为个案,以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为基础,借助文本分析与案例分析法,探讨“身体在场”对激活抗战记忆情感体验的关键作用,并剖析抗战记忆的媒介化重构过程。研究表明,身体在场、空间叙事与记忆联结使抗战集体记忆经历了“激活—联结—扩散”这三个过程,推动抗战集体记...
作为界面的网络影评:超文本结构、数据库逻辑与标签实践————作者:张为;
摘要:界面作为连接软硬件系统的基础设施,既呈现影评内容,又基于技术可供性衍生出各种媒介形态。本文以界面作为切入点,考察网络影评的技术逻辑与连接文化,为网络影评的媒介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网络影评运用超链接技术将各类符码信息整合重组,呈现出超文本结构以及模块化的布局形态。数据库改变了网络影评的生产与传播方式,重构了评论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标签不仅作为影评内容分类与定位导航的工具,还是一种吸引用户注意力与聚...
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电影IP的文旅消费转化机制研究——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作者:徐箐苗;
摘要:电影IP作为文旅产业价值转化的核心驱动要素,其内容吸引力、情感共鸣与品牌效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具有现象级传播特征的本土动画作品,其通过构建以IP为核心的“内容生产+场景体验+产业衍生”三维联动模式,创新性地实现从线上传播到线下体验、从短期票房到长尾价值的商业生态闭环,更通过观影群体向“文化共同体”的转化,为国产IP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战略升级路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旅游世界(旅友)
- 省级名作欣赏杂志
- 省级青岛文学
- 省级文史杂志
- 北大核心图书馆
- 省级锦绣
- 省级中外文摘
- 省级北方文学
- 国家级新闻春秋
- 省级文化博览
- 省级智族GQ
- 省级岁月
- 省级新闻窗杂志
- 省级观察与思考
- 省级群文天地
- 省级党政论坛
- 国家级图书情报导刊
- 省级体育师友
- 省级中国编辑研究
- 北大核心诗刊
- 省级保山学院学报
- 省级岭南学刊
- 省级 大舞台
- 北大核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新闻知识
- 省级牡丹
- 省级散文诗世界
- 北大核心新东方
- 国家级俄语学习
- 省级重庆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