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烟台大学学报

烟台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104/C
国际标准刊号:1002-3194
主办单位:烟台大学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江苏大学学报》杂志信息
下一本期杂志:《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烟台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自1988年创刊伊始,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注重涵纳对已有理论新见解、对科学方法新探索、对某一学科领域新开拓的有效信息,刊出大量促进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发展的文章。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繁荣和发展学术,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力争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如1980年代末,我刊主动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薛暮桥先生为本刊撰写《关于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澄清了与当时改革开放有关的一些模糊认识。中韩建交前夕,我刊发表《唐与新罗关系研究》一文,当年即由韩国《中国语世界》全文转摘,对中韩建交起了促进作用。针对我国法学空白点较多,我刊积极组织这方面的文章,刊出多篇突破性论文,推动了我国的司法建设,其中《试论代表言论免责权的有关问题》一文曾被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列为参考文献。我刊每年都有一批文章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有影响的文摘刊物收摘的比率位于全国高校学报的前列,体现了烟台大学在学术探索和创新上的水平。我刊于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7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山东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刊出大量促进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发展的文章。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谈《槐聚诗存》之评赏 叶嘉莹,YE Jia-ying

  2. 两型社会与技术评估的生态转向 易显飞,YI Xian-fei

  3. 自利、同意与道德原则——评周保松《罗尔斯的问题意识》 曹钦,CAO Qin

  4. 论侵权请求权 郭明瑞,GUO Ming-rui

  5. 网络侵权中通知规则的适用标准及效果解释 梅夏英,刘明,MEI Xia-ying,LIU Ming

  6. 农村集体成员撤销权制度的实证分析——基于107份裁判文书的整理 朱金东,ZHU Jin-dong

  7. 通俗抑或消遣——关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命名的探讨 司新丽,SI Xin-li

  8. 疏导、对话与超越——电影艺术审美情感的多元功能 苗元华,MIAO Yuan-hua

  9. 《玉马珮》版本、作者与情节考 刘淑丽,LIU Shu-li

  10. 论译者风格批评 冷惠玲,LENG Hui-ling

  11. 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十点认识 崔明德,CUI Ming-de

  12. 清朝满蒙联姻中的“备指额驸”续谈 杜家骥,DU Jia-ji

  13.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与和谐发展论略 马英杰,MA Ying-jie

  14. 回回海商集团与元代海洋政策 杨志娟,YANG Zhi-juan

  15. 捉贼的众神:英国发现的罗马时期的咒符 宋立宏,SONG Li-hong

  16. 从交谈民族志看Hymes言语思想中的功能主义倾向与特点 韩晓玲,陈忠华,HAN Xiao-ling,CHEN Zhong-hua

  17. 中动结构的“类指”和“定指” 孙翠兰,SUN Cui-lan

  18.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类型逻辑语法处理方案 王欣,WANG Xin

  19. 基于T单位的语法复杂性客观测量方法评价 张溪,王俊菊,ZHANG Xi,WANG Jun-ju

  20. 追求“有中国的中国学”的学术力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评述 韩星

  21. 法治的价值 鲁鹏,LU Peng

  22. 从历史维度审视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何中华,HE Zhong-hua

  评职称发表论文: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中国教育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保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要在实践中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客观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践性,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关键词:哲学思考,思想,素质教育,客观性,评职称发表论文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抽象的理论形式来反映我国教育实际的,从形式上看他是主观的,从内容看是客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包括社会各界的普遍理论与大力支持。不了解其中各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就不能把握其整体,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就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

  烟台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金朝共享中华文化及其与辽宋西夏的交往交流——以《金史》诸“本纪”为中心的考察————作者:王文光;涂新昌;

摘要:建立金朝的女真人虽然是东北地区的民族,但是在金朝政权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女真人进入了中原地区,积极主动地参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成为辽宋夏金时期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体。为了加强金朝的政权建设,金朝的政治家主动共享中华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华夏认同特征。此外,尽管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分立,但是各个政权之间的交往交流仍然没有中断,由于辽宋金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希望能够建立大一统政权,故虽然有矛盾冲突...

《大唐天竺使之铭》文字再校理————作者:李宗俊;宋孟林;

摘要:《大唐天竺使之铭》为近年来青藏高原的重大考古发现,在中外关系史与中印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自该铭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就对现存文字进行了多次释录或补释,今根据《中国藏学》2001年第1期刊登的碑铭彩色全景和局部照片,从文献学角度对铭文作了再释读和校理,发现已有研究中仍有23处文字存在识读不准或理解有误,对于泐陨文字的拟补释亦有多处存在商榷之处

论刑法因果判断中的条件关系————作者:王充;翟泽端;

摘要:条件关系作为刑法中因果关系的事实基础,是刑法中因果关系判断的最低共识,客观上划定了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事实范围。条件关系依赖于自然法则、经验法则的认定,以条件公式的排除法,通过假言添加、反向验证等方法对实行行为与法益侵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进行判断,属于事实的因果关系判断,因此,条件关系只是刑法中因果关系的事实因果关系部分。如果将刑法中因果关系划分为归因与归责两部分内容的话,条件关系判断属于...

黄承吉赋学批评话语源“风”论————作者:孙晶;

摘要:黄承吉历乾嘉道三朝,是清代扬州著名诗人和经史并重的重要学者。黄承吉赋论在建构中国赋学“风教”观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黄承吉赋学批评话语源“风”而论,他认为赋之言“风”即未有不本于诗之言“风”者。黄承吉对《诗大序》“风”“刺”“谏”“戒”等关键字的诠解与其对扬雄赋论误用“风”“讽”“劝”的学术见解密切相关,是对汉代赋学批评话语的深入研究。他指出《诗大序》“风”“刺”“谏”“戒”均不偏于规过讥恶,并从声音...

对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反思与优化————作者:陆诗忠;

摘要:我国《刑法》总则对不同形态数罪的处理实行的是“并罚”模式,但该模式并不具有可行性。其对“同种数罪”的处理应当被优化为“一罚”模式,即应当规定:“一人犯同种数罪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应当在相应法定刑幅度内予以从重处罚;对于性质严重犯罪的同种数罪、数额犯罪的同种数罪应当适用升格的法定刑予以处罚,但本法分则对性质严重的犯罪所设定的升格条件明确排斥或者不能包含同种数罪的除外”。适用于同种有期自由刑的“限制加...

辩证法的理论自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殊途同归————作者:朱雪微;

摘要: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实现的辩证法的理论自觉,阐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辩证法层面实现的殊途同归,对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古希腊辩证法尚未将思维与存在关系纳入思考范围,因而是自发形态的辩证法。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虽然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其集大成者黑格尔至多也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实现了辩证法的理论自觉,这就意味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构成实现辩证法理论自觉的基本前提。真正实现...

米克·巴尔跨媒介叙事理论的“视觉知识型”问题考辨————作者:王进;

摘要:晚近以来在西方学界发生的视觉文化本体危机论受到普遍关注,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在欧美新艺术史领域提出的“视觉反本质主义”引发两次大规模理论探讨。针对米克·巴尔跨媒介叙事理论的“视觉知识型”问题,聚焦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叙事话语的本体阐释,总结和梳理巴尔反本质主义视觉文化研究话语,考察和反思叙事性与视觉性作为“对象域”的双重理论对象及其本体建构,以及视觉诗学与叙事诗学作为“知识型”的双向研究路径及其范式重...

论资源节约视野下的殡葬改革进路————作者:黄锡生;陈先根;

摘要:在老龄化加速的国情背景下,殡葬现代化、生态化改革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议题。故而,从法律规制、标准建构、监管创新、服务转型及文化重塑等维度切入,深入探讨殡葬治理向资源节约型模式转型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殡葬治理存在法律位阶较低、规范供给不足、标准体系滞后、监管效能低下等问题,使得资源消耗问题突出。推动殡葬改革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从资源消耗向绿色发展转型,需要法律、技术、文化的共同发...

法学基本范畴视域下数据跨境流动的规范建构————作者:江河;常鹏颖;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发展,国际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据跨境流动最具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成为全球数字治理的核心问题。不同国家的国内法对数据跨境流动进行了规制,并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模式。然而就全球范围而言,调整跨境数据流动行为的国际法规范仍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在法学基本范畴的视域下,数据自由流动和数据本地化的冲突,发达国家的数据霸权等多重问题,都...

《公司法》关于实际控制人法律规制之审视与完善————作者:翟云岭;刘景綦;

摘要:实际控制人系置身于公司法定治理架构之外的事实现象,长期以来未获与其现实影响相匹配的充分法理审视。基于公司控制权积极功能与潜在风险并存等理由,有必要将实际控制人纳入公司法规制范畴。《公司法》(2023年修订)尝试构建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相结合的规制体系,彰显保护公司与股东权益并重的价值目标,但仍存在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结构性失衡、事前约束相对弱化以及股东权益保护不够周延等困境。建议弘扬股东中心主义理念,...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关系的解释论——以霍菲尔德权利分析理论为方法————作者:郭洁;杜维桂;

摘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具有公权与私权双重属性。然而,大陆法系的“对物关系说”理论难以有效支撑委托代理机制的法理构建,其局限表现为:“对物关系说”理论要求的“一物一权”原则无法容纳自然资源客体的集合性;列举式的物权权能难以清晰界定和动态适应开放、综合、多元内涵的所有者职责。构建委托代理制度亟需跨越公私法权属性的理论工具。霍菲尔德权利理论将(广义)权利和义务分解为八个基本法律概念,并通过逻辑重组,...

《资本论》的存在论阐释:思路、限度与原则————作者:付文军;

摘要:存在论话题是哲学和科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对存在问题的深度考察中,马克思积极扬弃了对存在的思辨主义和经验主义考察范式,在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逻辑和现实的辩证关联中推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存在之思”。马克思既合乎逻辑地呈现了存在的状况,又制定了科学考察存在问题的范式和思路。《资本论》充分确证了“资本”这一特殊存在的社会历史地位与作用,一切存在都难逃“资本化”的侵蚀。基于此,学界开启了将《资本论》与...

《资本论》的《逻辑学》思想来源初探——以《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为例————作者:庄振华;

摘要:黑格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史向来不是学院式的单向过程,而是体现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化用与批判两个方面。《资本论》与《逻辑学》分别作为二人成熟期思想的最重要结晶,其相互关联对于理解二人思想都极为重要。澄清《资本论》的《逻辑学》思想来源,首先要看到前述影响史在马克思思想前后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前期马克思虽然阅读与讨论了《逻辑学》,但主要受益于《精神现象学》对西方文明的“设定性”现象的揭示,形成了以人本主...

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张洋;孔丽珺;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契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亦有利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从理论层面看,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与场域理论,通过资源优势转化与价值挖掘、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保障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二者的双向互补与良性循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场域的产业融合、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从实践维度看,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文明乡风建设、乡村...

作为道德问题的社会主义——卢卡奇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维度————作者:张笑夷;

摘要:卢卡奇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总体性文化的可能性、伦理生活的可能性,其思想内嵌着显著的伦理维度,这一维度在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复兴和社会主义实现的持续思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他看来,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体现,社会主义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伦理目标。社会主义不是通过经济发展而自动实现的,而是需要道德意志的参与。因此,实现社会主义不仅是经济和政治问题,同时也是道德问题。他强调,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论清偿型以物抵债协议的理论选择与规范构造————作者:冉克平;沈重威;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确立了清偿型以物抵债协议的任意性规范,但其具体适用仍存在诸多争议。该解释放弃了代物清偿的构建思路,以债务履行期限是否届满为标准划分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司法实践中,应结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区分适用,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中若债务人明确放弃期限利益,视为其将履行期限提前,适用清偿型以物抵债协议的规范。清偿型以物...

网络结构、网络环境与长三角水资源治理绩效——基于fsQCA方法的联动效应研究————作者:邢华;罗淋;

摘要:水资源治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网络“结构—环境”分析框架,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系统考察网络结构、网络环境与水资源治理绩效之间的联动效应及路径选择。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水资源高绩效治理的必要条件,但财政资源和桥接社会资本在绩效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2)存在三条高绩效治理路径:一是高桥接社会资本与高黏合社会资本结合的...

辩证法的否定性与自由——重思阿多诺对辩证法否定性的阐释及其效应————作者:高广旭;

摘要:自由是理解阿多诺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视角。对概念与非概念物关系的反思是阿多诺阐释辩证法的否定性及其自由向度的逻辑起点。“概念的觉醒”既是对辩证法理论形态变革的概括,也是在唯物辩证法视域下重审自由问题的理论前提。阿多诺基于对概念限度的反思达成对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的和革命本性的阐释,这一阐释强调辩证法只有冲破资本自否定的同一性统治体系,才能以“瓦解的逻辑”为人的自由保留充分的实现空间。否定的辩证法不仅自觉认...

文物故事化传播:概念生成、历史演变与价值旨归————作者:刘霞;刘旭光;

摘要:文物故事化传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展现,也是文化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作为一种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文物故事化传播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传播方式,其在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结合中进一步成为国家叙事、民族叙事的一部分。历史地看,我国的文物故事化传播有一个渐进式的、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由准备期的普及性、群众性宣传,到探索期的大众化、影像化传播,再到优化期的...

共同体的逻辑与人类文明化生存的理想——公共性的哲学建构及其价值关切————作者:袁一达;

摘要:公共性的哲学建构是当今人类思想文明演化的核心文化主题。“公共”是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人类关于对象世界哲学思维的逻辑起点,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母体与母题,划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边界,决定着人类思考的深度、文化的高度。公共、公共性是人类历史、生存、文化以及价值的总体,是人类全部存在意义的凝结,是人类所有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公共、公共性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性关切,关联着人类基于公共利益和共同福祉至上的信念,吁求一种...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