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306/G2
国际标准刊号:1005-3247
主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查看中国文化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国家人文历史文史期刊出版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西藏西藏文化建设期刊

   《中国文化研究》核心文化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规范的学术理路编辑刊物,以其刊登的多学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艺术以及文化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国际汉学研究等学术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文化研究》将逐步实施规范的稿件复审制度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刊物取舍来稿,以稿件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刊物将本着提倡学术争鸣、推动学术创新的宗旨,相应开辟特色专栏,并每期推出几篇实力作者的高水平论文。期望海内外作者与读者的支持。竭诚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教。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中国文化论坛、百年文化思潮、哲学研究、名家序跋、讲子研究、当代学人、文化名人研究、文化与艺术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国文化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中国文化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中国文化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广东史志

  《广东史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规则的创制机理与中国应对————作者:南海燕;

摘要:各国在数据主权方面的法律实践,特别是跨境数据流动的法律框架存在差异,数字产品中存在知识产权与公平使用的法律难题,需要避免知识产权保护过度垄断,同时保障合理的公平使用空间,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播。回顾旧趋势,在全球数字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与公平使用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对此,需要建构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规则,优化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的国内法实施,优化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与公平使用的国内法转化,推进技术中立与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演进图谱与未来进路——2014—2024年《光明日报》的语料解码————作者:卞辉;

摘要:本文基于2014—2024年《光明日报》的1037篇相关文本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法与定量模型,系统性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生成逻辑、演化历程与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生成逻辑遵循“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价值内核,历史传统赋予了合法性根基,全球化挑战催生了实践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演化历程伴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与全球格局演变,经历了从萌...

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中意识形态感性化认同的行为机制及其调制——以高易感性青年群体为例————作者:单珣;王珏;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高易感性青年群体具有对情感共鸣的渴望以及对他人情感连接和认同的需求。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对话运行模式、人机实时交互的特性,对高易感性青年人群具有一定吸引力,在大语言模型和大数据技术下,语言对话交流容易影响感性化认同氛围,从而构建意识形态认同。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缺陷和数据缺陷容易造成数据歧视,从而带来认同上的偏见。在现有技术与机制下,意识形态感性化的认同缺陷主要来自于技术伪造所带来的...

汉学家翟理斯与中国围棋文化在西方的首次专门性推介————作者:任增强;

摘要: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于1877年关于中国围棋文化的推介文章,因以英文撰成且年代久远,长期以来仅为学界所略闻而不曾加以细研。该文系中国围棋文化在西方的首次专门性推介,翟理斯盛赞中国围棋为“真正高雅的游戏”,出于为中国围棋“正名”和消除西方误识之目的,翟理斯运用有效推介策略,将棋理与传统文化加以综合考量,向西方受众阐明围棋起源于中国的历史事实、展现围棋修心养性的人文功用、传递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围棋技法...

数字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建设路径————作者:张明明;管恩琦;

摘要:数字中国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通过对西方数字资本文明的批判,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具有超越性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消除数字鸿沟,构建数字共同体、抵御数字霸权,以及发挥制度优势、引领技术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守,也是对数字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同时注重将这些原则落到实处。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从宏观...

共同体文化抑或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正当性及其证成————作者:曾晨;

摘要:中华文化的外在引导与自觉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面。共同体文化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态,文化共同体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共同体文化塑造了文化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又反过来巩固与加强了共同体的文化,二者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文化共同体意识是文化共同体的内核,在实践的面向上,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首先应当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以中华文化的独有内容浸润中华各民族儿女;其次应当注重共同体意识的...

作为“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构序与价值————作者:朱彦达;赖继年;

摘要:作为“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在吸收了清末、民初的历史话语资源和民间话语领域再造并经由国家系统制度化后完成的。其包含一套系统化的认知—情感结构秩序,具体包括:个体层次的国民认知与精神力量、群体层次的集体情感与社会意识、国家层次的国家观与制度观,以及全球化层次下的世界认知。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普遍的国家认同及其践行已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型样态,能够强化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主体...

“应感不匮”与“知与物接”——《淮南子》的心物关系构建————作者:夏朝阳;

摘要:心物关系是古代学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其研究滥觞于先秦,成熟于南北朝,《淮南子》保存了其于汉初生成演进的重要内容。《淮南子》秉持道本体世界观,构建起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居于其中的人地位特殊,有“形—气—神”的独特构建;道以气为材料生成万物,万物之间相互感应,并以此勾连。人“应感不匮”时,有“天理灭”而“以身役物”的危险;但“知与物接”的模式使得人为主体的“感物”更强调对物的感受与观察,从而在世界观上为人...

再论李朝大儒丁若镛的“仁”思想——兼论其对朱熹和孟子的质疑————作者:蔡柯欣;

摘要:丁若镛被誉为朝鲜王朝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虽涉及六经四书,但主流韩国学界并未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儒学者”。“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丁若镛对“仁”的阐释突出了儒家人伦和实践的特点。尽管他对孟子“仁义礼智根于心”及朱熹将仁释为理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但在“性本善”和“重视行为”方面,三人的观点并无本质区别。他们的不同更多是“表述”上的,而非“思想”上的。丁若镛针对李朝末期僵化的朱子学,突出了孔子...

论晚明版刻画谱中的文人写意画风————作者:王墉;

摘要:晚明以降,版刻画谱在印刷出版业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并与文人写意绘画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画谱运用版刻印刷技术模仿文人写意风格的图文形式和笔墨语言,极大地提升了书籍插图的审美功能,并为大众阶层接触文人写意风格的画史知识、技法步骤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同时也逐步消解着文人绘画的独特品质,使其成为人人皆可参与的流行文化。本文结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探讨版刻复制技术对文人画图式内涵和精神特质的消解,进...

稿约

摘要:<正>《中国文化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刊物。自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与思想发明相得益彰的办刊理念,栏目调整,与时俱进,精神追求,始终不渝。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世,创新传统文化,凝练民族精神,实现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国创造”,构建人文交流领域的“中国话语”,乃...

论《边城》的乡土中国叙事及英语译介重构————作者:吴斐;赵杨;

摘要:《边城》是中国文学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几十年来相关研究经久不衰,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边城》英语译介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由此,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方言等方面阐述了《边城》文本中的乡土中国叙事元素,并结合现存不同英译本,系统考察了《边城》乡土文化在英语世界的重构与再现。从《边城》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来看,译者所采用的“副文本”叙事模式和强大的赞助机构有利于提升中国乡土文学海...

也谈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创作时地————作者:李森;

摘要:通过新资料发掘,尤其从内证角度对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创作时地进行深入考察,辨明词中“远岫出云”实指云雾涌出青州云门山云门洞这一古今习见自然景象,此乃以往被忽视的关键性细节。该词系赵、李夫妇屏居乡里青州结束后,赵明诚重返仕途之初,李清照独守归来堂时的怀人作品。从而将业已存在的青州说更大程度肯定下来,推翻了汴京说作为另说并存的局面

高适《燕歌行》:唱和对象、写作时间及“年五十始为诗”辨析————作者:木斋;侯海荣;

摘要:高适《燕歌行》的相关谜题甚多。通过考察《全唐诗》所有同题作者,可以确证高适自序“作《燕歌行》以示适”的“客”乃贾至。根据现有史料记载,二者唯一有实证的见面时间是在天宝元年,高适《燕歌行》的真正写作时间也同样是在天宝元年(74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并非全部批判。《新唐书》《旧唐书》一向说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应为史书撰写者粗疏所致。高适恰好五十岁开始进入仕宦人生,一方面高适学诗较...

名实之辨:“乐府”辨体与词体生成————作者:许骥雄;

摘要:乐府诗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词体生成的关系中,皆存在一种“名实之辨”。“乐府”本是音乐官署之名,由于礼乐与诗乐的统一,逐渐具备诗义。“乐府”之所以成为诗之一体,源于魏晋以来诗乐分离与齐梁文体自觉背景下,“体兼声义”之乐府观的产生。乐府既无定体,亦无体不备,其本质指代一种诗乐属性。词乃“乐府长短句律体”,其中“乐府”指其诗乐性,而“长短句律体”则指其诗体性,“乐府”与“长短句”皆乃宋代词体之正名

跨文化互鉴中的视觉研究——高居翰的中国艺术史方法论反思————作者:宋石磊;

摘要: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发端于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引介中国绘画,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历经百年历程,其中,高居翰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史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本文重点阐释高居翰中国艺术史方法论的主张及内容,并论述他如何从外部看中国艺术的过去传统和未来,从而系统评价高居翰对于推进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贡献。高居翰以“视觉研究”方法为轴心,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

西方近代边界知识在晚清的传播与运用————作者:易锐;

摘要:西方近代意义的边界知识,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后期,欧美来华传教士开始将近代边界知识系统传入中国。至清末十年,这一新知的传播主力转变为留日学生。后者传输的边界新知,在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传播策略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趋向。尽管一些清朝官员和士人较早接触到近代边界知识,但迟迟未对其真正重视和积极接纳,直到20世纪初年始有明显转变。从中可见,近代边界知识在晚清的接受和运用,并不是随着西学的日益传播...

唐宋转型之道统说考辨——兼论道统的连续性和断裂性————作者:路鹏飞;

摘要:韩愈首倡孟子后道统“不得其传”,其说法影响深远,涉及韩愈本身思想转变、唐宋转型和理学转向,以及战国至北宋千年儒学思想的断裂性。就韩愈思想发展来说,他由早期的孟子后道统“不绝其传”说转变为后期的孟子后道统“不得其传”说,由强调道统的连续性转变为强调断裂性。唐宋转型中儒学道统说的转变,除儒家内部在道统上争胜门户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在于对儒道的理解产生了重大差异。即整体上由重视典章制度的外王之学转变为重视...

主持人语————作者:顾史考;

摘要:<正>最近几十年以来,有幸出土了许多宝贵的先秦秦汉竹简文本,或为考古发掘,或为盗掘之余,皆使我们重新考虑战国时代的思想史及文本成书等问题。其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孔子语录文本,如上博楚简所见孔子应答公卿士大夫及弟子的长篇对话,又如安大楚简《仲尼曰》及王家嘴楚简《孔子曰》等略类《论语》的孔子短语文集,又如海昏侯墓《论语》西汉残简等,多可与传世孔子文献对读,包括《礼记》《大戴礼记》的相关篇章...

《孟子》“引《论语》”新考————作者:顾史考;

摘要:清代以来,学者多通过《孟子》所见孔子语录与《论语》所收之异同来了解《论语》在先秦的地位与性质,甚或有学者依据此种研究而怀疑《论语》内容在先秦的存在。本文通过如王家嘴《孔子曰》、安大简《仲尼曰》等近日发现的出土竹本语录集所提供的信息,共列十条文例而从新探讨《孟子》引孔子与《论语》异同的情况。基于此种分析,本文乃得出《孟子》撰作时《论语》所收章节至少有相当部分已存在,然《论语》或其前身在当时亦并非独具...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