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674-8824
国际标准刊号:1674-8824
主办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丽水学院学报》哲学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皖西学院学报》博士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现为季刊,16开,88页,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8824,国内统一刊号CN51—1729/G4。开设有康巴学、民族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经济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法学研究、历史研究、图书情报研究等栏目。

  《康定学刊;康定民族师专学报;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用刊名《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获奖情况:2002年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西部开发与民族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化、法律、教育教学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康巴文化产生的特殊背景 凌立,Ling Li

  2. 简述藏族天文历算的早期发展概况 娘毛加,Niang Maojia

  3. 驻藏大臣孟保与森巴战争 叶健,Ye Jian

  4. 从清代驿站制度建设看康区社会发展 贡布多加,mGon-po rDo-skyabs

  5. 藏族盟誓制度研究综述 周志燕,Zhou Zhiyan

  6. 南涧盖瓦洒彝族“哑巴会”文化内涵探析 李如海,王燕,Li Ruhai,Wang Yan

  7. 过渡仪式理论视野下的彝族“姑娘酒”——以花戛乡联山村彝族为例 梁宏信,罗成芳,Liang Hongxin,Luo Chengfang

  8. 马基雅维里的宗教观及思想遗产研究评述 任军锋,孙锦泉,Ren Junfeng,Sun Jinquan

  9. 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解读《印度之行》中的生态问题 杨继文,Yang Jiwen

  10. 康定、泸定汉语方言动词同质度调查 张喜洪,Zhang Xihong

  11. 解析鱼通话的词汇特征 李春梅,Li Chunmei

  12. 藏汉谚语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处理方法 益西拉姆,王瑜,秦艳,Ye-shes Lha-mo,Wang Yu,Qin Yan

  13. “语言生态”视角下的广西少数民族典籍英译 苏慧慧,Su Huihui

  14.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杨军,Yang Jun

  15. 从身体叙事视角看《艰难时世》中的人物形象 吕莉,Lv Li

  16. 多元文化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理想调查分析报告 杨俊,付文,张俊,李娜,奂婷婷,刘琦灵

  17.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徐飞,Xu Fei

  18. 甘孜藏区学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林刚,Lin Gang

  19. 研究式教学在民族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文彦,Wang Wenyan

  20. 新建本科院校舞蹈学专业基训训练模式探究 穆扬,Mu Yang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与学生技能培养衔接的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准确的掌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的新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如何摈弃传统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技能培养衔接的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技能培养,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技能培养衔接的研究》(课题编号14G304)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为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改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生长环境课程系统介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营养环境、光照环境、温度环境、水分环境和气候环境等知识技能, 开展植物营养施肥、植物生态环境控制方面实践实训项目。学习该课程, 不仅可为后续的花卉栽培技术、植物配置技术、城市绿地养护等重要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 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民国时期川藏地区有线电事业建设研究————作者:庄涵;

摘要: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奏请架设川藏地区电报线路,为川藏地区有线电事业建设之发轫。民国初年,川藏地区因军阀混战,电报线路多有损毁。为完善线路及支援抗战,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川政之后,大力修复损坏线路并展修其他线路,最终形成覆盖川藏地区重要城镇的有线电报网。有线电话事业始于四川总督赵尔巽架设的成都市内电话线,后由于各派军阀争夺通信权、南京国民政府堵截红军及支援抗战等因素,川藏地区有线电话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作者:李强;孟广艳;

摘要:文旅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新质生产力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文旅新经济体系的构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带动产业向“绿”。新质生产力以技术、要素、融合、开放四种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从要素、技术、场景三大系统推进文旅产业的变革升级。新时代要促进科技创新、制度革新、模式创新、结构创新,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稳固文旅产业刺激消费的角色,推...

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类型特征与习惯差异————作者:韩峰;许方媛;

摘要: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生活方式理论为指导,以消费者的个体休闲行为为研究视角来探寻茶文化旅游的细分市场。研究方法上,通过“生活方式”观测量表和旅游行为问卷,分析不同类别茶文化旅游消费群体的行为意向。通过聚类分析,定义茶文化旅游者的生活方式为四类,即“随遇而安型、精神追求型、物质富足型、积极奋斗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茶文化旅游者具有人口统计差异和茶文化旅游行为习惯差异,且精神追求细...

“民族走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作者:马伟华;李梦然;刀悦;

摘要: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结合相关文献,对1999年至2024年间“民族走廊”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旨在揭示该领域近25年的研究态势与发展概况。总体来看,民族走廊研究的论文年际发表量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目前作者及研究机构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群,研究机构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且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维度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未来此类主题的研究,需要从整合...

多模态大模型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体系统构建————作者:沈强;江南;

摘要:以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促进了教育智能体的发展。智能体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连通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中介,技术教育化、教育技术化和人的主体性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智能体系统的内在动因。基于具身智能系统设计理念,通过强化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底层逻辑、教育系统平台整合的服务支撑、多模态感知与生成的场景架构、育人价值过程导向的顶层设计,以教育新基建推动智能体基础建...

中华文化认同构建:边疆治理的历史镜鉴、时代意义、现实挑战与路径————作者:陈纪;陈翔宇;

摘要:中华文化认同构建是推进边疆治理有效的核心要义。历史上,构建边疆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始终是边疆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推进路径。当前,以中华文化认同构建继续深入推进边疆治理,对实现边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现实困境方面,边疆地区现阶段仍面临如何更加妥善地协调多元的各民族文化与作为一体的中华文化之间张力关系问题,其诸多表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边疆治理。现阶段,在指导...

汉藏舞狮文化的共享符号建构与实践——基于西藏硕督镇的调查————作者:邓聂鑫;陈潘;

摘要:本文整合索绪尔与特纳的符号学理论,对硕督镇汉藏舞狮文化的共享符号构建与实践展开调查。通过分析其符号要素的构建、实践场域及社会功能,揭示舞狮作为活态文化纽带在汉藏交往互动中的独特价值。调查发现,硕督狮子舞通过造型、动作、音乐等符号的地方化创新,构建具有汉藏特色的共享符号体系与文化共享空间。其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承与经济赋能,同时通过日常实践中的多民族参与,促进共同体认同的形成与深化,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

基于视觉思维的羌族羊头图像的设计文化分析与传承发展————作者:付莎莎;

摘要:在图像时代,视觉思维对于艺术和设计创造具有重要意义。羌族羊头图像作为羌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认知羌文化最直观的视觉形态。借助视觉思维理论,分析羊头图像表层的视觉形态和内层的视觉文化,可以将羌族羊头图像在视觉形态上概括为写实型、抽象型、简笔卡通型、仿汉字型四种类型。透过这些视觉表象形态,可以探究羌族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文化和品格。通过创新设计,运用现代技术,让这种图像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再造...

“舞数”想象:三星堆文化舞态形象的数字化塑造与未来叙事————作者:彭小希;詹雨欣;

摘要: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正在重塑传统文化的表达维度,而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历史文物也依托数字技术达成了“传下去”“活起来”的目的。三星堆文化是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一系列依托三星堆文化资源生产的舞蹈艺术形象将静默的考古遗存转变为动态的文化符号。三星堆舞蹈与技术的融合路径也逐渐展开三重面向:一是舞台的“光影造境”消弭了文物与身体的时空壁垒;二是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传播让大众的文化记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点及未来研究方向——基于2017—2024年国家与部委级基金立项课题的可视化分析————作者:热孜万古丽·阿巴斯;王珍琪;

摘要:研究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2017—2024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选题的国家与部委级基金的立项数据及基金资助成果进行了梳理。研究显示:课题数量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内涵阐释、价值评价、现状解析与路径探究等方面展开讨论,呈现由点到面、由一到多、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研究态势,但在研究视野、实践深化与方法拓新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未来,学界应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拓展铸牢...

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心理交互影响及教育路径————作者:衡彦甫;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心理的交互影响机制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深入探讨新媒体对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现及民族心理特点的影响,揭示二者相互依存、影响与共塑造的关系。通过分析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路径与策略,以铸牢高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基于FAHP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作者:刘瑞瑜;许蔚;段阳;

摘要:客观评价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对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为高校制定更为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为视角,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引入理论教育、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和队伍建设六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价。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投稿须知

摘要:<正>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期刊管理和编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规定,本刊对作者稿件的结构、格式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热忱欢迎相关专家、学者按照投稿须知要求踊跃投稿。一、来稿结构与格式1.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表达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2.作者。题名下标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并在首页下或文末提供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基本...

本刊声明————作者: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Sichuan Minzu College;

摘要:<正>为坚持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成果影响力,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条约公约以及学术交流惯例,本刊声明如下:1.本刊用稿实行置名审稿制度,但所刊发的稿件不代表本刊和审稿专家的观点,作者文责自负。对重合率要求原则上不得超过15%,经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编辑初审、编辑部副主任复审(如需外审,由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主编终审、编委会审查确定。所...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研究————作者:宋志豪;马增程;

摘要:基于发展新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子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对黄河流域全域以及流域内九个省级行政单位2011-2022年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子维度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测度结果呈现出一定的波动状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偏低且等级较为单一,始终处于“较低”等级。子维度测度结果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绿色、协调、共享、开放和创新...

清康熙版藏文《甘珠尔》底本考————作者:索南多杰;

摘要:关于清康熙版藏文《甘珠尔》的底本来源问题,由于缺乏史料文献确切记载,学界长期存有争议。在康熙版藏文《甘珠尔》的《御制番藏经序》《请序疏》以及《复请序疏》等序文中未提供确凿的佐证资料。因此,各方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底本是纳塘古写本、永乐版《甘珠尔》等,但均未能提供充分的史料和版本考证支持。为了进一步解决这部典籍的编纂史问题,本文通过康熙版《甘珠尔》与不同版本《甘珠尔》的文本进行比对和分析后,认为...

国内课后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作者:黄盈;黄培森;

摘要:以“课后服务”为主题,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与CiteSpace6.2.R2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研究学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分布、关键词时间线分布、关键词突现性等方面对2016—202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根据图谱可知,课后服务研究领域已涌现出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的高产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尚未形成强合作性和强稳定性的核心作者群或核心机构群;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成逻辑、内在要求与原创性贡献————作者:王旭;谷少楠;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理论指导,传承中国优秀传统生态自然观的文化精髓,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重要引擎,以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为制度保障,以厚植和谐共生生态文化为思想根基,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为关键,以满足...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理论意涵与时代价值————作者:马维振;

摘要: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是在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实践中生成的,深刻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团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深入透视这一思想的理论意涵,其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前提条件是消除民族隔阂,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生动写照是“两个离不开”的思想,物质基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制度保障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

民族地区乡村空间共同体再生产价值表达研究————作者:陈文烈;李庆庆;

摘要:本文将民族地区乡村界定为一个多维度共同体,提出乡村空间共同体作为包括乡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等在内的总体性载体与发展空间,是理解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本文总结民族地区乡村多功能发展视域下多维度共同体的特征,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内生产生活、乡村组织、农牧民利益与情感多维价值的再生产逻辑,对当下民族地区基于效能诉求的乡村振兴项目化以及规模化、市场化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