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文献

文献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588/G2
国际标准刊号:1000-0437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查看文献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山东档案》档案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四川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文

  【杂志简介】

  《文献》季刊创刊于1979年,内容以披露国家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与其他公私家典藏的、国内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古、近代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主。着重发表古典文学、史学、古文献学及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辑佚学等研究论文,重视海外汉学研究进展,为促进和繁荣我国传统文化及其研究事业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社科专业核心期刊

  (CSSCI-2004 )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文献之窗、方志图谱研究、中国刻书藏书史、中国科技史文献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名人手札、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3)《雪窦录》宋元本旧貌新探:以东亚所藏该录稀见古版为中心 商海锋

  (16)新发现的至正刊本《宋史》残叶 任文彪

  (19)罗王常《秦汉印统》本末考 王洪军

  出土文献研究

  (28)甲骨文中值得重视的几条史料 王子杨

  (41)《苍颉篇》的两种汉代版本及相关问题研究 白军鹏

  (50)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侧书”诗诗义新证 彭砺志

  (56)鄯善出土《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卷题记考 许云和

  题跋整理

  (61)鲍廷博序跋辑存 马培洁

  (75)国图藏周星诒子部善本题跋辑考 白云娇

  辑佚与辨伪

  (97)钱谦益集外文四则 赵会娟

  (103)李慈铭序跋辑释 张桂丽

  (113)《周秋汀八十寿序》著作者考辨 赵兴勤;赵韡

  核心期刊投稿: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同时发生的。本文打破既有计量分析的研究局限,将空间权重纳入计量分析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就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邻近省级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Morans I指数检验显示已形成了4种不同的空间集聚模式;老年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意涵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当前应立即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政策。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空间滞后面板模型

  文献最新期刊目录

陆游诗歌选本《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的东亚流传————作者:张新雨;

摘要:《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由元代书商合刻罗椅、刘辰翁分别编纂的陆游诗歌选本而成。此书于元代成书后即经改编,形成诗歌次序、篇目、文本略有差异的不同版本。元刊本《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元代时已传入日本和朝鲜半岛,今仅日本尚存元刊本。中、日、朝三国均以本国所见之元刊本为底本刊刻新版本,并形成新的版本系统。明本及日、朝的本土版本亦继续流通,形成三国之间的汉籍环流。和刻本、朝鲜本系统更接近元刊本的原貌,且和刻本系...

汉喃家礼文献中的稀见中国礼书及其东亚传衍——以明建阳书坊托名本《文公家礼》为例————作者:彭卫民;

摘要:越南汉喃研究院藏《胡尚书家礼》《寿梅家礼》《文公家礼存真》等文献援引包括明万历建阳书坊托名本《文公家礼》在内的不少中国稀见甚至亡佚的礼书。这些礼书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不仅建构了“威仪共秉姬家礼,学问同尊孔氏书”的礼仪文明共同体,铺陈东亚汉文化交流独有的“书籍之路”,更从“异域之眼”的视角为阐释中华礼仪文明在东亚的践行贡献典籍智慧。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闽书林自新斋余明吾刻《重刻申阁老校正朱文...

记忆、归思与本土认同:朝鲜时代汉籍《思庵实记》相关问题考论————作者:石少颖;

摘要:朝鲜时代汉籍《思庵实记》是一部关于万历东征人物千万里及其后裔流寓朝鲜事迹的私撰文献。千氏流寓朝鲜三百余年,其历史命运与朝鲜官方的政策取向、朝鲜士林的关注程度密不可分。正是在朝鲜后期“尊周思明”政策的背景下,千氏后裔顺势而动,积极融入朝鲜本土社会,逐渐实现了身份的跨越和家族地位的提升。千万里事迹也从家乘文本的残阙记忆,到逐渐被朝鲜官方认可和传颂。《思庵实记》编修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辨明千氏东征事迹之细...

诗文评的定位:东亚书目所见文学批评观念辨析————作者:成亚男;

摘要:书目类例是反映学术观念的方式之一。朝鲜书目普遍将诗文评类著作置于子部说家类,这与唐代以降中国书目多在集部为诗文评单设一类迥然有别。朝鲜书目的这一类例设置,是朝鲜诗话论事远多于论辞、偏于杂事闲谈的事实的反映,也是主动选择袭用清代《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子部说家”的结果,体现出朝鲜文人对诗文评作品评价较低的观念。相较于朝鲜与中国而言,日本书目鲜依四部,多将诗文评与诗文创作并列一类,体现出对诗格与诗技的高...

“事物异名”与知识积累:首任驻日副使张斯桂《使东采风集》源流考论————作者:周雨斐;

摘要:首任驻日副使张斯桂所撰采风诗作,是考察晚清士大夫东洋认知的重要文献依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使东采风集》汇录张氏在日诗作三百余首,多涉“同文异义”现象,经对勘可知,部分作品曾以《使东诗录》为题,于1879年在《申报》发表,后递经作者修订、增削。张氏诗序对日本汉字词的释义逻辑与中国传统名物训诂方法一脉相承,借助晚清士人熟习的文学形制与思维方式,在东洋世界与国人固有的知识体系间建立钩联。赴日游历者叶庆颐...

《文献》杂志稿约

摘要:<正>《文献》杂志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刊物秉持内容充实、资料详实、文风朴实的风格,获得国内学术界厚爱及海外汉学界重视。被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评为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并收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重点新书推荐

摘要:<正>《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故宫卷》(全九函)2025年2月出版定价:45000元清康熙中期至民国初年的两百多年里,雷氏家族先后有八代工匠长期掌管或参与样式房的工作。他们主持或参与设计的建筑包括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天坛、清西陵、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等,作品涵盖园林、坛庙、陵寝、行宫、王府等多个类别。这一世袭的建筑家族被称为“样式雷”。国...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5年第4期目录

摘要:<正>~

技术、认知与文本的互动:中国近代电报资料编纂、出版的考察与反思————作者:张文洋;

摘要:自晚清引入电报以后,书信类文献的内涵与外延大大拓宽。除了信息传递速度的质变,承载信息的文本也因技术的介入发生改变。对这种变化的感知与认识,在不同时间对电报资料的编纂、出版中展现出来。编纂者、使用者对中国近代电报文本的认知水平,整体呈现出后来不如早期的情形,这既与不同时期对具体信息技术的熟悉度有关,也与不同时期电报资料的发现与整理情况有关。在21世纪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编纂者意识到电码纸的重要性,...

《武备志》与朝鲜兵书编撰————作者:刘小丽;

摘要:《武备志》是明末茅元仪编纂的综合性兵书,在东传朝鲜之后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武艺图谱通志》《民堡议》《备御考》《戎垣必备》四部朝鲜著名兵书。在这四部兵书的文本构建过程中,朝鲜知识分子或将《武备志》作为灵感来源,寻求社会危机的解决路径;或将其作为比较对象,提出更符合本土实际情况的主张;或将其作为素材来源,为自己的观点寻找合理依据、增强可信度和权威性;或将其作为资料参照库,完成或丰富自我文本构建;或将其...

朝鲜两班家族与《酉阳杂俎》的刊刻和早期流传————作者:李正一;

摘要:唐代小说《酉阳杂俎》在朝鲜王朝的流传与两班家族关系甚密。其朝鲜刻本的底本出自安东权氏家族的权健;朝鲜成宗二十四年(1493)的李克墩献书事件与士林派和勋旧派的对立并无关系,各方士人在包括此书在内的刻书事业中均有合作。该书的内容在朝鲜刻本尚未出现之前就曾在朝鲜成宗时期士林派名儒金宗直及其部分门生中有所流传。《酉阳杂俎》朝鲜刻本的书板于“壬辰倭乱”中被焚毁,其后未有重刻。现存韩国成均馆大学的朝鲜刻本曾...

明代《王文成公全书》刊刻源流考————作者:童飞;

摘要:明刊《王文成公全书》现存郭朝宾杭州初刻本、谢廷杰南京重刻本、黄纪贤桂林翻刻本三种版本。前两种版本均有繁复的修版与补版过程,郭朝宾杭州初刻本存在两次修补,谢廷杰南京重刻本则有四次增刻修补,每次修补都造成内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郭朝宾杭州初刻本始刻于隆庆六年(1572)九月,刻成于万历元年(1573)正月。谢廷杰南京重刻本始刻于万历元年正月之后,刻成时间或可推迟到万历二年三月。杭州初刻本和南京重刻本的...

专栏导言————作者:黄仕忠;

摘要:<正>学术研究的进展,通常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新观念的引入,二是新材料的发现。我们可能会实诚地将它们当作两条独立的道路,却很少会意识到,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真正意义上新材料的发现,例如敦煌遗书、出土文献,往往出于偶然,难以预期。但新观念的引入,则有可能通过重新解读旧有资料,甚至从以往被忽视的文献中发掘出新的价值,从而开拓新的疆域。故而新材料的发掘有赖于新观念的运用,新观念的确立...

国家图书馆藏《杂剧十种》及其戏曲史料价值————作者:刘铁;

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杂剧十种》,应为清代庄亲王府演出剧目抄本合集。集中收录《滕王阁》《小山丛桂》两部节戏及《庆长生》《千秋祝》《宴梁园》《过函关》《天官祝庆》《庆千秋》《三辰拱寿》《蟠桃会群仙祝庆》八部寿戏。其中,《庆千秋》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庄亲王博果铎四十四岁诞辰时苏州曲家徐麟进呈,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清代王府演剧用本。《杂剧十种》作为能够反映庄亲王府早期演剧活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戏曲史料价值

刘世珩《暖红室汇刻传剧》校刻考————作者:沈珍妮;蒋思婷;

摘要:清末民初刘世珩所刻《暖红室汇刻传剧》校勘精良、刻印美观,素为研究者和收藏者所重。刘氏原计划收入传奇杂剧30种,加之附刊、别行、附录共计51种。此书的校刻始于1900年左右,1926年因刘世珩病逝而中断。1937年,经吴梅介绍,上海来青阁书店用刘家的板片出版了其中的34种。20世纪80年代,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重印其中23种,其间有修补、重刻的情况。《暖红室汇刻传剧》的辑校工作是近代戏曲史上的重要事件...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重点新书推荐《中华医藏》简介

摘要:<正>《中华医藏》编纂出版工程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具体实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出版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项重大成果。工程从现存中医古籍(包括民族医药古籍)中遴选出珍贵善本2289种,采用“编”“类”相结合的方式编纂影印出版,共分四编二十四类,分阶段推出;旨在保...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5年第3期目录

摘要:<正>~

编者权力与治道书写——以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编者注为中心————作者:马跃;

摘要:南宋奏议编注大多受到以“是元祐而非熙丰”“直书安石之罪”为标准的意识形态审查,《宋朝诸臣奏议》也不例外。作为现存最早奏议总集的编者,赵汝愚有意与官方意识形态合流,选篇排斥收录新法参与者的奏议,注文将奏议文章还原于特定历史语境,对王安石“三不足”之说进行驳斥,并通过对文字形式和注文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将北宋历史叙述为庆历—元祐和熙宁—绍圣模式的二元书写。在绍熙五年的庙议中,赵汝愚利用《宋朝诸臣奏议》...

晚明套印本的融通互证与价值重估——以五种“戏曲前附小说”套印评点本为中心————作者:林莹;

摘要:“戏曲前附小说”套印评点本是晚明湖州新式套印技术的独特产物,可以与更多同时期小说戏曲套印本、评点本展开融通互证研究。从文本内部来看,套印技术催发小说戏曲作品在正文校改、评点革新、批评立场取舍诸方面的变化,提供了印刷技术形塑文学文本的又一例证,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的一种表征。而若以“戏曲前附小说”套印评点本为锚点,转向对文本外部世界的关注,能够加深有关小说戏曲跨文体循环转化、套印评点本生产...

《双忽雷阁汇订曲谱》的正律订谱与刻印过程————作者:翟皓月;

摘要:《双忽雷阁汇订曲谱》是由刘世珩主持出版、吴梅正律、刘富梁订谱的一套戏曲曲谱丛书,目前共有交通部抄件纸稿本、刘氏赐书台红格写样本、刻印本三种形态的版本存世,计有18种剧目、28个版本。在曲谱编订过程中,吴梅主要负责厘正曲律,刘富梁则在此基础上酌定工尺,或补充、修正前代曲谱,或自行订谱。二人的正律订谱工作精审详赡,可称识板、识字、识谱、识唱。同时,《双忽雷阁汇订曲谱》三种形态的版本是戏曲曲谱校勘刻印流...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