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云南社会科学》于1981年5月创刊。其较强的学术性、理论性以及可读性一贯为学界所目。明确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繁荣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的。本刊的鲜明特点是:发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学术综述等新成果。
《云南社会科学》特别突出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注重现实。努力对当代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回答,把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奉献给读者。倡导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用具有真知灼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周密、讲究章辞、符合语法的学术文章。
期刊栏目:
民族学与人类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与文化学。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连续3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2、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2014-2015)
3、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4、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5、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514;总被引频次:783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738;综合影响因子:0.411
6、杂志荣誉: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优秀期刊;
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荣获优秀成果编辑奖;
荣获优秀栏目编辑奖;
荣获优秀理论文章编辑奖;
荣获优秀文章编辑一、二、三等奖;
荣获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编辑奖等奖项;
1992年编发文章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1993年编发文章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1994年编发文章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1992年以来连续入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996“金誉杯”中荣获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和云南省一级社科期刊的光荣称号
云南社会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作者:骆红旭;
摘要:唯物史观视野中,“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势能”涵涉影响社会认知、引导舆论取向、驱动价值认同的能力与力量。话语内容的“趋势”与“潜势”、话语主体的“造势”与“借势”、话语情境的“顺势”与“守势”,构成了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生成框架;归属势能的身份锚定、文化势能的共识塑造、价值势能的利益诠释,构成了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内容结构;创新主...
道法自然与生命复归——老子道论哲学视阈下的养生思想体系建设————作者:王海焱;王燕兵;
摘要: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者,其《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不仅深刻塑造了中国传统思想脉络,更奠定了道家养生观的哲学基石。20世纪以降,学界对老子养生思想的研究日益多元化,涵盖文本解读、文献考据及文化阐释等多个层面,然而,对其内在哲学价值,特别是本体论维度的系统性理论建构,仍显不足。在以“道法自然”为核心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对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等战国简帛文献的文本发生学分析,并引入身体哲学与现象学视角,...
在祛魅与复魅之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中的科学主义及其知识危机————作者:余文菁;
摘要:作为与科学技术有着先天亲缘关系的文学类型,科幻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兴起以后,表现出一种较为强烈的科技崇拜倾向,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对当代科学与知识的不满,并暗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危机。这一危机较为集中地表现在那些对“疯狂科学家”系列形象的刻画、以“现代性后果”等方式所表征的技术恐惧以及对科层制持续发展的推演之中。这些文本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表达出的对科学技术的反思与拒斥,及其背后潜藏着的普遍性的知...
人类学短期田野调查方法————作者:沈海梅;贺佳乐;
摘要: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学科标志,既是研究者获得资料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者介入他者、研究他者、反思自身的方法。传统田野调查提倡长期性、周期性,然而以年度为周期的长期田野工作对大多数科研工作人员而言很难实现,成为当前人类学科研工作的一大困境。当下交通等基础设施、技术支持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针对大兴调查之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制、学生田野调查实践的需要,在20天左右的田野调研中,充分利用“五官”进入,有效...
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边民互市贸易的价值逻辑、发展机制及优化路径————作者:于洁茹;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与“兴边富民”行动迭代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边疆地区正经历从“国家边缘”向“开放前沿”的转型。作为边境地区唯一以边民为主体的贸易形式,边民互市贸易的转型发展实际上正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信号,即边疆治理逐渐由国家建构、社会参与,不断向国家与社会互构、边民主动参与转变。结合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特点,以“人民主体性—实践有效性—制度创新性”的贯通式分析框架,深入探讨边民互市贸易在...
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的困境与突破————作者:安北江;
摘要:当前中国边疆问题研究虽成果丰硕,但仍面临三重困境:历史类研究存在理论系统性不足、视角不够宽阔(缺乏地缘政治与全球关照)及王朝史观桎梏,导致国际话语权薄弱;现状类研究侧重政策阐释,但实证定量分析欠缺、学科交叉不足,且视野局限于传统陆海边疆,未充分拓展至文化、网络、太空等“软边疆”与“大边疆”领域;学科建设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中国边疆学体系,边疆史地与治理研究融合不足,学术目标分散,受历史学、民族学束缚...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作者:朱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论、国家治理财政论”等独具特色的财政学理论成果。从制度文化来看,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具有较高的必要性,该体系在构建中应要“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中国实践,坚持科学的方法”这四个原则。在关注中国特色财政关键词、侧重面向未来的理论研究等方面,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更好地回答财政学研...
万隆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新时代价值——以全球南方合作为中心的考察————作者:任晶晶;
摘要: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倡导并确立了以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为核心的万隆精神,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反对殖民主义、争取主权平等、推动发展合作的思想基石。七十年来,万隆精神通过不结盟运动、南南合作等机制深刻塑造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身份和全球治理话语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的当下,重申并弘扬万隆精神对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加速推进国际秩序变革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新时代党内法规传播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优化之策————作者:蔡文成;张伟华;
摘要:党内法规传播是以党章为核心的各层次、各领域党内法规,在各级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在公众之间的系统传播。做好新时代党内法规传播工作既有助于提升党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水平,实现依规治党和制度治党,也有助于强化民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更有助于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就现阶段党内法规传播的挑战与困境而言,既受到法规内容的“相对特殊性”与“叙事性张力”的影响,也受到传播主体“过窄化”与传播渠道...
政府引导基金与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关系研究————作者:徐玉德;刘晓颖;邓扬;
摘要:企业供应链话语权是避免企业陷入被动、保持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效结合,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企业全产业周期,加快产业链整合、升级,进而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产生影响。基于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政府引导基金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发挥认证效应、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研发创新三个...
金融科技风险事后处置的法理证成与规范路径————作者:叶凝遥;
摘要: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加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其跨行业、跨领域特性使传统分业监管与事前防控手段面临三重困境:监管规则因业态差异呈现碎片化;强监管易催生监管套利;金融稳定与创新激励目标存在内在冲突。有鉴于此,金融风险事后处置机制至关重要,该机制不仅适用于银行,亦可适用于金融科技领域。河南村镇银行、硅谷银行等案例表明,事前监管失效时,事后机制能有效遏制风险蔓延。因此,可通过统合法律法规、推进市场化处置方式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边疆治理思想的科学内涵————作者:杨正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的科学内涵,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边,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当代边疆治理的基本遵循,对落实好新时代强边固防工作重大政治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边疆...
程序出罪的制度风险与防范路径————作者:吴桐;
摘要:程序出罪作为犯罪治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以裁量不起诉为行为载体发挥着非犯罪化的制度功能。相较于实体出罪而言,程序出罪的裁量属性使其在实践适用过程中更加灵活且具有针对性,可以充分实现实质法治主义的个案治理目标。但程序出罪权的裁量性也使出罪风险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权力制约机制缺失则显著提高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当前程序出罪的制度风险主要表现为裁量标准不统一导致的平等性风险、反向衔接标准缺失导致的处罚失衡风...
道家文化视域下新兴生命科技的价值重估————作者:易显飞;王克宁;
摘要:新兴生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拓展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与干预能力,但其功利导向的技术路径往往忽视了生命整体性与自然节律的协调。道家文化以“游刃有余”的身体观、“得意忘言”的精神观和“莫逆于心”的社会观,提供了对新兴生命科技的人文价值重估的思路。在身体维度,道家强调技术应融入生命节律,追求“无厚”的克制性干预;在精神维度,反对精神活动的工具化与程式化,强调个体心性的自然生长;在社会维度,主张以自然本性抵抗技...
交互对象化:离开田野的方法论反思————作者:曾晨妤;张力生;
摘要:“离开”是田野调查的必要环节,但相关的方法论探讨尚显不足,由此使田野调查的基本内涵不够全面。离开田野,指田野工作者在收集一定资料后从某处田野地点暂时或永久撤离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产生离开念头、解开离别顾虑、结束研究关系、铺垫写作基础。随着从田野世界中步步浅出,田野工作者进入一种“时空束结”的状态,在时空与身心两方面经受独特体验,以免陷入无法跳出“局内”细节的田野调查谬误。离开田野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从整体观看南宋丝绸之路经济的历史发展及时代局限————作者:张锦鹏;魏定飞;
摘要: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道路,南宋丝绸之路有其明显的时代特点和进步表现: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主导性对外通道,沿海地区港口群崛起且呈现出集聚经济的特点,海外交通贸易对国内产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中国海商和外商共同推动的外贸经济新特点,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互市维系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的继续发展。但这些发展和变化并不能说明宋代已经走向开放的海洋经济时代,因为南宋王朝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保守和...
论中国科幻新浪潮下科幻小说叙事范式转变及未来进路————作者:吴玉娇;
摘要:中国科幻新浪潮象征和表达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发生的浪潮式变革,这种变革的显著标志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叙事范式转变,主要包括从外太空软着陆到人世间的叙事空间转变、从移植嫁接转向中国特色的叙事主题转变以及从宏大叙事走向多元表达的叙事模式转变。科幻小说叙事范式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叙事审美内核和表达方式,是中国科幻小说能够在新浪潮下得以繁荣以及近年来屡获大奖的重要原因,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开辟...
和平型现代文明的出场逻辑、哲学根基与价值意蕴————作者:胡楠;
摘要:全球治理的现代性困局呼唤中华和平型现代文明的出场,但目前学界对和平型现代文明范式的出场逻辑、哲学根基与价值意蕴尚缺乏深入阐释。从出场逻辑来看,西方对抗性文明范式下的暴力现代化进程构成了和平型现代文明的历史批判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演进则成为其现实建构逻辑。西方现代性通过侵略战争、殖民掠夺、贩奴贩毒等手段完成原始积累,形成对抗型文明范式。这种以支配—掠夺为核心的制度设计,直接导致全球治理的结构性...
深化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作者:马雪松;王鼎量;
摘要: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是顺应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现代化的趋势,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等全流程进行系统性、精细化、数智化治理的过程。深化区域协调发展蕴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指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质内容、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契合了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取向、功能定位、实践导向等方面的具体诉求。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在深化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内在机理,...
作为跨界的符号:论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文体意义————作者:付慧青;禹建湘;
摘要: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凭借迅猛发展态势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现象,但其“科幻+奇幻”“科幻+玄幻”等跨界设定引发“伪科幻”争议,传统认知框架难以阐释其文体意义,只有立足本土语境,紧紧围绕“中国性”这一维度才可把握其文体的独特性。网络科幻中的“科幻+奇幻”设定延续了西方科幻的叙事传统,“科幻+玄幻”则植根于本土的网文叙事经验,而“科幻+X”的多样化设定不仅推动了文体创新,还蕴藏着对东方新科幻的创新性探索:在叙...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江苏大学学报
- 省级意林文汇
- 省级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省级青春岁月
- 北大核心美术学报
- 省级文苑青春纪事
- 省级新青年
- 省级采写编
- 北大核心民族艺术
- 北大核心近代史研究
- 省级壹图壹材
- 省级宿州学院学报
- 国家级俄语学习
- 省级少林与太极
- 省级艺术学界
- 学报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老朋友
- 北大核心山西师大学报
- 省级南京师大学报
- 省级小说
- 北大核心史学集刊
- 省级福建艺术
- 北大核心合肥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交际下半月
- 省级小读者
- 省级昌吉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图书馆
- 北大核心图书馆建设
- 北大核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