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西伯利亚研究

西伯利亚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3-1051/C
国际标准刊号:1008-0961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科院
上一本期杂志:《新湘评论》杂志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攀登》杂志目录

  【杂志简介】

  西伯利亚研究杂志Siberian Studies,的宗旨是探索真理、弘扬学术、促进交流、服务社会。发稿原则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国内刊号: CN 23-1051/C,国际刊号: ISSN 1008-0961。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经济论坛、中俄经贸、国际贸易、军事与军工、海外专稿、环境保护。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扩大交流 增进友谊 加强合作 2

  2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新; 5-10

  3 深化黑龙江省对俄蒙经贸合作的新路径研究 封安全;马友君;张秀杰; 11-14

  4 加快建立和完善中俄经贸合作的有效创新模式 戚文海;王哲; 15-18

  5 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 李秀蛟; 19-24

  6 俄罗斯远东林业产业集群:俄中合作的现实与潜力 安东诺娃 Н Е;林琳; 25-29

  7 从政治角度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协议 普里霍季科 N N;瓦舒克 S P;科佩洛夫 E A;罗金 S S;邹秀婷; 30-33

  8 试析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原因、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谢丽峰; 34-38

  9 俄罗斯软实力外交:认知、优先方向、评价 宋志芹; 39-45

  10 物化与客体化——卢卡奇与别尔嘉耶夫异化思想比较研究 周来顺; 46-49

  11 现代俄语比较结构特点研究 钟晓雯;王红厂; 50-55

  12 在俄语教材中加强美育教育渗透问题探讨——基于莫斯科大学对外俄语教学的启示 冯海霞; 56-58

  13 俄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的科研组织结构 刘波; 59-62

  14 新世纪俄罗斯环境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勃然; 63-66

  15 俄罗斯北极地区与北方海路开发历史浅析 叶艳华;刘星; 67-70

  16 论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原则 张雷刚; 71-74

  17 从《滨江时报》报道看20世纪20年代旅俄华侨华工群体 高龙彬; 75-85

  18 十月革命前俄国史学界对东斯拉夫人奴隶制问题的研究 谭天宇;王倩; 86-88

  图书馆论文范文: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在分析美国建设主体模式,探讨中国现有建设主体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省、县两级政府成为联合建设主体”,和“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成为联合建设主体”为主要模式,“独立建设主体”为辅助模式的多元化建设主体模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美比较,联合建设主体,独立建设主体

  作者简介:杨 �樱�1991―),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1 美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及其特点

  1.1 美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简介

  在美国,宪法规定,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地方政府的职责,联邦政府不与干预。其意义是,联邦政府提供支持性资金、政策和法律,而不负责管理。因此,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并不都是某一单一级别或单一类型的地方政府,而是以多类型地方政府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1]。这里的多类型的地方政府主要包括:县政府、市政府、镇政府、学区政府、图书馆特区政府以及多辖区联合政府等。

  西伯利亚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乌利茨卡娅早期小说中的叙事时空及其动态演进————作者:张蕾;

摘要:在乌利茨卡娅早期创作的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穷亲戚》主要展现了女性在苏联特殊时期封闭空间内艰难的生存际遇,时间呈现出私人化特征。中篇小说《索尼奇卡》的叙事空间明显比短篇小说更为多样,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为背景,以人物的生平为线索不断推进,同时增添了很多官方时间的印记,作家不仅关心家庭、情感等问题,还聚焦知识分子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不同个体的价值取向等问题,创作思想更为深入。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阻遏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经济理论————作者:陆南泉;

摘要:苏联历次经济改革都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经济理论上讲,主要是由于苏联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左”的教条主义态度,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时突出的理论误判有:一是产品经济观一直占主导地位,导致苏联难以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二是“一大二公三纯”所有制理论难以使经济改革取得进展;三是超越发展阶段理论导致经济体制改革停滞不前

2024年俄远东联邦区经济形势————作者:О.М.普罗卡帕洛;А.Б.巴尔达利;А.Г.伊萨耶夫;М.Г.马济托娃;钟建平;陈晓棠;

摘要:以统计数据和专家的研究报告为基础,按主要行业和行政区分析2024年远东联邦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统剖析制裁持续条件下远东实体经济、社会领域和对外经济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尽管没有出现严重的危机,某些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仍不稳定且增速放缓。基础行业产出指数实现微弱增长,增速低于2023年。远东地区经济活跃度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减速。大部分投资继续用于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矿...

俄议会政党在乌克兰原四州的动态及特点探析————作者:褚凌;韩浩磊;

摘要:面对俄乌冲突升级引起的一系列挑战,新一届以统一俄罗斯党为主导、四个主要政党参与的俄国家杜马在2024年俄总统大选和各级地方立法机构、行政机构领导人选举中展现出强大的政治韧性。随着俄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将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以下简称“乌东四州”)并入俄罗斯,俄议会政党在这些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活动,以争取四州立法议会的席位和州长职位,维护注册政党的正式地位,提高...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党内政治建设:理论建构与实践进展————作者:许鹏;

摘要:近年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将全方位政治建设作为维持政治在场、维护政治声誉、维系政治格局的内在选择,在俄罗斯政党政治体系中地位基本稳定、角色逐步明晰、作用相对积极。在以政治建设引领党建理论建构与实践拓新进程中,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重申党的性质宗旨与奋斗目标,明确行动路线;坚守党的指导思想与意识形态,锚定政治立场;夯实党的组织队伍与社会基础,拓展政治影响范围;优化工作作风与同志关系,完善政治形象;强化党的纪...

20世纪40—50年代苏联卫国战争伤残军人的养老金保障————作者:吕卉;

摘要:苏联卫国战争伤残军人群体是战后社会治理的特殊命题,其养老金保障不仅是衡量苏联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程度的关键指标,更是检验国家保障制度的重要尺度。通过研究伤残军人群体的生存境遇与权益保障状况,可以观察战后苏联社会重建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水平与文明发展程度,也为审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道德伦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卫国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初期,尽管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伤残军人的养老金保障水平,但在实际执行过...

俄罗斯与东北亚“大三角”国家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的优先方向————作者:С.В.谢瓦斯季亚诺夫;М.П.库克拉;田诗雨;

摘要:目前,东北亚地区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安全形势高度紧张,以及经济合作活跃的特点。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域内各国为维持和扩大经济合作,积极调整各自的区域发展战略。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拥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2014—2024年,俄罗斯与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双边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也遭遇到一系列挑战。与此同时,中日韩三国提出的合作项目在与俄罗斯远东发展战略对接的过程中,也是机遇和限制并存,...

19世纪末俄国中亚外里海军事铁路的修建及其影响————作者:丁淑琴;李芊予;

摘要:19世纪中叶,俄国为南下出兵土库曼地区,决定在里海东岸修建一条铁路,以保证军队和后勤物资运输,这段铁路便是俄国在中亚敷设的“外里海军事铁路”。1880—1888年,俄国铁道兵营完成了主线长度为1 500余千米的铁路铺建工作。外里海军事铁路的开通增进了俄国本土与中亚的经济联系,同时加深了中亚殖民地化的进程。此后,在外里海军事铁路基础上,俄国又修筑了安集延段和塔什干段,最终形成“中亚铁路”。20世纪初...

《俄罗斯联邦土著小民族权利保障法》述评————作者:李志庆;任广章;

摘要:自1822年颁布《异族人管理章程》起,俄罗斯的土著民族权利保障立法史迄今已有百余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土著和部落民族公约》影响,俄联邦的土著民族政策向“伙伴关系”模式转型,并逐渐建构起以《俄罗斯联邦土著小民族权利保障法》为核心的土著民族保护法律体系。该法确立了土著小民族、土著小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土著小民族原始栖息环境等基本概念,划定了联邦、联邦主体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构在土著小民族保护领域...

罗斯八思哈职能的俄国历史编撰学研究————作者:胡维阳;

摘要:鞑靼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时期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对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俄国学者深入探讨了鞑靼蒙古统治罗斯的政治模式及机构设置,其中八思哈制度被视为解析鞑靼蒙古统治罗斯的关键问题。八思哈(达鲁花赤)是鞑靼蒙古人通常在征服地区设立的最高监治长官,代表鞑靼蒙古统治者镇守一方。俄国历史学家对八思哈职能的阐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军政长官说、监临官说和监治长官...

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的外国专家:招募、使用与评价————作者:吕瑞林;高丽然;

摘要:1928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但是苏国内技术专家数量严重不足,工业化建设遭遇人才困境。当时恰逢西方国家爆发经济危机,大批熟练工人甚至技术专家失去工作,这为苏联招募外国专家提供了契机。为吸引优秀外国专家赴苏工作,苏联在招募宣传中承诺丰厚的工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在外国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苏联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苏技术人员和工人掌握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法和管理经验。对外国专家在工业...

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人文内涵——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人文合作为例————作者:徐向梅;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丰富的人文发展与合作理念,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倡导的“新哈萨克斯坦”文化政策都强调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和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中国开展对哈人文合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文思想在共建“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了解哈萨克斯坦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战略,对中国有针对性地推进双方在具体领域的...

记忆、边界与重构:2024年度俄罗斯“大书奖”获奖作品叙事与伦理探讨————作者:吕天威;

摘要:2024年度俄罗斯国家文学奖“大书奖”获奖作品以记忆、边界与重构为多维视角,完成了对当代俄罗斯文学主题范式与叙事伦理的深度再诠释。一至三等奖作品《驱逐》《我的生活:流亡之前》《狗和其他人》,以及“最受读者欢迎奖”作品《乌兰达莱》《隧道》《商店营业至黑暗降临》,以历史、文化与伦理为切入点,通过记忆考古、边界诗学与重构美学,展现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回应。这些作品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学的叙事边界,更借助对历史与...

契诃夫创作中的达尔文成分————作者:刘雪晴;

摘要:个人对进化论的兴趣和俄国社会围绕达尔文主义进行的思想论战,促使契诃夫在艺术创作中呈现丰富的达尔文成分。在创作中契诃夫对达尔文“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性选择”等核心学说展开了审慎而独立的思考。他认可遗传学说的普遍性,但更强调后天环境与自我教育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他认同生物界“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却反对将其机械移植到人类社会;他坚持自由平等的两性观念,批判达尔文“男性优于女性”的性选择学说。契诃夫...

上海合作组织支付体系的改革与合作:情景假设和政策启示————作者:刘军梅;陶立敏;董海琳;

摘要: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着力推动支付体系的独立性与安全性建设,旨在降低对西方金融网络的依赖、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研究表明,上合组织内部的本币结算需求持续上升,中俄、俄印等双边贸易已初步展现“去美元化”趋势,但受金融发展水平与监管制度差异、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外部制裁压力的多重制约,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统一多边支付网络尚存较大难度。情景模拟设定“维持现状”“渐进优化”“强力突破”三种路径,对贸易、金融和投...

俄乌冲突对黑龙江省与俄经贸合作影响分析————作者:邹秀婷;

摘要:俄乌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俄国内经济与对外贸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受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现实所迫,俄罗斯加速推进“向东转”战略,中俄经贸合作的规模和层次随之显著提升。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的前沿省份,其与俄罗斯的合作模式、重点领域及面临的挑战均因俄乌冲突发生明显变化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开发现状、问题及前景————作者:于小琴;刘国庆;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北方海航道的利用价值上升。俄乌冲突升级背景下,芬兰、瑞典等北极国家放弃中立,加入北约。俄罗斯与北约间的地缘政治矛盾更加尖锐,先前北极地区多国合作、共同治理的模式被搁置。为应对西方国家对俄物流运输进行的限制,俄罗斯通过了新版北方海航道发展战略,加紧建造核动力破冰船,改造沿线港口基础设施,以及建立统一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俄物流体系向东转提供保障。尽管俄罗斯在海军力量、破冰船数...

中国东北与俄远东渔业合作:机遇与路径————作者:刁秀华;

摘要:俄罗斯是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近年来,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务实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前,在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东北迫切需要加快国际合作步伐。东北与俄远东渔业具有互补优势,双方的合作面临着新机遇。为此,应深化中国东北与俄远东的渔业合作,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促进渔业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冷战时期美苏科技合作的动力、影响及启示————作者:成书婧;景晓玉;

摘要: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曾展开过以太空竞赛和军备竞赛为主要特征的科技竞争。当时,尽管美苏之间处于争霸状态,但在两国政府主导下,双方通过签署科技协定的方式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科技外交的重要案例之一。美苏开展科技外交的主要动力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外交战略和科技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美苏科技交流与合作不仅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而且促进了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某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广...

乌兹别克斯坦青年就业政策探析————作者:赵小华;

摘要: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青年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充分发挥青年人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国家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自2017年以来,为发掘青年发展潜力,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乌政府将促进青年就业提升至国家战略,从就业政策制度保障、就业政策执行机制构建和就业促进措施体系建设等三方面不断完善国家青年就业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健全青年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青年就业政策的制度保障;落实“从马哈拉到国家部委”青年工作原...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