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期刊简介
《中国语文》杂志是汉语语言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汉语语言学通论、语言文字的现状和历史、语言应用和语文教学、实验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方面的文章。
《中国语文》杂志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突出人文性,但不脱离“语文”,不是一般的文学读本或人文读本。力争在较高的层次上(相对高中而言),让同学们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进而养成高品味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
《中国语文》2012年第06期目录
优选论的是与非:现代音系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张洪明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方梅
溯因兼语句的可接受度和意义调查......................彭睿
目的构式“VP去”与SOV语序的关联.....................杨永龙
副词“方”多种时体用法的关系........................王继红
神经语言学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创新....................杨亦鸣
谈汉语文里字母词的使用和规范........................苏培成
中国语文最新期刊目录
第三届“葡风澳韵高峰论坛”在中国澳门召开
摘要:<正>2025年6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葡风澳韵高峰论坛”在澳门召开。本届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作视频致辞,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廖泽云、校长李行伟等出席开幕式。高翔指出,此次论坛汇聚了海内外语言学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流专家学者,期待与会...
语言接触视角下双音节介词“关于”的来源考察——基于清末日译汉文本的实证研究————作者:薛桂谭;
摘要: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的关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关于”的介词化为例,从汉日语言接触的视角,探讨“关于”的来源问题。文章在细致考察“关于”古今用法的基础上,调查了东文(日文)翻译远超西译的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之交的报刊及译自日语的出版物,对“关于”的近代用法演变及与日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本文论证了在英语对汉语产生普遍影响以前,在日语的影响下,清末时期的“关于”已经产生了接近现代汉...
汉语句长的特征基因——以二三零句优势和四字对言格为例————作者:周义凯;刘海涛;
摘要:流水句和对言格式是汉语句子的两大特征。从宋元话本开始,汉语小说就符合人类语言中普遍的句长概率分布模式。汉语中,整句所含零句数量的秩频分布呈“2—3—1—4—5—6”的模式,而英语、德语、日语等语言为“1—2—3—4—5—6”,汉语句子具有二三零句优势。但是,二三零句优势值和四字对言格密度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小说中大幅降低,波动至今。汉语句长特征基因表达在现代的缺失,与近代以来的语言接触、语言变革有关。...
上古汉语代词“其”的功能与性质再议————作者:孙洪伟;蒋玉婷;
摘要:上古汉语代词“其”的功能和性质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基于上古汉语的语法系统,重新审视“其”的功能,发现上古汉语代词“其”的主要功能是回指,其回指用法相当广泛,可以指称人、物或抽象事物,做定语时主要是限制性的,也有少数是描写性的。“其”还有特指和定指的用法,但用例极少且都出现较晚,是由回指的用法演变而来。研究表明,上古汉语“其”的回指用法与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均不相同,但二者相比,“其”的...
组块结构、韵律结构和话题结构——从受事双项NP句看汉语的主谓关系————作者:张帆;
摘要:汉语中,有些“受事+NP+VP”句可变为“NP+受事+VP”句,有些则不行,我们据此将汉语双项NP句分为两类:“NP1+NP2+复杂VP”和“NP1+NP2+光杆V”,并系统考察了两类句式的易位句形式、句中停顿情况和句法表现,发现两类句式的组块结构、韵律结构和句法结构均有显著差异,而同一句式的三类结构之间则存在...
“么个”从疑问词到句末助词的跨小句语法化————作者:赖蔚晨;
摘要:江西寻乌丹溪乡客家话的疑问词“么个1”发展为表辩驳或惊讶的句末助词“么个2”,演变路径为“疑问词>句首引述性否定标记>表辩驳的句末助词>表惊讶的句末助词”。双小句结构“S1,么个1+S2”省略后句S2,句首引述性否定标记“么个1...
论缉部在晚期上古汉语中的分化————作者:马坤;Laurent SAGART;
摘要:本文基于《诗经》东西土分域,考察*-up(-s)、*-?p(-s)的押韵差异,讨论二者之界限、辖字及分化途径。文章发现,受去入接触等因素影响,缉部押韵情形与侵部并不平行。西土合韵类型包括:*-?p—*-?k、*-up—*-op、*-up— 第一届实验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 摘要:<正>2025年6月7日至8日,第一届实验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以“中国实验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实验语言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探讨了数智时代的语言获得与发展、语言认知科学和语料库建设等领域的研究课题 知系合口字今读唇齿音声母的形成原因————作者:石慧; 摘要:文章依据文献材料和知系字相关音变时间推论山西方言知系合口字声母演变为唇齿音的时间:元代山西方言已经出现书母合口字读[f]声母的现象,这是知系合口字唇齿化音变的超前层,主体层唇齿化音变的时间则不早于十六世纪。明代山西移民的时间为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知系合口字唇齿化音变尚处于音变初期,且[pf、pfh]声母的产生一般晚于[f]声母,据此推断明代移民之时,山西方言知系合口字声母... 第十四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闽南师范大学举行————作者:姜南; 摘要:<正>2025年6月7日至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漳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九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新时期中古汉语研究的材料、理论与方法创新”“语言接触与融合”“梵汉对勘”等前沿议题,充分体现该领域研究持续深... 福州洋屿官话的接触性变韵————作者:戴黎刚; 摘要:汉语很多方言有变韵。一般认为,变韵是方言自身的特殊调值引起的。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发现,洋屿官话的*ue、*uen韵母发生高化变韵,但是它们的变韵不是由特殊调值促发的,而是受长乐话影响产生的。这在汉语方言中比较独特 《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所引《玉篇》考释六则————作者:贾智; 摘要:日藏早期古籍保存时代更早的中古辞书佚文,可以为我们开展中古辞书校勘、中古汉语研究提供一些佐证,对了解中古辞书早期版本的面貌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篆隶万象名义》中的六个难字、讹字为研究对象,参考小川本《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提供的字形、字音、字义方面的线索以及字际关系认同的用例,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并结合域内外书证,对《玉篇》文本进行考释 “飓风”词形读音辨正————作者:熊娟; 摘要:本文梳理了宋代以来关于“飓风”词形及读音的各家观点,通过具体字例考辨归纳出“具”“貝”二旁在俗写中混用不别这一文字俗写通例,指出■与“飓”是正俗字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与“飓”的用字倾向、造字理据、语音特点,发现表示海洋热带风暴之义的词本作■,音貝,“飓”是它的换旁俗字。最后对该词词形读音的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 商务印书馆2024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摘要:<正>2025年4月24日,商务印书馆举行2024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议会。经评议委员会专家评议并投票,丛珊《濒危鄂伦春语形态句法研究》、郝琦《数量名结构与可数性范畴》入选基金资助项目。该基金设立于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斥资100万元,用于资助国内语言学著作的出版。每年评选一次,今年为第23届。凡获基金资助的著作,均列入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出版 立足“两个结合”,践行“三项共识”,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研究高质量发展——语言研究所学科建设与发展交流会述要————作者:苏颖
;周晨磊; 摘要:<正>2025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75周年。为贯彻院党组工作部署,在新的起点上聚焦语言文字工作的“国之大者”,凝炼重大学术方向,推进有组织科研和学科建设,语言研究所于6月27-29日举办学科建设与发展交流会。全所干部职工参加会议。会议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语言研究所11个研究室(编辑部)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围绕学科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作交流发言,相... 关于开展第22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评奖工作的公告 摘要:<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为全国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现启动第22届评奖工作并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奖项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评奖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领导下进行,下设评奖工作办公室、评奖委员会,评奖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本奖1984年创立,已举办21届,共奖励70余位中国青年语言学工作者 黑水城汉文文献疑难字考释三则————作者:刘贺; 摘要:<正>黑水城汉文文献涵盖了宋元时期黑水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佛经文献和世俗文献两大类,既有大量写本文献,亦有大量刻本文献,包含了丰富的汉语俗字,在文字学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黑水城汉文文献在整理、考订、编目、缀合、定名及释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文献中仍有大量未释、误辨的疑难字,需要继续研究。本文选取了文献中的三则疑难字加以考释... 《广韵》义训讹误字举隅————作者:邓福禄; 摘要:<正>《广韵》是北宋初年官方组织编纂的韵书,系统完备,质量上乘,它不仅是汉字音读的标准,其义训也常被后代辞书所称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是,同其他古籍一样,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不少文字错误,这些错误经过历代研究者勘正,多所纠正,几无遗漏;然而其中有些原生性的讹误,不是通过版本比勘能解决的,今就其义训中的讹误字略举三例,辩正于下 方言口传文化及其调查整理————作者:曹志耘; 摘要:方言口传文化指以方言口语为表现和传承媒介、带有强烈方言性的非物质文化,包括俗语、故事、歌谣、曲艺、小戏5个门类。我国历来重视民间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但很少从方言学的角度对语料进行科学严格的记录、转写、标音和加工,导致这些口传文化语料与语言事实相去较远。本文提出了方言口传文化调查记录和整理加工的原则、方法和操作规范,讨论了调查对象、调查项目、纸笔记录、音像摄录、汉字转写、国际音标注音、文本加工、视频... 松紧象似原则与街道专名和方位名的语序————作者:应学凤;陆丙甫; 摘要:通过分析上海、北京、深圳街道名称和旧、新路名更替情况,发现街道名称中单音节定语语序遵循以下规则:当代命名的街道名称单音节定语严格遵循居中要求;历史命名的单音节定语居首;历史遗留的单音节定语居首的街道名逐渐被相应的居中形式替换;街道名的更替是渐进的,存在滞后性。街道名称中单音节定语语序是韵律、语法、语义、语体方面松紧象似的表现和互动的结果。当代命名的街道名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具有称谓性,语法和韵律上...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