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530/C
国际标准刊号:1005-8575
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查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工程师论文

  【杂志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性期刊。宣传、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问题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辟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哲学与民族宗教研究、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民族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民族文学与艺术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民族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及民族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民族理论政策、国内外民族政策比较研究、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与文化。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民主权利的制衡与少数人权利保护 周少青5-14

  彬龙会议前后缅甸政府对边境地区民族问题的处理 严赛;苍铭15-22

  民族法学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评析——以五十年来西藏自治区立法为例 边巴拉姆23-29

  民族经济研究

  中国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扎兰屯为例 文进磊30-36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正规金融减贫效应研究——以新疆为例 谢婷婷;郭艳芳37-44

  民族地区寿险消费的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潘小军;蒲成毅45-54

  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

  丧礼知识传统的当代民俗实践——以湖南湘乡礼生“喊礼”为例 龙晓添;萧放55-64

  语境中的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路径 孙文刚65-71

  藏彝走廊邓川坝回族“打賨”的经济人类学解读 李红春72-78

  价值的历史与历史的价值——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和反思 赵亮79-85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研究

  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项目的公共价值绩效评价——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 樊胜岳;聂莹;郑秋亚86-93

  全球化进程中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与本土重建——兼论民族旅游开发 杨骏94-98

  民族宗教研究

  民国时期九世班禅内地传播时轮教法记略 文厚泓;陈庆英99-104

  成吉思汗与萨满教管理风俗——从通天巫到别乞官 吴宝山105-109

  哲学论文普通期刊投稿:世界金融与中国哲学的交融

  摘要:中国哲学作为哲学世界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成分。在丰富的哲学理念与哲学体系中,中国哲学拥有完整的内核,饱满的哲思,明辨的思考路径。在金融哲学深刻的碰撞交融中,金融做其外核,中国哲学辅以其内核,能一定程度上还原荒芜态势下金融的本质,并赋予中国哲学时代新内涵。

  关键词:中国哲学,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本质寻求

  前言:中国三十年的变革,西方金融思想做为舶来物影响着中国新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新一代在金融旅程中急于褪掉中国文化的外衣,急于变革中国文化的内核。殊不知金融的世界不单单是数学公式相加,不单单是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杂糅。金融界同样渗透着哲学的明光。哲学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而传载千年的中国哲学恰恰是这明灯最光亮的部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特朗普新政与中国机遇————作者:张文木;

摘要:为了打断不可遏制的以中国发展为主动力牵动的“东升西降”势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东方战场开始的路径相似,美国先从中国、继而从俄罗斯发起被有些美国政客命名的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the third world war),但在东西两条战线均碰到“钢板”,从“一鼓作气”到“再而衰”,相反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两条战线上愈战愈勇并取得相对稳定的优势。如果再考虑到美国在支撑美元的关键地区对中东人民向美国航母发起的...

“双碳”目标下民族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作者:张丽君;张祖述;巩蓉蓉;

摘要:旅游业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面向“双碳”目标,科学量化并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承载力,对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法,系统估算了2010—2019年民族地区旅游业碳排放量及时空演化状况。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民族地区旅游业规模与碳排放总量双增长的背景下,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表明碳排放效率有所提升;部门碳...

共生发展:兴边富民行动中共同体元素的构建与集成————作者:李俊杰;夏浩钰;

摘要: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多年间,实现了“兴边、富民、强国、睦邻”的既定目标,但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兴边富民行动赋予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提出亟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边疆治理为核心,融入共同体理念的兴边富民行动研究。通过挖掘兴边富民行动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四个共同体元素,分析集成...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内涵、辩证关系与实践路径————作者:李培林;尉建文;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两者之间关系蕴含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建共享、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世界各国“美美与共”五个方面的理论内涵,呈现着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守正与创新、借鉴与超越四对辩证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全面统领的核心作用,持续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全面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积极构筑中华民族...

“两个结合”视域下理论创新的内生性逻辑————作者:张城;

摘要: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与中华民族及其文明传统血肉相连,与生俱来有着鲜明的中华文明特质。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理论创新有着鲜明的内生性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根”,只有植根文明沃土,才能不断夯实创新理论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并通过“两个结合”巩...

漂泊长江异域人:中亚粟特何细脚胡家族的长江缘————作者:冯培红;

摘要:南朝萧梁实行开放政策,许多粟特人从中亚来到梁朝,沿着长江从益州成都到荆州江陵再到扬州建康,活跃于南朝后期。以何细脚胡家族为代表的粟特人,或商或仕,或从事玉石加工,尤其在宗室王府中“主知金帛”,或以“技巧”侍奉,或以儒学知名,得到主政一方的诸王重用,为其积聚财富,甚至积极向外发展丝路贸易。后梁江陵陷落以后,何妥、何稠叔侄被西魏俘掠至长安,进入北朝,并对隋唐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家认同视角下的飞地族群政治:历史、结构与机制————作者:王军;梁富曙;

摘要:飞地是一种独特的地理政治现象,而学界对于飞地族群政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全球飞地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飞地形成及演变成为飞地族群政治独特的生态池。飞地的历史遗产、文化割裂、地理隔离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是其族群冲突的深层根源,导致飞地族群的身份认同在母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处于不断变化和再塑造之中。飞地族群常处于母国主权整合与邻国文化牵引的交汇处,呈现出认同碎片化、政治边缘化与安全结构脆弱的叠合态势。经验层面...

美国战争资本主义的衰弱与右翼民粹的兴起————作者:罗天宇;

摘要:美国的战争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克服绝对过剩危机,延缓利润率下降的关键手段,曾以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形式发挥过重大作用,也与战后的繁荣和左翼的衰退密不可分。而到了新自由主义阶段,在失去约束的利润动机驱动下,美国的战争资本主义不再承担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职能,带来的是右翼民粹的兴起和战争机器的退化。在此深刻背景下,如今的特朗普政府不再试图以军事扩张作为延缓危机的主要途径,而是以转移矛盾和话...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作者:杨圣敏;

摘要: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有关深化教育改革的精神及中宣部和教育部《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指导,重点就中国民族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定位、学科理论重构、研究路径与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规划了未来十年中国民族学学科改革方案,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体系。在学科定位上,明确民族学与人类学为同一学科。在理论体系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变过度依赖西方理论移植,...

阶级性、民族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以《新中华报》为中心的考察————作者:陈建樾;平维彬;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走向成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向“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过渡。《新中华报》作为1937年至1941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报道前线战况,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鼓励人民生产劳动,办报宗旨和报...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话语的多维构建————作者:赵超;

摘要:围绕“中华民族”这一核心概念,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通过语义分析发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具有国家、国民与民族三重语义。在“国家”语义下,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话语凸显国家矛盾,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话语凸显国家优先,这些话语表征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国家独立作为革命的首要目标。在“国民”语义下,中国共产党通过...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英雄”话语的塑造与传播——兼论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的阐发————作者:李洁;王路鹭;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需要广泛号召和凝聚各族群众,“英雄”一词开始被中国共产党广泛使用和传播。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英雄”形象的塑造集中在战斗英雄、劳动英雄、文化英雄及少数民族英雄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群众性和民族性,且以纪念仪式、教科书、杂志、戏剧歌曲等为“英雄”话语宣传的主要形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英雄”话语的塑造与传播,以阶段性实践丰富了“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内涵,对于当...

草根里生出的地方感:达斡尔民间植物文化三元/三性互动论研究————作者:纳日碧力戈;苏玉明;

摘要:达斡尔民间植物知识体系蕴含了润物无声的地方归属感,也为深入研究本土文化提供了一个关键位点。文章运用以中国古人“形气神”三元一体论和皮尔士物感-传通-意义三性互动符号论相契合的三元/三性互动论,分析研究达斡尔族民间植物知识,指出传统知识的结构及其生活世界不是二元结构,而是物感物觉、物事相指、象征意义的“三性整体”,用与之相契合的《淮南子》“形气神”三元论可表达为“形”有“形位”,“气”有“气位”,“...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多样图景——基于吴泽霖的学术史考察————作者:张福强;

摘要:目前对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多样性问题,有“南派”“北派”和中国功能学派、中国历史学派、中国文化学派等看法,但上述分类一直饱受争议。从学科之间的互渗角度分析,会得出另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吴泽霖以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的综合性特征著称学界。他早年社会学研究带有鲜明“社会调查派”风格,转向民族学后研究取向有三:一是社会问题取向,以云南“么些人”研究为代表,科学主义色彩鲜明;二是文化历史取向,以贵州“苗夷”...

从二元到一体:从历史人文区位学看西南三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作者:张帆;

摘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需要超越以往将少数民族塑造为经济发展滞后、政治转型被动的历史叙事。本文以西南民族地区的三线建设为例,从历史人文区位学视角出发,强调工业建设是社会性和物质性的双重生产过程,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社会关系及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而突破现代-传统、主导-依附、自然-文化等二元框架。本文指出,三线建设将各民族融入一体的工业景观、将多元的民族叙事转化为一体的工人叙事,构建出各民族作为主体共...

论姓氏制对西周族群融合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者:王凯歌;

摘要:“氏族”或“姓族”是古代中国主要的族类概念。姓氏制度是中华文明构造国家与凝聚族群的重要制度发明。从上古时代的氏族联盟到夏商时代的聚族为国(氏即是国与姓氏不分),再到西周建立“以姓统氏”的宗法封建制,中华文明形成以抟聚姓族(即合群与合族)来建构大规模政治体的独特路径。西周通过对姓氏制度的改造,使宗法封建制成为连接家、国、天下进而形成天下体系的制度载体,也使基于姓氏制度的宗族组织成为推动中国族群融合的...

“竹子天花板”:在美华人的职场困境与应对策略————作者:周博;

摘要:受文化差异和种族歧视的影响,华人在美国职场晋升管理岗位时面临额外障碍,这被称为“竹子天花板”现象。面对职场困境,很多华人选择更加依靠族裔社会网络,利用族裔资源寻求职场晋升。基于对美国社区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能力在族裔资源和晋升经理概率的因果关系中起着调节变量的作用。这表明华人移民能够发挥英语能力,成为华人和其他族群成员交流的中介,并借此提升晋升的概率。本研究还发现依靠族裔资源对于华人职场...

敬告读者

摘要:<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我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科领域权威期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服务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服务民族学科发展、服务新时代教学科研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人才培养,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为宗旨,坚持“三个面向”和“双百”方针,依托学校特色学科和全国相关科研院所科研优势,突出办刊特色;内容上在继续保持和加...

农业的离地化:数字时代的农业生产变迁————作者:王天夫;方凌艺;

摘要:数字技术带领着人类社会以坚实的步伐迈进数字时代,伴随的深刻社会转型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从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开始,农业社会与农业生产如何应对外来新技术与新产品带来的冲击,一直是农村社会变迁研究的重要议题。当前的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相互连接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带来了覆盖广泛的农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出现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过程,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离地化”农业生...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试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成功密码————作者:祝灵君;陈姗姗;

摘要:边疆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提升边疆治理能力水平,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边疆治理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边疆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