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科技》农业科技杂志,是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在交流学术思想、推广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桉树科技》稿件主要来自林业科研机构、农林高等院校、林场、林业企业等多个部门。收稿范围包括:(1)有关桉树引种、育种、种苗繁殖、营林技术、病虫害防治、木材加工与利用、人工林经营等;(2)除桉树树种外的林木种子、育苗造林、森林经营、森林植物、森林土壤、森林生态、森林昆虫、林木遗传育种、林木微生物、树木生理生化、经济林、林业经济、园林花卉等;(3)与企事业单位相关的成果鉴定、专利介绍、产品与技术推介等。适于林业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领导和管理人员、基层林业职工等阅读。于2005年、2006年和2011年分别入编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2011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版)》统计,《桉树科技》的影响因子为0.898,在71种林业期刊中排名第13位。
桉树科技杂志栏目设置
试验研究、综述与专论
桉树科技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桉树科技杂志社征稿要求
1.《桉树科技》内容真实、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真实、条理清楚、观点新颖。
2.《桉树科技》文章要求精练,研究论文以3000~6000字为宜,综述与专论以8000~10000字为宜。
3.《桉树科技》题目务必言简意赅,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一般不宜超过6名。作者单位应使用标准全称,并注明所在省份、城市和邮编。
4.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对于综述与专论,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关键词3~7个。
5.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
6.在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
7.正文格式与要求
(1)研究论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0引言要明确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1)材料与方法简要概括试验地概况、供试材料的名称和数量及制备方法。研究方法须作简单介绍并引用文献,如果作者自己创新或改进的方法则宜详述;2)结果与分析阐明研究结果,论述实(试)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3)讨论重点解释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必要时指出本实(试)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
(2)综述与专论不做统一要求,但须重点把握科学问题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统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逻辑层次分明,提出新的见解。
所有文章一级标题(即题名)用黑体二号、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三级标题用5号黑体、四级标题5号楷体、图表用小5号宋体(图表题目加黑);文章正文用5号宋体,参考文献、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用小五号宋体。
8.投稿中引用他人著作时,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加上小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记参考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勿引用。
阅读推荐:河北果树
《河北果树》是河北省果树学会主办的专业技术期刊,发行历史悠久,是在国内果树界较有影响的重要技术期刊之一。其最早前身是《果树科技资料》,创刊于 1972年,1978年更名为《果树科技通讯》,1989年开始定名为《河北果树》,199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落叶果树品种资源、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报告、技术总结及科学普及类文章,传播新成果,推广新技术,普及新知识,为果树生产和科研服务。
桉树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不同气候适应性桉树品系对焦枯病的抗病差异————作者:李国清;梁裕华;罗建中;刘倩丽;黄定武;刘菲菲;
摘要:由丽赤壳属真菌引发的桉树焦枯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桉树产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选育抗病品系是针对该病害进行绿色综合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菌丝悬浮液无伤接种法对13个桉树纯种及5个杂交品系接种桉树焦枯病优势病原菌物种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基于病情指数划分各桉树品系的抗病性等级。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品系抗病性差异明显,其中9个为中抗品系,2个为中感品系,7个...
柠檬VQ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响应CYVCV侵染分析————作者:方书洁;张晓男;郭雪扬;李向;易龙;周俊;
摘要:解析柠檬VQ家族基因特征及柠檬抗病毒侵染分子机制,为柠檬VQ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抗病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理论依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柠檬VQ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以及顺式作用元件等结构,将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YVCV)嫁接至‘尤力克’柠檬上,通过RT-qPCR验证候选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共鉴定52个柠檬VQ家族基因(ClVQs),分布于16条染色体,编码121 ~ 488个氨基酸,相对...
昆明4种经济树种叶片温度与叶绿素指标相关性————作者:王静美;叶正全;苏家红;王猛;罗志锋;孙永玉;李育武;
摘要:以昆明4种常见经济树种(枇杷、香樟、黄连木和滇润楠)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便携式叶绿素仪系统测定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时段的叶片温度和叶绿素指标,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昆明及相似生态区城市森林健康评估、绿地管养及适宜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枇杷、香樟、黄连木和滇润楠的叶温呈显著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最大差值达14.10 ℃。滇润楠在春、夏、秋3各季节的叶温较高,...
不同追肥次数及用量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作者:罗曼;江爱兰;方根;陈小辉;陈铭;蒋湖波;王劲松;
摘要:探讨施肥对尾巨桉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施肥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分别对1年生和2年生的尾巨桉追肥1次(CK1、CK2)和2次(T1、T2),分析在不同追肥处理下的林木生长量和出材量变化,结合投资效益分析和评估追肥的经济回报。结果表明:施肥27个月后,处理组T1、T2林木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1、CK2,施肥27个月后T1比CK1新增利润为-879.0元·hm-2...
基于相对直径的桉树胸径材积模型研建与应用————作者:徐庆玲;石孟春;贾洪亮;岑巨延;张雨;
摘要:基于523株建模样本和383株检验样本,分别构建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和胸径-树高二元材积模型,为准确测定桉树林木蓄积提供依据。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胸径一元材积模型的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绝对值分别小于2%和5%,预估精度(P)达到99.0%以上,但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超过11%,整体拟合效果欠佳;相比之下,胸径-树高二元材积模型中的TRE和MSE绝对值均接近0,P值超过99...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的分布特征————作者:陈晓龙;王三平;陈宗驹;潘立顶;李梁芬;周鹏宇;王晟强;
摘要:揭示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为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传统轮伐期内不同林龄(1、2、3、5、7 a)桉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 ~ 20 cm土层原状土样,通过干筛法将土样分为4个粒级团聚体(>2、1 ~ 2、0.25 ~ 1、<0.25 mm)。针对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测定其有机碳、全氮、全磷、活性碳...
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林龄变化的响应————作者:郝鹏飞;周鹏宇;王晟强;
摘要:揭示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为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该研究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传统轮伐期内不同林龄(1、2、3、5、7 a)桉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 ~ 20 cm土层原状土样,通过改良干筛法将土样分为4个粒级团聚体(>2、1 ~ 2、0.25 ~ 1、<0.25 mm),测定不同粒级团聚体微生物量...
广西石灰岩土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空间分布特征————作者:江海涛;陈芙蓉;陆炳全;龙安四;张宏旺;赵隽宇;湛年勇;
摘要:以广西石灰岩土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广西国有林场林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项目2023年度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该区域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对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关键肥力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在空间上呈纬度带状分布,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而土壤pH值普遍较低,大部分林地的土壤pH值低于4.3。通过对比2...
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对林龄的响应特征————作者:吴秦展;彭良富;杜亮;张宇;雍强;周鹏宇;王晟强;
摘要:阐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为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传统轮伐期内不同林龄(1、2、3、5、7 a)桉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 ~ 20 cm土层原状土壤,通过改良干筛法将土样分为4种粒级团聚体(>2、1 ~ 2、0.25 ~ 1、<0.25 mm)并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β-葡萄...
新疆天山地区林业生态旅游发展分析————作者:周佳瑶;向慧;周兴;
摘要: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系统梳理新疆天山地区林业生态旅游的优劣势,探讨在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1)天山地区林业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表现在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深厚的民族底蕴文化、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等方面。(2)当前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旅游需求增长,产业同质化、协同效应差,高质量旅游...
间伐对尾巨桉大径材培育的影响————作者:张磊;任世奇;熊涛;马忠才;白卫国;
摘要:为探究间伐对尾巨桉大径材培育的影响,对8.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分析间伐后7 a间林木生长及径阶动态规律,为尾巨桉大径材定向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间伐能促进尾巨桉保留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增长;随着林龄增长,间伐强度越大,单株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也越大,但林分总蓄积量越小;当保留密度为400株·hm-2时,单株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年均增长率表现最佳;当保...
红花风铃木查尔酮合成酶基因HiCHS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作者:王有霜;吴志华;李晓明;尚秀华;
摘要:为探究红花风铃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从红花风铃木叶片中克隆HiCHS1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为红花风铃木类黄酮积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HiCHS1基因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cDNA序列全长为279 bp,编码93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0.1 kDa,理论等电点为8.96。该基因具...
广西退耕还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动态变化————作者:石程远;余铸;李春;陈新军;韦立权;
摘要:开展长期退耕还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动态监测,可为优化退耕还林政策、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退耕还林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开展长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2023年期间,广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从425.99亿元稳步增长...
昌吉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户的增收效应————作者:鲍家宝;宋玉兰;尹军军;
摘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激活集体资产要素、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举措。基于500份农户样本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以昌吉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否给农村家庭带来增收效应为研究主题,以是否增收为哑变量并作为回归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各项指标与昌吉州农户增收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特征维度中,性别、年龄及婚姻状况...
不同类型肥料对广西酸性红壤区尾巨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作者:谭大聪;梁晨;林汉权;卢思敏;孟鑫;覃萌柳;陈春明;钟铭隆;
摘要: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对广西酸性红壤地区桉树连作林地的桉树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复合肥(CK)、有机-无机复混肥+调酸剂(M1)、有机-无机复混肥(M2)、生物有机肥(M3)对尾巨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2处理显著促进尾巨桉生长,树高、胸径及单产较CK分别提高2.81 m、12.82 cm和21.99 m3·hm-2;M2处理的土壤微...
不同用量长效缓释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作者:陶明有;杨康;王光梅;肖啸;陶敏;杜玉敏;
摘要:为评估不同施肥量的长效缓释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以广西桉树人工林为对象,设置5个不同用量水平的长效缓释肥(T1 ~ T5)和1个复混肥(CK)共6种施肥处理并进行连续2 a调查。结果表明:在施肥试验的第24个月时,与CK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对比,T3分别提高了0.94%、2.89%、3.55%,T4分别提高了8.34%、7.28%、9.78%,T5分别提高了9.33%、12.00%、16.00%;...
25种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特性分析————作者:肖纹;龙泽;周料;李俊稳;邓海群;韦鹏练;刘衡;
摘要:为比较尾巨桉不同无性系的纤维特性,采用显微成像系统测定25种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壁腔比等指标,评估各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基于性状差异对25种尾巨桉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种尾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范围为578.05 ~ 1383.19 μm,纤维宽度范围为12.52 ~ 28.65 μm,纤维长宽比范围为34.49 ~59.41,纤维双壁厚范围...
添加硫磺对餐厨堆肥基质黄瓜育苗效果的改良————作者:魏然杰;杨文佳;吴奕琪;刘欣宇;
摘要:为探究硫磺添加对餐厨堆肥基质的育苗效果,以黄瓜为供试作物,将餐厨堆肥与泥炭、稻壳、珍珠岩按15%∶35%∶40%∶10%体积比复配为基础基质(CK),设置硫磺粉添加梯度(3、6、12、24 g·L-1),通过穴盘育苗试验,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及镰刀菌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硫磺添加显著降低餐厨堆肥基质的pH值并提高电导率(EC)。添加3 g·L-1 湘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作者:孙钰晨;向慧;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路线,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湘西州受限于山地地形和封闭的自然环境,其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该文认为湘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包括交通限制、信息制约、生态脆弱等方面,并结合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完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开放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等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旨在认清区... 不同间伐强度对尾巨桉林分生长的影响————作者:黄艳芳;莫凡;江天远;文杰;雷福年;刘杰;罗华龙;朱原立;罗启仁; 摘要:为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尾巨桉人工林长周期大径材培育潜力的影响,以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强度HT(83.8%)、MIT(68.5%)、MT(50.5%)、LT(33.6%)、对照组(CK),跟踪测定间伐后的第1、第3和第5年生长量,分析生长和直径结构对间伐强度差异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HT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较CK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66.33%、19.20%和133.77%...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