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创刊于2002年,是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刊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林业科技》是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省林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学技术类期刊。《安徽林业科技》是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省林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学技术类期刊,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时期植树造林的历程与影响-以太行区为中心的考察————作者:杨堃;阎景娟;
摘要:太行区自开辟为革命根据地以来,常年处在与敌作战一线。由于战火与人为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给太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在太行区党委的领导下,太行区各地不仅建立起林业管理组织还制定了详细的林业政策法规,并通过建立苗圃、选育良种、加强林业教育和林业技术推广等方式,保证植树造林运动的顺利开展。在太行区党委的宣传与动员下,太行区各地群众自发地投入到植树造林运动中去,缓解了太行区境内的生态环境...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的概念界定、关系对照与制度设计————作者:李兴宇;崔露丹;
摘要:目前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存在适用法律混乱、索赔主体不明确、救济客体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自然资源经济、生态价值混同救济,相关主体怠于索赔等现象。通过对现有相关制度的对比和关系梳理,提出构建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环境公共利益为诉权基础的新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机制。在赔偿主体方面,应建立专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行使自然资源所有权;在赔偿磋商机制的构建上,应兼顾社会公众...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赋能农村产业融合的机制研究————作者:刘佩佩;白婉婷;侯建;陈建成;
摘要:数字乡村发展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分析数字乡村发展趋势和区域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异质性影响,探索数字乡村发展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我国各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和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门槛效应与内...
造纸印刷业数字化投入是否促进了可持续贸易?-基于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分析————作者:韩书悦;万璐;陈晓;张鑫宇;
摘要:数字化转型促使数字化投入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造纸印刷业作为关键的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其主要产品纸制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研究数字化转型影响与策略的重要对象。而贸易中涉及的碳排放、碳转移等问题使得可持续贸易问题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以造纸印刷业为例,基于2005—2018年48个经济体造纸印刷业的面板数据,首先,使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各国造纸印刷业的数字化投入水平,其次...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内在机理与政策思路————作者:张俊飚;李红莉;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首先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与问题;其次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政策体系完善的角度,探究了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从加大新质生产力功能发掘与作用发挥、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与运用、强化生产要素集...
基于WSR方法论的企业绿色转型影响因素组态研究————作者:沈巧珺;林伟星;李华晶;郑义;戴永务;
摘要:基于WSR方法论,以80家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总结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组态机制。研究得到3种高水平绿色转型路径,即灵活求变型、结构制衡型、政府扶持型;2种低水平绿色转型路径,即固步自封型和垄断逐利型。研究发现:财务柔性能力对企业绿色转型尤为重要,在大型企业绿色转型战略抉择中,政府补贴能有效激励战略管理者的绿色转型意愿。因能力悖论困境,股权制衡高的大型企业一旦缺乏...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226个城市的实证分析————作者:段菁阳;唐紫晨;孟佶贤;程宝栋;
摘要: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对更好地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226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熵权法求得各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趋势,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
美国国家公园声景管理经验及启示————作者:刘昱齐;郭鸿筱;刘晶岚;
摘要: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管理上面临全新的挑战,尤其缺乏声景管理方面的经验。相较之下,美国国家公园声景管理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念和实践成果。本文以美国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政策法规框架、组织架构、技术方法等方面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声景管理经验。基于中国国家公园声景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国家公园在声景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建专门的声景管理机...
从地方到中央:中国古树名木保护立法中的法律责任————作者:俞渃茜;所翟;李媛辉;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愈发重视。本文对中国古树名木保护立法中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考察,通过对中国55部省级地方立法中涉及古树名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进行清单式梳理,发现其呈现违法行为类型多样、承担方式以罚款为主的特征。同时,古树名木保护立法法律责任设定存在立法空白、抵触上位法、罚款数额差异大、城市规划区内外处罚依据不同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未来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古树名木保护...
毁林与开矿:明清徽州环境危机的另一个视角————作者:熊帝兵;李沈鸿;
摘要: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盗砍林木、挖掘椿桩、纵火焚山等毁林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林木资源的蓄养。部分地区采石、烧石灰、挖煤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境内山体损毁较为严重。同时,当地居民也效仿棚民垦山,种植经济作物,采矿挖煤,加速了对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良田无法复垦等环境问题。学界普遍认为乾隆时期徽州外来棚民的垦山活动是造成当地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棚民到来之前,徽州地区的环境已...
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教育的历史考察————作者:何知瑾;巩前文;
摘要:农民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行动的历史脉络,明晰其演进过程和基本逻辑,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新时代农民教育的深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教育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阶段,实现从注重革命斗争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教育并举,再到职业技术教育和文化...
中国国家公园绿色营建标准:国际经验与启示————作者:王暠;杨锐;赵智聪;
摘要:实现国家公园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和运营,是推动建立统一、科学、规范、高效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环节。《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保护、宣教及民生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应遵循绿色营建理念”。我国国家公园绿色营建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绿色营建标准提供有益的国际经验和借鉴,对国际及我国台湾地区绿色营建标准(LEEDv4.1 BD+C、BREEAM INC 2016、EEW...
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同:成效、挑战与提升路径————作者:宋雨桐;徐海红;
摘要: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同,是指国际社会对中国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可和接受。中国绿色发展理念赢得国际友好人士普遍认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渐成共识,绿色“一带一路”成多边主义典范,中国生态负责任大国形象备受赞誉。然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上的认同仍面临诸多挑战,遭受着“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负面影响,陷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认知困境,面临在“环保”与“污染”二元叙事中被抹黑的境遇。需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域下竹产业发展效益评价与比较研究————作者:徐凤;王莉红;郝正春;
摘要: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梳理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多个国家级试点所在县(区)适宜竹子种植及竹产业开发,并筛选出竹产业蓬勃发展的浙江省安吉县、四川省纳溪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南区和湖北省竹溪县等四个县(区)作为考察样本,从经济、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上述四地竹产业发展效益进行测度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17—2021年,四地竹产业发展效益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四地在竹...
相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魏陈凯;赵寅开;贺超;
摘要: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相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量化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栖息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林地斑块总面积经历了“下降—增长—下降—增长”的波动过程;大熊猫实际栖息地面积减少,潜在栖息地面积增加。2000—2015年,栖息地内景观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原创性贡献探析————作者:张秀芹;李玉凤;
摘要:作为党的创新理论重要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原创性贡献。其原创性贡献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创新上,而且体现在引领实践变革上,还呈现在方法论的创新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性贡献集中体现在创造性提出了生态本体论,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提出了绿色发展理论,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提出了战略地位论,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
商业模式创新赋能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作者:丁璐扬;李华晶;
摘要:以发展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马克思生产力三要素理论和新质生产力概念构建了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使用110家农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商业模式创新对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制度理论,分析了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农业企业新质生产力整体偏低,与农业企业差异较大;商业模式...
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中国林产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作者:张艺馑;萧建秀;侯方淼;
摘要:面对中国林产工业长期存在的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结构问题,研究林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于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利用Hausmann模型计算2011—2020年中国林产工业细分林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用该指数衡量林产工业出口结构,其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方法对中国林产工业的碳排放进行具体测算,最后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及其效应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
森林碳汇计量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张子璇;张颖;孙剑锋;孟娜;
摘要: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国内外森林碳汇计量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和分析,梳理其研究脉络和发展阶段,归纳总结发展规律和特点,并对未来森林碳汇计量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今后森林碳汇计量和经济价值核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有:(1)我国持续关注和完善森林碳汇的估算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丰富森林碳汇计量研究的内容。(2)国内外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在持续优化和改善中,我国需不断加快机器...
多重效益下国有林场生产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兰会;石亚哲;高丽媛;张坤;胡延杰;赵广帅;
摘要: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经营是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2022年全国国有林场的抽样调研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包含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下的国有林场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少数经营规模较大的林场规模报酬递减,大多数经营规模较小的林场规模报酬递增;大多数林场的纯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处于技术效率前沿的林场既有财政全额拨款的林场,也有非财政全额拨款的林场,林场生产效率高低与财政拨款没有必...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浙江林业》
- 国家级《中国兽医科技》
- 省级《江西水产科技》
- 北大核心《竹子研究汇刊》
- 省级《草食家畜》
- 省级烟台果树
- 省级《河北农业》
- 省级《湖南农机》
- 省级《当代农机》
- 北大核心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省级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省级贵州林业科技
- 省级《石油化工应用》
- 北大核心《动物分类学报》
- 北大核心《极地研究》
- 国家级《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省级《蚕桑茶叶通讯》
- 省级农村.农业.农民杂志
- 省级农村百事通
- 省级《江苏林业科技》
- 北大核心《同济大学学报》
- 省级《绿色科技》
- 国家级《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 省级《草业与畜牧》
- 国家级《养殖与饲料》
- 国家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国家级《古今农业》
- 省级《现代园艺》
- 国家级《植物保护》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