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公路

公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668/U
国际标准刊号:0451-0712
主办单位:《公路》杂志社
主管单位:交通部
查看公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桥梁建设》桥梁工程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铁道标准设计》铁路工程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公路》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办刊方针】

  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

  【服务对象】

  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国家“双效”期刊

  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道路、桥梁、综合、隧道、养护管理、标准规范、材料、机具。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3 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旅游公路安全性设计方法以及工程范例 徐进;舒华;毛嘉川;罗庆;邹锋;邵毅明; 1-14

  4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特征与沥青PG分级 曹林涛;阙云; 14-20

  5 典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分布 周正峰;苗禄伟;孙超; 21-26

  6 掺V-260主动抑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张浩军;王修山;吴大志;凡涛涛; 26-29

  7 沥青混凝土路面运营初期弯沉衰变及其分级标准建立 赵桂娟;郭平; 30-36

  8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服役13年回顾 王建伟;于力;罗桑; 37-40

  9 基于CT断面扫描技术分析沥青混合料薄弱面 唐鹏;石飞停;朱峰; 41-45

  10 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加铺层结构接缝传荷能力分析 颜祥程;翁兴中;杨立耀; 46-50

  11 高真空击密法处理吹填土地基的效果分析 张尧禹;沈宇鹏; 51-53

  12 扩孔微型桩侧向受荷性能试验研究 庄一舟;王胜智;樊争辉;韩裕添;陈斌; 54-58

  13 地震高烈度区中小跨径连续梁桥支座与桥墩组合选型研究 王秀兰;梁鹏;孟极;钟洪江; 59-66

  14 PC桥齿板张拉声发射检测及稳定性研究 崔明;李淼; 66-69

  15 基于“界面脱黏”的桥梁连续式伸缩缝力学分析 肖敏敏; 70-75

  16 斜拉桥主塔索导管安装测量高精度定位研究 刘长卿; 75-78

  17 清水河大桥大直径超长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王凤存;王培;艾磊;高权; 78-84

  18 欢迎订阅2015年《公路》杂志 84

  19 泸州东长江大桥设计与研究 刘帮俊;乔云强; 85-89

  城市规划发表论文:试论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方案的研究

  前言:城市规划发表论文格式管道不仅是机电三大系统的基础,更是高速公路通信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做好管道的设计与敷设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管道,硅芯管,桥架,城市规划发表论文格式

  1、 通信管道的材料

  主线采用12孔40/33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其优点有密封性能好,耐化学腐蚀,工程造价低且内壁有硅胶质固体做永久润滑剂,吹缆方便。充分符合高速公路道路长,沿线设备少的特点。

  分支采用钢塑横穿管,承压能力强、耐腐蚀性好,充分符合高速道路横截面敷设。

 

  公路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新疆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作者:张艳云;孙洋;朱金福;

摘要:为进一步深入对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的探讨,推进区域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了新疆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动力机制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其2011年~2020年历史面板数据,对关键要素推动两者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发现:未来如果增加旅游供给会促进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增加;增加公路基础设施投资...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钢管混凝土密实性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明庭喜;刘卓鑫;刘志鹏;刘苗;李强强;王磊;

摘要: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作为一种大跨度桥梁类型,具有耐久性强、结构刚度大、造型美观、经济性好等显著优势,在我国山区、平原等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方法的优势,并探讨了混凝土水化放热对其效果的影响。通过足尺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激励方式对脱空检测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双堡特大桥的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脱空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V型低塔斜拉桥施工关键问题研究————作者:李小祥;张波;

摘要:以中兴大桥为工程背景,因其建设过程受到航空限高、轨道交通限界等施工条件限制,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经历多次体系转变,对结构内力、线形、局部应力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保证斜拉桥建设精度及施工质量,使桥梁的成桥线形与内力与设计状态一致,根据结构体系特点,对其压重施工、支架拆除、斜拉索超张拉施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对边跨辅助墩、过渡墩的压重设置,可解决施工过程中辅助墩出现负反力的问题;采用支架拆除新方案...

大跨度拱桥高性能混凝土灌注过程监测————作者:侯象煜;刘苗;殷明厂;尹涛;谢文轩;

摘要:钢管混凝土由于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等领域。通过钢管混凝土的灌注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计算钢管的沿程阻力和阻力损失,并提出通过不同位置压力传感器的值和计算的阻力损失值判断堵管位置和液面位置,并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混凝土的灌注过程进行检测,以确保钢管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并对使用红外热成像进行液面监测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进行了分析

C7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制备与研究————作者:侯象煜;闫贝贝;王磊;孙涛;李孟奇;

摘要:为了解决双堡特大桥工程中高性能钢管混凝土存在的收缩大、黏度高以及难以实现高流态与微膨胀协同提升的难题,研究了水胶比、膨胀剂掺量、砂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对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流动性均有较大影响,0.25的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性能协同提升表现最佳;膨胀剂适量掺入能够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针状钙矾石结晶,是高性能混凝土高收缩的有效解决途径,其最优掺量为8...

大跨径双联钢管拱桥混凝土灌注工艺性试验与实施研究————作者:刘苗;尹涛;刘志鹏;刘瑞栋;孙涛;贾建斌;

摘要:为确保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内混凝土的顺利灌注,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工艺试验。试验选取拱顶位置钢管为工艺试验的模拟对象,通过现场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及性能检测、传感器监测、红外热成像等措施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数据采集整理,最终确定入泵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混凝土输送过程沿程阻力、红外热成像检测混凝土液面能力、钢管内温度场分布规律等参数,用于指导后续钢管混凝土的施工

山区峡谷地带双跨连续拱桥拱肋内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作者:尹涛;涂哲;刘志鹏;杨腾;王磊;刘仁栋;

摘要:双堡特大桥主桥设计采用双跨连续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形式,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跨径双跨连续拱桥,管内填充C7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阐述了该桥拱肋内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通过对既有工程的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双堡特大桥拱肋架设与线形控制————作者:尹涛;谭沸良;唐茂林;周陈;王坤;殷明厂;

摘要:重庆渝湘复线双堡特大桥为超大跨度双联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桥,结构体系复杂,钢管拱肋采用斜拉扣挂体系施工,构件安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控制难度大。结合常规桥梁钢管混凝土桥梁斜拉扣挂施工及大桥特点,对拱肋架设扣索索力及拱肋线形开展针对性地控制工作,以确保合理成拱状态和减少调整为原则,对钢管拱肋施工斜拉扣挂体系拉索力、拱肋线形、合龙措施以及调整方法进行探讨,可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拱桥千米级缆索吊系统荷载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作者:周陈;尹涛;张斌;李强强;张宝成;梁嵩;

摘要:双堡特大桥主桥为跨径2×405 m双跨连续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双连拱桥,主桥拱圈、拱上立柱、盖梁、桥面梁均采用钢结构设计。鉴于拱桥自身构造特点和桥位地形条件,拟采用缆索吊作为拱桥上部结构的吊装设备。以双堡特大桥的缆索吊系统为依托,主要从施工准备、试吊配重设计、选择加载位置、检测项目及方法、试验流程等方面介绍了千米级拱桥缆索吊系统的荷载试验方案,并对荷载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基于PSO-RBF的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模型及工程应用————作者:鹿新平;李宝荭;葛伟;庞纪帅;许耀武;

摘要:软岩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较大,容易导致隧道结构开裂,甚至塌方等工程问题。因此,研究软岩隧道围岩变形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神经网络法(RBF)中的径向基函数的扩展速度,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与神经网络算法(RBF)相结合的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谢家坡隧道为例,将标准RBF预测模型、标准BP预测模型以及新提出的PSO-RBF预测模型应用到隧道围岩变形预测中。...

基于NSGAⅡ-TOPSIS算法的低碳公路施工调度方案多目标优化研究————作者:赵娜;张佳;邵景干;丁超;张静晓;

摘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低碳转型的背景下,随着传统机械和新能源机械的混合使用,公路工程面临短工期、低成本、低碳排的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传统优化算法在应对多目标动态调度问题时仍存在局限性。为此,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以及施工组织情况,构建一个能够结合传统机械和新能源机械使用,并合理安排不同施工班次的调度优化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为绿色公路施工优化调度提供决策方案。首先利用绿...

基于全息感知的智慧高速服务区设计与应用————作者:冯志超;孙嘉毓;全威;程基烜;王华;陈志涛;陆艳铭;赵倩;

摘要: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智能化升级成为了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由此,依据服务区的发展现状,分析智慧服务区的建设需求,以全息感知系统为基础架构,形成以智慧服务区交通管控为主要目的的建设方案。该方案设计了智慧停车场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服务区车流量检测系统、智能斑马线系统、人员轨迹追踪系统五大应用系统,并以宁阳服务区为工程示范点介绍了方案实施情况,旨在为高速公路服...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亚市乡村旅游公路规划探索————作者:饶胜波;吉杨茹;王应龙;

摘要:乡村旅游公路是具有旅游观赏和服务价值的农村公路,其规划建设对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文化可接触性、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传统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存在规划衔接不足、难以落地实施、缺少特色内涵等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立的背景下,从提高规划科学性、加强规划协调性、注重实施操作性3个方面剖析新时期专项规划编制的新要求。结合规划实践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旅游公路专项规划编制方法:建立国土...

全深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与应用————作者:李宗文;王宏;

摘要:为了系统研究全深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路用性能及抗裂性能,基于室内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和无机回收料(RAI)掺配比例对全深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路用性能、抗反射裂缝性能和抗疲劳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实体工程应用经验,验证了将全深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应用于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基层的可行性与耐久性。室内试验和实体工程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全深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良...

公路隧道揭露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与快速消突技术研究————作者:吴振忠;

摘要:为降低在隧道建设过程中揭露突出煤层时发生瓦斯爆炸、突出等灾害的风险,基于遵义地区建林岩隧道穿越5、6号等煤系地层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考察了采取增透措施及仅采用普通抽采措施两种条件下的煤层瓦斯消突周期,并建立了瓦斯涌出量的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研究了基于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的隧道揭煤消突机制,并通过工程实践考察了“水力冲孔”措施在隧道揭煤工程中的实践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拟揭露...

浸水情况下黄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与应力分析————作者:梁永峰;党芳;李博融;罗小琴;何佳州;郭鸿;

摘要: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黄土隧道在浸水条件下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研究发现: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开挖深度和支护时机密切相关;随着隧道开挖的进行,围岩拱顶、拱肩和拱腰的竖向变形以及拱肩、拱腰的水平变形整体上不断增大,但衬砌施工的开始导致这些变形增大的幅度迅速减小;通过修正Peck公式,较好地描述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沉降量为27.3 mm,发生在...

基于图像位移传感器的运营期隧道结构位移监测技术————作者:卢钦武;桂纵;陈必港;陈智威;吴少峰;

摘要:通过施工期监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确定图像位移传感器布设位置,同时利用基准点靶标观测相对位移并结合监测频率优化、数据清洗等方法消除设备误差,从而将图像位移传感器引入运营期隧道结构位移的长期监测中。通过工程实践形成主要结论:(1)图像位移传感器、监测靶标位置需要施工期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联合确定;(2)可通过相近位置不同测点的沉降变化曲线一致性确定图像位移传感器的监测频率;(3)实践中图像位移传感器与静力...

基于IDA法的沉管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作者:苏雷;黄俊超;孟庆旭;郑烨炜;陈炜昀;凌贤长;

摘要: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两孔一管廊的结构形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开源数值计算平台OpenSees,建立沉管隧道-土层体系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隧道所处的场地条件,确定各土层的物理和力学参数,并输入地震动;其次,选取沉管隧道孔洞相对变形率作为表征其抗震性能的评估指标,根据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确定相应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建立了沉管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得到了隧道地震易损性曲线...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起点研究————作者:程立志;胡江碧;于澳临;杨碧宇;王汝欣;

摘要:爬坡车道起点是影响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行车安全的关键参数,目前其设置位置缺乏对交通安全的考量。以设计速度100 km/h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爬坡车道为例,从客、货车运行速度差角度研究其起点的合理位置。首先分析了客、货车辆在不同坡度上坡路段运行速度变化规律特性,采用VISSIM模拟最不利货车混入率条件下车辆在上坡路段起点处的运行速度,采用Trucksim模拟货车在不同坡度和坡长条件下的速度折减规律,并通...

山区峡谷大跨径拱桥缆索吊系统安装施工技术————作者:明庭喜;刘苗;周陈;麻功臣;苗超杰;常伟;

摘要:双堡特大桥全长1 620 m,由主桥和两岸引桥组成,主桥设计采用跨径为2×405 m的双跨连续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拱桥方案。受地形和道路交通运输条件限制,拱桥主拱肋、拱上立柱及帽梁、叠合梁采用无支架缆索吊安装。缆索吊系统主要由吊塔、索鞍、锚碇、主索系统(承重索、起重索、牵引索)、起吊系统、缆风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缆索吊系统设计选用双塔三跨方案,主跨为900 m,设计吊重为210 ...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