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民族教育

中国民族教育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2792/G4
国际标准刊号:1002-5952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职业技术职业教育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华少年青少年教育杂志

   《中国民族教育》教育杂志发表,创刊于1986年,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我国唯一一份宣传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全国性期刊,主要读者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干部和关心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广泛的影响。1996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

  《中国民族教育》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泛交流全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民族班和民族地区的办学经验,研究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开发智力互促规律,介绍世界各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动态,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教育研究》本刊宗旨:多元集纳,博采众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学科学术研究,探索、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途径、方略,为创建中国特色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繁荣教育科学做出贡献。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国民族教育》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中国民族教育》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中国民族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逻辑、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作者:陶媛媛;张继平;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目的模糊、手段单一、效果欠佳等问题。地方高校有义务发扬红色文化精神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质,从多维度去用好、讲好、传播好红色文化资源,真正发挥其育人实效

把教育强省的施工图化为教育强国的实景图——民族自治区及多民族省份教育大会综述————作者:单笑斐;

摘要:<正>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强国建设绘制了一张宏伟蓝图。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民族自治区及多民族省份相继召开教育大会或教育工作会议,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转化为民族地区参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施工图。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培养团结奋斗的各族青少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探析————作者:韩雪军;张淑利;

摘要:<正>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

创新教育支援模式 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摘要:<正>山东省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应地区所需、尽山东所能,有组织、成规模、持续性地推进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全面促进受援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以教育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彰显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

2025年《中国民族教育》全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教育强国的建设执行力和转化能力,找准教育强国的最关键支点,《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策划全年重点选题如下:1.民族地区如何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聚焦教育强国“六大特质” 推动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作者:苏大鹏;陈超;

摘要:<正>202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要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把边疆治理有机融入各方面事业发展。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勇于担当,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现...

学术人才治理的现实考量与对策建议————作者:吴田;

摘要:<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急需,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途径之一是培育新质的知识生产...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作者:张鲁彬;高佃恭;

摘要:<正>“生态文明故事”是“中国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立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生态文明教学指导理论和“立体式”教育体系,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是唤醒生态意识、提升生态认知、塑造生态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观传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应重视教育...

成长导师制: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赋能————作者:严玉萍;

摘要:<正>《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全员育人职责,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全过程,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格局”。自2012年起,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开始推进成长导师制,努力实现全员育人的生动样态,从教育机制上进一步明确全员育人的责任,在教育功能上着眼于学生发展指导,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从“教”到“导”的转变。同时,这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作者:张春海;

摘要:<正>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近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不仅擘画了新一年教育工作蓝图,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也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实干”的底气。在教育强国建设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阶段,民族地区既要遵循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进行统筹布局和综合施策,落实重点部署,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

人工智能双师课堂: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第一小学为例————作者:祁进元;高文光;

摘要:<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新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第一小学作为一所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施人机协同的双师课堂模式,有效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升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探析————作者:钱晓莉;赵新华;

摘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的学习任务群为指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热爱并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托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充分挖掘课内与课外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智能认知工具与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作者:郑惜予;余胜泉;

摘要: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类本身的认知能力已无法满足处理海量信息的需求,需借助智能认知工具来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以顺应时代变化。未来课堂教学也将融入智能认知工具,以促进教育发展。智能认知工具的加入,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革,其关键要素变革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智能认知工具,形成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教学实践。在这种教学结构下,由于将智能认知工具所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内在认知具有挑战性,因此应当利用智能认知...

双师课堂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方海光;

摘要:双师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双师课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传统双师课堂的初步萌芽阶段,两位线下教师分别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共同进行教学;其次是基于学校资源共享的双师课堂模式,优质学校的主讲教师通过直播形式为多个校区授课,当地教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和个性化辅导;再次是AI教育机器人与教师的协同教学,机器人作为助教与人类教师共同协作开展教学...

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向、挑战与建议————作者:郑旭东;李王伟;

摘要:<正>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年民生主题记者会答记者问时指出,“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引发了社会对未来教育形态及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不久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全国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序幕。未来已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须做且必须做好的重大任务

AIGC赋能教学创新:时代意蕴、实践进路与风险挑战————作者:冯仰存;

摘要: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生态,是教学创新的新机遇、新引擎和新范式。AIGC技术通过智能分身助力教师减负、人机协同优化教学设计、虚实融合重构交互逻辑等,推进教学创新实践发展;但伴随而来的认知自主性式微、教师专业身份危机、数字化生存侵袭社会情感能力培养、隐私伦理争议等多重挑战,还需直面与重视

双师协作下的“专递课堂”助力边远地区科学教育————作者:杨金勇;

摘要:“专递课堂”通过技术手段引入外部优质资源,为边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分析了边远地区小学科学“专递课堂”实施的难点,并提出了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和双师协作机制作为优化策略,通过智慧媒体技术资源的运用和双师协作机制的保障,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同奏城乡教育“智慧曲” 共谱区域均衡“新乐章”——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智慧教育双师课堂的实践探索————作者:熊芬;

摘要:<正>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是昆明市主城核心区之一,区内既有教育资源丰富、优质的城区学校,也有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相对薄弱一些的农村学校。西山区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的“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项目为支点,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山区基础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基于最小教学单元的教学评一体化————作者:郭锋;

摘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观念,在课堂变革从单纯重教向关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转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落实课堂即时评价实现对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教学目标达成状态的把握,实现基于实证的教学。以“学·练·创”为课堂格局,以“快反馈”为课堂机制,建立新型教学范式,抓住“课堂评价”关键,通过课堂观察、评价与诊断,推进“基于最小教学单元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进行动

让“家长群”成为服务、学习和链接的平台————作者:胡宏飞;

摘要:<正>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经常被学校邀请面向家长和教师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分享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培养社交能力、多子女养育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往往一场讲座给家长的触动是有限的,讲座结束了,联系中断了,没有反馈和后续沟通,很难巩固学习效果。其间有家长希望与我添加微信,持续请教,由于担心牵涉精力过多,犹豫再三,婉言推拒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