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教育》教育杂志发表,创刊于1986年,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我国唯一一份宣传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全国性期刊,主要读者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干部和关心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广泛的影响。1996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
《中国民族教育》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泛交流全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民族班和民族地区的办学经验,研究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开发智力互促规律,介绍世界各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动态,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民办教育研究》本刊宗旨:多元集纳,博采众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学科学术研究,探索、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途径、方略,为创建中国特色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繁荣教育科学做出贡献。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国民族教育》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中国民族教育》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中国民族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多措并举 全方位守好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作者:李景;
摘要:<正>校园是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成长环境,2023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91亿人,校园学习生活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校园食品安全,既是社会民生的底线,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校园供餐体系的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食物供给功能,凸显出对安全健康、营养均衡的要求,承载着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对满意教育的期盼
家校社协同 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作者:黄花春;
摘要:<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必要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众多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呈上升态势。通过多所学校的大规模心理筛查,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有些还面临抑郁、...
解困·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AI协同新模式————作者:穆肃;吴佳慧;钟荧妮;
摘要: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还面临着资源匮乏、培训针对性不强和内在动力不足等多重困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包括教学过程与行为智能分析的普及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实时教研以及资源智能精准推送等,能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教研能力与专业素养,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可行方案
技术赋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模式转型——以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片区统编教材教师培训项目为例————作者:蔡可;
摘要:通过调整课程定位、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呈现方式、设计问题导向的实践活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培训全过程,能有效缓解民族地区教师在统编教材培训中的工学冲突;通过智能化研修和伴随式专业成长,有利于实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培训应注重理念与模式的转型,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整合教师学习支持服务,将培训项目实施视野扩大到社会化学习,推动培训、教学、研修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教...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为教育创新寻道————作者:李芝;
摘要:<正>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之下,每一所学校都站在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尤其是对乡村教育一线来讲,机遇难得,挑战更大。30多年来,我在乡村、城区以及城乡接合区域学校的一线工作中,对教育薄弱地带学校的办学困境有较深了解。一方面,新技术、新方法为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资源拓展打开了全新的大门,为提升教育质量带来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发展的高要求、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需求以及教育公平的新挑战,...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者:彭肖月;
摘要:<正>创新源于思考,源于发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笔者前期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学生提问能力现状做了调查。笔者发现,一方面,多数学生还存在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共同富裕必须教育先行————作者:雷群芳;
摘要:<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一直从事教育事业的政协委员,我坚信教育改变命运,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教育先行
绚丽多彩音乐文化 中华文明生动注脚
摘要:<正>~
推动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和制度在新时代的创新————作者:孟立军;
摘要:<正>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推进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和制度统一有机发...
以党的创新理论“三进”深化思政课改革————作者:张鹏启;
摘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系统论视角,构建“理论阐释—教学转化—协同育人—技术赋能”四维分析框架,提出通过筑牢学科根基、贯通课程体系、完善协同机制、创新传播路径等系统性改革举措,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塑造的深层转化,为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提供有益借鉴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三重指向————作者:潘海生;张玉凤;
摘要:<正>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一套高水平的标准体系作为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省级地方两会关注的民族教育话题——基于民族自治区和多民族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作者:崔艺馨;吴绍芬;
摘要:<正>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是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第40个教师节活动举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民族地区教育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呈现出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新风貌。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
民族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热词————作者:单笑斐;李景;
摘要:<正>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为迎接2025年全国两会,本刊梳理了民族地区(含民族自治区和多民族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相关内容,展示各地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任务落实情况及下一步目标与举措
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董彩云;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在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是甘肃省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教育发展成效,一直走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奋斗路上...
民族地区地方两会代表委员教育好声音————作者:徐杨;
摘要:<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五小学副校长唐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学科课程,做到课程育人;通过活动育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环境育人,在校园景观、公共空间中合理布设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
民族地区红色建筑资源赋能“大思政课”活起来————作者:陈发伟;陶晨璐;
摘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民族地区红色建筑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要求,也是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推动民族地区红色建筑资源融入“大思政课”,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宣传,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二要提高资源供给,做好保护和研究阐释,策划好展览展示,擦亮“红色建筑+大思政”品牌;三要创新资源转化,加强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增加实践教学,打造沉浸式“...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四维空间与实践路径————作者:谢娜;涂永波;
摘要:新疆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从多维空间视角能更全面深刻地分析和理解学校教育。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物质性空间、社会性空间、思想性空间和流动性空间。要以优化融合共生的物质性空间为基础,以构建团结互嵌的社会性空间为途径,以培育认同包容的思想性空间为核心,以打造正向安全的流动性空间为保障,为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质增效
情境感受力:教师应对AI时代的关键能力————作者:王凯;
摘要:<正>AI时代呼唤教师的情境感受力教师的专业活动是具有复杂性、情境化、感性化特点的育人实践。虽然教师日常专业活动中包含机械性、程式化的技术实践,但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是基于感受力演化的智慧实践,而非基于技术复用的操作行动。在拥抱AI的时代浪潮中,教师无论是借助AI完成部分工作,还是开展人机协同育人活动,不得不了解人工智能的优势,也不能不重视人类智能的独特。在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今天,教师...
西藏高校理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探析————作者:徐全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扩大与深入,高校教师的责任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专业成才”的同时,能够“精神成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西藏高校理科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从“强化措施保障,健全育人机制”和“强化专业素养,提升育人能力”等维度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为民族地区高校理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引导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学校实践————作者:陈艳;
摘要:<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其中,第一项要求就是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真正履行好育人使命。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以“智爱同辉”校训,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育实践。“智”是智慧,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艺术;“爱”是仁爱,指积极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语文天地》
- 省级《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家教博览
- 省级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 省级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 省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 省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南大核心教育发展研究
- 省级《毕节学院学报》
- 省级 教育实践与研究(A)
- 省级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 省级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 国家级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 省级幼儿画报课堂
- 省级现代职业教育
- 国家级教学交流
- 省级《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快乐阅读》
- 省级《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省级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高考》
- 省级《江西画报》
- 国家级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 省级《新语文学习》
- 省级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学园学术论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