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147/G4
国际标准刊号:1672-5905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查看教师教育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民族教育研究》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教师教育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本刊于1989年创办(原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于2003年11月更为现名),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任主编。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适合于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5日出版,国际A4开本,80页,每册定价8元,全年定价48元;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905,国内统一刊号:CN11—5147/G4。欢迎读者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18。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新时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政策法规、调查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论教师的“哲学运思”之境 洪秀敏,姜勇,HONG Xiu-min,JIANG Yong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新视界——与范德瑞尔教授的对话 翟俊卿,王习,廖梁,ZHAI Jun-qing,WANG Xi,LIAO Liang

  农村教师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途径研究 康晓伟,KANG Xiao-wei

  论服务型教师培训体制的架构与优化 樊香兰,孟旭,FAN Xiang-lan,MENG Xu

  “人事代理”: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张安然,王默,ZHANG An-ran,WANG Mo

  我国2016-2020年义务教育科学教师缺口量预测 黄健毅,廖伯琴,HUANG Jian-yi,LIAO Bo-qin

  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 梁文艳,刘金娟,王玮玮,LIANG Wen-yan,LIU Jin-juan,WANG Wei-wei

  我国农村青年教师的社会来源与职业定位研究——基于全国东中西9省18县的调查分析 张源源,邬志辉,ZHANG Yuan-yuan,WU Zhi-hui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雁,王志强,冯雅静,邓猛,梁松梅,WANG Yan,WANG Zhi-qiang,FENG Ya-jing,DENG Meng,LIANG Song-mei

  小学学生与教师性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的多水平模型 王云峰,田一,WANG Yun-feng,TIAN Yi

  教师专业知识对高中数学教师各项教学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吴琼,高夯,WU Qiong,GAO Hang

  “平台模式”还是“经验模式”?——一项对城乡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比较研究 林李楠,LIN Li-nan

  师范实习生教师专业身份建构 张释元,陈向明,邱霞燕,ZHANG Shi-yuan,CHEN Xiang-ming,QIU Xia-yan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度参与式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大学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班级管理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发挥其实际效果。本文通过对大学班级管理相关概念的概述,阐述了高度参与式班级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高度参与式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并提出了大学班级管理中高度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

  论文关键词 高度参与,大学,班级管理

  一、大学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的概念是伴随着17世纪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的概念。班级是学校教学及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班级的科学有效的管理。

  教师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数智时代中小学教师创新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屈曼祺;李宝敏;

摘要:数智技术的跃迁为教育教学创新带来了变革性影响,在当前中小学教师仍难以开展创新教学的现实背景下,探究如何提升教师数智技术赋能下的创新能力是关键难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构建教师创新力的影响假设,从能力结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维度探究11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验证要素间的影响效应与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在能力结构中,教师创新意识不会直接促生创新行为,教师创新意愿、创新准备与创新实践间...

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作者:李培彤;陈时见;

摘要: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肩负着彰显教师教育中国特色、强化教师教育理论创生以及推进教师教育深化改革的使命任务,因而是推动教师教育质量实现系统性跃升和创新性发展的理性抉择和科学路径。当前,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所指引的战略方向,重塑认知思维,厘清生成机理,明晰实践路径,回应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树立自主性发展观,确立教师教育学的独立发展意识;聚焦实践性问题域,扎根教师教育...

新质教师教育:驱动机理、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作者:王健;张皓;赵文清;

摘要: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赋能新质教师教育形态、模态、业态、生态的不断迭代、演化与创新,新质教师教育也将深度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充分展现其在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中作为供给侧与枢纽点的关键作用。新质教师教育是指向新质教师培养的全新理论逻辑与教育实践,发展新质教师教育突破点在“创新”,着力点在“质优”,最终的实践落脚点变革教师教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应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数智时代背景,将教育家精...

分科师范毕业生向综合科学教师的转型:新手科学教师PCK发展研究————作者:邵川华;陶嘉逸;迟少辉;王祖浩;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师所特有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性与专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视角。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教师访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素材,探究8位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师范专业毕业并任教综合科学教师PCK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发现,教师PCK存在课程理念缺乏素养立场、教学组织策略局限、教学模式理念陈旧以及对学生特征认知不足等问题。教师综合科学PCK生成主要源于...

面向2035年的师范生招生规模动态分析————作者:郭志慜;江俊儒;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强国战略至关重要,师范生招生规模直接影响未来师资供给与质量。本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了2026-2035年学龄人口数量,并基于生师比测算了教师需求量,同时确定了师范生与教师数的比值,据此推算出师范生招生规模。研究还进一步细分了基础教育不同学段、地区及学科对师范生的需求。结果显示,学龄人口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师范生需求量却逐年上升。至2035年,师范生总招生数预计为58.65-...

角色理论视域下职前教师专业道德研究——基于98份实习反思的Nvivo编码分析————作者:李树培;李海霞;蒋瑾;

摘要:师范生未来要成为有德性的好老师,需要积极建构师德角色,并将角色期待成功转化为富有德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研究基于角色理论,对H大学硕士师范生的98份实习反思进行质性分析,挖掘其所理解体认的师德角色:在教育良心上,表现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育人为本的践行者;在教育情志上,表现为甘为人梯的奉献者、勤学不辍的实干者;在教育智慧上,表现为教育合力的协调者、审时度势的变通者;并从角色认知、角色实践、角色发展...

“兵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新视域————作者:刘兰英;史佳华;

摘要:“兵教师”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是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新视域新命题。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有利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比例结构。我国“兵教师”培养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呈现出专项培训非学历教育和全日制学历教育两种形式。以全国率先开展的全日制、本-硕贯通培养“兵教师”的学历教育SVC模式为例,探讨“兵教师”培养的育人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要...

中国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办学思想谱系研究——以四代教育家型校长代表性人物为例————作者:蒋纯焦;

摘要:师范大学究竟如何办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清末民国高师办学思想摇摆曲折,以致师范院校发展受阻,远逊于综合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事业给师范大学的兴盛提供了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实际需要,教育改革开放为师范大学转型发展不断提出挑战和机会。以孟宪承、刘佛年、张楚廷、钟秉林等为代表的四代教育家型校长前后相继,开拓创新,以切合时代需要、具有师范大学特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水平。第一代奠定...

“双新”背景下中西部地区薄弱县中备课组建设的案例研究——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视角————作者:熊万曦;王胜楠;

摘要:在“双新”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县中在备课组层面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以此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是中西部地区薄弱县中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研究者对中西部12个省份县中的调研,本研究选择了一所薄弱县中的高三历史备课组作为典型案例,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视角出发,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备课组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共同愿景、组长的学术水平与领导力、团队合作与共享、组内文化以及涵盖减轻教师非教...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教师终身学习能力框架构建————作者:刘鑫鑫;于希嘉;马颂歌;

摘要:全球教育转型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双重驱动下,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框架已成为应对教育范式变革的关键命题。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借助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对20名学前教育至社区教育的职前与在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提出了包含环境适应(Adaption)、目标规划(Planning)、知识迭代(Renovation)、技能提升(Transformation)、特质内驱(Shaping)五个核心维度及12个子...

政策参与对教师社会地位认知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2369份教师问卷的分析————作者:闫佳丽;荀渊;潘岳林;

摘要:教师的政策参与不仅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还在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认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新时代提高教师地位的政策体系研究”课题组回收的22369份教师问卷实证调查数据建立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检验教师在参与教育政策中的边际贡献,探讨教师参与对提高教师地位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教师参与政策已具备一定的制度基础和路径保障,但教师整体参与水平较低,在性别、职位、学段、教龄、区域...

分布式领导对教师深层情绪劳动的作用机制研究————作者:刘莉莉;李庆豪;

摘要:分布式领导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治理机制,但尚未有研究探讨其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深层治理机制。基于实地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定性比较分析,综合考察了分布式领导对教师深层情绪劳动的作用机制,并厘清多因素联动效应对教师深层情绪劳动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分布式领导通过学校氛围、组织认同及其链式效应,显著预测教师深层情绪劳动发展,其中学校氛围的中介效用最为突出。(2)教师高水平深层情绪劳动呈...

新时代教研员与教师关系的审视与重构————作者:刘涛;王洁;

摘要:教研制度是一种被国内外共同认可的支撑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教研员与教师的合理关系建构,伴随教研制度研究与实践的始终,并在新时代教研工作与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孕育着新的变革诉求。本研究通过对一次富有影响力的教研活动的切片分析,梳理呈现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与教师之间角色、地位、话语权和贡献度的不对等及其诱发的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关系的紧张与偏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知识的共同创造”为核心标识的教...

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前沿与启示——基于2000-2024年教师教育SSCI期刊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作者:叶芮杏;李盛兵;黄素君;

摘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教师教育研究是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际上教师教育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三的SSCI期刊,分析其2000-2024年刊载的5632篇文献信息并绘制知识图谱,以客观、直接视化的效果呈现重要教师教育的论述。研究发现:教师专业知能、心理情感特征、数字化能力、专业标准与能力框架等主题构成了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沿。未来...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评述与启示——基于近十年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LDA主题分析————作者:张少杰;李游;李笋南;

摘要:新发展阶段,体育教师教育成为我国体育教师研究的重点领域,对相关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分析,能够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纵深发展提供引导与参考。本研究以2014-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体育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LDA主题模型聚合出12个主题,结合pyLDAvis可视化工具与人工编码确定了体育教师专业化方向与标准、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体育教师培养课程、体育教育专业认证与发...

美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主要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邵婷;

摘要:美国体育教师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萌芽期、转型期、改革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在专业化的视阈中,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师教育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专业化,经历了从前专业化阶段向半专业化阶段向准专业化阶段再向全专业化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了专业化的培养目标、大学化的培养机构、结构化的培养课程以及标准化的培养制度。结合美国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历史和主要...

“双一流”建设高校何以培养专业化中小学科学教师————作者:母小勇;

摘要: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旨在探索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同参与科学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科学教师。“国优计划”期望这些科学教师将来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推动我国原创性科技成果重大突破。如何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科学教育规律,保持“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必要张力,成为试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试点高校要把“国优计划”学生培养成为有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传...

教师实践性知识合法性的遮蔽与解蔽——兼论职前教师教育“二元范式”的突破————作者:马陆一首;黄友初;

摘要:职前教师教育中“学术漂移—技能固恋”的二元范式亟待化解,突破的难点在于教师实践性知识仍未在职前教师教育中获得合法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化的入侵导致了知识主体的妥协,确定性的表演导致了知识标准抵牾,还原论的约束导致了知识视角争议。为此,可从三个方面推动实践性知识合法化,进而突破二元范式:鼓励一线教师参与教师教育,促进责任与权力平衡;创建开放知识构设,助力职前教师应对课堂不确定性;透视知识...

乡村定向师范生的文化回应素养:内容结构与培育路径————作者:张一弛;王卫东;

摘要: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陷入文化失根的困境中,亟需通过乡土文化的回归与回应实现“以文化人”,使乡村教师在职前就具备文化回应素养是关键策略。研究从应然层面创建了乡村定向师范生“四爱三知五能”的文化回应素养内容结构:“四爱”即“爱乡村、爱乡村教育、爱乡土文化、爱乡村学生”;“三知”即“文化回应事实性知识、文化回应特征性知识、文化回应理论性知识”;“五能”即“文化回应性情境创设能力、文化回应性乡土课程开发能...

师范生从教动机结构模型:评述、重构与验证————作者:刘屹;

摘要:“缘何从教”作为师范生教职生涯逻辑起点问题,关系到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然而,目前学界对从教动机类型及结构持不同观点。本文在评述“吸引—促进(AF)”“外在—内在—利他(EIA)”“影响因子(FIT-Choice)”三种国外典型的教师职业选择动机模型基础上,重构了契合职业决策社会学习理论的“蝶式”从教动机结构模型,从教师职业特征具有的“引力”和个人社会经历产生的“推力”两个层面,将师范生选择从...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