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信息科学》ScientiaSinicaInformationis(月刊)2009年创刊,目前《中国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CHINA》(英文版)各有A~G辑,共14辑:A辑为数学;B辑为化学;C辑为生命科学;D辑为地球科学;E辑为技术科学;F辑为信息科学;G辑为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从2008年起,均为月刊。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要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创新性的最新成果。以刊登论文为主,同时适量刊登快讯、评述文章。本刊努力为国内外专家提供严格、公正和快捷的评审,是国内外专家和工程师了解中国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中、英文版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刊物。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栏目设置评述、论文、快报、学术介绍、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截止2015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153;综合影响因子:0.66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电子信息学科的学术刊物,双月刊 , 国内外公开发行。我们的办刊方针是:发挥我校的学术优势,反映国内外高质量、高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体现通信与电子信息特色,扩大学报的影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热心培养学术人才,为"科教兴国"和"科教兴校"服务。荣获陕西省优秀期刊、曾13次荣获省部级优秀期刊荣誉和优秀编辑质量奖;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教育部优秀高校学报。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自主机器学习————作者:朱文武;王鑫;徐宗本;
摘要:当今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能够针对给定任务通过数据训练并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使模型获得在相应任务上的预测和决策能力,可归纳为任务驱动的机器学习.现有方法依赖于外界人工引导,并基于经验对学习过程进行数据与任务指定、模型设定与参数学习,在真实动态开放环境中,无法像人类一样自主学习.本文提出自主机器学习(autonomous machine learning)的新概念.具体而言,本文...
编者按————作者:吴一戎;付琨;
摘要:<正>空天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在全球化竞争与航天强国建设的双重驱动下,该领域已突破传统技术边界,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多域融合”“智能驱动”的全新发展格局.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布局空间光电、量子通信、脑机接口等前沿方向构建技术壁垒,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空天信息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载人登月、北斗全球组网、量子安全通信等重大成果为基础...
专题简介面向5GA和6G网络的分布式卫星系统————作者:焦健;张钦宇;王野;何熊文;李永会;
摘要:<正>分布式卫星(cohesive clustered satellites,CCS)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现代空间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该系统通过异构卫星载荷的泛在协同与高效集成,能够显著提升5GA和6G网络的海量数据高效处理、全球泛在高速通信和精确定位能力,增强空天信息网络系统的容错能力和适应性,在低空智联、地球观测、卫星通信、气象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经典融合整数分解算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作者:闫宝;魏世杰;龙桂鲁;
摘要:整数分解问题既是历史悠久的数学难题,也是RSA公钥密码体系的核心安全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RSA密码诞生以来,该问题始终是研究热点,相关成果深刻推动了多个领域的发展.特别是Shor量子分解算法的提出,直接促进了量子计算领域的突破.本文系统梳理了该问题的研究历程与关键技术进展,重点分析量子计算时代下研究路径的转变,并针对2022年中国学者提出的可基于现有量子计算机运行的“量子–经典融合分解算法”,...
空间认知神经信息探测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徐兆杰;王明川;徐威;王禹;吕诗雅;宋轶琳;王蜜霞;刘军涛;王宇;吴一戎;蔡新霞;
摘要:空间认知是大脑对空间环境进行感知、理解并记忆的复杂认知功能.人类与许多动物依赖该功能定位自身位置与规划行动路径.大脑中的众多神经细胞会释放出编码外部环境信息的神经信号,帮助动物在大脑中构建环境的基本空间表征.对这些神经信息的探测,是揭示空间认知神经机制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些信息的编码机制也为导航技术提供了仿生学启示.本文总结了目前报道的空间认知细胞及其协同信息编码的模型机制,并阐述了植入式神经微电...
稀土掺杂集成光波导放大器最新进展————作者:王艺蒙;王博;沈碧涛;林铸良;杨司捷;周佩奇;于志敏;舒浩文;王兴军;
摘要:随着光通信系统向集成化发展,集成稀土掺杂波导放大器因其低噪声、长发光寿命及优异温度稳定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集成稀土掺杂波导放大器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稀土离子光发射理论、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阐明了泵浦方式、材料体系及波导设计对增益性能的影响机制.展示了目前集成稀土掺杂波导放大器在高速相干通信、片上飞秒脉冲放大及高能调Q激光输出中的多种应用,展现了在宽带光通信与高功率光子集成系统中的潜力...
InSty:一种面向大语言模型多轮对话的鲁棒多层次跨粒度指纹嵌入算法————作者:徐振华;韩蒙;岳栩彬;邢文鹏;
摘要:随着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的广泛应用,其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应对模型盗窃和许可违规等威胁时.现有的模型指纹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大多依赖于白盒访问权限,而基于后门攻击嵌入指纹的算法大多仅适用于单轮对话场景.即便在多轮对话场景中,现有方法通常局限于同一层次触发器(如词级触发器)的简单组合,未能...
面向云原生网络的微服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作者:付楠;程光;戴广晔;滕跃;
摘要:云原生数据中心网络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多源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及细粒度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的故障检测与详细的故障关联和分析成为提升云原生网络韧性的关键.然而,现有方法缺乏对故障与多源数据特征的关联分析,难以生成与网络组件和实例相关的故障报告.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云原生网络的微服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旨在通过故障检测、关联和分析来提升网络韧性.该方法分析3类故障与多源数据的相关性,结合关键指标、跨...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拟态网络韧性增强————作者:季一木;聂一君;晏文浩;邵思思;刘尚东;张家乐;纪宗凯;钱徐琨;
摘要:当今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数据维度与网络结构的复杂性,遭受的各类内部故障、外部攻击、意外事件等广义扰动也愈发地增多,网络韧性以及抗毁能力急需提升.拟态防御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提升网络韧性以及抗毁能力的关键技术,但在各种大规模集群化设备环境下部署拟态防御体系存在开销大、适应性低、运维难度大等一系列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拟态网络韧性增强方法 (the resilien...
内生安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韧性技术研究————作者:李玉峰;郑向雨;邱菡;尚玉婷;刘奇;谢少荣;邬江兴;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作为一种新型信息物理系统,既存在车内软硬件故障失效造成的功能安全(safety)风险,也存在网络攻击导致的网络安全(security)威胁,还存在因二者交织叠加产生的新质安全问题.如何构建一个“高可靠、高可信、高可用”一体的韧性安全技术体系,使ICV在面对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和威胁时具备预防、抵御、恢复和适应的...
6G核心网韧性体系:愿景、架构与关键技术————作者:季新生;廖星星;杨杰;游伟;王子龙;李聪;邱航;冯润涵;
摘要:作为支撑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呈现出开放异构、云网融合、智慧内生等复杂特性.网络韧性作为6G系统的一项关键内在质量属性,对于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持续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6G网络韧性研究动态与技术演进趋势,在内生安全理念指导下提出了一种“3-3-4-4-2”框架下的核心网韧性体系构想.该构想旨在应对开放环境高级持续威胁、云化网络功能失效风险和多域...
2020~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安全领域项目申请及资助综述————作者:廖清;王志衡;刘钊;谢国;吴国政;
摘要: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本文回顾了当前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要研究方向,总结分析了2020~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类项目与人才类项目资助情况,重点梳理了近5年该领域项目申请与资助的变化情况和研究方向的发展,并对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语义信息及其信号内容的数学刻画方法————作者:石光明;高大化;
摘要:香农(Shannon)早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语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表达信息,但当时对语义没有找到很好的数学刻画方法,导致目前信息技术一直在语法层面表示信息.信息技术停留在信号的感知、传输和处理层面,缺乏对信号内容直接获取、传输和处理的理论方法.从信号到内容始终存在语义鸿沟.信号语义和内容至今还没有完好的数学表示,导致难以跨越语义鸿沟,更谈不上语义信息处理.如何跨越这个鸿沟,一直是计算、信息和智能...
无人集群系统协同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吕金虎;则坤睿;樊简;孙贵宾;刘克新;王薇;
摘要:集群系统协同定位技术因其在GPS拒止环境中可大幅提升机器人集群自主性和适应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集群协同定位领域的研究结果,包括集群系统分布式协同定位算法、定位性能表征与优化以及协同定位技术在智能集群系统中的应用.本文重点分析了不同集群协同定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讨论了基于传感器网络部署和智能体轨迹优化的集群系统定位增强方法,指出了集群协同定位方法在分布式形状控制、协同建图与搜索以...
量子信息专题简介————作者:张卫平;周正威;苏晓龙;许金时;
摘要:<正>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作为量子力学二次革命中潜在的关键性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量子通信(尤其是其中的量子密码技术)正在不断提升其技术指标及性能,向实用化迈进;量子计算技术已经突破“展现量子计算优越性”(指量子计算在实施某一项算法功能或模拟功能中,超越现有的经典计算机的性能)这一技术节点,向“展现量子计算的现实优越性”迈进(指量子计算在解决对现实世界有重要应用的问题中,超越现有经典...
内生安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韧性技术研究————作者:李玉峰;郑向雨;邱菡;尚玉婷;刘奇;谢少荣;邬江兴;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作为一种新型信息物理系统,既存在车内软硬件故障失效造成的功能安全(safety)风险,也存在网络攻击导致的网络安全(security)威胁,还存在因二者交织叠加产生的新质安全问题.如何构建一个“高可靠、高可信、高可用”一体的韧性安全技术体系,使ICV在面对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和威胁时具备预防、抵御、恢复和适应的...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拟态网络韧性增强方法————作者:季一木;聂一君;晏文浩;邵思思;刘尚东;张家乐;纪宗凯;钱徐琨;
摘要:当今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数据维度与网络结构的复杂性,遭受的各类内部故障、外部攻击、意外事件等广义扰动也愈发地增多,网络韧性以及抗毁能力急需提升.拟态防御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提升网络韧性以及抗毁能力的关键技术,但在各种大规模集群化设备环境下部署拟态防御体系存在开销大、适应性低、运维难度大等一系列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拟态网络韧性增强方法 (the resilien...
面向云原生网络的微服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作者:付楠;程光;戴广晔;滕跃;
摘要:云原生数据中心网络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多源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及细粒度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的故障检测与详细的故障关联和分析成为提升云原生网络韧性的关键.然而,现有方法缺乏对故障与多源数据特征的关联分析,难以生成与网络组件和实例相关的故障报告.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云原生网络的微服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旨在通过故障检测、关联和分析来提升网络韧性.该方法分析3类故障与多源数据的相关性,结合关键指标、跨...
InSty:一种面向大语言模型多轮对话的鲁棒多层次跨粒度指纹嵌入算法————作者:徐振华;韩蒙;岳栩彬;邢文鹏;
摘要:随着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的广泛应用,其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应对模型盗窃和许可违规等威胁时.现有的模型指纹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大多依赖于白盒访问权限,而基于后门攻击嵌入指纹的算法大多仅适用于单轮对话场景.即便在多轮对话场景中,现有方法通常局限于同一层次触发器(如词级触发器)的简单组合,未能...
语义信息及其信号内容的数学刻画方法————作者:石光明;高大化;
摘要:香农(Shannon)早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语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表达信息,但当时对语义没有找到很好的数学刻画方法,导致目前信息技术一直在语法层面表示信息.信息技术停留在信号的感知、传输和处理层面,缺乏对信号内容直接获取、传输和处理的理论方法.从信号到内容始终存在语义鸿沟.信号语义和内容至今还没有完好的数学表示,导致难以跨越语义鸿沟,更谈不上语义信息处理.如何跨越这个鸿沟,一直是计算、信息和智能...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 国家级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 北大核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 省级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 北大核心半导体光电
- 省级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省级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 北大核心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国家级中国信息安全
- 省级工业控制计算机
- 省级通信与信息技术
- 省级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国家级电子设计技术
- 北大核心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国家级自动化博览
- 国家级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省级计算机与现代化
- 省级聊城大学学报
- 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 省级继电器
- 省级软件工程师
- 北大核心网络新媒体技术
- 省级移动信息
- 国家级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 国家级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 国家级红外
- 省级信息系统工程
- 省级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 省级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