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残疾人研究

残疾人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6014/D
国际标准刊号:2095-0810
主办单位: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主管单位: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上一本期杂志:长江论坛省级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重庆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残疾人研究》Disability Research(季刊)2011年创刊,是残疾人研究领域唯一的全国性高端学术期刊,于2011年3月正式出版,邓朴方同志题写刊名,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面向关心残疾人、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和致力于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朋友,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入开展的学术平台,是传播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的远程课堂,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愿望的桥梁和纽带。

  《残疾人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残疾人研究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残疾人研究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截止2015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772;综合影响因子:0.402

  阅读推荐: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China Social Welfare(月刊)曾用刊名:民政论坛,1992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残疾人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我国特殊需要信托的双重属性定位与制度建构————作者:秦健卓;韩良;

摘要:目前我国信托业主导下的特殊需要信托是在法律属性、服务客体等理论问题没有形成共识的情况下,由金融监管机构和信托公司所推动的信托服务品种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服务具有惠及人群有限与不可持续的缺点。特殊需要信托应以残疾人等为服务客体,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其商业属性是社会属性的重要补充。鉴于此,应采取共同受托人设计,完善信托内部监督机制与信托分配机制,构建与特殊需要信托商业属性相适应的内部运营机制。同时还应...

促进特殊需要信托高质量发展的税法保障————作者:郝琳琳;王雅茜;

摘要:特殊需要信托补位社会服务供给空缺,是推动残疾人事业稳健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公平合理的税负是保障特殊需要信托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特殊需要信托可通过商业性信托或非营利性信托的方式设立。由于信托分割财产权归属的特性,构建特殊需要信托所得税制,应以实质课税原则为指导,以实际获得所得的受益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并在信托财产发生确定收益时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结合增值税税负转嫁的特点,最终消费者是真正的税负承担主体...

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作者:王晨;朱晟;丁豪;

摘要:在数字时代,以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服务高质量供给既是践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时代要求,亦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建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数字技术赋能是理念革新、技术融合、组织再造和制度建设的统一。通过对现有残疾人服务供需两侧的分析发现,残疾人服务在供给侧需要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扩大有效供给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在需求侧需要精准识别需求、跨越数字...

应势而动:乡村边缘群体内生发展动力的案例研究————作者:王昭钰;周建国;

摘要: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发展背景下,如何驱动乡村边缘群体内生发展动力已经成为乡村地区实现内生发展的重要面向。本文采用外源性情感、主体性理性和主体间性价值的动态比较优势视角而非对边缘群体的“问题化”思维,来构筑乡村边缘群体内生发展动力“应势而动”的分析框架。“应势而动”涵盖造势、蓄势、谋势和聚势四个阶段。从Y村助残扶贫经验看,情感优势、理性优势和价值优势构成了一个三级势能阶梯并相互叠加影响,分别呈...

新书推介

摘要:<正>书名:《〈残疾人权利公约〉评注》编者:【意】瓦伦蒂娜·德拉·菲娜、【意】拉切尔·塞拉、【意】朱塞佩·帕尔米萨诺译者:曲相霏、张贵军、刘文娟校者:王治江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治分社出版时间:2025年5月订购电话:010-59367090《〈残疾人权利公约〉评注》由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国际法律研究所瓦伦蒂娜·德拉·菲娜、拉切尔·塞拉和朱塞佩·帕尔米萨诺三位研究员主编,联合国...

残障社会组织创新活力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周林刚;陈自松;

摘要:在当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不断压缩、社会慈善捐赠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组织数量整体呈快速下降之势,各类社会组织正面临着诸多生存发展危机。其中,残障社会组织以满足残疾人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为使命,是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挑战,创新可谓残障社会组织“活下去”“活得好”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以社会组织创新活力为核心议题,对全国452家残障社会组织进行了调...

残障社会组织在中国:分类体系、发展历程与行动策略————作者:朱健刚;严国威;

摘要:残障社会组织在慈善救助、医疗康复、托养照护、就业支持、融合教育、法律援助、文化体育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残障社会组织研究的理论框架,指出西方相关理论在解释中国残障社会组织的发展脉络和基础分类之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了包含自助组织、助残组织、志愿逻辑和行政逻辑四重维度的当代中国...

论新时代残疾人观的核心理念————作者:张九童;

摘要: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这一重要论述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度肯定了残疾人的主体地位,科学阐述了对残疾人的辩证认识,为新时代残疾人观的凝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指示指引下,科学阐释新时代残疾人观“平等、融合、共享”的核心理念及其相互关系,...

AI机器人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伦理隐患及防范策略————作者:张虎;

摘要:AI机器人正被探索用于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以缓解康复师数量紧缺、工作负担重、经验判断不准等问题。当下该领域主要关注的是机器人的设计层面,但鲜有研究对其在康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伦理考察。从伦理视角看,AI机器人应用于孤独症康复训练可能带来安全与信任、情感依赖、社交孤立等隐患。在AI机器人的试验和应用中,不应将孤独症视为一种需要纠正或克服的生理缺陷,应坚持伦理先行,从“只是不同而已”的视角关注孤独症...

脑机接口助残:耦合机理、风险样态与治理路径————作者:王文玉;

摘要:脑机接口是人机交互的新形态,将其用于助残能够有效回应数字时代残疾人照护的现实需求,促进社会平等,保障残疾人的独立性。但在助残的过程中,还存在泄露残疾人隐私、削弱残疾人自主决策能力、损害责任无法合理分配以及扩大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鸿沟等风险。为此,应当引入公平使用、尊重自主以及负责任创新原则,以推动脑机接口助残理念的更新和优化。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知情同意规则,打造横向分类监管体系,架构纵向瀑布式...

《残疾人研究》稿约

摘要:<正>《残疾人研究》杂志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残疾人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1年3月,双月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适配性治理:逻辑理路、问题检视与推进策略————作者:刘付涛;齐伟;王镭;

摘要:本研究运用供需适配性理论阐述了治理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适配性问题的逻辑理路,从该理论包含的“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质量性”四个要素方面分析了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适配现实样态,指出目前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供需资源总量与应用失衡凸显、供给内容与需求多元化错配、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效能较低与创新动力不足等症结,并提出治理策略,即未来应转化多元供给主体治理方式,增强公共体育服务相关...

落差与逃离:我国西部地区特教班教师离职的质性研究————作者:张瑶;郭志云;邓猛;

摘要:本研究以西部地区光明小学前任特教班教师小琳及其重要同事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小琳的离职现象进行深入解读,揭示背后的发展逻辑与内在动因。研究发现,小琳的离职与其入职后在职业期待、同事关系、职业收获与职业前景方面感受到落差与挑战相关。具体而言,小琳的离职是体制、观念及文化的多重作用结果:体制层面,西部地区普特教育的隔离是造成小琳离职的现实原因;观念层面,污名化、标签及连带效应所导致的角色失衡是...

何以为障——人类学视野下的残障研究————作者:孙婧娴;

摘要:人类学将“残障”置于广泛的文化实践脉络之中,在整体论与相对论的视角下,从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考察残障文化的变异性。无论是在异文化的损伤处理中发现差异,还是在我文化内部的群体次分与历史谱系中呈现他异性,这种对何以为“障”的追问都揭示了“残障”概念本身的建构性。这在推动反思健全中心主义,拓展对人类生存经验多样性认识的同时,也构成了建设更具包容性的无障碍文化的认识论起点

民俗学视域下的手语交往与空间实践————作者:李丰;

摘要:目前,关于听障问题的研究较少涉及听障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使用手语进行社会交往。当代民俗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田野调查中参与观察方法的运用,可为探讨听障者与手语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对日本大阪市T手语咖啡馆的田野调查,展现了民俗学视域下手语交往实践的空间、群体及艺术性。T手语咖啡馆是一个不同身份与处境的人自由相遇与交往的半公共空间,其中的听障者与非听障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手语交往群体,...

新时代汉语盲文信息化:回顾、挑战与展望————作者:姚登峰;康新晨;钟经华;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汉语盲文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汉语盲文信息化作为提升盲人获取信息和参与社会能力的技术领域,已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进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普及和应用方面仍有差距。文章指出,技术路线选择、用户体验优化和战略设计完善是主要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提高汉语盲文转换软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注重产品的持续更新和优化以及...

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机制的功能、障碍与优化————作者:徐爽;徐万佳;

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公益代表”,对损害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与优势。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发挥了协同治理、政策实施和公共参与三大功能,但在实践中,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面临监督方式过于单一、启动公益诉讼的标准模糊等问题,成为实现其功能的“障碍”。对此,可考虑扩大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公益诉讼中的参与渠道,如赋予残联、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诉权等,增强诉...

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无障碍改造法律问题研究————作者:刘璟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无障碍格式版本的药品标签和说明书进行了规定,明确规定了制定相关管理规范以及负有提供义务的主体。但目前在实践中相关规定因在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的不完善而存在执行的困境。在法律规范方面,缺乏配套制度和相关规范的衔接,法定责任主体义务具体内容不明确,而且无障碍格式版本的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缺乏规定;在技术规范方面,缺乏专门性和强制性的管理规范,导致对药品标签...

论“平等、融合、共享”的新时代残疾人观————作者:赵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理念、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其中的“平等、融合、共享”的重要理念是关于怎样正确看待残疾、怎么正确对待残疾人的辩证认识的高度概括。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引,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重点阐释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推进残疾人价值体系建设,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类尊严的深刻关注。在推动文...

中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发展脉络、运行实践与优化路径————作者:张浩淼;谭洪;于兴尚;

摘要: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历经渐进且系统的梯度发展历程,围绕法治化、多主体、全覆盖、高水平等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主体优化、对象扩充、内容强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新生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在现实运行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实践基础不牢固、内容设计不明晰、运行机制不畅通、配套制度不完善等诸多现实难题。未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要立足持续协调、包容精准、动态高效以及温暖均衡的优化理念,全面助推基础要素...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