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以弘扬中医药学术、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为根本任务,以高校学术层次、学术成就、学术优势为基本依托,通过不断加强刊物的学术内涵建设、编排规范建设以及提高出版印刷质量,体现本刊品位与档次;通过不断推出专题组稿栏目,构筑高层次、高水准、别具一格的报道网络,体现本刊风格与特色。我们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中医药领域各学科、各专业学术研究成就与动态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诸如“优秀临床人才策论”“专家述评”“博士之光”“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研究”“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等专栏,进一步体现了本刊的特色。
截至目前,本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首批收录的315种期刊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统计和分析用期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首批刊源。我刊分别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列为正式文摘刊源。2001年本刊成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推出的首批“中国期刊方阵”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获奖情况:1989年获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学报一等奖;1990年获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2008年两次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2006、2008年两次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比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始终是各位读者和作者的知心朋友,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和订阅,让我们编者、读者、作者共同在这块学术园地中耕耘出累累硕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89年获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学报一等奖;1990年获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2008年两次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2006、2008年两次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比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栏目设置】
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内经》十二原本义探析 赵文麟,谢晓佳,纪智,朱华超,郭文,刘清国
舌苔与病、证探讨? 张昕洋,郭子宁,ZHANG Xin-yang,GUO Zi-ning
清热活血组分对急性脑梗死火毒证大鼠NF-κB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 梁晓,张允岭,王新祥,刘雪梅,郑宏,姚婷,王建伟,LIANG Xiao,ZHANG Yun-ling,WANG Xin-xiang,LIU Xue-mei,ZHENG Hong,YAO Ting,WANG Jian-wei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开通网上全文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疏肝清热健脾法对广泛性焦虑大鼠脑内bax、bcl-2表达的影响? 董宁,唐启盛,赵瑞珍,罗斌,王雯龙,DONG Ning,TANG Qi-sheng,ZHAO Rui-zhen,LUO Bin,WANG Wen-long
截断疗法与常规疗法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治疗作用的比较? 董莹莹,吴珺,陈丹军,李根茂,葛东宇,邱泽计,郝钰,DONG Ying-ying,WU Jun,CHEN Dan-jun,LI Gen-mao,GE Dong-yu,QIU Ze-ji,HAO Yu
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的蒲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研究? 李钢,许舒娅,赵丽敏,卢广英,孙道涵,王亚利,唐雪阳,彭平,姜艳艳,石任兵,LI Gang,XU Shu-ya,ZHAO Li-min,LU Guang-ying,SUN Dao-han,WANG Ya-li,Tang Xue-yang,PENG Ping,JIANG Yan-yan,SHI Ren-bing
蒙药复方森登-4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 萨础拉,白埔,董玉,邢凯霞,SA Chu-la,BAI Pu,DONG Yu,XING Kai-xia
基于DPPH、FRAP法的薄荷药材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徐晶晶,刘斌,XU Jing-jing,LIU Bin
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应用若干问题探讨 李丽,刘颖,肖永庆,LI Li,LIU Ying,XIAO Yong-qing
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徐思群,靳琦,王慧,李孜,蒋祥,吕媚,谭巍,XU Si-qun,JIN Qi,WANG Hui,LI Zi,JIANG Xiang,LYU Mei,TAN Wei
大黄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邓艳芳,屈乐,宋亚南,蒋燕,DENG Yan-fang,QU Le,SONG Ya-nan,JIANG Yan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及内分泌相关分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许咏思,赵国桢,嵇波,齐丹丹,郭孟玮,任晓暄,赵雅芳,张露芬,李晓泓,朱江,张鹤,宋艳,刘亚利,张平,HSU Wing-sze,ZHAO Guo-zhen,JI Bo,QI Dan-dan,GUO Meng-wei,REN Xiao-xuan,ZHAO Ya-fang,ZHANG Lu-fen,LI Xiao-hong,ZHU Jiang,ZHANG He,SONG Yan,LIU Ya-li,ZHANG Ping
临床医学论文:试论健康教育及服药记录卡在防治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 健康教育,顺范记录卡,高血压,临床医学论文
由高血压所导致的致死、致残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应充分重视并加强高血压的防治[1],为此本科设计创作了适合高血压患者使用的健康教育及服药记录卡,本科从2009年9月-2010年9月使用此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手部异常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周晖;李筱;关之玥;王爽秋;李建雨;陈琪;王豪;胡孔法;徐雪;
摘要:目的 探究手部异常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相关性,为数字化中医手诊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基于NVIDIA Jetson平台和Qt框架的手诊信息采集技术,采用手掌关键点预测算法,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挖掘,自动捕捉、采集手掌和指甲的细微特征。收集2023年12月—2024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ACTA)检查的心脏病患者,共纳入4...
略论运气学说“岁气会同”理论的形成————作者:李树先;鞠宝兆;
摘要:“岁气会同”理论是运气学说的核心内容,其形成贯穿古代天文历法、五行哲学与临床实践。本研究通过文献考证与理论剖析,揭示其起源主要为先秦五行三合理论,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石,结合《日书》《淮南子》等典籍中的“长生十二宫”“十二月建”体系,构建了以“生-旺-墓”为骨架的五行周期模型。该理论以五行长生十二宫模拟气的生长壮老死过程,通过地支三合局(如寅午戌火局、申子辰水局)与十二月建的时空联系,解释了气候...
电针与地塞米松干预围产期尼古丁暴露诱发子代大鼠肺发育不良的比较研究————作者:郭亭廷;嵇波;方洋;刘翼天;李鹤文;刘小玄;刘力瑜;张玲;刘文轩;全烨;马博涵;Reiko Sakurai;Virender Kumar Rehan;
摘要:目的 观察并比较电针与地塞米松对围产期尼古丁暴露(PNE)子代大鼠肺功能、肺组织形态学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受孕的SD母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浅刺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6只。采用颈部皮下注射尼古丁制备PNE诱发子代大鼠肺发育不良模型,以子代大鼠生长指标、肺功能和肺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造模成功。从母鼠受孕第6天起,对照组颈部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g/...
基于大语言模型与文本嵌入计算的中医证素辨证自动化方法研究————作者:孙肇阳;汪洋;马铭泽;陈妍文;吕镇秀;江甜甜;温慧玲;陈波;关静;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自动化的中医证素辨证方法。方法 首先,基于领域知识、同义术语、辨证论治及中医医案标签4种不同中医药相关任务数据集,构建并训练指令调优中医多任务文本嵌入模型(Instr-MT-TCM)。其次,组织5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中医诊断学专家从真实世界中医药病例数据集进行数据筛选并标注症状体征,用以评估Instr-MT-TCM与大语言模型(LLM)协同方法和人工标注结果在证素辨证任务中...
复方扶芳藤合剂通过调控HSPA8改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作者:周凤洁;陈雅芳;南建龙;李玉红;何俊;张晗;雷伟;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动物药效学、细胞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复方扶芳藤合剂(CFM)对心肌纤维化(MF)的疗效并探究其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35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FM低、高(0.72、1.44 g/kg)剂量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20 mg/kg),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予以异丙肾上腺素(20 mg/kg)皮下多点注射,1次/d,连续...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者:张鑫业;赵月;赵奚玉;林一辰;刘康乐;赵佳安;韩斯昂;吴振起;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其症状具有显著的非特异性。关于此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具有独特优势。“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医家黄元御通过系统整合并创新性发展传统中医理论框架,构建的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机,认为中气失常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同时,肝木亢逆、肺失清肃、君相火炽等因素是...
“扶正治癌”视域下探讨《温病条辨》清络育阴法在肿瘤中的应用————作者:高嘉玮;程悦蕾;袁敏;刘嘉湘;朱惠蓉;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代著名医家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中的清络育阴法进行拆解、分析、整理,认为吴瑭临证运用清络法可分为清气络之热、清血络之瘀和清络中瘀热。育阴法具体包括甘寒救液法、酸甘化阴法、甘苦化阴气法、甘润存津法、清热保津法和急下存阴法。本团队从“扶正治癌”的学术观点出发,与清络育阴法相结合,探讨本法在肿瘤中的使用;认为在“扶正治癌”与清络育阴法的关系中,“育阴扶正”常为治癌之基,“清络祛邪”为治癌之辅。...
六种新舌象的诠释与考证————作者:唐浩;吴莹洁;孟艺涵;刘旺华;胡志希;李琳;李金霞;曾逸笛;梁昊;
摘要:有一些特点鲜明、临床价值较高的新舌象未被《中医诊断学》教材收录,不利于其研究与推广。本文探讨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四种舌质类(肝瘿线、暴筋舌、凹尖舌、凸面舌)和两种舌苔类(裂纹苔、白涎线)新舌象,发现肝瘿线表现为舌面上多形态的暗色瘀滞,提示肝郁血瘀、热毒蕴积;暴筋舌舌面可见清晰凸起血管,提示阳虚血瘀或寒凝血瘀;凹尖舌表现为舌尖凹陷,提示舌系带异常或心、肺、肾失养;凸面舌舌体宽且厚,舌总体走形如“凸”字,...
从“一气周流”理论辨治桥本甲状腺炎————作者:马雯琳;孙婧;周希乔;严倩华;
摘要:“一气周流”理论出自黄元御《四圣心源》,以气一元论为哲学根基,在《黄帝内经》气化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脾胃为枢纽,联动肝、心、肺、肾四脏的气机周流体系。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机为肝郁失疏致肝脾不调,进而发展为脾肾两虚。治疗上,遵循“同病异治”的理念,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谱及甲状腺超声影像学特征等客观指标,分早、中、后三期辨治桥本甲状腺炎。早期肝郁气滞,当调木气以利枢机;中...
论中医形、气、神生命观的认识论基础————作者:孙晨耀;张其成;
摘要:形、气、神生命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从本体论层面明确了构成“人”的生命质素,对中医养生与临床实践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采用文献学与现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形、气、神概念的认识论基础。对于“形”的认识基于主客体分离视角下的度量、切循、解剖,以及主客体统一视角下的内求体悟;对于“气”的认识基于医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炼以及对生理、病理现象的深入照察;对于“神”的认识...
“湿瘀互结、肝脾复合”认知下的黄疸病机理论重构研究————作者:梁硕;高连印;林芳冰;白辰;耿玉珍;车念聪;
摘要:中医学中的黄疸是指临床上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肝胆系疾病,其中目睛黄染为其主要特征。黄疸的病机认识始于《黄帝内经》时期,经由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至清末虽已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认知,但对其病理因素究竟以湿或瘀为核心及其脏腑病位主在脾胃还是肝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本文从中医病机学角度,重新梳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机的认识,聚焦其病理因素与脏腑病位两个关键问题,结合现代复合病机理论研究,基于病理因素、脏...
生血宝合剂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作者:刘铸;李向荣;戴小军;王艳军;李潇;王克穷;吴涛;钟妙文;于洪江;冯继;胡作为;李锴男;陈绍伟;李春华;付正传;张瑞;陈永发;徐红玉;任涛;姚毅波;靳建旭;汪鹏印;何志江;沈健;王雷;李敏;常文明;陈信义;侯丽;
摘要:目的 评价生血宝合剂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CRA)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6月1日—2024年9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扬州市中医院等26家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在双盲原则下,采用区组随机方法按照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生血宝合剂,对照组口服生血...
探讨96名大学生中医体质与流体智力及脑区功能连接的相关性————作者:陈振彩;拉王贝尔;王月萌;李琪;敖文群;周苏云;李昊;
摘要:目的 通过探究大学生群体中医体质、背外侧前额叶(DLPFC)功能连接与流体智力间的关系,助力中医现代化视角下对身心关系的理解。方法 于2023年10—12月招募96名在校大学生,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得到中医体质类型转化分,以《瑞文高级推理测验》(RAPM)量表得分反映流体智力水平,使用静息态功能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检测左右脑半球DLPFC功能连接强度。通过t检验比较偏颇体质与平和质的流体智力水平差异,...
从“水寒土湿木郁”探讨抑郁症伴躯体化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作者:刘智慧;郑洪新;鞠宝兆;董野;巩雪;丁思元;
摘要: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变化多端、非器质性来源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精神心理障碍,多发生于抑郁症患者中。依照其临床症状,抑郁症伴躯体化障碍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等范畴。本文从肾、脾、肝气机动态演变着眼,以黄元御“水寒土湿木郁”学说阐释抑郁症伴躯体化障碍的核心病机,探讨其病因及相关表现,以拘挛搐搦之症为主可责之于肝,以沉重胀闷兼夹酸痛乏力为主可责之于脾,以凝滞不欲动或不能动、不欲外展为主可责之于肾...
探讨“环境伏毒”及其导致男性不育症的病机及辨治思路————作者:马思成;王怡霏;郝晓慧;马东岳;陈建设;孙自学;张宸铭;
摘要:以微塑料为代表的工业化进程所催生的环境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男性的生育能力。本文在“环境毒”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并阐释“环境伏毒”的概念。环境伏毒具有伏匿性、秽浊性、耗损性、相兼性和传变性的致病特点,依据毒邪性质可分为郁毒、燔毒、秽毒、燥毒及沉毒五类。环境伏毒导致男性不育症的核心病机为首犯肺脾,导致正气渐虚;继则毒瘀互结,阻滞精道;终则深陷精室,直损真精。治疗上以固本清源为纲,倡导解毒扶正并举,通过...
U2AF1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生存特征及含砷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研究————作者:张朝畅;刘驰;王德秀;陈卓;吕妍;肖海燕;刘为易;许勇钢;杨秀鹏;麻柔;唐旭东;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层的U2小核RNA辅助因子1(U2AF1)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及含砷中药复方(青黄胶囊合补肾益精方)的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30日—2023年9月30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并接受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层,分别比较年龄<65岁及年龄≥65岁的U2AF1突变组与野生型组在性别、中医证候、世界卫生组...
基于逍遥散方证科学内涵探讨中医“病-证-方”的研究范式————作者:郝闻致;李晓娟;薛飞飞;陈家旭;
摘要: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指导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但当前,以病证生物学基础、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核心的“病-证-方”关键科学问题尚未完全阐明,围绕“病-证-方”研究的系统范式尚未建立,制约了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与临床实践的发展。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是方证相应治疗指导下治疗抑郁症肝郁脾...
从肝脾同治视角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肠脑轴双向调节抑郁症————作者:南楠;郝闻致;李琳;刘玥芸;陈家旭;
摘要:目前,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与肠脑轴的双向作用。中医学认为,维持人体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的平衡有赖于肝主疏泄及脾司运化功能的正常。肝郁脾虚,则气机失调、气血生化乏源,最终可导致心神失养,发为郁证。逍遥散功能疏肝、健脾、补血,既调肝之“体用”,又固脾之“升降”,疏补兼施,是古今医家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剂。逍遥散能够间接抑制...
杜仲雄花-三七花药对改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机制研究————作者:王宁;刘聪毅;丁颖;钟欣妤;黄梓萌;郑娜;张秋娥;杨锐锋;吴丽丽;秦灵灵;刘铜华;
摘要:目的 在“肝肾同调”的中医理论下,整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分子对接与动物实验验证,系统分析杜仲雄花-三七花药对调控2型糖尿病(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多靶点作用网络,揭示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取杜仲雄花与三七花的活性成分,再通过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瑞士靶点预测数据库及SuperPred药物靶点预测数据库筛选、预测药物的作用靶...
电针调控ILC3s/IL-22通路改善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损伤的机制研究————作者:孙诗月;史亦南;邢敏;谭连红;杨永升;万红叶;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结肠中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的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s)和肠胆碱能神经元等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IBD的效应机制。方法 24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16)。造模组小鼠给予4%硫酸葡聚糖钠盐溶液自由饮用7 d,制备IBD小鼠模型。造模后第4天,将造模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临床研究
- 省级新疆中医药
- 省级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省级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 国家级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 北大核心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北大核心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 省级医疗设备信息
- 国家级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新药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卫生统计
- 省级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 省级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省级健康博览
- 北大核心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省级解放军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江苏中医药
- 国家级实用器官移植电子
- 国家级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北大核心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省级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