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348/B
国际标准刊号:1672-0628
主办单位:教育部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心理与行为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 眼科核心眼科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华神经医学神经外科期刊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研究杂志,创刊于2003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础天津师大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心理与行为研究》办刊宗旨强调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促进心理学研究成果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我国心理科学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心理科学走向世界。内容涉及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读者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社简介

  1心理与行为研究投稿要求请作者直接到我刊网站在线投稿,并邮寄:(1)打印稿(A4纸,每页44行,每行44个字,均为5号宋体字,一般不超过6千字)1份;(2)版权转让协议书(从网站下载签名);(3)作者信息页(列出文题、摘要以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地址等,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年龄,毕业院校,学历,职称,现从事研究领域等)。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2心理与行为研究撰稿要求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具体要求如下:

  2.1文题须简明扼要,并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限20字以内。

  2.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并附英文摘要。

  2.3关键词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

  阅读推荐:社会心理科学

  《社会心理科学》省级期刊征稿,致力于我国社会心理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应用心理学科和实证研究,荟萃全国专家学者和本学科新秀重要研究成果,赢得读者信赖与好评,影响日益广泛。内容涉及基础理论探析,中国古代社会心理学思想、法制心理、教育心理、消费心理、大中小学生心理和国内外学术动态等等,具有知识性强,学术权威性高,紧密反映学术研究动态等特点。

  心理与行为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探索人与智能体共生的心理密码——评《人智交互心理学》————作者:王方家;

摘要:<正>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技术与人性的深度融合并非一帆风顺。从酒店机器人被踢出电梯的争议事件,到用户对智能体(即能够自主操作并实现特定目标的软件或硬件系统,如智能算法、智能机器人)既依赖又抗拒的矛盾态度,无不揭示出人类与智能体交互(简称人智交互)过程中深层的心理困境。AI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强大的自动化和智能能力,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

高职教师付出-获得不平衡水平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自我控制能力的调节作用————作者:梁瑜倩;李锐;屈智勇;傅王倩;

摘要:为探讨高职教师付出-获得不平衡水平、自我控制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采用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职业倦怠问卷和自我控制量表对全国37个市的1192名高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付出-获得平衡状态(0<ERR<1)和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ERR>1)下,付出-获得不平衡比率均对职业倦怠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能力在高职教师付出-获得不平衡与职业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其...

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演变模式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作者:于永菊;何敏;

摘要:为阐明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生命意义感的演变模式及其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影响,研究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与抑郁症状筛查问卷对896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间隔12个月2轮次的纵向调查。结果发现:(1)T1生命意义感可负向预测T2抑郁症状,而T1抑郁症状并不能显著预测T2生命意义感。(2)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由T1到T2的演变模式可分为4类:持续低意义组、意义提升组、意义降低组和高意义稳定组...

“见贤思齐”还是“自惭形秽”?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纵向追踪研究————作者:万娇娇;李玲;纪莉莉;赵俊峰;

摘要:考察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关系及学段、性别差异。研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2330名中学生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追踪问卷调查,并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即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显著;(2)学习内生动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上行比较;下行比较与学习内生动机呈显著负向相互预测关系;(3)相较于高中生,学业比较与学习内生动...

中国小学生家庭读写环境现状及其与阅读发展的关系————作者:柏霁容;范奕敏;罗明玥;蒋梦雯;徐轶;李虹;

摘要:本研究调查了18420名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家庭读写环境、识字量和阅读动机,以探究其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升高,亲子阅读活动频率下降,家庭读写资源增多,且市区家庭读写环境显著好于县城;(2)儿童识字量和阅读动机在小学阶段显著提升,市区与县城小学生的识字量差异在六年级消失,但阅读动机差异一直存在;(3)家庭读写环境与识字量和阅读动机均相关,且与阅读动机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一关系在市区与县城...

二分还是多重?青少年成长型思维动机框架的异质性及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作者:张阔;李珮瑜;赵晋娥;贾绪计;

摘要: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考察青少年思维模式动机框架的异质性及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青少年思维模式的动机框架可以划分为成长竞争型、成长取向型、固定取向型和固定疏离型,其中固定取向型占比最高,固定疏离型占比最低。成长竞争型和成长取向型青少年均表现出良好的学业适应,但前者具有更高的考试焦虑和学业自我妨碍;固定疏离型青少年具有突出的负性动机框架和较高的考试焦虑和学习倦怠,呈现出低动机高焦虑的疏离状态...

情感忽视对农村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的纵向影响:负性情绪中介及留守差异————作者:钞淼;张宇;谢启慧;刘拓;

摘要:为探讨情感忽视对农村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的影响及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并且考察留守与非留守群体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17名农村青少年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农村青少年3个月后的短视频成瘾行为;(2)负性情绪在情感忽视对短视频成瘾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3)在是否留守的不同情况下,三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负性情绪在留守儿童中完全中介了情感忽视与短视...

父爱缺失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的纵向中介作用————作者:向燕辉;周李卓瑶;

摘要:为了探讨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在父爱缺失和非自杀性自伤(NSSI)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选取中国湖南省某中学共1252名学生,开展为期半年的2次纵向追踪。结果表明:父爱缺失对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NSSI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同时结果支持了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控制→手机成瘾”这条链式中介在父爱缺失和NSSI之间的纵向中介效应。这些结果不仅拓展了对父爱缺失影响的研究,还增加了对...

留守经历对初中生心理繁荣的影响:控制感的补偿作用和调节作用————作者:马娟;吴晓靓;闫艳;盖笑松;周茹;

摘要:本研究考察留守经历对初中生心理繁荣的消极影响及控制感在其中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研究数据来源于东北某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其中,留守青少年为生活在以农业为主的四个地区中双留守经历在三年及以上的初中生,根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级、家庭居住地、家庭结构、上学方式和性别五个标准匹配普通初中生,最终样本为141对被试。结果发现:(1)留守经历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心理繁荣;(2)控制感能够补偿和调节留守经历对初...

汉语新词学习中的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作者:刘妮娜;孙文涛;于杰;高乾程;邬诗卉;

摘要:睡眠在离线记忆巩固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动物古代雅称的双字生僻真词为材料,探讨立即与延迟睡眠在汉语新词语义学习中的作用。41名大学生被分为夜晚学习的睡眠-清醒组和清晨学习的清醒-睡眠组,并在学习后进行立即、12h和24h的三次测试。结果显示,在外显测试任务中,睡眠-清醒组在12h后的成绩提升(vs.立即)大于清醒-睡眠组,即立即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其优势在定义任务中保持至24h;而清醒-睡眠组在2...

二语水平与音乐经验对抑制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作者:朱敏;陈飞;张中正;张高德;

摘要:本研究通过中英双语Stroop色词任务,探讨二语水平和音乐经验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抑制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二语学习者相较于低水平二语学习者表现出更强的Stroop效应,表明二语水平的提高不一定意味着降低信息干扰的能力增强;相反,更多的双语经验使其对于基础词汇的敏感度增加,语义自动激活程度更高,使得干扰效应增加。(2)音乐经验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这可能与加工通道的不对称性、...

定向遗忘促进中性信息情绪贬值————作者:李萌;马克健;宋照祥;齐铭铭;

摘要:抑制贬值理论认为选择性注意中干扰刺激由于被抑制而产生情绪贬值,但定向遗忘仅包含目标刺激且与不同线索相匹配。定向遗忘情绪贬值是对遗忘项目的抑制还是线索的不同作用导致仍不清楚。实验1考察项目法定向遗忘中情绪贬值的产生机制。实验1a发现新项目的评价与遗忘项目差异不显著,遗忘线索下新项目评价低于记忆线索下,表明情绪贬值并非抑制导致,而是依赖于线索加工情境。实验1b发现无线索项目的评价低于记忆项目并高于遗忘...

动态表情模仿中的情绪感染及其生理同步————作者:林代春;王光亚;王艳梅;崔丽弦;

摘要:本研究基于情绪感染的模仿-反馈机制,探究真实社会互动过程中,对情绪表达者的动态表情模仿是否引发互动双方的情绪感染及生理同步机制。结果发现,与对照任务相比,模仿任务中情绪接收者、表达者的主观报告情绪状态趋于一致;互动双方的心率同步性、心率变异性同步性显著高于对照任务。结果表明,情绪接收者对情绪表达者动态表情的模仿能够导致情绪感染,并引起情绪表达者、接收者之间的生理同步性

社会排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基于情景观和特质观的双重分析视角————作者:代晨辉;赵小军;石常秀;李明臻;赵尧瑶;

摘要:本研究综合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探讨短期被排斥体验和长期被排斥感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1通过实验范式对126名大学生的被排斥体验进行操纵;研究2则使用相关量表对610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短期被排斥体验能通过降低即时控制感进而降低人际信任反应;(2)长期被排斥感知能通过降低特质控制感进而降低现实人际信任倾向及提高网络人际信任倾向;(3)不同社会排斥范式下,个体的人际信任反应存在差异

核心自我评价与时间贫困感的关系:压力知觉与短视频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作者:祖雯妍;杨晓峰;

摘要: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压力知觉、短视频成瘾以及时间贫困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短视频成瘾量表及时间贫困感量表对中国8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显著负向预测时间贫困感;(2)压力知觉在核心自我评价和时间贫困感中起中介作用;(3)压力知觉和短视频成瘾在核心自我评价和时间贫困感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提示在降低个体时间贫困感时,提高个体核心自我评...

青少年灾难准备度对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成长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作用————作者:周宵;李伊凡;姬旺华;

摘要:为考察青少年灾难准备度和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与创伤后成长(PTG)的预测机制差异,研究采用自陈式问卷对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后的76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灾难准备度可以直接显著地正向预测PTG,不能直接显著地预测PTSS;灾难准备度可以通过问题聚焦应对正向预测PTG、负向预测PTSS,也可以通过情绪聚焦应对正向预测PTSS。不过,灾难准备度通过问题聚焦应对负向预测PT...

老年夫妻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一般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作者:叶和旭;王大华;

摘要:为考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及一般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和主客体互倚模型对199对老年夫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婚姻满意度关联模式存在夫妻差异,丈夫情绪调节策略与双方婚姻满意度关联一致,妻子适应性策略与丈夫婚姻满意度关联显著,非适应性策略与自身关联更强。(2)一般认知能力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妻子流体智力低时,丈夫适应性...

问题解决要求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视角————作者:马露露;王悦;马红宇;涂艳;孙琛;战祥平;

摘要:本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问题解决要求影响工作投入的中介机制,并尝试从个体应对策略以及领导行为两方面揭示其中的调节机制。采用问题解决要求、压力认知评价、工作投入、SOC策略、教练型领导量表对某国企职员进行两时点施测,有效匹配227份。结果表明:(1)问题解决要求通过挑战性评价对工作投入产生正向间接影响,通过阻碍性评价对工作投入产生负向间接影响;(2)SOC策略强化问题解决要求通过挑战性评价对工...

执行意图编码促进抑郁症患者前瞻记忆的意图执行————作者:王峥;侯友;韩洋;杨邵峰;陈丽霞;

摘要:为了考察执行意图编码方式对抑郁症患者前瞻记忆改善的机制。实验采用视觉搜索任务,选择29名抑郁症患者(A组)采用执行意图编码方式完成任务,另21名抑郁症患者(B组)和21名健康组(C组)采用标准编码方式完成任务。结果发现:前瞻记忆任务的反应时上,B组显著长于C组,A组与C组的差异不显著;在线索呈现到首次注视的时间上,三组差异不显著;在首次注视到反应的时间上,B组显著长于C组,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正...

人工智能身份与拟人化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基于CNI模型的分析————作者:常扩;周肃军;周详;

摘要:人们对AI的道德判断不同于人类,这可能源于AI的算法身份和其引起的社会认知。道德判断的CNI模型能够同时关注到两者。本研究基于该模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了身份(人类/AI)、AI拟人化(高/低)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以及感知温情在AI拟人化与道德困境判断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相较于人类,人们对AI的道德选择的结果收益更敏感,对道德规范更不敏感;(2)AI拟人化通过提高感知温情增强人们对AI...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