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741/R
国际标准刊号:1006-9852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医学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检验医学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是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办并出版,报道有关疼痛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韩济生教授担任,读者为国内外临床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和致力于疼痛机理研究的科研、教学工作者。本刊力求通过报道有关疼痛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理论、诊断和防治方法),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科研简报、临床病例报告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背根神经节交感神经芽生的机制研究 徐江涛,马柯

  ICD-11慢性疼痛分类 Treede RD,Rief W,Barke A,胡理,罗层,陈军

  右美托咪定镇痛作用涉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2X3受体激活 李尤艳,肖智,LI You-Yan,XIAO Zhi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5的表达变化 杭黎华,束薇薇,罗红,陈远丰,陈正,邵东华,HANG Li-Hua,SHU Wei-Wei,LUO Hong,CHEN Yuan-Feng,CHEN Zheng,SHAO Dong-Hua

  初探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 付淼,李多依,于晓彤,罗芳,樊碧发,FU Miao,LI Duo-Yi,YU Xiao-Tong,LUO Fang,FAN Bi-Fa

  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金菊英,彭丽桦,杜洵松,张东,税敏,闵苏,JIN Ju-Ying,PENG Li-Hua,DU Xun-Song,ZHANG Dong,SHUI Min,MIN Su

  症状性Tarlov囊肿相关疼痛特征分析 史良,阎涛,苏亦兵,张岩,SHI Liang,YAN Tao,SU Yi-Bing,ZHANG Yan

  肋间神经精准冷冻对单操作孔胸腔镜气胸手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褚剑,马永富,刘阳,李敏,李捷,张涛,郭俊唐,梁朝阳

  椎间孔镜与靶点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郭瑞宏,张然,赵建民,张瑜,樊碧发,GUO Rui-Hong,ZHANG Yan,ZHAO Jian-Min,ZHANG Yu,FAN Bi-Fa

  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陈国良,丛梅,王梅,卢山,孙立,姜忠东,崔红,CHEN Guo-Liang,CONG Mei,WANG Mei,LU San,SUN Li,JIANG Zhong-Dong,CUI Hong

  慢性疼痛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李博,吉婷婷,余成新

  医用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姜鹏,傅志俭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神经损伤的保护及镇痛作用研究进展 胡春生,吴祖泽,张庆林

  基础医学论文发表: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当代医患关系的矛盾与发展规律

  摘要:医患关系作为当今众多社会矛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影响力日益突出,受众面越来越广,医患关系的发展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和就医患者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深化,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主要议题。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当代医患关系的矛盾与发展规律,有助于揭示医患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谋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改之路提供方法论依据。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医患关系,矛盾,规律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医患关系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伴随着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所产生你的一种社会关系,即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患者为了满足自身的诊疗需求而与医务人员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精神上、物质上、语言上的互动和沟通交流,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普遍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年患病率高达9.3%。为了更好地指导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科学管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本指南综合了临床专家、患者以及公众的意见,依据最新的科学证据和实践经验,围绕30个核心问题展开,内容覆盖偏头痛的基本认知、诊断、急性发作处理、预防性治疗方案以及生活方式管理建议。此外,...

利用聚焦超声波对疼痛回路进行无创靶向调节————作者:罗启鹏;Riis TS ;Feldman DA ;Losser AJ;

摘要:深部脑回路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潜在治疗靶点。扣带回切开术和前扣带回皮质深部脑刺激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这些干预措施需要进行脑部手术。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完全非侵入性地调控深部脑情感中枢的方法(使用经颅聚焦超声)。20例慢性疼痛病人接受了一项为期1周的随机交叉试验,包含40分钟的超声刺激或假刺激。结果显示,60%的病人在超声刺激后的第1天和第7天均获得临床意义的疼痛缓解,而假刺激的受益者仅为15%...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者:黄运健;杜涛;倪兵;卢光;王云鹏;朱宏伟;

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疼痛脑网络机制的逐步深入认识,t DCS在疼痛学相关研究中逐渐成为热点内容。然而,t DCS治疗慢性疼痛的镇痛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适应证选择、刺激靶点、调控方法和远期疗效仍需探索。本文就t ...

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重吸收的影响因素与保守治疗:从机制到临床应用————作者:谭黄圣;高鑫海;赖居易;冯华龙;蓝志明;蒋勇;邓鹏伟;付远飞;何升华;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疼痛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LDH自发性重吸收现象的探索方面。重吸收作为一种能够减轻临床症状并避免手术的自然过程,已成为保守治疗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重吸收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及基质降解等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和新生血管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影响重吸收发生率的重要预测因子...

阵发性偏侧头痛的临床特征分析————作者:闫涵;吴小坤;靳腾喻;王贺波;

摘要:<正>阵发性偏侧头痛(paroxysmal hemicrania, PH)是一种以单侧眼眶、和/或眶上、和/或颞部为中心且发作频繁的剧烈头痛,伴有同侧头面部自主神经症状,属于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ia, TAC)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1974年,Sjaastad和Dale[1]描述了2例不典型丛集性头痛(...

机器人辅助半月节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作者:李建广;顾柯;尹丰;王嘉义;赵明明;陈辉;

摘要:<正>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神经痛,其特征是三叉神经分布的面部区域自发或诱发的电击样痛或刺痛,疼痛较剧烈。2018年头痛疾病国际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ICHD-3)将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分为经典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

腹外侧眶额叶激活对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作者:翟德琦;龚子骅;刘颖元;杨春晓;袁慧娟;那伟楠;于生元;董钊;

摘要:目的:探究腹外侧眶额叶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 vlOFC)在利扎曲坦(rizatriptan, RIZ)诱导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MOH)小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Saline, SAL)组和利扎曲坦(RIZ)组,每组1...

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相关研究进展————作者:张雨涵;华震;

摘要:腹腔镜手术后肩痛是腹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5%80%,严重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方法进行广泛探讨,但发生机制仍然没有确切的定论,一般认为是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干预方法多样,效果不一,缺乏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统一治疗方案。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发生机制,关注当前存在的争议和热点,寻找简便、安全...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病人疼痛及麻醉相关报告结局的调查————作者:曾天裕;李漓;孙兆霞;张馨元;宋萍;杨汉宇;

摘要:<正>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均居首位,且呈上升趋势[1]。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是肺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评价肺癌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指标为病人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包括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2,3]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重度疼痛1例————作者:金日;李卫东;

摘要: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床案例MDT研讨和技能比拼,将评选出的对临床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难治性癌痛案例,邀请专家全面解析点评,刊登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合理用药栏目中,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伤害性刺激诱发高频振荡的神经元机制: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作者:刘风雨;Yue L ;Bao C ;Zhang L;

摘要:<正>初级躯体感觉皮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1)中60~90 Hz的Gamma振荡(Gamma-band oscillations,GBOs)在伤害性信息的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伤害性刺激诱发高频振荡的神经元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采用人类高密度脑电记录(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结合大鼠/小鼠在体电生理记录...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疼痛灾难化研究进展————作者:蒋庆;衣增玮;刘茂桐;朱晨雨;宋柯雨;郑碧鑫;李俊;宋莉;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顽固且治疗困难的慢性疼痛,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手段,但病人疼痛缓解往往仍不充分。疼痛灾难化是一种对实际或潜在疼痛的负面想法,通过生理-心理-社会多重机制调控疼痛体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目前疼痛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产生者和维持者,早期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预示着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和管...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通知

摘要:<正>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承办、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市生命活水医院)协办的“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6月6~8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本次会议以“弘扬民族医药,科技赋能祛痛”为主题,探索并挖掘科技在软组织疼痛治疗领域的无限潜能与创新应用,同时大力弘扬我国悠久的民族医药文化。会议将聚焦民族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展...

脊髓电刺激电极实际放置位置与理论靶点偏移的回顾性研究————作者:张家禧;樊碧发;窦新雨;张毅;胡慧敏;王瑞韬;李晨;李怡帆;毛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电极实际放置位置与理论靶点位置的偏移情况和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行SCS治疗的住院病人144例。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诊断、疼痛部位、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征稿简则

摘要:<正>《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和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报道有关疼痛学科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章。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临床各疼痛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和从事疼痛医学基础研究、教学的工作者。本刊的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报道疼痛学科基础与临床研...

小鼠坐骨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后的可逆性损伤与自主修复————作者:王宏岩;卢洁;何亮亮;窦智;杨嵩;杨立强;

摘要:目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 temperature plasma ablation, LTPA)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微创介入手术,通过消融神经纤维来中断疼痛传导通路。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鼠坐骨神经LTPA模型并观察神经可逆性损伤和自主修复情况,初步探索LTPA的神经损伤作用和相关不良反应的转归机制。方法:将54只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TPA组使用等离子刀头消融坐...

阿片类药物诱导机械痛觉敏化和镇痛耐受的中枢神经机制————作者:向倓含;尹广娟;

摘要:反复使用吗啡及其他阿片类药物可引发两种主要的疼痛相关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敏化和镇痛耐受,二者可进一步分为机械性与温度性两种类型。其中,机械型痛觉敏化/耐受的中枢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发现,从脑干外侧臂旁核表达μ阿片受体的神经元(LPBNMOR+),经由下丘脑室旁核表达强啡肽的神经元(PVHDyn+),再到脊髓背角表达κ阿片受体的γ-氨基丁酸(γ-...

基因编码的阿片肽荧光探针-实时监测体内阿片肽的动态变化————作者:Dong C ;Gowrishankar R ;Jin Y ;刘风雨;

摘要:<正>阿片肽调控疼痛、奖赏以及厌恶等反应,与多种临床病症密切相关。该研究基于κ、δ、μ型阿片受体(κOR、δOR、μOR),开发基因编码的阿片肽荧光探针,并实现实时监测体内阿片肽的动态变化。主要结果:(1)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法,将环状排列的绿色荧光蛋白(circularly permu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cpGFP)融合到人源的κOR、δOR、μ...

短时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早期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作者:柳麒;张盼盼;闫亚飞;李圣洪;王娟;贾强;贾一帆;

摘要:<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病人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具有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等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患病率约为7.7%,头面部带状疱疹约占20%,仅次于胸背部带状疱疹,而29.8%HZ病人将进展为PHN[2,3]<...

氢吗啡酮皮下PCA在中重度癌痛快速滴定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陈軻鑫;孙婧璇;高翔;李航;陈建平;

摘要:<正>50%以上的癌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中晚期的癌症病人中70%以上存在中、重度的癌痛,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疼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1],不仅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痛苦,也对医师治疗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片类药物滴定是针对个体病人寻找合适镇痛剂量的过程,首选口服吗啡滴定。但口服吗啡滴定过程中药物达峰时间较长,滴定周期延长,不能满足中重度癌痛病人的治疗需求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