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研究》(季刊)创刊于1991年,本刊为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专门研究新疆及中亚历史文化的学术季刊。
《西域研究》主要栏目:文物考古、历史地理、经济开发、社会生活、历史人物、语言文学、宗教文化以及吐鲁番学研究。
《西域研究》被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民族学类核心期刊;新疆优秀社科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西域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文物考古、历史地理、经济开发、社会生活、历史人物、语言文学、宗教文化以及吐鲁番学研究
西域研究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社科双效期刊
西域研究杂志社简介
西域研究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阅读推荐:中原文化研究
《中原文化研究》本刊秉持科学理性、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以深入挖掘整理中原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华夏历史文明为立足点,兼及中国文化建设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打造国内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展示当代学人的思想与探索,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主要栏目:中原思想文化、河洛文化研究、华夏文明探源、地域文化研究、文化理论研究、民间文化研究、学术思想评论、域外视角、文化产业研究。
西域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新疆和静下星光墓地动物遗存研究————作者:程若馨;徐佑成;刘欢;田雨萌;甘如饴;张相鹏;刘翔;李悦;
摘要:下星光墓地位于新疆和静县,2021年该墓地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为了解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人群的随葬动物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动物考古分析显示,羊是最主要的随葬动物,可鉴定标本数(NISP)和最小个体数(MNI)的占比分别为42.09%、41.59%,整体年龄结构与新疆地区同时期其他居址出土羊的年龄结构基本一致,即以6个月至3岁的个体为主。马的数量仅次于羊,NISP与MNI分别占27....
养民与治疆——南疆“官地”的私有化及其社会意义————作者:祁美琴;
摘要:清朝在新疆建立统治后,掌握了大量的“官地”资源。本文考察了南疆“官地”的类别、数量以及私有化的过程,通过对“官地”分配方式、税则制度的分析,明确提出“官地”私有化的标志是升科纳赋和耕地“世业”化。这表明,清廷在南疆土地制度安排中具有主导权,这是南疆“官地”私有化的动因所在,更是耕地、田赋不断增加的地权基础。南疆“官地”主要分拨给贫困回众的做法,说明在回疆治理中,清朝践行“养民”“惠民”的政治理念,...
以档为证 重温抗战历史——《新疆安置东北抗日义勇军档案汇编》读后————作者:孙晋斐;买玉华;
摘要:<正>2024年8月,作为《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卷》第一部的《新疆安置东北抗日义勇军档案汇编》出版发行。这部汇编以影印原始档案的形式,通过150余件档案,全面展现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假道苏联辗转由新疆回国、新疆地方政府妥善安置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协助新疆地方政府维持社会安定并积极支援抗战等历史,对深化抗战史研究、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吐鲁番所出武周天授二年(691)西州天山县主簿高元祯职田案卷再整理————作者:王圣琳;
摘要:吐鲁番所出武周天授二年高元祯职田案卷是研究唐代田制与地方行政制度的珍贵史料,仍有再整理的必要。《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新刊布的一组文书无法拼合,3件残片至少分属2件辩文,包含1件西州都督府勘问原告唐建进的辩文和1件牒辩。《武周天授二年(691)知水人康进感等牒尾及西州仓曹下天山县追送唐建进妻儿邻保牒》实际由“康进感状”与“仓曹状”两部分构成,后者与《武周天授二年(691)史孙行感残牒》属同一件状文,...
清代新疆地区的旌表制度与新疆治理————作者:刘恋;
摘要:清代新疆地区的旌表制度是清朝以儒家文化治国、治疆的重要一环,该制度始于乾隆年间,至清末建省后发展完善,整体上如旌表类型、奖励方式等方面始终与内地整齐划一,在实施过程中又留有弹性,包括放松旌表标准和增加赏赐等,是清王朝“因俗而治”的治边政策之一,体现了其治疆能力的逐渐加强。新疆地区旌表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儒家伦理思想尤其是忠义观在新疆地区的传播,强化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同时在促进新疆地...
《李伯钦墓志》与西凉政权相关问题————作者:杨荣春;
摘要:《李伯钦墓志》志主李伯钦,为西凉李暠之玄孙、李翻之曾孙、李宝之孙、李佐长子。墓志记载李伯钦家世和籍贯,陇西李氏与晋昌唐氏、天水尹氏、金城杨氏、陇西彭氏、陇西辛氏、荥阳郑氏等大族联姻,补充了张掖令、冠军将军、前军参军、永兴桓侯等西凉官职和爵号。进一步反映后西凉政权对西域政局的影响,以及后西凉政权在柔然、北魏、北凉等势力中的微妙与复杂处境。444年李宝由敦煌入魏,李宝及陇西李氏子孙融入北魏拓跋氏的封建...
准噶尔达瓦齐家族居京史事考————作者:杨昊霖;
摘要:乾隆二十年,清朝用兵征讨准噶尔,俘获大台吉达瓦齐,并将其解送进京。乾隆免除达瓦齐之罪,封其为亲王,许配宗女,备藩京邸。随着达瓦齐安顿下来,其子嗣与旧属亦定居内地,逐渐融入京城生活,成为清代蒙古各部中较为特殊的一支。乾隆帝将达瓦齐及其后裔纳入清朝的治理体系中,实现了准噶尔统治权向自身的合法转移,对于清朝治理新疆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改变了政治身份、生活环境乃至文化特征的达瓦齐家族,清末民初,仍活跃在北...
再论清代新疆“禁戏令”对戏曲活动的影响————作者:鲁靖康;
摘要:清政府在新疆曾三次限制和查禁戏曲。乾隆四十年的“限戏令”只针对驻防八旗,对戏曲发展影响有限。嘉庆十三年、道光十八年清廷又先后两次在新疆发布“禁戏令”,迫使戏曲活动由公开转入“隐秘”,不能按照自身的路径自由传播和发展。除此之外,这两次禁戏令造成的实际和具体影响此前可能被夸大了:戏班和戏曲改头换面后仍然存在,而且继续公开演出,活动区域还有扩大蔓延的趋势,表演水平也未见衰颓。新疆建省后,禁戏令解除,清政...
评再版《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作者:李荣辉;
摘要:<正>2024年12月刘安志先生《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一书增订本出版,该书是201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的再版,2022年初版入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经过作者近两年的修订,本书得以再版。再版与初版最大的不同是聚焦于唐代西域边疆治理,其总体思路与国家近些年来重视边疆治理的大政方针相契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书主要围绕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治理研究展开,其中西州治理是最核心的部分
军府体制下清代新疆镇迪道文官选任制度及其运作————作者:张伯国;
摘要:乾隆朝在镇迪道建立起由陕甘总督主导的以“陕甘调补”为核心的文官选任制度,因官员选任实践中“陕甘调补”弊端渐显、乌鲁木齐都统争夺文官选任权,镇迪道文官选任方式几经调适,最终形成了以“陕甘升调”为主、疆内升调及京城简放并行的选任机制,文官选任权力亦逐渐突破了由陕甘总督独掌的单一分配格局。镇迪道文官选任制度的形成与运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以内地为依托的新疆治理策略,贯穿着清朝在新疆东路治理中,重视陕甘总督...
吐鲁番衣物疏“轩盂”与曹操墓石牌“轩杅”合证————作者:范常喜;
摘要:吐鲁番沮渠蒙逊夫人墓出土衣物疏所记随葬品“轩盂”,与曹操墓出土石牌所记“轩杅”当为一物。根据古书中“溷轩”的记述可知,“轩”应是厕所的代称,“盂”或“杅”则应指盆形盥洗用具。“轩盂”即轩厕内用来盥洗的盆盂。徐州北洞山、龟山等汉代高等级崖洞墓附属建筑中的厕所多配有盥洗用具,敦煌悬泉置遗址中的高级传舍厕所内也有配备,皆可为此提供实物佐证。随葬“轩盂”或“轩杅”的墓葬均等级较高,说明此物并非普通人所用
吐鲁番地区晋唐墓葬所见丝织覆面的类型与来源————作者:罗丰;胡晨阳;
摘要:吐鲁番地区晋唐墓葬出土了大量的丝织覆面。通过与新疆其他地区和甘肃地区的丝织覆面比较,可以得知吐鲁番地区的丝织覆面形制较为固定,可分为覆布型和帽套型两类。覆布型覆面的形制在晋唐时期呈现固定化特征,其根源可追溯至河西地区移民带来的持续性中原文化影响。中原文化因素的强化,推动了覆布型覆面形制规范的定型。而帽套型覆面则仅见于吐鲁番地区,纹饰以中亚地区的经典纹样为主,且常与金属眼罩搭配使用,推测是受到中亚文...
考古学视野下的“米”字形地暖蒸汽浴场研究————作者:于柏川;张十语;
摘要:地暖蒸汽浴场又称东方浴场,起源于近东,9世纪向东传播到中亚地区。“米”字形地暖蒸汽浴场是东方浴场的一个分支,最早出现在10世纪的新疆东天山北麓,由东向西传播至中亚和东欧草原,成为近现代土耳其式浴场的前身。本文整理了目前为止考古发现的“米”字形地暖蒸汽浴场的材料,分析浴场形制和使用方式
中国视角下研究希腊化文明的力作——读杨巨平教授主编《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作者:李渊;
摘要:<正>希腊化文明是古代希腊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但与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希腊史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外对前者的研究起步较晚。南开大学杨巨平教授担任总主编的《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全六卷)已由中华书局出版(2024年11月,以下简称《从地中海到黄河》)。该书以两百余万字的规模,多角度揭示了希腊化文明的影响及其与丝绸之路文明的联系,是中国学者以中西文明互鉴的视角开展世界古代史...
论元朝征服江南前后西域人阿合马之政治动向————作者:周思成;
摘要:元朝灭亡南宋后,阿合马集团与以伯颜为首的反阿合马势力,围绕江南地区的行政资源与财富展开了一系列争夺。阿合马以侵吞战利品为借口,说服忽必烈对伯颜及其亲信发动了严酷的整肃,排除了伯颜在江南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此后,阿合马通过“海放”选官法控制了江南地区的人事安排,通过推行钞法、设置财税机构和强制性经济措施,主导了元初江南经济的政策方向。阿合马在江南地区的人事与财赋布局,对元初政治局势和元朝江南统治模式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新疆慰苏抗德募捐运动探析————作者:宁燕;
摘要:二战中期,德国入侵苏联后,新疆各族民众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组织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慰劳苏联抗德募捐运动,为苏联的卫国战争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这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贡献。本文以新见档案史料及《新疆日报》等文献为中心,系统梳理这一运动开展始末,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及意义。慰苏抗德募捐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增强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强...
图绘天下:汉代西域地图与舆地图的关系————作者:王泽;
摘要:地图是政治认同与文化整合的载体。汉代的西域地图,源自使者的奏报、屯田水利时的测绘、“西域服从”时的献图。中央政权掌握了多种多源的西域地图。在作为王朝总图的汉舆地图中,需要妥善绘制西域。舆地图主要描绘郡国之界,随着郡国增减、疆域盈缩而调整更新。郡县所止的玉门关,应当在舆地图上有着标识,郡国与西域的绘制形式也有所差别。汉朝的地图绘制,有着融并郡县外的地理信息的倾向。汉舆地图选择性地绘入西域、匈奴的部分...
西域史里的冷门绝学:叙利亚学————作者:林丽娟;
摘要:<正>在西域史相关的领域中,叙利亚学是否属于冷门绝学?恐怕是的。这可以从上世纪我国新发现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的研究史中得到印证。自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多地有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的新发现,比如北京大学明清史料整理会在20年代于北京午门内阁大库档案中发现的一组仪礼文书、原敦煌县民众教育馆馆长任子宜先生在三四十年代发现的一叶课经残篇以及李逸友考察队于80年代在黑水城发现的一叶护身符残篇
回鹘文书所见西州回鹘境内的景教教会与聚落————作者:付马;
摘要:西旁景教遗址所在的葡萄沟在9至13世纪的回鹘语文书中被称作B?layuq,当地有一城市聚落,即唐西州时代的洿林城。西旁修道院在回鹘语中作B?layuq xumra,意即B?layuq景教寺。该修道院在当地有田产,租佃给回鹘农民耕种。其周边还有佛教徒和摩尼教徒生活。在胜金口还分布有一处景教聚落,与当地佛教石窟寺的佛僧聚落毗邻共生。在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西州回鹘境内,景教聚落的长期存在得益于该教会与回鹘...
2024年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工作主要收获————作者: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任冠;
摘要:2024年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主要清理了城址中心佛寺的周边遗址,在佛寺东侧清理出佛寺山门以及其他房屋建筑,南侧清理出数间房屋建筑,并在其中发现佛教塑像、经卷残片、织物等遗物。佛寺遗址东侧、南侧各发现一条东西向道路,其中一条对应佛寺山门并延伸至城址东部,初步判断其为城内东西向主干街道。城址东部及佛寺南部发现有三处性质不同的房址,为探索城址功能分区与不同区域建筑性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方言
- 省级新闻传播
- 省级文山学院学报
- 省级旅行家
- 省级戏友
- 省级西部论坛
- 省级女报故事
- 省级宿州学院学报
- 省级诗选刊
- 省级 旅游世界
- 国家级中华活页文选
- 南大核心文化遗产
- 省级巢湖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芒种
- 省级兰台内外
- 省级炎黄纵横
- 省级青岛文学
- 省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唐都学刊
- 北大核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国家级炎黄世界杂志
- 省级陕西档案
- 省级洛阳考古
- 省级黄河之声
- 北大核心飞天
- 省级中国钓鱼
- 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名人传记(上半月)
- 北大核心敦煌学辑刊
- 省级汉字文化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