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创刊于1987年,原为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学报,与贵州大学合并后更名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现为全省唯一的艺术类期刊。我刊严格遵循办刊宗旨,遵守编辑工作条例和国家的出版编辑工作法规,注重政治和艺术的双重标准和期刊质量,现已出版49期,共刊发了音乐、美术、设计、舞蹈、戏剧影视等论文1000多篇。我刊曾获全国期刊封面设计银奖,并有多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论文集。
十多年来,《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在版面设计、编校质量、论文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刊全国发行(邮发代码为66-62)现已成为全省较有影响力的艺术类期刊,并在全国引起重视。本刊的大部分稿件都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亦有海外来稿。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4年获全国期刊封面设计银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艺术学、艺术教育、音乐研究、绘画视野、舞蹈天地、设计探索、影视内外、戏剧纵横。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台湾“国家电影中心”与台湾电影发展状况——林文淇先生访谈录 龚艳,林文淇,GONG Yan,LIN Wen-qi
后工业哥特/诗意与“慢电影”——蔡明亮电影《郊游》中的废墟意象 张泠,ZHANG Ling
阴柔气象:胡金铨电影再读 文知爱,WEN Zhi-ai
2014年世界电影内容生产策略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定位 储双月,CHU Shuang-yue
姜文电影中先锋精神与启蒙意识的融合策略 陈维,CHEN Wei
傅雷与《艺术旬刊》 胡荣,HU Rong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论丹纳实证主义的文艺批评方法 张今杰,刘小飞,ZHANG Jin-jie,LIU Xiao-fei
当代中国音乐编辑学研究概览 陈宗花,CHEN Zong-hua
从刘知白的画看中国画的传统 倪建林,NI Jian-lin
云水精神的物化——刘知白泼墨山水画的文化意义 王惠,WANG Hui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知白的人生与他的泼墨山水 骆丽君,LUO Li-jun
信息时代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田少煦,TIAN Shao-xu
从村上隆的ART策略反思中国艺术形象的正确表达 罗晓欢,汪晓玲,LUO Xiao-huan,WANG Xiao-ling
论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缺乏创造力的根源 尹宣胜,YIN Xuan-sheng
戏曲“现代”化的零思碎想 张立环,ZHANG Li-huan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自娱”——论晚明戏剧艺术功用观念之嬗变 吴衍发,WU Yan-fa
互为源流的音乐文化生活 任也韵,REN Ye-yun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摘 要】目前,平面广告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普及的广告形式之一。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运用版式设计,有机整合平面广告中的各个要素,从而传达广告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广告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版式设计的基本内容,又从虚实与留白、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分割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运用中的形式法则,并进一步探究了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运用中的基本原则,即主题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运用
版式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优秀的版式设计能够有效传达设计者的思想情感、美学追求、艺术修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平面广告中的版式设计是以秩序化、艺术化的形式重新展现主题内容的版面格式。合理的编排版面信息不仅可以增强平面广告的传播效应,还可以彰显平面广告的视传功能性与艺术性。平面广告中的版式设计若要具备形式美感,就必须正确选择标题正文字体,调和背景图片颜色,选用能够解释、强调、说明正文内涵的插图,进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见,若要增强平面广告的宣传效应,就必须打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版式。
贵州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印度古典梵语名著《乐舞渊海》的音乐论————作者:尹锡南;
摘要:角天的《乐舞渊海》是不亚于婆罗多《舞论》的印度古典梵语乐舞论巨著,并在某些层面超越了《舞论》。该书论及音乐基本原理、拉格、音乐要素、作品体裁、节奏体系和四类乐器等。它的音乐论体现了古典音乐和地方音乐雅俗共存的时代特色。角天音乐论是印度古代乐舞论者审时度势、顺应潮流的理论创新
计算机能创造艺术吗?————作者:亚伦·赫兹曼;周丰;
摘要:在人工智能艺术的创作中,当前技术本质上仍是辅助的工具而非独立创作者。摄影虽然颠覆了写实绘画却催生了印象派,计算机动画取代了传统手绘但拓展了行业形态:技术的创新始终是在拓展艺术的边界,而非取代人类艺术家。针对当代AI工具的分析表明,其运作仍是依赖人类在设定参数、筛选输出并迭代优化,本质上属于“执行”层面的自动化,无法自主生成艺术意图。在哲学层面,艺术定义的社会性强调艺术必须有具备社会主体性的创作者的...
“两个结合”视阈下艺术名词中国化标准建构与学科体系创新的交互模态探赜————作者:赵崇华;
摘要:本文以“两个结合”为理论基石,探讨艺术名词中国化标准建构与学科体系创新之间的交互机理。当前艺术学科面临的两大痛点:一是过度依赖西方概念,导致“意境”“气韵”等东方话语体系的智慧在国际交流中水土不服;二是传统艺术术语难以跟上现代学术步伐,造成文化血脉的断裂。本文力图通过文化基因解析、范式再造、生态重构三维模型建构,寻找艺术名词中国化标准建构的范式突破与学科体系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此凸显名词审定在学...
自媒体时代乡土影像的呈现和艺术表达模式————作者:成乔明;
摘要:自媒体时代推动了乡土影像的兴起和繁荣,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觉醒与复兴。乡土影像的意蕴内涵就是从宣扬故乡开始,而后鼓励人们去建设世界、创造时代。在城市文化占主流的社会里,乡土影像需要通过确立乡村文化自信、坚守乡村原生态、讲述乡村原故事来构建原乡、美乡、艺乡、智乡融合一体的新乡村、新乡愁。乡土影像的艺术表达模式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建构,即主题内容上强调原生叙事、视觉形象上注重符号运用、创作思想上追求天人联通...
屏幕中的远境想象:乡土影像的灵韵重构与诗意转向————作者:乔一蝶;
摘要:近年来,乡土景象成为短视频重要的生产与传播内容。传统乡土作为一种失落记忆正在现代性的流动中消散,而作为屏幕中的“远境想象”,乡土影像的视听语言与审美风格正在发生着以诗性为核心的重新生成。一方面,乡土中国从费孝通笔下“我置身”的环境到影视剧中“我想象”的乡愁符号,呈现出数字时代“灵韵”的特殊质感;另一方面,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屏幕中的田野风光成为理想栖居景观,具备超越在地性书写的共识审美。从田野牧歌走...
情感与叙事的双向互构:中国家庭题材电影的情感叙事学阐释————作者:温立红;
摘要:文章以霍根(Patrick Colm Hogan)的情感叙事学为理论框架,聚焦中国家庭题材电影,系统阐释儒家伦理语境下“情感—叙事”的双向互构逻辑。家庭题材电影的情感系统深度介入叙事语法,形成独特的“儒家情感强度模型”:儒家情感脚本通过伦理情境的具象化转化为叙事动力,文化符号通过物象渐变调控情感强度,叙事节奏的“生物钟效应”驯化观众共情阈值,通过情感原型的本土化转码,重构了霍根理论的普遍性预设,揭...
重思“废墟”之困:中国工业题材电影的“后题材”陷阱与新生————作者:周方元;赵伟辰;
摘要:“工业题材电影”创作走出模式化窠臼后,近年却反复沉溺于“废墟”“缅怀”的单一悲观腔调中,形成“后题材”时代难以逃离的表达定式。本研究以电影中频繁复现的“工业废墟”为历史客体,将多重主体关系置于理性客观的评析框架中,审视、指正工业影视创作和研究中遭遇的文化症候、观念陷阱与历史误读,并以历史经验视角为当下电影创作提供参照。应当讲,面对当下与未来,中国需要建构起匹配“制造业强国”的工业文化形象,开辟出全...
林飞作品————作者:林飞;
摘要:<正>~
从图像学到电影图像学:欧文·潘诺夫斯基电影思想的内涵与影响————作者:王晓彤;
摘要:电影图像学是欧文·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阐释机制应用在现代艺术媒介中的一次尝试。电影图像学的分析遵循着传统图像学的方法,首先聚焦于电影的形式研究,第二层次是对电影进行图像志分析,第三层次是对具备象征价值的世界观的阐释。潘诺夫斯基还从媒介特殊性的角度阐释了电影作为艺术的合法性所在。潘诺夫斯基的电影思想对电影类型研究、电影中的刻板形象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影响了一些电影学者。虽然电影图像学的方法并没有在电...
女娲神话:墓葬石刻与人祖图像————作者:李祥林;
摘要:“人祖”神话叙事中,伏羲、女娲结合,繁衍人类。墓葬石刻涉及石棺、石函、碑阙、墓室等,其图像有线刻有浮雕,带图像的墓葬石刻以及汉画像石棺在巴蜀地区出土甚多,受到学界关注。以“人祖”伏羲、女娲神话为焦点,本文结合汉代及后世墓葬美术考古,从分体图、连体图和对吻图三类入手考察巴蜀墓葬石刻及其造型程式、图像内涵,无论对女娲神话研究还是对墓葬美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土家族骂媒歌的二律背反及其音乐修辞————作者:王传历;
摘要:土家族骂媒歌主体与客体的“恩怨轮回”,以及前者对后者在整个婚姻仪礼中的“既骂又恭”,揭示了骂媒歌形式与内容的二律背反。理解其“似骂非骂”悖论的关键在于厘清其中暗藏的“指桑骂槐”修辞逻辑:首先,土家姑娘这种爆发式的情绪宣泄明指媒人,实质上是借题发挥,以此迂回咒骂封建婚姻制度的制定者;其次,媒人自贬人格配合参与咒骂行动,不仅使骂媒歌成为土家民众全民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也在客观上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屏障
语境·概念·互文:湘西南苗族“歌鼟”的音乐表演生成————作者:余媛;
摘要:“歌鼟”是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多声部歌腔的总称,它可用于婚礼、打三朝等不同仪式活动中。“歌鼟”的歌词、旋律腔调会随着不同表演语境而选择变化,形成茶歌调、酒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等多种不同的多声部歌腔。这些腔调中常见的长拖腔、衬腔、方言等音乐表演元素作为一种“符号”,体现了苗族人的文化观、生活观、交往观等深层认知概念。且在多次表演后,一些表演者在不同歌调之间形成较为相似的、固定的音乐表演“框架”...
“人民性”溯源:“人民”的内涵、外延与地位变迁————作者:刘海波;王婉贞;
摘要:“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但从观念史的角度,“人民”概念、话语和地位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人民”概念都指向地位低下的劳动者。17世纪后,随着近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展开,“人民主权”观念形成并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影响了辛亥革命之后的政治实践。1935年后,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由“阶级”转向对“人民”的强调,至1945年...
清人刘种之家族及其家班————作者:赵兴勤;赵韡;
摘要:清代武进人刘种之,出生于官宦世家。伯父刘纶、父刘星炜,均声名显赫,且继承家族勤朴之风,语不涉俗,门馆萧然。尽管家教甚严,仍不能阻止刘种之与优人交往。在父亲故后,他更是将这种行为公开化,辞官返乡后,甚至径直蓄养戏班。通过史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对刘种之家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是在活动时间上,不会早于嘉庆初年;二是在演出规模上,不下十人,伶人不仅能唱曲侑觞,还可以出色搬演《题曲》之类的剧目,在当时颇具影响...
还原历史现场 拓展研究空间——读朱伟明、黄蓓主编《当代湖北戏曲资料选编·档案文件卷(1949—2020)》有感————作者:陈建平;
摘要:湖北大学文学院朱伟明教授与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黄蓓副教授主编的《当代湖北戏曲资料选编·档案文件卷(1949-2020)》(上、下册)一书,弥补了地方戏曲资料在政策文件方面的缺憾,其对主要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两级档案馆的湖北省戏曲政策文件的搜集整理,不仅确保了资料的真实可信,使我们拥有了能够返回历史现场的凭据,而且满足了地方戏曲研究对档案文件资料搜集的新需求,丰富了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方法,拓展了戏曲的研究空...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媒介的时长厘清、使用惯习与传播特征————作者:姜博;
摘要: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演进助推信息媒介发展,推动新型传播生态的兴起。适时而生的短视频媒介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革命性成果,成为年轻一代受众开展信息交往的主流载体。本文梳理既有研究内容,对短视频的时长及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研究认为,短视频媒介带来移动化、竖屏化的使用惯习与互联、互动、共享的传播特征,此种特征促使短视频内容生产愈加重视用户使用体验及其情感满足需求,并推动媒体机构为适应新型传播环境作出改变与创新...
空间·宗教·皇权:“洞”符号与宋徽宗山水审美观构建————作者:汤凌云;米文文;
摘要:山水画创作和山水园林设计是宋徽宗山水审美观构建的基本载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洞”在宋徽宗山水审美观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宋徽宗构建之“洞”符号形式独特,寓意丰富,由外围、边界到中心呈现出“壶天”结构、层次丰富、世俗化造境等特征,它是求仙、修心的道教空间,也是“天人合一”观念下皇权统治的教化场所。“洞”具备深刻的桃源文化内涵,体现出宋徽宗对“潇湘”山水文化的接受与传播。以“洞”符号为切入...
从明清俗曲到戏腔:弦索腔在运河两岸的发展与传播————作者:陈文革;
摘要:俗曲早期流行在运河两岸的河南开封和以山东的临清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在魏良辅时代形成了以河南和北京地区为特征的地方声腔体系——河南调和冀州调及再后来的北方弦索腔系。从明初至清初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表现手法上有较大变迁。从其表现手法、使用乐器、表演场合与演唱形式中就可以看出北方弦索俗曲的社会功能,是以北方城市中的职业艺人或半职业艺人的娱人行为,以及在一些宗教场合的娱人与娱神结合的行为;而弦索腔则上升为...
文明互鉴与跨文化融通——熊秉明以书法为中心的跨文化艺术批评研究————作者:陆兴忍;
摘要:熊秉明学贯中西,又兼擅多种艺术实践,其艺术批评往往具备了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多门类艺术的视野,同时还自觉地进行中西方跨文化艺术的比较研究。其《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张旭狂草》《书法与人》涉及了大量以书法与雕塑、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的比较研究,亦涉及同一门类中外艺术的比较研究、中外不同门类艺术的跨界比较研究。其研究不仅止于对某一艺术的独一性的探析,也不是自上而下的纯理论推演,而...
杨毓麟作品————作者:杨毓麟;
摘要:<正>~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金沙江文艺
- 南大核心文史杂志
- 北大核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江淮
- 省级甘肃高师学报
- 省级三月三
- 省级南京史志
- 北大核心中国戏剧
- 省级沧桑
- 省级山花
- 北大核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三角洲
- 省级爱情婚姻家庭冷暖人生
- 省级图书馆论坛
- 省级名家名作
- 省级青春岁月
- 北大核心美术研究
- 省级黄金时代
- 省级生活月刊
- 省级东方藏品
- 省级客家研究辑刊
- 国家级民风
- 国家级连环画报
- 省级攀登
- 国家级北方作家
- 省级诗江南
- 省级电影世界
- 省级诗林
- 省级回族文学
- 省级度假旅游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