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攀登》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藏文为媒介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面探讨藏族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重要论坛,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阵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政治、哲学论丛、党的建设、经济研究、争鸣、西部大开发论坛、青海经济与社会发展。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社会现实、人际关系、政治文化与乾隆时代的腐败 刘志勇1-6
协商民主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庄治理中的运用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A村为例 黄彪7-12
当代西方政党与民主悖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朱孟光13-17
执政党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演进与存废博弈 张书林18-26
流动党员研究述评及前沿问题 王超27-32
中国革命精神与党的建设关系论析 韩宏亮33-37
试论习近平学习思想的方法论特色 蒋光贵38-41
进一步强化党员宗旨意识的思考 张雄伟42-46
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田丽47-5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抗日战争与“负责任的大国”的塑造 孙会岩;唐莲英54-5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述论 郭强60-63
哲学研究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杨振闻64-69
论辩证法理解范式的时代变迁 贺长余70-74
试论孔子的仁本主义人学思想 王文旭75-79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探析培养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生方法文学
一、教学改革目标
(一)确立培养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科技-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源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独立学院是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以新机制和新模式办学的新型办学实体。办学历史虽短,却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独立学院虽然明确定位为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其培养对象与一般高校迥异,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必然有别于普通高校。2003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这一规定,从政策上要求独立学院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攀登最新期刊目录
“第二个结合”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认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作者:王可心;张曙光;
摘要:“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文化发展道路上追求一种深层次的自我革新。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文明的独特表征。“第二个结合”与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内在契合,二者主体力量同源、发展方向共鸣、价值追求相融。“第二个结合”为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具体实际,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
从投资心理到消费心理:“心治”视角下房地产市场的心理预期疏导————作者:秦攀博;
摘要:当前房地产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房地产转型发展下的社会心理影响亟待重视并需探索“心治”新视角。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是提振房地产发展信心的“心”思路。经历从投资心理到消费心理的回归,可从“风向标”“晴雨表”“信号灯”“组合拳”四个作用方面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社会心理转型和心理预期引导。房地产新政策需要重视“四个未变”的心理承压因素,发挥“三个有利”因素的心理支撑作用,运用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发展理念助力...
固本、强基、铸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三个着力点————作者:张利涛;张小月;
摘要:乡村振兴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其中,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只有实现组织振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
征稿启事
摘要:<正>《攀登》是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于1982年创刊,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超星收录期刊、博看网收录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论文以及观点综述,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挑战与对策————作者:魏强;杨艳春;
摘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民生福祉工程建设的强大助力,而且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生产广泛实施,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农民的生态意识尚需加强,法规体系仍需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有待加强。从...
论新时代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定位、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作者:张瑞;魏梦有;
摘要: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驱动中华民族持续进步与繁荣的强大精神引擎。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斗精神更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与未来的接班人,培育其奋斗精神不仅是赓续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激发其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催化剂”。探索新时代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现实困境,对于提高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质效十分重要。为此,必须加强对...
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干部队伍“担当指数”的对策研究————作者:商兆鑫;
摘要: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正向激励,提升干部队伍“担当指数”,应在分析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的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举措。要突出党性锻炼,提高“为官乐为”的思想境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为官善为”的实际本领;完善制度体系,增强“为官肯为”的保障功能;健全运行机制,扩大“为官愿为”的助力效应
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法律问题研究综述————作者:马先惠;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版权领域引发的核心争议与制度挑战日益凸显。系统梳理学界研究成果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模型训练的法律困境及版权法体系的适应性变革。在版权归属争议中,学界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权利主体形成多元理论:研发者说、投资者说、使用者说等基于人类贡献的“劳动价值论”展开争论。模型训练的版权困境集中于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争议催生...
刘永健作品————作者:刘永健;
摘要:<正>~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路径研究————作者:车辚;陈雅雪;
摘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权安全的基础,必须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整体性,严密防控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坚定“四个自信”,建立反渗透、反策反、反颠覆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体系、宣传体系、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做好重点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防控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背景下红色文化跨国传播的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作者:余伟斌;李晓宇;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文化的传播、交流及互鉴成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跨国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红色文化的跨国传播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撑。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赋予红色文化传播新的生命力,为其广泛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红色文化跨国传播的过程中,面临语言和价值观差异、传播体系不...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者:刘翀;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得以创立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社会“礼法关系”理论,坚定不移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路,创造性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社会“人法关系”理论,形成了“德才兼备”和“人法兼资”的法治队伍建设的基本立场,创立了“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一核心要义;习近平法治思...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科学思维————作者:殷亦静;何斌;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华文化建设路向,着眼世界文明融通进步,以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创新,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呈现出丰富的科学思维。这一全新理论形态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知古鉴今的历史思维、与时偕行的创新思维、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以及防微虑远的底线思维。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需以六大思维作为方法论基底,强化文化身份自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公民数字素养的培育研究————作者:陈冠霖;吴兴华;
摘要:在数字化社会中,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字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讨公民数字素养的培育路径,将成为数字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时代,公民应具备数字识别与分析能力、数字科学使用能力,遵循数字道德伦理规范、维护数字安全等数字素养。在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程中,不仅要从构建数字课程体系做起,拓展和强化数字素养培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作者:陶晶;杨林;
摘要:分工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现实表现形式,分工的异化形态是阶级社会矛盾的重要生成机制。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分工在历史进程中的表征形式与运作基础的研究,确定了自然分工与自愿分工两种类型,进而通过对资本范式下自然分工的批判,提出消灭在劳动过程中阻碍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主体性分工,构建以共同体利益为基础的自愿分工的现实路径。在命运互联的当代,马克思分工理...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诠释学意蕴及意义论析————作者:周前程;
摘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阐释,实质上是借鉴中国传统阐释学的理路而创新的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理论,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它传承于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经典诠释传统,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不仅深入阐释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重要问题,还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阐释和运用何以可能等问题。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阐释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意涵,为中国...
论新征程中共产党人的“心学”修炼————作者:马景明;韩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将党性教育生动形象地比作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重要论断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内涵。共产党人“心学”修炼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在应对严峻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来看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承继优良作风、发扬斗争精神,以此来不断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民族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维考察————作者:黄秋生;唐雄;
摘要:现代化的进程是文明更新的进程,是优秀文化创造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共同熔铸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对于这一开放包容的文化生命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生发之根脉,马克思主义是其生发之魂脉,人类其他优秀文化是其生发之养分。新时代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具有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换羽新生,以及人类文明形态的生命更新的价值定位。在...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提升研究——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为例————作者:张壮;张灵琳;王小林;
摘要: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提升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为例,分析影响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提升的因素,发现数字技术在赋能红色展馆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红色文化数字化研发不足、科技赋能作用不够、思想观念转变滞后、信息认知转化率低等问题,得出需要提升数字技...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青海高校为例————作者:高小红;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政治保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关乎高校治理、教育事业发展及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全面”“严”“治”理念有效融入青海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成为关键问题。本文深入剖析青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设策略,旨在实现党建引领治理、推动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华活页文选
- 北大核心心理科学
- 国家级思维与智慧
- 北大核心贵州民族研究
- 省级特立学刊
- 省级大众摄影
- 省级经典杂文
- 省级艺术中国
- 省级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 省级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省级小演奏家
- 省级安徽文学
- 北大核心文学遗产
- 北大核心苏州大学学报
- 省级紫光阁
- 省级情报杂志
- 北大核心敦煌学辑刊
- 国家级文艺研究
- 省级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重庆图情研究
- 国家级科学中国人
- 北大核心云南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国家级对外传播
- 省级文史博览
- 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省级攀登
- 国家级音乐爱好者
- 北大核心上海文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