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学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坚持不断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积极开拓学术理论前沿,以此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新研究动态,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交流与繁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本刊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思路开阔,以其新颖而深刻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读者,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史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哲学与文化、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史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在当代境况中重读历史唯物主义 王德峰
亚里士多德论偶性 聂敏里
意见分歧与信念调整 潘磊
理解心灵 刘畅
意志软弱的“双核”定义--回应意志软弱问题的评价主义与执行主义之争 周亮
黄帝学之生命-精神哲学 郑开
权利即权力*--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学说浅析 吴增定
宽容、尊重与多元主义*--评罗尔斯《万民法》中的宽容观 高景柱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吴霞
中晚唐七律向齐梁宫体诗的功能扩张 张一南
消费过程何以形塑社会转型?--“杀马特”群体与“亚”社会转型的形成 李超海
群际交往、人际信任与社会距离*--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研究 王开庆,刘林平
农民工打工地方言的习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查 龙国莲,罗忠勇,秦娇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研究 王小龙
历史学研究论文:莫友芝信札中的那些人和事
自桐事起,八月十六、七两日即严城禁,从此闭城固守。廿三日,陶石卿、宝玉泉轻出阵亡,甚为可惜!自是近城五里,山中无处非贼。廿八日,贼攻西南城,城上枪炮杀一贼首,杀贼数十人,此后贼无日不窥城者,赖各处兵到渐多,城乃可守。所来各官中,唯韩南溪一人精悍斩截,最能办事。至九月十日以后,城中兵连出驱贼,皆有小胜。提军十四日已打通丰乐桥路,入城相视,至晚而丰乐一路复塞,遂宿城中,不能还其忠庄铺营。十五日尚未出城,俟更打通乃出也。藩、道两宪亦尚在忠庄营中,未入也。遵义团练西路最好,东、南亦可,俱拟各保境,不使贼阑入。藩、提两宪已赏王安国六品顶带,唯北路并不能团。将来近城诸贼驱逐剿杀,必由北路奔回其巢,乃易办也。现在贼之难攻,尤在城外,数千家房子以皆搬移一空,而米盐皆委之于贼,带兵诸人无有不议尽焚者,【以屋中枪伤兵勇十馀人皆不及防】,而仁慈守令又欲曲意保全,断不能也。必城外民房烧尽然后贼无伏处,我兵方能□勇直前,不然,直是无路也。看诸贼行径,尽是□匪,殊无大难平者,直要路通耳。但必多费数日,计月内或能驱贼。归路若成功,定在十月也。家中大小俱无事,幸未移动。城中富民移近乡者,皆有被劫之患。数日来,守城惯,家中人看杀人、听枪炮惯,心胆俱已壮得十分,唯闭城之后,米、盐、油、煤四项贵阙之甚,为不易支耳。九月十五日�L亭兄字示�升六弟。(信札识读)
云南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柏拉图《吕西斯》中的philon————作者:成官泯;
摘要:在柏拉图《吕西斯》中,苏格拉底以爱欲对“好”的追求模式来探讨友爱,并利用(?)一词兼具“友爱者”与“可爱者”的歧义性,论证好人是可爱的人,堪为朋友。苏格拉底最后把对(?)(属己)的欲望呈现为友爱的基础,并且暗示友爱之中自然地包含着向上向好的欲望。于是,友爱便被展示为对善(好)的爱与自爱的统一。尤其重要的是,苏格拉底在论证过程中经常超越了所谓“理念论逻辑”,不再以理念的框架将“存在”理解为纯然明确、...
数字革命与新型传播学理论框架:一种批判唯物主义理论的新注释————作者:弗朗西斯科·塞拉·卡瓦列罗;叶明天;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数字革命及其带来的认知鸿沟与加速主义的背景下,平台资本主义与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科技通过资本捕获逻辑重塑社会媒介霸权体系,知识商品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引发认知断裂和传统学科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困境,必须审视社会媒介变革为知识生产与传播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作者基于帕里卡“媒介地质学”理论,从传播的存在论维度剖析数字技术与媒介地质、地质生态与地缘政治的深层关联,探索信息社会中物质与符号、技术...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衍变与建构————作者:连晓龙;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向。可以说,数字化技术正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环境的深度重构,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空间发生颠覆性变革。质言之,从其空间类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空间可以划分为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之下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关系空间和精神空间等;从其空间特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空间呈现...
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治理: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作者:唐兴霖;赵逸飞;
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新质生产力的迅速崛起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与现实挑战。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融合前沿科技成果、具备高度智能化、网络化与绿色化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标志着当前生产力演进的深层变革。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明确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新体系。面对全球治...
物质生产实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再审视————作者:常臣尤;
摘要:部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学者将泛化的实践概念作为价值观的存在论基础,强调价值观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导致相对主义困境与批判性弱化。必须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以物质生产实践取代泛化实践作为审视价值观的根本视角。物质生产实践开释了新需要生成的自由空间,并提供了价值实践手段;由此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与外沿价值观共同构成价值观系统,其本质形态规定是相对稳定协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由异己力量间接赋予的新需要与...
北宋与河湟地区吐蕃诸部交往交流交融述论——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视角————作者:王文光;马宜果;
摘要:北宋时期的河湟地区吐蕃各部在政权分裂背景下形成了分散的部落体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征随着与中原王朝的深度互动逐步显现,政治上,北宋通过册封吐蕃首领建立政治交往,凉州吐蕃虽在西夏辖境保持自治但仍向宋廷请命,并形成“熟户”受治,“生户”相对独立的二元治理模式;经济上,宋廷以“厚给马价”的策略推动了物资交换,依托河湟马匹与中原茶绢维系贸易网络;军事上,唃厮啰政权与北宋结为战略同盟,通过联宋抗夏实现军事...
民事诉讼程序保障原理的新思考————作者:张琳;
摘要:程序保障原理是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最高目标。但面对“案多人少”困境下司法资源优化与当事人程序主体性保障的双重需求,突破传统以程序公正为单一核心要素的局限,确立程序公正、程序效率、程序自由为程序保障原理的三大核心要素具有现实必要性。程序公正是根基,是程序效率与自由的逻辑前提;程序效率是关键,为程序公正注入实践活力;程序自由是平衡器,调和程序刚性与主体需求。当然,程序保障原理的三个核心要素并非...
范式转换与学术发展代际问题————作者:徐旖瑶;
摘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同理论范式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先产生的主流范式并不会主动让位于后产生却更为合理的范式,来自认知或利益上的冲突,是范式冲突的充分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条件,就必定产生范式转换成本,从而阻碍文明进步。并且,就历史经验来看,新旧范式转化常常不以理性方式实现,即并非通过新范式对旧范式的承认、让步或妥协来完成范式转换,而是依靠下一代的选择来解决冲突,实现转换,而下一代也因此不得不承担巨大...
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类推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证成————作者:王艳梅;吴雨泽;
摘要:实际控制人是公司权利的事实支配者,其存在既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亦可能导致公司代理机制异化,损害公司与债权人利益。实践中,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频发。但遗憾的是,公司债权人难以通过主张侵权责任或行使代位权、撤销权实现救济,新《公司法》对此亦未确立切实可行的规制制度。对此,在实际控制人利用控制权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时,可基于实际控制人与控制股东在公司中具有控制地位的类同性、行为模式...
哲学家的忠告:康德论永久和平的秘密条款————作者:杨云飞;
摘要:康德将实现永久和平看作人类的道德义务,并以国家法权、国际法权和世界公民法权三个层次的合理宪制作为通往永久和平的道路。为促成永久和平,康德还提出了一项秘密条款:各个国家应当倾听哲学家关于和平的准则之忠告。这一条款是“秘密的”,体现在国家无须直接求教于哲学家,而只是允许哲学家本着理性的原则,对于战争与和平的准则进行公开而自由的探讨。哲学家关于道德与法权的论证,为政治的正当性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夯实永久和...
“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青年数字交往的表征、动因与调适————作者:张荣军;张溪;
摘要:肇始并风靡于虚拟网络的“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的话语叙事,与数字时代青年的交往活动密切相关,暗含了青年现实交往中粗粝生存与数字交往中理想自我塑造的矛盾张力与现实表征。数字时代,青年在交往中渴望成长与获得认同的心理需要、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联姻对青年交往活动的塑造、社会发展的时空重构对青年交往的内卷裹挟与压力传导,成为青年数字交往中“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话语叙事的生成动因。而基于系统论、联系...
思政课堂吸引力感知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动力和参与的链式中介作用————作者:勾英;
摘要: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课堂吸引力是极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课堂吸引力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构建理论模型,然后以在西南地区某综合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收集的430份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课堂吸引力不仅对直接正向影响学习成效,而且还通过学习动机与...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罪质诠释————作者:王志远;郭英明;
摘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对不同主体设置了不同的犯罪构成条件。但从旧罪扩容的立法逻辑来看,本罪两款罪状仍应归属同一罪质。由于主体限定异于职务犯罪,又缺乏职务行为的外观表现,本罪不属于职务犯罪。将本罪以财产犯罪论,存在素材同一性理论的误用,财产损失解释不畅的问题。应当回归秩序犯罪观的分析原点,将滥用信息优势作为本罪的本质。基于滥用信息优势罪质观,才能对本罪构成要件进行合理的规范解释
把握非同一“东西”过程中的真理性和相对性——阿多诺的分析与启示————作者:王晓升;
摘要:把握非同一“东西”必须借助于思辨的方法,这种思辨的方法就是要用概念达到概念所无法达到的东西,它包含了肯定性,但是也不是完全肯定的。所以,阿多诺认为,把握非同一的“东西”还需要“展示”。这个所谓的“展示”就是让不能被直观的东西能够被直观。这种展示也具有严谨性。这种严谨性就表现在,它是围绕非同一“东西”而展开的。而观念论者不满足于这种展示,要达到绝对的肯定。这个达到绝对肯定的精神其实是一种野蛮的精神,...
当今中国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与日常践行————作者:陆丽琼;
摘要:发展文化不能就文化谈文化,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寻找文化与人的生存的同一性。文化本质上是个体或群体处理世界的方式与智慧,是人们现实实践活动和生存方式的反映。文化自信实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同自己的生存价值并坚信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智慧,也是主动探寻有利于激发自身生命活力与创造性的生存状态。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体现在独立地、从容不迫地处理好精神与物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等关系的稳定积极...
近代法国社会理论的方法论谱系及马克思的批判————作者:张东辉;李明哲;
摘要:随着古希腊自然目的论传统的瓦解,现代人遭遇到如何重建社会和政治的危机。卢梭在霍布斯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自然法批判和重构契约论来为现代社会建立理论基础。虽然卢梭建构了教育方案,并为公意的运行设置了立法者的风俗教化。但在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思想家看来,卢梭的社会理论因怀疑既有文明社会而设定的自然状态和公意学说,具有唯意志论倾向,因而在大革命后破产。历史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社会学共同地批判近代自然法的方法论,将其...
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作者:全毅;
摘要:进入201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围绕国际经贸规则与秩序重构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经贸规则正在经历1994年以来的最大一轮重构。本研究以2010年以来启动谈判并达成协议的若干巨型区域经贸协议作为观察对象,归纳出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发展趋势,并从宏观层面分析其对我国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中国应从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加速FTA战略实施、提升规则谋划与谈判能力、创新参与区域合作战略思维与策略、加快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
论《春秋》三世学说与康有为对《论语》的阐释————作者:曾亦;
摘要:自汉代以来,历代公羊学者对《春秋》中的“三科九旨”学说多有阐发,不过,多偏于“通三统”和“异外内”之义。至清代中期以后,随着常州今文学的兴起,开始重视其中的“张三世”之义,尤其到了晚清的康有为,更是借助对“张三世”义的独特阐释,不仅为其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而且通过《论语注》的撰述,既上承清代以来以《公羊》义训释《论语》的学术传统,而且极大拓展了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思...
基于哲学美学传统的席勒美学考察————作者:包向飞;底雅馨;
摘要:席勒的著作深深植根于西方哲学传统,对19世纪美学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席勒的著作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它缺乏精确性和系统性。通过重新评价和解读经典文本,本文聚焦于在哲学美学的传统中阐明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意义。在席勒看来,美是理念,但这个理念既不同于柏拉图所理解的理念,也不同于康德的理念,它是可以发展和实现的理念,据此,席勒重新结合了美与完美,表现出了某种对鲍姆加登美学的回归。被实现的美的理念也必...
马克思数量分析的范畴意涵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作者:丘艳娟;
摘要:马克思对经济范畴的分析建立在经济数量分析基础上,其政治经济学数量分析包含量和质的有机统一之意,在对西方经济学数理分析进行批判和深化基础上,将数量分析上升到量和质的高度。马克思数量分析之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需要,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根基的现实需要,弥补西方经济学中数量分析局限性的需要。因此,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数量分析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高质量发...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公共艺术
- 省级创意绘画与手工
- 省级丽水学院学报
- 省级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 省级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省级南腔北调
- 省级决策探索
- 北大核心天涯
- 省级绥化学院学报
- 省级艺术广角
- 省级五台山研究
- 省级松州学刊
- 国家级中国天主教
- 国家级艺术教育
- 省级现代电影技术
- 省级美苑
- 省级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省级南洋资料译丛
- 省级人物画报
- 省级经典阅读
- 北大核心贵州大学学报
- 省级当代陕西
- 省级殷都学刊
- 省级参花
- 省级浙江大学学报
- 省级笑林
- 国家级新闻采编
- 省级长江论坛
- 省级当代设计
- 省级儒藏论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