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582/B
国际标准刊号:1671-6981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查看心理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天府新论》核心社会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论文期刊

  【杂志简介】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国务院学位办核心期刊

  收录情况

  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1 短时记忆定向遗忘的负荷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蔡雪丽;高贺明;曹碧华;李富洪; 514-520

  2 熟练潮-普双言者的语义通达机制:来自通道比较的证据 吴文春;陈俊;麦穗妍; 521-528

  3 生命性在句子加工中作用的ERP研究 金俐伶; 529-537

  4 具身模拟程度和具体性对词语效价表征的影响 章玉祉;张积家; 538-542

  5 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 王勇慧;王军妮;赵丹;赵丽; 543-549

  6 性别刻板印象表征的形式及神经基础 陈莉;王沛; 550-558

  7 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张丽芸;朱磊; 559-563

  8 部分线索效应中的记忆监控 唐卫海;刘湍丽;石英;魏昊昱;冯虹;刘希平; 564-568

  9 速度知识对表征动量的影响 董蕊; 569-573

  10 面孔审美加工的神经机制及个体差异 张小将;刘迎杰;刘昌; 574-579

  11 有意遗忘的脑机制 朱永泽;毛伟宾;赵浩远;李玉婷; 580-585

  12 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研究 杨丽珠;张金荣;刘红云;孙岩; 586-593

  13 情绪调节效应的发展:一个V型发展趋势(英文) 邓欣媚;桑标; 594-599

  14 年幼儿童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 何琳琳;张进辅;谢倩;潘春妮; 600-604

  15 遵守规范的动机对儿童过度模仿的影响 夏彧婷;胡清芬; 605-611

  16 小学生领导力萌芽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欣羽;程亚华;李虹;张洁;丁凤姣;Kim Nguyen-Jahiel;Richard C.Anderson;舒华;伍新春;郑明璐;崔彦梅; 612-617

  心理学论文发表:积极心理学在中学英语助学案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影响世界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教育,以学生外显的、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 发点,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助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中学英语助学案课堂中怎样 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来开展“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情感,培养积极的学习品质,最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论文发表,积极心理学,助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学

  一、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助“课前预学”

  “课前预学”是助学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其实也是学生的自学环节,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专人备课及二次备课后把助学案定稿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 对课前准备部分先预习,完成相应的知识点的学习。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的备课和编写合适的“预习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热情,以有效的评价激励能唤起学 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心态,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按照 “预习案”的要求进行自学,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清晰的思路。

  心理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路向——基于30年来JEVP和EB刊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作者:董波;王微;秦思思;田晓明;

摘要: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2年《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和《Environment and Behavior》所刊发的2851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1)代表人物国籍分布正从美国转向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从美国中心走向全球关注;(2)环境心理学围绕环境感知、环境偏好、地点依恋等九个主题展开,亲环境行为、亲环境...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大学生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特异性————作者:曹美;陈段段;杨海波;

摘要:研究探究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和正常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特异性加工模式。实验1通过点探测任务探讨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的注意偏向行为特点,实验2结合点探测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探索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视觉变化进程和注视模式。结果显示,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在平均朝向分数、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比率上均显著高于正常使用个体;早期和晚期眼动指标分析表明,...

教师社会线索对视频学习的影响————作者:王福兴;乔沛桦;匡子翌;

摘要:当前,基于多媒体的视频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视频中是否需要呈现教师形象?教师的社会线索能否影响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基于近期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教师的眼神注视、手势、面部表情和语音四种社会线索对视频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眼神注视(直接注视、引导注视)能够引导注意、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准社会交往,促进视频学习;手势(象征性手势、隐喻性手势和指示性手势)可以引导注意、降低认知...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特点————作者:张大均;朱政光;刘广增;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特点。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Suzhi Questionnaire-Simplified Version,CSPS-SV)对1249名汉族学生和756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CSPS-SV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间具有测量等值性。通过分层整群抽样...

小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发展的阶段性:从对称至不对称————作者:巫金根;李赛男;袁小源;王永胜;闫国利;

摘要:为探究小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研究在移动窗口范式中设置左侧不对称窗口、左右侧对称窗口和右侧不对称窗口共三类窗口,考察四个年级小学生阅读相同中文句子的知觉广度。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只存在阅读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扩大过程,而左侧范围是恒定的,表现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字左侧1个字至右侧1个字范围,三年级和五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字左侧1个字至右侧2个字...

老年人对“伤心地”的记忆增强效应:来自视空间延迟回忆的证据————作者:马玉婷;徐红州;贵文君;胡馨月;喻婧;

摘要:负性情绪会促进记忆的形成和维持,具有生存意义。然而该情绪记忆增强效应随着年老化的变化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在情绪视空间任务中延迟联结记忆及其神经表征的特点和差异尚不明确。即时回忆时老年人和年轻人展现出相同的记忆表现,而12小时后老年人负性刺激的记忆比中性刺激有更好的延迟回忆成绩,年轻人没有差异。老年人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神经表征与年轻人存在差异且与其延迟记忆正确率相关,同时单试次分析显示老年人该脑区的激...

基于电影脑功能成像的男女受众脑龄预测研究————作者:毕苏羽;田小夕;田丽霞;

摘要:男女受众在观看同一部电影时具有认知心理活动的差异,但是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者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探索了男性和女性(262名男性和266名女性,18~87岁)在观看希区柯克经典心理悬疑短片《砰!你死了》时的脑功能网络差别。研究基于被试在观影时的脑功能活动建立全脑功能连接矩阵,结合机器学习技术预测了男女受众的脑龄,进而研究了驱动脑龄预测的脑功能连接性别差异。结果显示观影时的脑连接虽能显著预测...

面孔加工中眼动数据分析方法的新进展————作者:王立卉;刘梦;王珍妮;

摘要:眼动追踪是面孔加工的经典和热门研究方法。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多聚焦于注视点在面孔的空间分布和持续时间,近年来多个研究结合机器学习和计算建模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机器学习对注视点聚类和精准界定感兴趣区,提高了空间解析度和统计推论的明确性;基于多变量模式分析和表征相似性分析量化眼动模式的空间结构性;采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和结合新兴人工智能模型架构,建立眼动数据的时空序列量化信息采样与整合等。这些...

嗅出新颖性?气味对创造性观点评价的影响————作者:邢梁玉;于婷婷;乔熙诺;郝宁;

摘要:嗅觉与情绪、认知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气味影响创造性观点评价的效应及神经关联。要求个体在三种气味(薰衣草、迷迭香、无味空气)条件下对一系列创造性观点的新颖性进行评价。行为结果显示,迷迭香显著提高个体对低新颖度观点的主观新颖性评分,但气味并非通过情绪中介来影响观点评价。脑电结果显示,在空气和薰衣草条件下,高新颖度观点引发最大的N400振幅;在迷迭香条件下,中新颖度观点引发...

反转学习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在精神病理学中的应用————作者:相婕;冯廷勇;

摘要:反转学习是一种反映认知灵活性的关键认知能力。当前研究结合强化学习模型和脑影像研究,探讨了反转学习的认知神经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强化学习模型将反转学习分解为决策、反馈和学习(即根据反馈来调整后续行为)三个认知过程,并提供了精细化的认知计算模型。脑影像研究表明,决策过程由额顶控制网络主导;正反馈主要激活奖赏系统,负反馈则激活额顶控制网络(认知控制和注意调节)及情感加工网络等;学习过程涉及前额叶-...

多目标追踪的情景交互测验:来自多模态效标的证据————作者:解旭东;姚丹旭;姬鸣;

摘要:良好的动态视觉注意能力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受限于生态效度不足及缺乏交互性操作,传统多目标追踪范式难以准确评估真实情境中的视觉注意能力。研究开发了MOT情景交互测验,招募民航飞行员和普通大学生被试,通过行为和近红外指标验证其信效度,并比较了两组被试在情景测验上的差异。结果发现,情景测验内部一致性与区分度良好;情景测验得分与传统多目标追踪范式任务、连线测验、注意力转移测验得分相关性显著;飞行员在情景...

冲突观察诱发的冲突适应具有领域一般性————作者:陈永强;李志方;陈安涛;

摘要:受限于任务设计的局限且未充分排除混淆因素的干扰,已有研究尚未说明冲突适应是领域一般的还是特定的。运用观察-反应设计和任务转换设计,同时严格排除特征整合和偶发学习等混淆因素,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这一问题。实验1发现冲突观察在Flanker任务中诱发了冲突适应。实验2发现冲突观察在Stroop-Flanker和Flanker-Stroop序列中均诱发了跨任务的冲突适应。实验3在重复实验2结果的基础上...

面孔光滑度影响合作意愿与行为:面孔可信度的中介作用————作者:谭敬斌;王盛元;金泽慧;高定国;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探讨面孔光滑度对合作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并检验面孔可信度和吸引力的中介作用。实验1操纵面孔照片的磨皮水平,发现合作意愿及男性面孔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评分均随光滑度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实验2采用重复囚徒困境任务,进一步发现面孔光滑度通过可信度间接影响男性面孔合作行为,而吸引力没有显著中介作用。性别差异分析发现,女性面孔对磨皮水平变化不敏感,其合作意愿和行为未表现出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对男性面孔...

儿童工作记忆训练效果之争与未来方向————作者:孙玖陌;陆逸伦;王广海;郝秀荣;张听雨;刘洁琼;蔡丹;江帆;

摘要: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对儿童的复杂认知和行为表现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近年来,儿童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增多,但工作记忆能否通过训练得以提升,进而改善儿童其他能力还存在巨大争议。系统综述有关研究发现,在典型发育儿童中工作记忆训练产生了近迁移效应,但远迁移效应微弱且结果不一,且效应大小受任务相似性调节。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主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中,工作记忆训练产生了...

亲社会行为代际传递理论模型建构及意义————作者:刘倩文;王振宏;

摘要:代际传递是指父母的特征、观念与行为等传递给子女的现象。代际传递有基因、文化或社会化以及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传递的路径。亲社会行为代际传递模型提出,亲社会行为的代际传递一方面表现为父母与子女共享的亲社会基因基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父母亲社会特征会直接影响子女的亲社会行为,或通过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等养育环境进而影响子女的认知与情感发展间接作用于子女的亲社会行为。同时,子女的环境敏感性特征在这一代际传递过程中...

犬儒主义心态的内容结构————作者:钟笑宇;郭永玉;

摘要:从心理学视角切入,将犬儒主义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心态进行考察。首先,简要概括了其缺乏规范性道德原则、热衷于世俗功利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其次,梳理了心理学界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哲学、社会学理论,构建犬儒主义心态的内容结构。其中,人性维度包含“与他人的疏离感”、“人际间的假面化”两个子维度,系统维度包含“与系统的疏离感”、“有意识的虚假”、“顺从式的批判”三个子维度,道德维度包含“不拒绝的理解”、“嘲讽主...

理性观视野中的人类合作行为————作者:刘永芳;许科;尚雪松;

摘要:以往关于人类合作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性假设和人们是否愿意合作的问题上,对理性假设和人们能否合作的问题关注较少。在全面回顾和分析历史上理性和非理性合作行为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有限理性合作观,认为合作是一种有限理性的社会决策过程,其本质是理解和处理自我-他人(包括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基于此种观点,论证了以下三个论断:(1)合作决策是基于有限理性的启发式过程;(2)心智成本最小化是合作决策的重...

未来思维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联机制:基于网络模型的分析————作者:齐怀远;李江勇;王俊义;罗扬眉;

摘要:缺乏未来的远见与思考是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未来思维与PIU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未来思维的认知(未来情景思维、未来自我连续性和延迟折扣)、情感(预期愉悦)和个体差异成分(时间洞察力)与PIU的相互作用,并采用模拟算法识别PIU的最佳干预靶点。通过对2685名被试调查分析后发现:(1)未来思维的认...

虚假信息相信与分享的内在机制:基于廷伯根理论框架————作者:李玉楚;张思琦;丁格一;牛佳雯;饶俪琳;

摘要:现如今,虚假信息已然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大众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基于廷伯根理论框架,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系统梳理人们相信和分享虚假信息的近端和远端机制。目前研究对人类相信与分享虚假信息的心理机制已有广泛探讨,但研究往往集中于近端机制,对远端机制的探究相对有限。未来研究应厘清近端机制中情绪的影响,深入探讨人类相信与分享虚假信息的远端机制,加强针对虚假信息的本土化研究

得失情境与努力成本对亲社会决策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作者:聂衍刚;叶婉玉;利振华;陈沛;窦凯;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得失情境和努力成本对亲社会决策的影响,并比较个体在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时的差异。行为结果表明,个体更愿为自身利益付出高努力;为他人决策时,人们在收益情境下更倾向于付出高努力,且高努力成本导致努力行为的反应速度减慢。神经层面上,高努力成本诱发的努力-P3波幅显著大于低努力成本;收益情境下的反馈相关正成分波幅显著高于损失情境;为自己决策时,低努力成本的反馈-P3波幅显著高于高努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