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国务院学位办核心期刊
收录情况
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1 短时记忆定向遗忘的负荷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蔡雪丽;高贺明;曹碧华;李富洪; 514-520
2 熟练潮-普双言者的语义通达机制:来自通道比较的证据 吴文春;陈俊;麦穗妍; 521-528
3 生命性在句子加工中作用的ERP研究 金俐伶; 529-537
4 具身模拟程度和具体性对词语效价表征的影响 章玉祉;张积家; 538-542
5 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 王勇慧;王军妮;赵丹;赵丽; 543-549
6 性别刻板印象表征的形式及神经基础 陈莉;王沛; 550-558
7 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张丽芸;朱磊; 559-563
8 部分线索效应中的记忆监控 唐卫海;刘湍丽;石英;魏昊昱;冯虹;刘希平; 564-568
9 速度知识对表征动量的影响 董蕊; 569-573
10 面孔审美加工的神经机制及个体差异 张小将;刘迎杰;刘昌; 574-579
11 有意遗忘的脑机制 朱永泽;毛伟宾;赵浩远;李玉婷; 580-585
12 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研究 杨丽珠;张金荣;刘红云;孙岩; 586-593
13 情绪调节效应的发展:一个V型发展趋势(英文) 邓欣媚;桑标; 594-599
14 年幼儿童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 何琳琳;张进辅;谢倩;潘春妮; 600-604
15 遵守规范的动机对儿童过度模仿的影响 夏彧婷;胡清芬; 605-611
16 小学生领导力萌芽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欣羽;程亚华;李虹;张洁;丁凤姣;Kim Nguyen-Jahiel;Richard C.Anderson;舒华;伍新春;郑明璐;崔彦梅; 612-617
心理学论文发表:积极心理学在中学英语助学案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影响世界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教育,以学生外显的、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 发点,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助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中学英语助学案课堂中怎样 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来开展“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情感,培养积极的学习品质,最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论文发表,积极心理学,助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学
一、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助“课前预学”
“课前预学”是助学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其实也是学生的自学环节,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专人备课及二次备课后把助学案定稿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 对课前准备部分先预习,完成相应的知识点的学习。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的备课和编写合适的“预习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热情,以有效的评价激励能唤起学 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心态,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按照 “预习案”的要求进行自学,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清晰的思路。
心理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公众能接受AI健康新闻吗?基于信任中介与负向预期违背调节的实验证据————作者:那宇翔;刘映萱;赖凯声;
摘要:AI健康新闻在促进传递健康知识、提升医疗服务等健康传播领域存在巨大潜力,但目前缺乏直接探究公众接受AI健康新闻及其心理机制的实证证据。通过两项被试间实验检验了公众对AI健康新闻的信任与接受以及负向预期违背这一心理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比人工新闻,公众对AI健康新闻的信息接受意愿更低,并且对AI健康新闻的感知信任中介了新闻代理类型(AI vs.人类)影响信息接受意愿的作用。此外,负向预期违背调...
人工智能赋能心理特征的维度构建与自动化测量:以国家刻板印象为例————作者:王艺霖;赵楠;朱廷劭;
摘要:研究以国家刻板印象为例,提出了一种以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为核心的心理测量方法,实现从心理特征的维度构建到自动化测量的完整流程。研究1利用人工智能提取自由描述文本中的国家刻板印象内容,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归纳出国家刻板印象跨文化核心维度;研究2构建了基于LLM的自动化测量(LLM-rating)模型并检验性能。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人工智能技...
风险感知驱动的网络亲社会行为及其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发展模式的影响————作者:白麒钰;黄柯依;韩思嘉;陈尚仪;刘阔;张玥;李劭;罗思阳;
摘要:非常规突发事件下,网络亲社会行为是帮助整合资源、恢复现实世界秩序的重要渠道。研究探究风险情境下风险感知是否会驱动人们更倾向于做出网络亲社会行为及其如何进一步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走向。研究1采用问卷法,结合恐惧管理理论,验证了风险感知经由本体安全感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健康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2采用基于主体的建模技术(agent based model, ABM)建模预测了网络亲社会行为通...
大语言模型与心理学的历史渊源————作者:黄林洁琼;张雯;陈珍;李晨曦;李兴珊;
摘要:近年来,大语言模型表现出媲美人类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中,心理学与其存在深厚的历史渊源。首先,作为模型架构基础,人工神经网络早期被心理学家用于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其次,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在词汇语义表征方面的学科交叉推动了词嵌入技术的发展;第三,大语言模型和人类在实时语言加工中存在相似特点;此外,跨领域的人员交集与学术传承构成了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力...
由“心”及“智”:心理学研究促进AI价值观对齐的路径探讨————作者:晋少雄;刘超;
摘要:AI价值观对齐是AI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有对齐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心理学理论的引入有助于解决AI价值观对齐问题。文章首先梳理了AI价值观对齐的主流技术方法,总结了AI价值观对齐失败的表现与原因。其次,分析了心理学中关于价值观形成、道德决策的理论,并指出这些理论给AI价值观对齐带来的启示。最后从对齐目标、动机机制、认知能力机制与社会行为演化机制四个层面分析了将心理学理论用于AI价值观对齐的实现路...
心理信息学:计算认知时代的研究进展————作者:童松;陈浩;柯罗马;叶俊楷;彭凯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心理信息学逐渐成为心理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重要交叉领域。文章梳理了心理信息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回顾从信息加工理论到大语言模型的关键进展,指出当代人工智能的核心特征——“计算认知”,既是识别和提取自然发生数据中认知信息的重要工具,也可作为建模和理解特定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对象。综述进一步分析了数据来源的自然化、机器学习方法的演变以及数据与理论驱动结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
大模型与心理认知融合实验:现状,挑战与展望————作者:瞿晶晶;张玮健;高晓雪;王祥丰;
摘要:大语言模型(LLMs)的社会化渗透正在重塑人类社交图景,如何系统研究人-LLM协同进化的心理机制已成为前沿课题。为此,需要聚焦LLM技术对心理学实验带来的影响,通过汇总认知机制、被试模拟和多主体人机交互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现状进行分析,并说明对应的挑战和局限性。该研究总结了融入LLM的心理学实验设计流程,包含12项核心任务,并分析了现有实验平台的优劣。未来需要构建LLM原生实验框架及平台,以应对人机...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面孔识别中的表现及与人类视觉系统的对比————作者:程羽慧;申天宇;路子童;袁祥勇;蒋毅;
摘要:面孔识别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核心认知能力。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在模拟和理解面孔加工中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为探究人类面孔识别的行为表现和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围绕识别能力、行为效应与神经机制三个方面,本文系统综述了DCNN与人类在面孔识别中的异同:(1)首先,DCNN是否具备与人类相当的面孔识别能力?从面孔身份、...
神经模拟推断:基于神经网络和模拟推断的认知建模方法————作者:潘晚坷;胡传鹏;
摘要:认知建模是量化和理解人类心智过程的重要方法,但目前该方法多集中于简单实验任务和数据结构。在试图构建复杂模型以解释复杂认知过程时,能否确定其似然并完成参数推断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基于神经网络的模拟推断方法结合了模拟推断与分摊技术,无需计算似然函数,直接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参数推断并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控制计算成本,可快速稳健地进行参数推断。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证据积累模型框架下的大规模数据、动态潜变量以及联合...
视知觉中的贝叶斯观察者模型及其未来展望————作者:孙琪;
摘要:诸多研究者认为,大脑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是一种基于不确定性证据的统计推理。据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模型来揭示视知觉的计算过程。研究系统总结了基于贝叶斯推理框架的经典贝叶斯观察者模型、高效编码约束贝叶斯观察者模型、整体贝叶斯观察者模型和层级贝叶斯观察者模型,这些模型在解释不同物理特征的知觉行为表现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个同时考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知觉交互过程以及运动控...
波动反馈环境下人脑学习的计算策略————作者:张洳源;高雨燕;方泽鸣;周强;
摘要: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在波动反馈环境中通常涉及联结学习和波动学习,且这些学习策略通常通过强化学习或贝叶斯推理来描述。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多种学习模型的比较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个体在联结学习与波动学习过程中到底采取何种策略,亦不清楚不同联结之间的概率差异如何影响这些策略。论文结合波动反转学习任务与针对学习策略的计算建模,探讨个体在波动反馈环境中的学习策略并考察联结概率差对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在波动...
自然言语理解中预测编码的神经计算与建模————作者:张新淼;张丹;
摘要:预测编码被认为是实现高效、准确言语理解的核心机制。随着自然范式的发展和大语言模型的应用,研究者得以在具有高生态效度的语境中对语言预测过程进行探索。用于探索自然言语理解中预测编码机制的计算与建模方法近年来快速发展,包括基于语言模型的预测编码计算、脑际视角下的预测编码计算以及预测编码的动态机制建模等。这些方法在三个层面推动了预测编码机制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进步:在现象层面,预测加工在语言理解中普遍存在,且...
准确性提示对虚假信息传播的干预作用——基于GPT模型的实验————作者:江浩扬;彭小刚;董艺涵;朱晓隆;彭晓哲;
摘要:大语言模型(LLM)已广泛用于内容生成与审核,但LLM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并非总是可靠,并且自身也时常表现出“幻觉”。探索准确性是否提示以及如何有效提高LLM信息辨别力,可以为理解LLM的类人行为及机制提供依据,也关系到如何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提升模型在真实世界中的信息审核与内容呈现。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准确性提示能否有效提升GPT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三个研究依次使用经典新闻材料、高推理负荷的Truthf...
大语言模型模拟区域心理结构的有效性:人格与幸福感的实证检验————作者:柯罗马;李增逸;廖江群;童松;彭凯平;
摘要:研究旨在评估大语言模型(DeepSeek)基于人口统计特征条件下,模拟群体心理特征的能力。基于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样本(N=2943),构建AI生成的“虚拟被试”,与真实被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中国人大五人格与幸福感的区域差异及其关系。研究发现,模拟数据在幸福感和大五人格的区域分布趋势上与真实数据总体一致,仅在细节上表现出特异性,且部分人格维度对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这表...
AI与人谁更可信?基于强化学习建模的人智重复信任博弈————作者:谈昊天;李泽清;伍珍;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如何建立人智信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已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或单次互动任务揭示了影响人智信任的因素,但人智信任建立过程的动态行为模式及内在机制仍不明晰。通过重复信任博弈任务及强化学习计算建模,研究发现在任务开始时,成人参与者对人工智能和对人类的信任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在重复博弈时,参与者面对人工智能时的投资水平更高,投资失败后更愿意继续投资,对人工智能的负反馈学习率更低。这些...
人机协作决策的效能异质性:聚焦主体性的四阶段过程影响模型————作者:耿晓伟;李鑫琦;徐志平;谢天;
摘要:人机协作决策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但其效能表现出显著异质性——既可能提升也可能降低决策质量与效率。为解释效能异质性的来源,本研究基于人机共生理论视角,聚焦人类主体性,构建了一个人机协作决策的四阶段过程影响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人机协作效能形成于四个相互关联的动态环节:(1)人机优劣势与偏见的识别;(2)基于任务特性与情境的动态任务分配;(3)对AI建议质量的辨别与信任校准;(4)合理人机依赖模式的形成与调...
从准社交互动到依恋:人智情感关系的演变————作者:吴燕;耿晓伟;周晓林;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AI伴侣的广泛出现,人智交互已从工具性使用逐渐演变为准社交互动,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情感依恋。文章系统梳理了近20年心理学与人智交互领域的相关研究,构建了人智依恋形成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人智关系呈现从工具性使用到准社交互动再到情感依恋的动态演进过程;(2)AI依恋的形成受个体因素(如孤独感、使用动机、情绪特质...
社会决策信息的抽象与泛化————作者:汪涵;董昱林;刘凝丰;朱露莎;
摘要:在人工智能、心理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智能体如何从复杂信息提取关键特征,以实现不同任务中的灵活决策,这类关于抽象与泛化的研究多集中于非社会领域。然而社会决策更为复杂和独特,深入研究多智能体在互动中如何理解、使用和泛化相关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互动中,智能体不仅需要过滤无关细节,抽象出影响决策的核心信息(如概念、观点和策略等),还需要推测其理解与抽象是否与其他智能体一致。这种社会性抽象...
基于大模型启发式提问的学生元认知能力提升研究————作者:吴雯;任飞霏;
摘要:元认知能力指个体对自身思维过程的察觉、反思与调节,有助于学习者自主监测学习过程。启发式提问被认为是提升元认知的有效手段,但传统课堂中实施难度大,结合大语言模型后仍面临模板化、缺乏逻辑递进与评估机制不足等问题。为此构建了基于错因的启发式问题库,并设计多种策略引导大模型提问,推动其从“问题百科”转变为“提问导师”。同时引入人工与大模型双重评分机制评估提问效果。结果显示:(1)基于错因的问题库能有效提升...
人工智能的认知偏差:大语言模型对框架效应与确认偏误的易感性(英文)————作者:李好;王优;杨雪岭;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语言模型(LLMs)的飞速发展,其在文本生成、翻译、问答等诸多领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LLMs不仅提升了人类的能力,也在心理学领域革新了研究方法、技术和范式,促进了对人类认知模式的探索,推动了该领域的进步。然而,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浮出水面:这些旨在模仿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模型,是否也像人类一样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理解人工智能模型是否存在类似的认知偏差,对于评估其可靠...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青年文学家
- 省级民族艺林
- 国家级国家人文历史
- 省级格调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评论
- 省级新闻研究导刊
- 省级扬州文学
- 省级大众文艺
- 省级华夏文化
- 省级海峡影艺
- 省级外国问题研究
- 国家级创意世界
- 省级黑龙江史志
- 省级西藏文学
- 省级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省级陇右文博
- 北大核心江海学刊
- 北大核心中国京剧
- 省级故事大王
- 省级时代报告
- 国家级网友世界
- 省级晚霞
- 省级奇闻怪事
- 省级钟山风雨
- 国家级百年潮
- 省级档案管理
- 省级当代工人
- 北大核心电影杂志
- 省级同舟共进
- 省级人文天下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