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以反映中国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最新学术成果为宗旨的国家级核心期刊。刊物面向国内外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高等院校教师、外国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对外国文学有浓厚兴趣的文学界、文艺界专业人士,重点刊登关于外国古典和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论文,关于当代文学思潮、理论流派及重要思想理论家的研究论文,关于中外文学关系、中外作家作品的比较方面的研究论文等,最及时地提供关于外国文学研究的第一手重要信息。《外国文学评论》坚持“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办刊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但同时又强调严格的学术规范。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重点开设的栏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中外文学关系。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5)蒙田:随笔的起源与“怪诞的边饰” 周皓
(16)消失的呼吸:盎格鲁-撒克逊英雄史诗行间音顿的缺失与再现 史敬轩
(29)马克•吐温的夏威夷书写与美国殖民空间生产 郭巍
(43)不一样的移民叙事——论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历史系列剧 王玮
(58)被窥视的“活人照”:早期视镜电影对《尤利西斯》视觉叙述的影响 王江
(70)从普拉斯对影片《蛇穴》的改写看《钟形罩》的反精神病学主题杨国静
(85)“我们选择的真相”——《亨利八世》中历史的形成与传播陈星
(101)公义抑或仁爱,律法抑或恩典?——反清教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一报还一报》倪萍
(115)帝国与《启示录》:《丛林猛兽》中的猛兽之谜解友广
(128)吉卜林的身份焦虑萧莎
(146)日本古代诗歌文学中的“采诗制”——以《古今和歌集》序的“献和歌”为中心 尤海燕
(162)解读苏非小说的原型人物体系——以《落日的呼唤》为例 张旭敏
(176)狄金森对佛教的吸收 康燕彬
(194)隐藏于中国典故中的殖民地抗日号角——韩国诗人李陆史作品中的隐喻研究 金鹤哲
(205)战争时期石川达三的创作在中国的流播与变异——兼论梅娘对他的理解与迎拒 陈言
(218)五四初期西诗汉译的六个误区及其对中国新诗的误导 王东风
(238)《外国文学评论》注释规范
编辑之友杂志投稿:徐坤小说中女性对身体的发现
【摘 要】徐坤小说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书写当下都市里职业女性的生活。她的小说对女性传统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解构,写出了当代都市女性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同时徐坤也对女性真正的价值旨归进行了真诚地寻找。本文就徐坤小说中女性对身体的发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徐坤,小说,女性,发现
“性”是人的一种自然属性,它埋藏在每一个发育正常的人身上,女性应该享有这一最基本的权利。然而,在几千年封建社会,这只是一种奢望。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汉、唐女性地位比较高,从《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陌上桑》中的秦罗敷以及武则天走上女皇的位置等可见一斑。可是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之后,女性的被束缚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男性自己三妻四妾的同时为女性找来“贞妇”、 “烈女”作为楷模。今天,古徽州地区的一座座贞节牌坊仍在默默诉说着女性对幸福被压抑的幽怨。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难女题壁与集体记忆:“燕行录”中季文兰形象的记忆构建————作者:郭锐;
摘要:自1680年起,一位名为季文兰的清代女子因其题壁诗而引发燕行使持续关注,“燕行录”中收录了二百余年间诸多朝鲜使臣先后留下的记录和吟咏。燕行使既将季文兰形象置于思明情怀的框架之下,将其个体境遇塑造为以夷乱华之象征,亦深受儒家贞烈观念影响,对季文兰形象进行道德审视与伦理批评。这种不断改写与重构呈现出朝鲜文人独特的集体记忆形成过程
幽灵写作的重负与重启:论韩江《白》中的华沙旅思与哀悼美学的言/演————作者:赵颖秋;
摘要:本文以韩江《白》的哀悼书写与影像展演为分析对象,考察作家如何以二战后的华沙与早夭的姐姐的对位想象为契机,通过对“白色”事物的通感书写,克服“语言不通”导致的哀悼困境,创造出生者与亡魂共享的情感视界。韩江以《白》为原型展开的影像创作既发掘出散文的超文本潜力,亦让私人化的哀思借助艺术空间的展演促进了公共哀悼的联结。《白》不仅反映了韩江对“幽灵母题”写作的新思考,更充分体现了“忧郁的生产性”,将个体创伤...
古今之争中的趣味之战——从蒲柏《致伯林顿的信》谈起————作者:何畅;
摘要:1730至1750年代,“有趣味的人”这一话题在英国激发了一场多方参与的笔墨战。本文试图还原这场尚未得到国内外学界充分关注的论战,并追溯其如何先后在园林、艺术和性别三大领域介入到错综复杂的古今文化之争中。这场前承十七世纪法国文坛的争辩、后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在诗歌领域的趣味讨论的笔战表明,自十七世纪以降,“古今之争”已从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转向了由此及彼的关系问题,而在这一关系转变过程中伽达默尔所说...
巴尔扎克历史观的生成:景观历史与科学精神————作者:李征;
摘要:大革命颠覆了法国人对当下的思考方式,面对贵族权力的反复消长、资产阶级的稳步崛起、全球的工业化发展趋势,十九世纪初成为法国人前所未有的重新反思历史意义和历史结构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景观历史观念的运用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巴尔扎克的《夏倍上校》虽然征用了景观历史的表现手法,却又确立了自身与景观历史的区分;同时,作为对日渐盛隆的科学所提出的知识要求的回应,它又接受了“文学为知识服务”的信念与...
与庄子对话:德拉戈莫先科的“转化”诗学————作者:吴婵艳;
摘要:“转化”思想是俄罗斯当代诗人德拉戈莫先科的核心诗学理念之一。《庄子》是这一理念的重要思想资源,诗人不仅直接引用这部中国典籍来阐发其“转化”思想,而且在对主体、语言等范畴的探讨中也与其中的《齐物论》构成了对话与共鸣。德拉戈莫先科借用《齐物论》的“彼我”之说,阐发言语主体由作者到读者的转化,他所思考的诗歌语言的转化亦与《庄子》中卮言“曼衍”的思想形成共振,两者都以清空既定的语义为前提。这种转化的诗学追...
编后记
摘要:<正>读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那些纵横捭阖的著作,有“当头棒喝”经历者,不在少数。不过,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詹姆逊,他迎面一句“What’s your field?”(“你的领域是什么?”),却让我始料未及,竟无言以对。一个本可张口就说出答案的简单问题,我却犯难了,并从此在心头萦绕不去。难道我学了一点西方文学理论皮毛,读了一两部简版的英美文学史,外加一点莎士比亚、简·奥斯丁、爱默生、...
文本、批判、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世界文学”的三重语境————作者:张雨轩;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世界文学”概念的发生,有文本、批判和革命三重语境。就文本语境而言,恩格斯三次引用格律恩论著中“世界文学”部分的内容,拒绝了歌德去世以后代表乌托邦人道主义社会改良思想的“世界文学”观念。就批判语境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窥破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以“世界文学”调和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奥秘,马、恩的“世界文学”成为对以文学实现民族政治理想这一德意志“民族片面性”的批判,并以此走向无产阶级政...
“为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死神来迎大主教》中“新墨西哥(州)”作为美国西南部的生成————作者:周铭;
摘要:薇拉·凯瑟的《死神来迎大主教》秉承美国十九世纪末的地方色彩文学传统,通过呼应这一传统中从“南方角落”叙事到“西部边疆”叙事的转换,将“新墨西哥州”的生成变成了美国的地方史,捍卫了这片土地归属于美国的合法性。同时,小说展现了1920年代美国建立新国际秩序时所面临的“墨西哥问题”,将美墨关系从一个基于国际边界的“南北”问题转化为基于文化亲缘的“东西”问题。小说不仅见证了大西洋共同体的形成,同时也将美国...
从鹿厅宴到修道院:古英语诗人的集会与结社————作者:史敬轩;
摘要:自诞生之初,古英语诗歌就是在有听众的集会场合下朗读,而非用于书面阅读。世俗教士和教会僧侣阶层在这种集会问题上的斗争,与其说是围绕道德的战斗,不如说是对资源和权力的争夺。教会僧侣阶层以拉丁文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文学社团,图书制作与牧教关怀这两大优势既促成了这类文学社团的胜利,也有效地推动了古代英格兰的民族统一进程
“服从抑或反抗”的两难与乔治·爱略特的历史哲学思想————作者:唐嘉薇;
摘要:爱略特借助《罗慕拉》中的情节提出了“服从抑或反抗”的两难,这既是十九世纪的时代课题,也是爱略特作品在不同时空背景中探索的核心问题。在探索该问题的过程中,爱略特的历史比较方法显示了十九世纪历史哲学的理念:在关注一时一地事物的独特性与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性观念将变易与恒定相结合来探寻历史过程的意义。同时,爱略特作品还展示出源于历史哲学的“局部-整体”思维。在《罗慕拉》中,这种思维不仅反映在小说提示...
“一方狭小而紧凑的岛屿”:萧伯纳戏剧中的岛屿、民族和帝国情感————作者:万金;
摘要:本文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岛国话语为切入点,探讨作为物理空间的岛屿如何被纳入政治话语,成为帝国鼎盛时期巩固帝国意识形态和多民族认同的想象空间。随着帝国颓势显现,当时的英国精英开始重新审视大不列颠群岛内部以及帝国中心与边陲岛屿的关系,这种再审视撼动了建立在民族同质性神话之上的国家认同,引发了剧烈的情感动荡。萧伯纳的中晚期戏剧正是对这一历史时刻的敏锐回应,通过岛屿意象,这些剧作反思了帝国衰落对民族认同...
彼岸革命与浪漫想象:从中日朝对话再看《文艺战线》同人的中国国民革命观————作者:许岚清;
摘要:长久以来,学界多从中日无产阶级联结的角度探寻1927年日本《文艺战线》杂志同人关注中国国民革命的意义,忽略了朝鲜左翼人士对其革命观的质疑。在世界革命理论及媒体报道的作用下,部分日本左翼作家将中国国民革命塑造为一种神话,进而发表了脱离实际的主张;朝鲜作家韩雪野则立足朝鲜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提出了批判意见。双方的意见冲突可视为怀有浪漫革命想象的日本无产阶级文艺家与追求民族独立的朝鲜无产阶级文艺家的一次...
“阴-阳两仪”支点上的后殖民想象——道家思想与《世界的词语是森林》中的共同体————作者:李学萍;
摘要:在《世界的词语是森林》中,厄苏拉·勒奎恩描述了想象中的阿诗共同体反抗地球殖民暴力统治的故事。一方面,通过对典型殖民者戴维森的形象刻画,作品揭示了西方二元论思想与殖民暴力给共同体带来的毁灭与伤害;另一方面,作品又以“阴-阳两仪”思想为支点,建构起和平状态下的阿诗生态女性主义共同体。“阴-阳两仪”思想与共同体建构的合二为一,为反殖民主义、去殖民主义以及更大的共同体建构提供了跨越中西文化疆界的后殖民主义...
贵邦或鲽夷:江户后期文人的“征韩”论调与壬辰战争重塑————作者:吴留营;
摘要:江户幕府初期,日本期望以新面目获得朝鲜的认可,以缓解壬辰战争后被东亚世界孤立的局面。而两国恢复交聘以后,特别是在江户后期,日本文人再次将朝鲜来使视为朝贡,难掩竞胜之心。古贺精里父子等文人既从壬辰战争中认识到外侵之害,又不断萌生俯视朝鲜的意识,乃至重新勾绘丰臣秀吉的征韩之路,在文学想象中书写未遂的兼并行为,这种对征韩之“正义性”的建构是日本中心式“华夷秩序”的要目之一。通过古贺侗庵等人对壬辰战争的重...
“非悲剧的”与“神话的艺术”:赫尔曼·巴尔《关于悲剧的对话》中的新戏剧观————作者:赵蕾莲;
摘要:赫尔曼·巴尔的戏剧理论文章《关于悲剧的对话》融合弗洛伊德和布罗伊尔治疗癔症的精神分析疏泄法与尼采、布克哈特和罗德的反古典主义希腊观,做出了“古希腊人患癔症”的独特诊断,并断言古希腊悲剧作家是为治疗癔症而创作悲剧。巴尔认同语文学家贝尔奈斯重新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界定悲剧疏泄作用的医学病理学视角,但又肯定尼采对悲剧疏泄作用的质疑,力主让围绕悲剧的讨论从医学回归诗艺。巴尔戏剧观中自我消解和不断变形的演员及其...
朝日士人诗赋外交中的富士山与金刚山————作者:韩东;
摘要:十七至十八世纪,朝日两国士人诗赋外交中频频出现围绕金刚山与富士山的对话与论争,其背后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欣赏”与“共情”是朝日士人进行对话的重要基础,“争胜”与“挟中”是论争的主要手段,“华国”与“竞赛”则是论争的本质所在。富士山与金刚山的优劣之争,是朝日士人立足儒家“比德思想”、基于“朝鲜中华主义”与“日本型华夷观”而展开的文化对决的缩影,体现了两国士人对彼此国家地位的评判和自身民族意...
语言诗的文化战争:苏珊·豪“物性凸显”的语言实验及其历史批判————作者:蒋岩;
摘要:当代美国诗人苏珊·豪的诗中遍布各种参差不齐的“语言物”,其取径“物感”“拼贴”“档案法”的诗艺及其以“接缝”“非书”“延异”等概念为实验理路的诗歌创作,促成诗歌语言的非再现性出场,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领域语言从“透明性”到“物性”的转向殊途同归。豪的“语言诗”在更新传统诗学观念、意义生成模式及审美机制的同时,亦体现出对美国社会的保守思想、历史书写传统的批判,因而成为二十世纪后期美国文化战争的文本遗产...
1830年之后普希金的散文转向与维科的《新科学》——另一种历史观对俄国现代文学的塑形————作者:张煦;
摘要:普希金在1830年之后的散文转向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以往的研究认为,伴随散文转向而出现在普希金作品中的对底层人民的关注是诗人民主主义思想自然生发的结果;但本文认为,所谓的人民主题其实是诗人在这段时期内发展出的另一种历史观的衍生物。这种历史观要求以长篇小说而非其他文学体裁作为载体,并在很大程度上将俄国现代散文导向关注个体生活与民族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这种历史观的形成绝非偶然,其主要源头之一或可追溯至维...
公共领域中作家的两个身体——以笛福的枷刑事件为中心————作者:王晓雄;
摘要:十八世纪初,笛福因言获罪,被判站枷示众,成为身体政治的屈辱客体。借助《枷刑颂》《挽歌》《暴风雨》等诗歌,作家废黜自己受辱的自然身体,在公共领域中以作家鬼魂的形态建构起政治-神学身体,为面向公众的创作正名,之后又以鲁滨孙系列故事中的十字架意象和地外遨游片段回应枷刑事件,将小说角色作为面向公众发声的新的自然身体。公共领域中作家两个身体的建构不仅证明了文人介入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还在作家作品归属、...
波斯古典诗学中的“滋味”刍议——兼论东方味论诗学————作者:刘英军;
摘要:在波斯语诗人以味论诗的实践中,多个本义为“滋味”的词语频繁见用,可被视作文论术语。波斯古典诗学的味论肇始于世俗之“味”,后又深受苏非派神秘主义之“味”的影响,其中的“滋味”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中国和印度诗学之“味”庶几鼎足而三,共同为“东方味论诗学”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学报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西伯利亚研究
- 北大核心中国档案
- 北大核心小说评论
- 省级美术与市场
- 省级典藏
- 国家级中国地市报人
- 省级桂海论丛
- 北大核心音乐研究
- 北大核心芒种
- 北大核心青年记者
- 省级收藏家
- 北大核心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炎黄纵横
- 国家级科学中国人
- 国家级情报科学
- 省级图书情报论坛
- 省级绿风
- 北大核心民族艺术
- 北大核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省级美苑
- 省级民间对联故事
- 北大核心考古与文物
- 省级散文诗世界
- 省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世界遗产
- 省级新闻出版交流
- 省级戏友
- 省级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省级古籍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