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论丛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桂海论丛

《桂海论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5-1180/D
国际标准刊号:1004-1494
主办单位: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主管单位:广西区党校
上一本期杂志:《探求》省级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观察与思考》省级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桂海论丛》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桂海论丛》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桂海论丛》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改革,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繁荣社会科学理论为宗旨;以研究的现实性、理论性、探讨性、实践性、地方性为办刊特色。读者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大专院校、各公共图书馆、党校干校图书馆、教研室、社会科学研究团体及个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党的建设”、“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兴桂方略”、“理论广角”、“公共行政管理”、“法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栏目。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余谋昌4-15

  2.试论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相互关系及其当代价值 牛俊伟;朱志明16-19

  3.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 欧阳辉纯20-23

  4.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加减乘除法" 张艳涛;郭晓月24-26

  5.论正确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阳国亮27-30

  6.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魏芙蓉;于新恒31-34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 谭培文35-38

  8.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 何建津39-42

  9.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 司春燕43-46

  10.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与经验论析 高乃云47-50

  11.列宁语境中的民粹主义释义 周全华51-56

  12.毛泽东与新中国领土主权安全 王巧荣57-62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研究 侯天佐63-66

  14.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陈春常67-70

  15.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争及其意义 高正礼71-76

  16.试析群众路线发展演进的历史形态 张书林77-81

  17.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考察 车辚82-86

  18.简论当前全球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时代特征 刘巧红;龙玉其87-90

  19.生态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沈琪91-96

  河南论文发表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呈现出向现代化进军的趋势。当前,我国的管理领域尤其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就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展开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全面的探讨,同时就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河南论文发表,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前言

  档案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据信息,是一切管理者进行决策和预测的重要前提,完整的档案资料是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些工程企业而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企业工程质量的优劣之分。目前,我国档案管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势,正在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向成熟的方向发展,信息化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桂海论丛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作者:杨伟伟;魏潇涵;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是在建设的实践中,存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能力有待提升、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紧缺、农民的数字技术素养有待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因此,应从凝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合力、优化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育用留机制、提升农民的数字技术素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

数字经济视域下非个人数据在企业流通的法治研究————作者:彭进;田嘉琳;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潜在价值不断被挖掘,数据要素与大数据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个人数据是指除了个人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因其涵盖范围广并且不具有可识别性,在企业中应用场景多且使用限制较个人数据小,故而能在企业之间进行自由流通。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非个人数据在企业之间的流通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深究其背后的法律成因不难发现,数据交易在事前、事中及事后...

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状特点、引发挑战及应对策略————作者:韩振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日渐凸显并呈现出值得关注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引发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凸显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匹配不足、不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要优化农村养老设施布局,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促进战略协同推进,...

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制约瓶颈与实践进路————作者:周久贺;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城镇化率实现稳步提升,城镇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渐增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然而,区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规模较小、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以及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激活数字经济动能...

从马克思意识相对独立性论述看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作者:黎学军;

摘要:从马克思学说视角来看,人工智能的意识是一个从人的意识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的维度去建构的概念。物质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使得意识相对独立有了可能,其明显标志是语言、文字成了相对独立的存在,“名”与“实”分离且人们对“名”单列计算之后,逐渐生成了万物皆可计算的逻辑主义,图灵智能、当代人工智能三种范式皆由此认识论路径衍生而来。马克思学说中的思辨逻辑也应作为一种积极的元素融入中国人工智能...

湘江战役体现的革命精神内涵、历史意义及时代启示——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作者:彭石军;

摘要: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生死存亡之战。中央红军指战员为了突破国民党军严密的第四道封锁线,保卫党中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文章从红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来阐述作为红军长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江战役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文章从广大党员必须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树立一切从全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左右江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研究————作者:崔晓麟;黄汝莎;

摘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西左右江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坚持从具体实际出发,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取得了重要成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妇女群众的社会地位,为广西妇女解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有力推动了广西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推动了广西社会风气的整体转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妇女组织,重视民族团结,切实维护好广大妇女群众的重要利益,这既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广西妇女解放运动的经验,也为新时代推动我...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践与启示————作者:胡北辰;

摘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刻领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于促进区域和谐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八步区通过构建多层次工作体系、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促进基层多元化治理等方面,持续深化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容,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探析——以广西为例————作者:韦曼莉;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文章以广西为例,分析当前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聚集人才的能力有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对...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向————作者:冯文博;舒光仕;

摘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形成科学认识基础上作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等鲜明特征。基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石和实践经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架构需从多维度考量。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是根本保证,产业和生态双向互构是主要抓手,绿色和创新深融互促是内在驱动力,制度和法治协同...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意涵、动力来源和路径选择————作者:王超;

摘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接续探索的重大命题,是“两个结合”对内在性要素的激活,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逻辑的新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引领塑造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集成发展力,提升生产动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体机制的持久保障力,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美好中国的文明价值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原则的哲学意蕴、深刻内涵和贯彻落实要求————作者:王斌;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原则。“六个坚持”原则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体现了整体性和独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六个坚持”原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内在地统一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桂海论丛》2024年总目录————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征稿启事

摘要:<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桂海论丛》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佳作,择优刊用。一、征稿内容来稿请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进行研究阐释。二、征稿要求(一)文章需围绕征文主题就某一具体选题展开深...

思想建党提出的逻辑理路、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作者:张曙光;王可心;

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思想建党有其内在机理,一方面源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思想建党这一关键原则一经确立,经历曲折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时期,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发展和完善。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思想建党的历史进程,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有...

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作者:李永;单士嘉;

摘要: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构筑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建构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恩格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剖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背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成因,提出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消灭私有制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方法。深入理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新时代促进人和自然双向和解,推进中国式生态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作者:杨丽;

摘要: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为我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农业与粮食的观点,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有关粮食安全工作论述,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粮思想,科学回应了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河池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思考————作者:周福朝;

摘要: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广西河池市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还存在部分县(区)制定的发展规划不够合理、项目投资主体较为单一、产业类型不够丰富、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结合政策与当地实际调整完善发展规划,聚力推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地方农业特色品...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和形成路径————作者:支宇鹏;廖芳芳;

摘要: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生产力的不懈追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和赢得战略发展主动权,有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作者:郭旭;

摘要: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快速人口老龄化与快速数智化相叠加,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有助于拓宽养老服务的边界和范围,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效能,但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老年人数字鸿沟、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困境。因此,要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养老服务...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