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论丛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桂海论丛

桂海论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5-1180/D
国际标准刊号:1004-1494
主办单位: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主管单位:广西区党校
上一本期杂志:《探求》省级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观察与思考》省级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桂海论丛》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桂海论丛》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桂海论丛》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改革,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繁荣社会科学理论为宗旨;以研究的现实性、理论性、探讨性、实践性、地方性为办刊特色。读者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大专院校、各公共图书馆、党校干校图书馆、教研室、社会科学研究团体及个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党的建设”、“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兴桂方略”、“理论广角”、“公共行政管理”、“法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栏目。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余谋昌4-15

  2.试论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相互关系及其当代价值 牛俊伟;朱志明16-19

  3.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 欧阳辉纯20-23

  4.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加减乘除法" 张艳涛;郭晓月24-26

  5.论正确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阳国亮27-30

  6.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魏芙蓉;于新恒31-34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 谭培文35-38

  8.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 何建津39-42

  9.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 司春燕43-46

  10.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与经验论析 高乃云47-50

  11.列宁语境中的民粹主义释义 周全华51-56

  12.毛泽东与新中国领土主权安全 王巧荣57-62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研究 侯天佐63-66

  14.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陈春常67-70

  15.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争及其意义 高正礼71-76

  16.试析群众路线发展演进的历史形态 张书林77-81

  17.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考察 车辚82-86

  18.简论当前全球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时代特征 刘巧红;龙玉其87-90

  19.生态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沈琪91-96

  河南论文发表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呈现出向现代化进军的趋势。当前,我国的管理领域尤其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就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展开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全面的探讨,同时就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河南论文发表,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前言

  档案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据信息,是一切管理者进行决策和预测的重要前提,完整的档案资料是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些工程企业而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企业工程质量的优劣之分。目前,我国档案管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势,正在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向成熟的方向发展,信息化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桂海论丛最新期刊目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正司法研究————作者:陈发桂;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正司法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正司法解决了公正司法为了谁、由谁评价、由谁享有这一重大价值取向问题,其内在意蕴体现为公正司法为了人民,司法过程和结果由人民评价,公正司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持以让人民感受到司法公正作为司法的重要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正司法的原则遵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正司法...

“三个区分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重要价值及实践路径————作者:程东旺;

摘要:“三个区分开来”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底线思维逻辑,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三个区分开来”的提出对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它为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利于促进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贯彻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要落实选人用...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人的现代化探析————作者:万秀丽;谢林祯;

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人的现代化应着力推进人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和发展方式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的核心动力和根本价值追求,推进人的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人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强民主法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逻辑理路————作者:于成文;王雪;

摘要: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从改进工作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起,开启党的建设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其逻辑理路可以从四重维度来把握: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从源头上筑起牢不可破的思想防线,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用好坚持问题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经验启示————作者:王凌翔;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三个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变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和推进,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以...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机制的必然逻辑、关键特征与完善路径————作者:张碧波;

摘要: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前提是区分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市场化是市场化供给的首要和核心问题,生态产品供给的政府与市场合作机制的关键是价值实现市场化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有直接实现和间接实现两种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机制,可以保障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实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并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市场化运营主体、提升生态产品可经营性、规...

县级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成效、现实挑战及实践进路————作者:银兴;

摘要:“互联网+政务服务”发轫于互联网生态,催生了体制机制、行政理念、服务载体和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近年来,我国县级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践中,虽然在整合打造企业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公共安全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部门数据整合、平台功能发挥、政府网站功能、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更好地服务地方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县级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揆情审...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的内涵、价值与构建路径————作者:李义良;

摘要: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为精神内核、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运行保障、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为环境支撑,形成内生动力系统、制度保障体系与治理场域的有机统一。该机制通过强化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优化政策执行效能、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推动党的执政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持续转化,对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具有重要价值。要构建思想引领与...

广西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时代价值、现实基础及实践要求————作者:梁华荣;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具备良好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环境基础,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以及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有效应对新征程各类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要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新质生产力————作者:纪明;辛昱增;董思彤;

摘要: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2015—2023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熵值法评测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数,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关联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证明;产业结构升级在...

“党的创新理论”专栏征稿启事

摘要:<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桂海论丛》开设“党的创新理论”专栏,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佳作,择优刊用。一、征稿内容来稿请根据党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要求,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内在逻辑、时代价值、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保险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广西民族大学农业保险课题组;李春华;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2010—202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省份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考察了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人力资本水平在农业保险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

RCEP框架下广西沿边地区跨境产业链合作研究————作者:孟祥宁;

摘要:广西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要做足做好“边”的文章,其重要抓手是加强广西沿边地区跨境产业链合作。广西要紧抓RCEP实施带来的机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打造跨境产业回流基地。要从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聚力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聚势优化开放平台,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吸引优质外资四个方面,持续提升广西沿边地区跨境产业链合作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合作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作者:谭培文;奉丽芸;

摘要:合作经济数字化是合作经济在数字场域中的扩展与延伸,反映了生产关系数字化的演变。我国合作经济数字化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产业结构升级、精准生产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但也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不均衡、数字化软环境培育不足、数字治理体系架构不够完善、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健全的发展困境。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要疏解合作经济数字化发展困境,应着力从建立健全数字基座,增强合作经济数字...

从乡村全面振兴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评《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全面乡村振兴》————作者:陈再生;

摘要:<正>乡村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探讨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不仅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苏芳教授聚焦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以理论基础、历史进程、制度体系及实践路径为切入点,...

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共同富裕向度探赜————作者:郭瑞萍;付佳伟;

摘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具有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指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从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根本前提,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全面实现。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现实挑战及实践路径————作者:熊亮;罗小琼;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中国式现代化要开辟新途径、增加新动能、发展新优势,必须以新质生产力取代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实质上是生产力水平的能级跃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面临着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科技创新动能不足、产业转型遭遇瓶颈、对外发展空间受阻等现实挑战,需采取积极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

中国—东盟区域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建构基础、路径选择与推进策略————作者:支宇鹏;张家寿;

摘要: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构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链与价值链符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符合东盟国家谋求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利益诉求。文章基于ADB—MRIO数据库从产业互补性、价值链定位指数等角度考察了区域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建构基础。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而中国在工业和制造业产业部门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且价值链定位地位高于东盟国家。同时,...

乡村教育振兴的成就、经验与优化路径————作者:武晶莹;

摘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当前,我国乡村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助力乡村在人才、产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实现全面振兴。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使用效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破解人才发展瓶颈;重塑乡村教育特色,激发内生动力,以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作者:杜世纯;郭航;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秩序变迁的大背景下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当前,针对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切实保障治理资源的有效供给,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动力和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治理,不断缩...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