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问题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外国问题研究

外国问题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2-1398/C
国际标准刊号:1674-6201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西部论坛》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创新》省级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外国问题研究》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外国问题研究》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外国问题研究》主要发表关于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文化、社会、教育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论文、思潮评介、考察报告、科研情报资料等,旨在为有关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同时加强同国外的学术交流,是外国问题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及有关领导、机关、外贸工作人员的益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2年核心期刊

  1998、1999年CSSCI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日本经济、日本政治、日本历史、日本文化。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关东军的机密文件与《满洲评论》 祝力新; 3-10

  2 橘朴的“满洲国”“农民自治”论 郭冬梅;杨盼; 11-17

  3 伪满洲国的日语教育 程志燕; 18-21

  4 陆羯南的近代日本国民构想 田雪梅; 22-26

  5 关东大地震后的日本治安政策 郭小鹏; 27-31

  6 英国与阿根廷的南极关系考察(1942-1961) 刘明; 32-39

  7 从就业结构变化看战后德国社会的递变 王涌; 40-45

  8 德日美宪法与冲突法关系考察 秦瑞亭; 46-51

  9 后列宁时期苏联对基本国情的误判 马程程;张森林; 52-56

  10 《道草》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郭晓丽; 57-61

  11 《小说神髓》的“文学冒险” 张冰妍; 62-66

  12 九鬼周造“粹”论的哲学构造 江渝; 67-71

  13 弗莱诗学的浪漫主义追求 王雪; 72-77

  14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西方认知 赵霞;刘雨; 78-81

  15 指称转喻研究的认知与功能视角 刘桂玲;杨忠; 82-86

  16 言据性动因的多维理论 崔林;成晓光; 87-92

  17 稻盛塾长和我的公司 和田一仁; 93-96

  合肥学院发表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调查

  摘要: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财经大学325位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体验进行了调查,并运用SPSS分析方法探讨其中的关系,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不同性格对孤独感的体验程度不同,孤独感是产生手机依赖性的主要原因;(二)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其手机依赖性教性格偏向安静的学生低;(三)绝大多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性,且普遍意识到自己存在手机依赖性,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合肥学院发表论文,手机依赖性,大学生,孤独感,性格,SPSS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日益深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崛起,手机作为高新电子科技的代表产品,愈发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手机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社会上也出现了手机依赖症这一新的心理疾病且正在不断扩散开来。手机依赖症并非是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指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通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的一种心理疾病,手机依赖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

  外国问题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摘要:<正>6月10日,应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亚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宋成有教授和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分别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江户时代双重二元政治结构及其影响”和“近代史上日本帝国盛极而亡的深层社会病理”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韩东育教授主持

“幽灵统治”:英国普通法令状制度及其法律遗产————作者:邵政达;

摘要:令状制度作为英国普通法实体程序的核心,兴起于12世纪,至13世纪末定型后开始僵化,逐渐呈现更新缓慢、签发程序繁琐和成本高等特点。尽管普通法法院进行多次改革,但收效有限,令状制度进入“僵而不死”的漫长阶段。直至19世纪,通过1832年《统一程序法》和1852—1860年《普通法诉讼程序法》等立法的逐步剪除,这一制度才最终在1873年《最高法院组织法》颁布后被清除。吊诡的是,普通法令状制度在废除后仍“...

日本分割朝鲜半岛的历史尝试————作者:宋欣屿;苗威;

摘要:受到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与东亚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日本成为较早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国家,并先于美国、苏联,尝试在“三八线”附近分割半岛,主导了跨越三百年的朝鲜半岛分割历史。16世纪末壬辰战争期间,日本同明朝谈判时,明确提出割取朝鲜半岛南部“四道”的诉求,分割界线是位于北纬38度线附近的汉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与俄国对朝鲜半岛展开争夺之际,双方主要围绕汉江与大同江,即北纬38度与39度之间进行势...

“夷”与日本华夷秩序演变————作者:洪仁善;姜言胜;

摘要:日本国内华夷秩序的确立与演变,以及东亚华夷秩序的崩塌,在“夷”字的使用与内涵演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虾夷”一词的使用,标志着日本国内华夷观的初步形成。而中国的“明清鼎革”以及西方势力的侵入,使“夷”字内涵不断扩大。进入江户时期,日本对“夷”字的使用变得逐渐慎重,到了明治初期便对“虾夷地”进行了更名。自进入条约体系之后,日本开始脱离东亚华夷秩序,尤其是在《马关条约》中,用“夷文”取代了一直以来的东亚...

从童子军到军国主义侵略工具:日本少年团的成立及其嬗变————作者:吴妙思;

摘要:20世纪初,日本受英国童子军运动的影响,各地方纷纷成立了松散的少年团体。1922年,少年团日本联盟成立,成为日本第一个全国性少年儿童组织。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少年团逐渐演变为军事化组织,1935年更名为大日本少年团联盟,1941年在希特勒青年团的影响下,多个青少年团体合并为大日本青少年团。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少年团如何从模仿英国童子军的民间组织,逐步演变为日本军国主义政策下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少年...

国家建构与社会转型——土耳其的百年现代化发展道路————作者:刘义;陈宁;

摘要:2023年,在迎来百年国庆之际,土耳其在内政外交领域却面临诸多危机。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也日益背离国父凯末尔·阿塔图克的理想。回顾土耳其的百年现代化历程,一方面体现了在民族革命和政治稳定方面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中东国家探索独立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在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话语中,“土耳其模式”有两大标签:伊斯兰与世俗主义、伊斯兰与民主的调和。土耳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

试析“条约”与“朝贡”在缅甸的碰撞——以中英关于缅甸的谈判为中心————作者:黄云川;

摘要:第三次英缅战争前,中国就以宗主国的名义对英国出兵缅甸一事进行了介入,缅甸向各方求助,但未提中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英国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就如何处理缅甸问题会与中国商议。战争结束后,在如何处理缅甸的问题上英国决定采取兼并的方式,中国以清缅之间的朝贡关系继续介入,希望能够“存续缅祀”,这对英国兼并缅甸形成了困扰。中英双方以缅甸问题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外交上的博弈,于1886年签订了《中英缅甸条款》,以“条...

美国波多马克河水污染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意义————作者:黄卉;刘磊;

摘要:进入20世纪,美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污染,包括河流水污染。其中华盛顿都会区的波多马克河流经多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也遭受长期污染。为了治理这条州际河流,美国联邦政府、各相关州政府通过联邦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并不断升级波多马克河流域州际委员会等跨州行政机构来执行相关水污染治理的法律。与此同时,不断更新水污染治理的科学技术。在联邦政府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哥伦比亚特区等地方政府...

十一世纪安达卢斯基督徒与穆斯林的族群关系————作者:田小龙;

摘要:在十一世纪的安达卢斯,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共存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基督徒与穆斯林交流的场所,跨宗教的商业、情感以及婚姻等关系也在此逐渐形成。此外,两个社群还保持着军事领域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存在于半岛南部泰法王国境内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还延伸至北方的基督教王国。然而,尽管双方在共存与融合方面取得进展,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界限。这种融合并非出于主动意愿,而是基于现实所迫的不得已之举

“衬托者”与“附庸人”:历史书写与现实生活中的约瑟福斯————作者:阿慧;

摘要:在《犹太战争》第4—7卷的叙述中,约瑟福斯将自己定位为叙述中心的“衬托者”,在时隐时现中起到维持罗马皇帝正面形象的作用。由此,约瑟福斯在“寻求自保”与“实事求是”之间,以“附庸人”的身份,协调出一种在罗马帝国维持日常生活、展开历史写作的平衡。他在罗马有意地选择了一个相对远离中心,又不至完全被排除在外的、在一定程度上更靠近边缘的位置,保证自己既能获得罗马皇帝的生活支持,又不至于向罗马人过度靠拢,从而...

中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作者:顾恺琴;

摘要:中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历经了自阿拉伯帝国早期哈里发概念政治内涵的产生,哈里发制度的系统、成熟发展,到哈里发制思想核心内涵的分化,直至与苏丹制度融合的漫长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阿拉伯伊斯兰学者笔下的哈里发制思想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其研究均以伊斯兰教经典为思想基础,以阿拉伯四大哈里发时期的政治实践为理想蓝本,伴随着教法研究与翻译运动的兴盛发展,并最终致力于阿拉伯王朝与社会的现实需要。从...

部落因素与帝国博弈——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交往中的内政和外交互动————作者:贺婷;

摘要:1501年萨法维王朝定都大不里士、问鼎伊朗最高权力后,因地缘政治、宗教等核心利益之争与同处伊斯兰世界的另一大国奥斯曼帝国展开了百年争夺。在这场持续百年的争夺与较量中,位于安纳托利亚和外高加索地带的土库曼和库尔德部落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迁徙而来的土库曼部落和长期居住于此的库尔德部落,在部落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又具有异质性。而土库曼部落和库尔德部落聚居的安纳托利亚和外高加索地带对两国...

塔西佗《阿格利可拉传》中的中心与边缘————作者:王忠孝;

摘要:本文旨在对《阿格利可拉传》中“中心与边缘”的象征寓意进行考察。塔西佗暗示出,在地理空间上,离罗马城越远,其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程度越小,自由度也就越高。反之,距离罗马越近,文明程度愈高,所受奴役愈重。表面上,生活在人类世界之边缘,仍未受到罗马奴役的喀里多尼亚人对应了暂时逃离了权力中心,在帝国边疆自由施展军事才华的阿格利可拉的形象。然而,喀里多尼亚人终究无法逃脱罗马人对其施加的控制,而无论阿格利可拉走...

古叙利亚地理范围、历史称谓及其文明特征————作者:王新刚;张宇;

摘要:<正>在与古叙利亚地区的交往过程中,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等域外文明建构了对该地区的不同称谓。希腊人和罗马人称叙利亚(Syria),亚述人和波斯人称“河西”(Eber-Nari/Abar-Nahara),类似的做法甚至在青铜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文本中也有反映。古叙利亚称谓建构的多样性凸显其“文明的十字路口”和“交通环岛区”的独特地位

13—16世纪欧洲文献中的马穆鲁克观念————作者:梁有源;闫伟;

摘要:<正>13世纪中期,欧洲学者出于发动十字军东侵的意图,展开了针对马穆鲁克王朝(Mamluk Sultanate)(1)的研究。作为马穆鲁克王朝统治者,马穆鲁克(mamlūk)(2)成为欧洲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自第七次十字军东侵(1248—1254)开始,欧洲学者在两个多世纪中通过经商、旅行、朝圣等方式在叙利亚(3)和埃及...

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简介

摘要:<正>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前身为东亚文明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后于2010年改称为东亚文明研究中心。2014年,中心入选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并更名为“东亚研究院”,院长为韩东育教授。2019年,研究院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名称为“东亚...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简介

摘要:<正>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始建于1949年,与历史文化学院同时创建。1955年,由林志纯(日知)教授发起,在全国率先举办了由苏联专家主讲的世界古代史研究班,培养出郭守田、朱寰、刘家和、毛昭晰、彭树智等一大批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标志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获得中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被确定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明嘉靖朝孔庙祀典的厘正与朝鲜王朝的应对————作者:刁书仁;

摘要:朝鲜孔庙虽多遵中国之制,但始终彰显朝鲜孔庙特色。嘉靖九年,明世宗对孔庙祀典加以厘正,作为属国朝鲜的孔庙祀典是否“遵依天朝定式”加以厘正,成为嗣后百余年朝鲜反复讨论的话题,至肃宗八年朝鲜孔庙祀典才得以厘正。肃宗朝所厘正的孔庙祀典并非完全遵明嘉靖九年孔庙祀典,两者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恰好揭示前近代中朝宗藩关系体制下,朝鲜虽对明事大,却不盲目遵从明“时王之制”,礼制文化上虽受中国影响,但有本土化特点,同...

673—680年法兰克王国的政治斗争————作者:黄志远;

摘要:673—680年法兰克王国的数起大事之间存在联系。奥斯特拉西亚入主纽斯特里亚的举动以国王希尔德里克二世之死告终,前纽斯特里亚宫相埃布罗安先以拥立伪王克洛维三世作为交换条件,借助丕平家族的军事力量重返政坛;他随后背叛盟友,从爱尔兰接回达戈伯特二世,以此帮助伍尔夫阿尔德压制丕平家族。埃布罗安重夺宫相之位的过程不仅是纽斯特里亚的内部斗争,也是影响到了整个法兰克局势的一系列事件

论中世纪中晚期英国王室法官收入途径之变革————作者:朱健;

摘要:1278年以前,英国王室法官承继以往王室官员的收入方式,依靠君主授予职位、土地监护权、婚姻关系以及临时犒赏等途径维持生计。另外,他们还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从诉讼当事人处敛财。这一时期王室法官没有常规与制度化的收入途径。1278年,在专业化、世俗化与规范化趋势的推动下,爱德华一世为王室法官建立起常规工资制度。不过,这一制度短时间内没有解决以往王室法官从诉讼当事人处敛财的问题。直到14世纪末,受瓦特·泰...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