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民俗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神州民俗

神州民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Q1116
国际标准刊号:1995-0187
主办单位: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
主管单位:广东省文化厅
上一本期杂志:《地火》省级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理论与创作》省级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神州民俗》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神州民俗》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神州民俗》原名《广东民俗》,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国内惟一一份面向全球发行、旨在弘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省级民俗文化综合类期刊,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刊名。《神州民俗》既是一份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刊物,又是一份民间生活常识和文化图册,从百姓到专家、学者,从港澳台同胞到华侨华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人人都爱看,人人都爱读,正如前辈民俗学宗师,卜居台湾的娄子匡先生说的“《神州民俗》是中国第一本谁都爱读的民俗杂志”,我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誉为“神州大地绽开了一枝独秀的民俗之花”。《神州民俗》是中华大地上目前唯一的一份专门刊载民间风俗的大众化刊物,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读者由衷的喜爱和欢迎,海外华人华侨将她视为族乘家书加以珍视与珍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知网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神州大地、节日风华、文化民俗、忠孝仁爱、神明信仰、神州人物 文化遗产、环球风情、世俗礼仪、家庭文摘、侨人侨乡、大地光华、俗史钩沉、社会连线、风水大家谈、收藏鉴宝、艺术鉴赏。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珍贵的民俗史画——《河洛风情画卷》 刘永立; 2+1

  2 林雄题字 林雄; 3

  3 从春节起源问题说开去 段宝林; 6-9

  4 清明节应该知道的一些事儿 10-11

  5 乾隆帝御封的“中国国宝”:鸡血石雕 12-13

  6 令人叹为观止的广州榄雕 黄慧莹; 14-15

  7 惊悚恐怖的“扎快活” 李同生; 16-18

  8 武大郎卖的到底是什么 钱国宏; 19

  9 2014年犯太岁生肖及化解 19

  10 开封民俗“抹喜灰”的由来 20-21

  11 哈萨克族“姑娘追”,追什么? 22-23

  12 打喷嚏预兆着什么 雨眠; 24-26

  13 法海和尚的身份之谜 27-29

  14 杨沫、白杨原是武林中人 新华; 30-31

  15 北京门头沟人为何崇拜老鼠 32-33

  16 民间为何祀男神张仙为“送子神” 34-35

  17 苗族为何视枫树为“神树” 杨盛科; 36-39

  18 掌故原本是官职 钱国宏; 40

  19 清明诗话 吴燕燕; 41

  省级工艺美术刊物投稿探究现代花丝首饰的设计之路

  摘 要:作者通过学习花丝镶嵌工艺,对花丝镶嵌工艺的现状进行思考,力求探寻一条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并且发展花丝工艺的新道路。通过作者的几次试验,设计制作出现代花丝首饰,与国际时尚接轨,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和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将这种设计风格不断延续,不断发展。

  关键词:省级工艺美术刊物,花丝镶嵌,现代设计,现代首饰

  1 花丝首饰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燕京八绝”之首。花丝镶嵌工艺造型逼真、题材丰富、图案繁复、制作精良、工艺复杂,装饰图案多采用象征吉祥和美好生活的传统民族图案,融合多朝代、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美学思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然而,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一件花丝作品需要有经验的师傅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作日不停劳作才能完成;花丝镶嵌作品材料昂贵,因为其制作工艺要求,使得金银成为花丝工艺的首选材料,整体价值过高;花丝镶嵌作品的装饰普遍守旧单一,多为传统造型和老一辈的工匠传下来的手作图形,几代人使用的图案造型几乎一致,毫无新意。

  神州民俗最新期刊目录

海南黎锦织造工具初论——美孚、哈方言、杞方言黎族织造工具初步调查记————作者:花苗苗;

摘要:黎锦,是黎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民俗物品,为黎族妇女用简单原始的工具织造而成,不仅代表了黎族的民俗文化,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水平,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1]"活化石"。探讨黎锦的织作工具,是研究黎锦工作的一部分,对传承黎族传统文化,保护黎锦传统纺织工艺有重要作用

借旅游文化产业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作者:宛小丽;

摘要:随着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依附旅游这一产业平台,加大深度融合,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逐步提升其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共同开发、利用和互动

汕尾节庆习俗探析————作者:戴国芳;

摘要:节庆习俗的民族性、地域性很强,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汕尾几大传统的节庆习俗内涵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气候和人文特色,既有传承,又不断融入时代特色,体现了汕尾人崇尚团圆喜庆、和美和谐的人文情怀

蒙古族服饰研究————作者:岳莹莹;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蒙古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蒙古袍。本文拟就蒙古族的服饰从头饰、长袍等构成做了研究。全面的论述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于了解蒙古族的艺术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广东连平县忠信司前村的接香火龙民俗表演实录————作者:李文;

摘要:我国关于龙的传说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龙在中华民族是象征着图腾的意义,千百年来,龙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息息相关,中华大地的关于龙的传说也有上千种,单是火龙的象征形式也不下数十种,忠信镇司前村的接(一人接一人组成龙身)香火龙(客家人俗称"打(舞)香火龙")民俗活动就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意义,它的香火龙的形态和制作方式以及表演形式都别具一格,从中更能看到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和中华民族一脉相...

古建园林类博物馆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作者:曾杰冈;

摘要:博物馆融教育、研究、收藏、服务等各项职能于一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场馆优势,应充分利用和创造一切条件,将终身教育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通过匠心独运的建筑布局、以人为本的陈展设计、生动直观的情境教育等一系列举措,营造润物无声、轻松自然的终身学习氛围,激发观众自主学习的动力,并联合其他社会机构和部门共同参与终身学习的供给,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资源的融通与整合,为建设高度信息化、高度科学...

粤剧改制与市场————作者:白庆贤;

摘要:面对各种日新月异的艺术形式的竞争,粤剧如何生存、发展,成为所有粤剧人挥之不去的话题。本文从粤剧的历史及其商品属性入手,提出粤剧不是要"适应市场",而是要"走进市场",因而必须釜底抽薪,下决心进行粤剧团体体制改革,还原粤剧民间艺术的本来面目

关于工业区文化活动如何才能满足务工人员基本需要的探讨————作者:郑璇;

摘要:工业区是集中了一定的数量打工人员的场所,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业区的发展状态也是视工业区的规模来决定的,当前工业区的文化设施滞后是很严重的,这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很不利,因而,探讨工业区的文化活动如何开展是关系到是否把务工人员的文化权利得到保障,是否能调动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务工人员的创造力至关生要,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如何给广大的劳动者的关爱。文化是一个综合的范畴,是要求很多的配套设施才能实现...

当前城市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状态与浅见————作者:张琼娥;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精神方向标,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区,起着引导和带动的作用,城区是组成规模城市的基本单位,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们从数千年来的历史文明发展史中认识到:文化是立国之本,所以我们在社会发展中要重视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城市文化的建设,在当今社会产业化的年代,发展文化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要使城市发展出得到合理的开拓,就必需对所在的城市城...

对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思考————作者:邓士敏;

摘要:舞蹈创编要求舞者和编导必须是智能型和知识型的人才,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适应新形势下舞蹈发展的创新精神,从生活中出发,舞蹈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以传统文化和肢体的多元性,以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从传统的模式中跳出来而广泛利用生活和传统,并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作出新型的舞蹈

借鉴美声及民族唱法提高粤曲演唱水平————作者:曾志灼;

摘要:粤曲是岭南文化的瑰宝,针对粤曲的演唱水平如何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的问题,本文大胆地借鉴美声和民族的唱法,从打好呼吸基础、松弛地打开喉咙、建立良好的共鸣体系、寻找咬字行腔的美感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比、渗透、融合、贯通等方法,为传统戏曲演唱方法打开一扇窗口,带来新的生机

形体训练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重要性的看法————作者:葛琼琦;

摘要:中老年舞蹈是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群众活动,她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繁荣着祖国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我从事中老年舞蹈教学15年,深刻体会到,中老年的舞蹈教学也要重视形体训练,这是舞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形体训练,可以促使身体动作协调性,有利于梳理和柔韧肌肉,使肌肉健美,不易松弛,起到塑造身形,锻炼肌体,保持年轻的状态。本文阐述了中老年舞蹈教学中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中...

冀东乐亭皮影戏————作者:魏力群;

摘要:<正>一.李大钊家乡的影戏河北省乐亭县地处滦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土沃民肥,不仅是个鱼米之乡,民间流传的民歌、民谚、俚曲、叫卖调、哭丧调等乡土韵唱也非常丰富,对外影响很大的唐山皮影戏实际是以这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同时还有评剧和乐亭大鼓也都是这里的发祥地,而且文化非常发达。历史上私人办学风气很盛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潮剧音乐创新————作者:王庆苏;

摘要:五百年的历史证明,潮剧音乐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的地方声腔音乐体系,从它诞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各种音乐元素的吸收利用,并在充分尊重地方方言音调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今天,面临时代的挑战,我们更应该发扬优秀传统,大胆吸收创新,创造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新潮剧音乐

舞台美术的形式美————作者:佟刃峰;

摘要:舞台美术可以说是一种创造形式的艺术。它包括舞台布景,舞台灯光以及舞台服装化妆等可以让观看者感受到形形色色愉悦的视觉反应的综合艺术。舞台美术形式已经不是单纯的对表现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复制,而是不断给予艺术创新和加工,让每个戏和剧目呈现出本身非常独特的舞台美术形式,给观看者带来更好、更合适的情绪感染和引导。这种形式美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剧本的艺术需要,又达到了展现给观众的艺术感染效果。所以,在戏剧演出形式中...

肖像化妆法在话剧《春雪·润之》中的运用————作者:欧阳宝凤;

摘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为建国六十周年国庆献礼,于2009年9月底排演了反映毛泽东主席情感生活的原创大型话剧《春雪润之》。剧中主要人物毛泽东主席的领袖造型,得到了观众广泛的好评和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获得了多个专业的奖项。作为该剧的人物造型设计师,作者通过在该剧毛泽东主席领袖妆的创作过程,阐述肖像化妆法在戏剧演出实践中的运用

困境中的生存之道——杂技基础教学现代化的探讨————作者:严智;

摘要:杂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杂技在现代基础教育中显现出明显的弊端是阻碍杂技走向现代化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对现代杂技基础教育的弊端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杂技基础教学方式的改进意见,希望有利于杂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舞美设计在高校附属医院及群众性舞台演出中的重要性————作者:肖佳;

摘要:高校附属医院事业单位及群众性舞台表演与专业文化团体表演演出在演出者、组织者、演出性质、演出环境等方面有众多的不同,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上要有针对性与朴素性及简约构思的创新性

潜台词艺术论————作者:古东权;

摘要:探讨潜台词的本体论意义,分析潜台词八种形式结构,确立潜台词在三大表演体系中的美学坐标,突出潜台词在表演技巧中的功能价值

从馆藏李凤廷书画简析其绘画思想————作者:袁西;

摘要:笔者拟就赏析馆藏李凤廷书画为由,简析其绘画思想。李凤廷(1884—1967),字凤公。广东东莞人,是民国时期广东较有影响的传统画家之一。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画迹流布既广,画论也散见于各种旧文献中。除人物画外,李凤廷还擅长花卉山水画,工指头画,可园博物馆馆就收藏了他的一幅指头画《秋叶鸣蝉图》,这幅画创作于戊戌年(1958年),从画中可以看见一只秋蝉随着落叶一同飘落之景,蝉翼的轻薄、秋叶的飘零、枝干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