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省级地质期刊,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学会主办.
《岩性油气藏》创办的目的是为联合广大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科技工作者及其管理工作者,共同攻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复杂技术难关,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前沿技术问题,从而更进一步地加快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其办刊宗旨是探讨油气藏勘探开发规律,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创新油气勘探开发方法,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学科的建设。努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力求坚持创新。获奖情况:1989年获甘肃省科技信息三等奖;中国石油集团优秀科技信息二等奖。
岩性油气藏杂志栏目设置
油气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开发、论坛与综述
岩性油气藏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岩性油气藏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阅读推荐: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石油杂志发表,坚持面向油田科研与生产,促进我国油田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国内有关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工程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并有重点和针对性地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水平和方向。本刊创刊于1978年,主管单位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办单位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岩性油气藏最新期刊目录
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白碱滩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作者:江梦雅;蒋中发;刘龙松;王江涛;陈海龙;王学勇;刘海磊;
摘要: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白碱滩组钻遇规模优质砂体,并获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达巴松凸起中浅层油气资源具有较大潜力。基于新钻井取出的油气样品的分析资料,系统解析了盆北1井区白碱滩组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油气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盆北1井区白碱滩组原油黏度及凝固点相对较高。全油碳同位素偏轻,为-29.38‰,Pr/Ph为0.69~1.29,含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为成熟—高...
基于加权K均值聚类的全自动速度拾取方法————作者:刘正文;赵锐锐;陈阳阳;谢俊法;臧胜涛;秦龙;
摘要:为了提高地震速度的自动拾取效率,在常规K均值聚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权K均值聚类方法,将该方法与常规K均值聚类在模型数据和塔里木盆地TD区块进行了应用,对拾取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加权K均值聚类方法是通过设置速度谱幅值阈值剔除弱幅值速度点,设置比例系数,剔除离群速度点,在时间方向上设置时窗,寻找时窗内幅值最大的若干个速度点,以其平均速度与平均时间作为聚类中心的初值,根据初值...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作者:陈旋;徐雄飞;张华;苟红光;张亦婷;尤帆;程祎;孙玉峰;
摘要:利用时频电磁、剩余磁力和高精度三维地震,结合钻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等数据,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并通过数值模型分析法对有利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发育多条逆冲断裂,整体呈现凸起-凹陷断裂相接的构造格局,凸起所在位置多发生剥蚀现象,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阜康凹陷和古城凹陷,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与火山碎屑...
欢迎订阅《岩性油气藏》
摘要:<正>《岩性油气藏》(双月刊)是由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和甘肃省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非盈利性学术刊物,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岩性油气藏》现为“四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石油文摘、重庆维普、超星数据、美国石...
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气潜力及成藏条件————作者:刘冠伯;陈世加;李世宏;邹阳;李勇;
摘要: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逐步成为了准噶尔盆地的热点领域。基于岩心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和高温热模拟实验,系统剖析了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TOC)、生烃潜量(S1+S2)、氢指数(HI)等指标,估算了烃源岩生烃转化率与生气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TOC平均值为1.2%,S1...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区中新统三亚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作者:陈志宏;吕正祥;胡高伟;高梦天;陈亚兵;金峰;孟宏宇;
摘要: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烃热模拟、TOC、物性、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埋藏史-热史,系统研究了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区中新统三亚组的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以及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区中新统三亚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北段、南段TOC平均值分别为0.77%和1.21%。渐新统煤系烃源岩TOC平均值为1.41%;莺东斜坡带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具有早期...
强非均质性气藏压裂水平井分段产量劈分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作者:荀小全;李宏涛;李长平;杨帆;刘雄;
摘要:为了定量评价强非均质性气藏压裂水平井各压裂段初期产气量的贡献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新召气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基于储层地质工程参数、压裂缝特征、产气剖面测试分析,提出了综合地质工程因素的“缝控储量”的分段产量劈分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东胜气田新召气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压裂缝特征受到地质和工程双重因素控制,相同施工参数下,物性越好,压裂缝半长越短;相同地质条件下,施工排量越大、入地净液量越...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划分及勘探意义————作者:王振;王兴志;朱逸青;杨雨然;杨一茗;康家豪;黄柏文;吕豪;
摘要: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及周缘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已获重大突破,展现出较大勘探潜力。综合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开展了筇竹寺组精细划分和展布特征研究,深入解析了裂陷槽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寒武系筇竹寺组可划分为8个小层,其中1,3,5,7小层以泥页岩为主,2,4,6,8小层以粉砂岩为主,各小层可依据沉积旋回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岩石颜色与岩性特征、...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作者:黄诚;朱莲花;卜旭强;曾溅辉;隆辉;廖文毫;刘亚洲;乔俊程;
摘要:近年来,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获得了突破,在顺北地区多条走滑断裂中均获得了油气发现。通过地震剖面解释,以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南段为例,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通源性、输导性和储集改造性,并探讨了其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在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通源性、输导作用和储集改造作用。通源性可划分为“上下多层贯通”强通源型“、下贯通上隐伏”中等通源型和“上下均未...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秦皇岛M-3区新近系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气运聚特征————作者:程焱;张铜耀;郝鹏;杨江浩;刘学睿;张伟森;何俊辉;王波;
摘要:通过对渤中凹陷、秦南凹陷烃源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开展了石臼坨凸起新近系明下段中部岩性油藏的油源对比、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剖析了秦皇岛M-3油藏的原油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秦南凹陷烃源岩具有高C19/C23三环萜烷、C20/C23三环萜烷、ETR及伽玛蜡烷/αβ-藿烷值,渤中凹陷烃源岩具有较高的C<...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测井评价————作者:李春阳;王勃力;颜晓;李可赛;邓虎成;苏锦义;吴亚军;叶泰然;
摘要:川东北元坝地区自三叠纪以来受多期次构造应力作用,具有复杂的断裂、褶皱及地应力耦合特征,现今地应力的准确评价已成为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偶极横波、电成像、多井径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开展了元坝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四段的现今地应力测井评价,并重新厘定了其构造变形时空序列。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元坝地区自燕山期以来主要经历了燕山中晚期的NW—SE向、喜山早期—中期的NE—SW向挤压推覆构造作用,...
基于核岭回归多参数优化的CO2驱最小混相压力模型————作者:李佳旻;张艺钟;张茂林;秦博文;杨宇新;
摘要:结合细管实验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影响CO2驱油效率的主控因素进行识别与权重赋值,利用核岭回归(KRR)算法对参数集进行训练,并用遗传算法与网格搜索法优化模型超参数,建立了最小混相压力(MMP)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CO2驱油的主控因素包括油藏温度、原油组分及注入气组成,纯CO2注入条件下关联度排序依次为:T>x...
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白垩系构造-岩性圈闭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作者:张云峰;史晓东;刘宗堡;杨雪微;王鸿军;郝彬;
摘要: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基于构造特征和砂体几何学特征,对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白垩系构造-岩性圈闭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从源岩条件、油源断层输导及构造和砂体配置关系对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圈闭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龙虎泡油田白垩系构造-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葡萄花油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3种微相,具有北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薄窄砂体特征。(...
川西北剑阁地区志留系生物礁地震异常体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作者:杨柳;朱亚东;梁虹;刁永波;彭忻;司国帅;徐姣;孙庆莉;
摘要:通过对川西北地区多块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析,在志留系底部发现了生物礁地震反射异常体。结合区域井-震标定及地震地质统层、曲率地震属性提取、古地貌刻画等,对该异常体特征及分布、沉积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北研究区志留系生物礁异常体在地震剖面上具有生物礁丘状的几何外形,归属石牛栏组,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大小不一。(2)研究区志留系生物礁下伏地层中发育众多近南北—北西方向的基底断裂,多断至...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钻探启示————作者:崔海峰;韩小锋;黄元溢;张慧元;
摘要:银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通过分析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勘探进展和存在问题,总结了钻探认识,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银额盆地经历了普查、综合评价、重点坳陷勘探和整体认识4个阶段,重点以白垩系—侏罗系与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逐步深入,已取得较大进展。(2)普查阶段主要应用重磁、电法和地震等手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作者:赵宝银;杨晓利;徐颖新;孟令箭;崔紫瑄;王方鲁;刘剑伦;于福生;
摘要: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背景、不整合面和古生物化石特征,从同沉积断层发育特征、沉积中心迁移规律两方面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断陷阶段)构造幕进行了再划分,并研究了其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主要分布于凹陷东部,沙四段与沙三段、沙三段与沙二段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沙二段与沙一段为整合接触。(2)研究区新生代经历了3幕断陷(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沉...
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作者:叶慧;朱峰;王贵重;石万忠;康晓宁;董国宁;娜孜依曼;王任;
摘要: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侏罗纪不整合面的特征识别,通过地层趋势法和沉积速率法相结合计算剥蚀量,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形态进行了刻画,并分析了古地貌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侏罗系发育3个一级不整合面(C/P,P/T,J/K)和3个二级不整合面(P1/P2,P2/P3,T/J)。...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统梅山组超压成因与天然气成藏特征————作者:刘海钰;胡林;刘兵;庹雷;李虎;江汝锋;吴仕玖;
摘要:综合利用超压测井响应特征、盆地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分析、已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研究手段,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剖析,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梅山组气藏超压特征、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储层强超压的形成与天然气成藏过程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其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压力为49.74~95.76 MPa,压力系数为1.37~2.09,为超压—强超压,单井压力...
库车山前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亚格列木组致密储层裂缝有效性评价————作者:徐思慧;赵军;赵新建;汪峻宇;李兆平;林宗鹏;
摘要:库车山前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地质构造和压力体系复杂,天然裂缝的发育对储层渗流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白垩系亚格列木组裂缝性储层有效性评价,优选出裂缝宽度、力缝夹角差、摩擦系数等渗透率敏感参数,通过多参数耦合,建立了基于地应力的裂缝有效性指数(FEI)分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库车山前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储层有效裂缝(未充填、半充填)与无效裂缝(全充填)的渗透率界限约0.2 m D...
多簇压裂条件下CO2-EGS干热岩水平井开发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作者:杨永红;张世明;崔营滨;杨万芹;易红霞;刘巍;张立松;
摘要:通过引入基岩控制方程、裂缝控制方程和热-流-固耦合关系,并借助COMSOL软件,开展了多簇压裂条件下CO2-EGS干热岩热储水平井开发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数学模型重构了热-流-固耦合关系,修正了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应力的函数关系,改进了CO2密度、黏度和比热容随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2)考虑基岩、盖岩和围岩的热补偿作用,提出了多源热...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电梯工业
- 省级山东食品发酵
- 国家级中国版权
- 省级高分子学报
- 北大核心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室内设计与装修
- 国家级科学世界
- 国家级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 国家级日用电器
- 北大核心气候与环境研究
- 国家级中外能源
- 省级能源研究与利用
- 省级 广东交通
- 北大核心大电机技术
- 国家级航空档案
- 省级河北纺织
- 省级模型世界
- 北大核心专用汽车
- 国家级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 南大核心城市问题
- 国家级山西矿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百姓生活
- 省级女性天地
- 北大核心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北大核心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
- 省级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探索科学百科
- 北大核心厦门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高压物理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