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356/TV
国际标准刊号:1004-6933
主办单位:环境水利研究会;河海大学
主管单位:水利部
查看水资源保护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工程师职称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水资源保护》杂志是一份以技术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管理性的技术性期刊,是我国水资源保护领域中惟一的专业性期刊。其主要任务是探讨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政策、科学技术及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反映国内外在水资源保护领域中的新颖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推广全国各地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报导有关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等消息动态。

  本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关注。我国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已将《水资源保护》杂志列为长期保存的馆藏核心期刊。本刊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

  《水资源保护》杂志从2001年起已全面更新版面,增加页码,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受聘担任本刊的新一届编委或顾问。本刊自2001年起将在网上定期更新每期内容,向广大读者呈现最新的内容。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保护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长期奋斗目标,从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深感任重而道远。本刊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愿藉《水资源保护》这一席之地,以自己的辛勤耕耘为全国广大水资源保护工作者提供一个科技交流的园地和汲取先进技术知识的宝库,成为广大读者和科技工作者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益友。

  我们的刊物,在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支持下,必将更上一层楼。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以稳健的步伐走在新世纪的光辉大道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江苏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题评述、科学研究、监测分析、管理研究、政策法规、调查报告、监测、水环境污染治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鄱阳湖流域河水、湖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陈建生,彭靖,詹泸成,张时音,CHEN Jiansheng,PENG Jing,ZHAN Lucheng,ZHANG Shiyin

  含水层中重金属溶质运移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陶安,刘曙光,娄厦,代朝猛,TAO An,LIU Shuguang,LOU Sha,DAI Chaomeng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南阳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郝光玲,王烜,李春晖,张力小,朱洁,HAO Guangling,WANG Xuan,LI Chunhui,ZHANG Lixiao,ZHU Jie

  沧州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 马青山,骆祖江,MA Qingshan,LUO Zujiang

  豫东平原扶沟等地高氟地下水成因和富集条件探讨 刘海风,邓斌,古艳艳,LIU Haifeng,DENG Bin,GU Yanyan

  滦河冲洪积扇上部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拟 马红宇,黄勇,MA Hongyu,HUANG Yong

  基于河道径流可变区间的河流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分析 张锦,徐琳瑜,ZHANG Jin,XU Linyu

  南盘江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赵晓晨,廉浩,陈德敏,ZHAO Xiaochen,LIAN Hao,CHEN Demin

  阳宗海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谢永红,李春永,杨中兰,XIE Yonghong,LI Chunyong,YANG Zhonglan

  1990-2013年湖南四水入洞庭湖汛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 刘培亮,毛德华,周慧,邓晓磊,LIU Peiliang,MAO Dehua,ZHOU Hui,DENG Xiaolei

  酒类企业对赤水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张丛林,王毅,乔海娟,孙凌凯,董磊华,ZHANG Conglin,WANG Yi,QIAO Haijuan,SUN Lingkai,DONG Leihua

  珠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评价方法 欧阳昊,刘晨,林娴,OUYANG Hao,LIU Chen,LIN Xian

  南通地区地下水咸化机理分析及改良措施 周慧芳,谭红兵,高将,张文杰,ZHOU Huifang,TAN Hongbing,GAO Jiang,ZHANG Wenjie

  水利工程论文发表:水利工程施工常见的技术风险与其预防措施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风险是指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工程方案的选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技术标准的选择、分析计算模型的采用、安全系数的确定等问题上、出现偏差而形成的风险。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风险,预防措施

  1.风险原因分析

  防水工程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混凝土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和灰土回填防水层。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在施工中由于受条件的影响、防水工程将受到地下水的毛细作用、渗透作用和侵蚀作用等有害作用对建筑结构的渗透与侵蚀、这一工序如果做不好、即易出现漏水、渗水。外包柔性防水层一般为具有资质的分包单位施工、因此对于进场材料的抽验和施工方案的编审等主要技术环节比较忽视、而且在施工中、总包单位监督和检查力度相对于结构施工要较小、许多细部节点施工较多、导致工程完工即出现漏水和渗水、严重的直接影响使用。因此,防水工程施工中应以预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和细部构造精心施工的原则。

  水资源保护最新期刊目录

西线工程不同水源区来水丰枯遭遇特征及其对调水的影响分析————作者:王智元;刘欢;胡鹏;王建华;贾仰文;王小辣;王宣宣;

摘要: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及其影响,是支撑西线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研究聚焦西线工程三种调水方案,创新构建基于Vine Copula方法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调水适配度指标并开展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有利调水概率分析,多维度探究不同调水方案对西线工程整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案一的丰枯同步概率(52.0%...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水治理效能的演变特征与贡献测量研究————作者:吴丹;陈江南;

摘要: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协同治理视角开展水治理效能评估,对于贯彻系统治理思路和检验中国水治理实践成效意义重大。为此,本研究明晰经济社会与水治理交互机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估模型。通过明确中国水治理效能演变特征,测量各关键因素对水治理效能的贡献,验证了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980-2022年中国水治理效能历经缓慢提升、快速提升、增速减缓三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第一阶段集约利用能...

鄂北工程对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组成影响研究————作者:肖洋;刘金珍;陈诺;王中敏;翟红娟;宋宏炎;

摘要:识别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分析鄂北工程对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组成影响,可为鄂北工程实施后封江口水库富营养化风险防患提供依据。本文以封江口水库为研究区域,开展丰、平、枯水期浮游植物采样与监测工作,分析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组成结构特征和多样性水平;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均匀混合模型分析丹江口水库与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并预测鄂北工程实施后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封江口水库浮游植物...

基于MSWEP数据的缺资料小流域雨量推求研究————作者:刘连;胡庆芳;蒋宁;于兵兵;陈钧;陈志博;

摘要:众多小流域未得到地表雨量站网的有效覆盖、难以直接获取地表雨量信息,而卫星遥感、大气再分析等全球性降水数据为获取缺资料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信息提供了新途径,但目前在小流域的应用尚不多见。鉴于此,以浙江省温州市仰义水库控制流域为例,开展了基于高分辨率全球性降水数据—MSWEP的缺资料小流域长系列降水过程和设计雨量推求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月和年三种时间尺度上,MSWEP尽管存在一定误差,但对1979~20...

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下饶河沉积物细菌群落差异的主导因素及生物标志物识别————作者:张顺清;柳志会;高寒;张晶晶;黄晓宇;胡斌;陈娟;

摘要:沉积物细菌是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驱动者,探明其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以受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的鄱阳湖典型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解析饶河入湖段、北支昌江和南支乐安河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甄别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饶河入湖段沉积物细菌α多样性低于昌江和乐安河,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共现网络分析显示,...

基于混合指数算法的黄河流域典型湖库水体面积变化及归因分析————作者:陶洁;任磊;梅晓敏;师晨;左其亭;

摘要: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对地表水面积开展动态监测有助于明晰流域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与变化趋势。基于GEE云平台、Landsat5/7/8数据与JRC数据集,利用混合指数算法提取并分析了1986-2021年黄河流域及典型湖库水体面积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累积斜率变化分析方法,对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永久性水体面积变动的影响贡献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混合指数水体提取算法的整体识别率为0.8785,展现出较高的提取...

洪水序列变异组分对频率分析的影响及其潜在成因机制————作者:雷兴碧;莫崇勋;陆彦婕;黄莹娜;阮俞理;

摘要:洪水序列受大气环流和变化环境等因素的作用而存在周期与趋势变异组分,但这些变异组分对洪水频率分析的影响仍需探究。基于此,以平陆运河工程钦江水文控制断面为例,引入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洪水序列变异组分信息,而后通过序列重构、时频域信息对比等方法评估变异组分对频率估计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小波相干分析、物理成因探讨等手段探究其潜在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钦江年最大1日洪水流量存在减小趋势和3~21年周期,周期性...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入湖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分析————作者:赵雅楠;黄国鲜;童思陈;王志超;许新发;李友辉;

摘要:为量化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鄱阳湖入湖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基于1957—2023 年鄱阳湖流域五河水文站水沙实测资料,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分析入湖水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点,利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突变点前后的水沙过程。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入湖年均径流量总体呈不显著(P>0.05)增加,入湖年均输沙量呈显著(P<0.01)减少。1990年为鄱阳湖入湖水沙突变点,以1957—1989...

基于CNN-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的地下水位预测——以河南某地为例————作者:李小根;刘泓辰;付景保;王安明;毛新宇;

摘要: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准确地预测地下水位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为提高地下水位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CNN-Attention-LSTM模型应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并通过某市17处观测井的实测数据验证模型,与CNN、LSTM、CNN-LSTM、Attention-LSTM模型进行对...

黄河流域三维极端降水时空动态演变机制————作者:任立良;万仪欣;袁山水;朱榴骏;刘懿;杨肖丽;季芳;

摘要: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加剧。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降水灾害,提出了一种动态识别极端降水新算法,并构建了降水三维动态分析框架:利用Copula函数耦合流域三维降水事件历时、强度和总量。结果表明新型极端降水指标可以更准确捕捉极端降水的时空迁移轨迹,并考虑极端降水发展过程中弱降水事件的累积贡献。降水三维动态识别方法和三维极端降水指标可以为极端降水事...

基于SBAS-InSAR的天津市地表形变对第二含水层组地下水位响应研究————作者:曹永强;张宁月;么嘉棋;常奂宇;刘子华;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地表形变已成为最普遍的地质灾害之一,科学评估地表形变与地下水变化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BAS-InSAR)获取地表形变监测数据。运用季节性分解算法将2018—2022年地表形变...

基于电导率质量守恒的南方丘陵山区基流分割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作者:郭玉雪;江梓欣;许月萍;管泽鉴;陈思维;梁霄;

摘要:基流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维护中至关重要。现有的通用基流分割方法(如数字滤波和HYSEP法)存在参数选择敏感性和信息损失等缺陷,影响了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电导率质量守恒(CMB)的基流分割方法因其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分割精度并揭示水文过程的动态特征。然而,关于CMB的研究多集中于大流域,缺乏小微流域以及对降雨、电导率与流量之间复杂时空关系的深入探讨。本文以浙江省永安溪流域...

基于机器学习的遥感蒸散发估算应用进展————作者:陈图强;李晗;黄津辉;于宗远;

摘要:围绕实际蒸散发(ET),结合文献计量分析,从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尺度回归预测、多源数据融合和物理机制耦合三方面,对机器学习在遥感ET估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述了目前常用的遥感反演参数,系统阐述了各类主流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等。未来研究应聚焦数据质量、算法优化和模型机理,提升输入数据质量,减少遥感反演产品的不确定性,推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发展,并加强物理机制与机器学习模型的耦合...

1956-2022年黄河入海水量演变特征及其归因分析————作者:朱翰林;何国华;赵勇;王建华;何凡;李雯晴;王宣宣;

摘要:入海水量是判断黄河健康状态的关键指标,对黄河水量分配方案调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决策等重大问题具有指示性意义。针对Budyko假设在人工-自然二元复合流域存在的不足,将经济社会耗水纳入计算过程,利用还原后的天然径流数据,识别了断流之前(1956-1971年)、断流时期(1972-1998年)和断流之后(1999-2022年)黄河入海水量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过去67年,黄河入海水量呈现显著下...

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作者:杜晓丽;郭闯;杨明哲;崔瀚武;

摘要:针对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取值不清晰的问题,通过模拟降雨分析了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并得到了典型降雨条件时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降雨重现期小于2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的随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增大、随雨峰系数增大而减小;流量径流系数随雨峰系数增大而增大,随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雨重现期和...

黄河源区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综合评价及其水文效应评估————作者:雍斌;周振杨;陶新;吕毅;

摘要: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格局;GSMaP_G在降水量估算方面较其他产品表现更优秀,在以气象站插值数据率定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方案中,GSMaP_G对黄河...

基于WEP模型的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量动态评估与关键驱动因素解析————作者:岁姚炳;牛存稳;刘佳嘉;贾仰文;杜军凯;郝春沣;

摘要:基于WEP模型和水源涵养量评估公式,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情景分析法识别了影响水源涵养的关键因素,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源涵养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0 mm,其中兰州以上地区水源涵养量持续增加,而渭河南山支流和伊洛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持续减少;水源涵养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黄河源区南部、渭河南山支流中段及伊洛河流域上游;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水源...

洪水预报的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作者:瞿思敏;陆威村;蒋思军;陈辉;石朋;虞鸿;张锏;

摘要:针对系统微分响应误差修正方法在水文预报中同时修正多个变量出现的信息不足的问题,考虑各变量误差在不同时段对洪水预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以同时修正新安江模型各雨量单元降水量为例,分别采用湿润区(长诏水库流域)的理想模型和半干旱半湿润区(日照水库流域)的实际流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经过误差修正,湿润区理想模型和半干旱半湿润区实际流域在次洪流量模拟中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从0...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城市极端暴雨内涝风险动态评估————作者:李孟泽;褚俊英;周祖昊;唐明;原康琦;许文斌;唐佐槐;

摘要:为有效识别和评估城市内涝风险,提出了针对人类、车辆、普通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不同个体的风险计算与评级方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暴露性与脆弱性的多层次动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集成了包括风险、人类、车辆、建筑和政府的五大智能体系统,并应用于南昌市乌沙河流域。结果表明:南昌市乌沙河流域的地形条件和排水系统特征是影响内涝风险的主要因素;人员和车辆的时空分布进一步影响了内涝风险等级,其中凤凰洲排水区和新建区排水区的...

基于多重精度降雨数据的北京市极端降雨事件研究————作者:张伟;王璇;孙慧超;李俊奇;

摘要:基于北京基本站1987—2016年逐分钟精度降雨数据,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1 min、1 h、3 h、6 h等不同精度数据获取的极端降雨事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短历时极端降雨(SEP)、长历时极端降雨(LEP)、持续性极端降雨(PEP)3类极端降雨事件降雨特征指标的差异,并利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等方法探究了极端降雨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