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地学前缘》1994年创刊,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主办单位,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地学前缘》。从2006年开始《地学前缘》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近年来《地学前缘》的影响因子名列专业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前茅,又被多家信息机构以综合统计指标高的评价排入专业期刊前茅。2007年起《地学前缘》文章英文版在爱思唯尔(ElsevierScience)全文在线平台发表。
办刊特色:(1)主题性:《地学前缘》是主题期刊,每期选择一个对中国和世界具有广泛、重要影响的地学主题,轮回刊出。(2)前缘性:《地学前缘》实行特约主编约稿制,在每个主题出版前,编委会约请1~2名特约主编约稿。他们是地学界的学术带头人,能从一个主题的整体性思维出发,站在学术带头人的视觉高度,较准确地选择从事这一主题领域前缘研究的专家撰稿人,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向、多要素、多方位、多层次约稿,构成一个有序的、有机的、相关的、联系的约稿系统,并使其总体达到前缘性水平。(3)国际性:《地学前缘》每个主题都有3~5篇由国外著名地质学家提供的英文稿件,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成为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
本刊为主题期刊,每期选择一个对中国和世界具有广泛、重要影响的地质学科或专题为主题,由中、外地质学家共同撰稿,反映该主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发展态势、研究热点及与该主题相关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现状,是集综述信息与前缘成果为一体的地学期刊。选择主题时考虑了主题的基础性、交叉渗透性和大跨度性,每期内容都经过专家宏观策划、精心审定,因此期刊深受国内外地学界、出版界人士的好评,逐步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第1(98-00)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地球科学思维、国外来稿选登、前沿、边缘、分支、热点、非主题来稿选登、研究短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矿田地质分类研究 吕古贤,L(U) Guxian
金属矿田地质勘探类型及其评价方案 吕古贤,L(U) Guxian
陆壳多次重熔与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田的形成 陈国能,邱惟,卢映新,彭卓伦,蓝恒春,娄峰,张俊浩,许清燕,王勇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胡宝群,邱林飞,李满根,孙占学,吕古贤,周义朋,白丽红,HU Baoqun,QIU Linfei,LI Mangen,SUN Zhanxue,L(U) Guxian,ZHOU Yipeng,BAI Lihong
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蚀变分带研究和构造岩相填图 王宗永,吕古贤,许谱林,杨人毅,罗毅甜,刘荣霞,薛长军,黄钗弟,杨飞
焦家金矿田构造蚀变岩填图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范潇,吕古贤,王宗永,邵鹤森,杨美汪,房长云,FAN Xiao,L(U) Guxian,WANG Zongyong,SHAO Hesen,YANG Meiwang,FANG Changyun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李文昌,刘学龙,LI Wenchang,LIU Xuelong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控矿构造系统研究 陈柏林,王永,陈正乐,李松彬,蒋荣宝,韩凤彬,崔玲玲,李丽,赵树铭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西区找矿研究 张宝林,吕古贤,苏捷,沈晓丽,刘瑞麟,刘军港,海连富,张国梁
胶东玲珑金矿田构造蚀变岩测量与成矿预测 武际春,吕古贤,霍庆龙,杨美汪,刘维民,朱随洲,WU Jichun,L(U) Guxian,HUO Qinglong,YANG Meiwang,LIU Weimin,ZHU Suizhou
胶东焦家断裂蚀变岩带韧-脆性变形定量化研究 许谱林,吕古贤,张迎春,周明岭,温桂军,王宗永,张鸿,许健俊,阮坤
青海祁漫塔格景忍—虎头崖矿田地质与找矿:岩浆-热力构造类型与构造-岩相填图 杨兴科,刘渭,何虎军,屈翠侠,晁会霞,江万,范阅,于恒彬
自然科学论文:锦屏“8.30”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
摘 要 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且点多面广,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各种地质灾害经常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怎样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研究与防治是目前大家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以锦屏 “8.30”地质灾害为例,详细介绍了高山峡谷地区因暴雨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锦屏,“8.30”地质灾害,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影响分析,成因分析
锦屏一、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境内,锦屏一级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的控制性水库梯级电站,其下游梯级依次为锦屏二级、官地、二滩和铜子林水电站。
地学前缘最新期刊目录
华北克拉通富铁矿成矿闪长质岩体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以鲁西富铁成矿区为例————作者:张保涛;梅贞华;李秀章;胡加斌;赵晓博;杜利明;曹其琛;胡创业;
摘要:华北克拉通富铁矿成矿闪长质岩体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华北克拉通鲁西富铁成矿区为例,从锆石原位微量元素角度入手,结合已有成岩和成矿理论,进一步揭示闪长质岩体岩浆作用及成矿效应,拟为进一步研究和找矿提供启示。研究样品采自成矿禀赋不同的矿床(点),用以反映不同闪长质岩体的特征差异。据锆石U-Pb年龄,识别出中生代(130 Ma±)和太古宙—元古宙(2500~2300Ma)两...
攀西红格岩体单斜辉石Sr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制约钒钛磁铁矿床成因————作者:郭艳峰;佘宇伟;李珊珊;朱志勇;谢秋红;何海龙;
摘要:攀西地区红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赋存世界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然而其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报道了红格岩体单斜辉石原位Sr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并以此探究红格岩体母岩浆侵位、演化和成矿过程。红格岩体根据岩石结构特征可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和上部岩相带。岩相学研究显示单斜辉石作为岩浆演化早期结晶的主要矿物之一,其Sr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母岩浆的Sr同位素特征。原位Sr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三个...
北秦岭公家坪金矿床Au-Ag-Te-(Bi)矿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作者:葛战林;高永宝;章永梅;顾雪祥;郑艳荣;马承;郝迪;董阳阳;冯李强;
摘要:公家坪金矿是北秦岭新近勘查的一处中型金矿床,矿体以石英脉型为主,产于中-晚三叠世花岗(斑)岩的NW-NWW向脆韧性断层中。矿石以富Au-Ag-Te-(Bi)矿物为特征,然而关于其矿物共生组合、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金的富集机理尚不清楚。显微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公家坪金矿床的碲化物有碲金银矿、碲银矿、六方碲银矿、碲铅矿、碲铋矿、辉碲铋矿和硫碲铋矿B;金矿物主要以含金碲化物和自然金为主,且自然金...
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作者:杨睿涵;杨业;曹振平;徐胜;
摘要:高能宇宙射线及其次级粒子与大气和地表物质中的原子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大气和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大气成因10Be主要由散裂中子与大气中的氧和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生成,被气溶胶吸附后在大气层中迁移并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到地表。相比于14C,10Be具有更长的半衰期(1.387 Ma),定年尺度可达数个百万年。相比于原位成因10 胶东半岛英格庄金矿床钠长花岗岩与闪长玢岩的岩相学、年代学研究:对存在多期金矿化事件的启示————作者:王业明;雷万杉;张海东;王腾;赵博;田洪浩; 摘要:胶东半岛面积不足1万km2,却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6000余吨,巨量金成矿特征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大量测年数据显示胶东金成矿时代集中在120±5 Ma,然而随着更多的不同金成矿年龄数据相继报道,引发了关于多期成矿的讨论,但这些讨论缺乏与金成矿相对应的地质体的佐证。本研究在英格庄金矿床中发现了可能与金成矿相关的含团块状、树枝状石英的钠长花岗岩和与石英-硫化物脉共生的... 山东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成矿闪长岩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及意义————作者:李秀章;孙斌;王来明;张文;郝兴中;戴广凯;朱学强; 摘要:山东齐河-禹城地区铁矿是近年新发现的矽卡岩型富铁矿,闪长岩是富铁矿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对闪长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研究,可以为含矿岩浆的演化和成矿作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提供信息。本文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不同矿区闪长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系统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角闪石根据颜色可以分为两类:稍早结晶的以斑晶形式存在的褐黄色角闪石和稍晚结晶的分布在半自形粒状结构闪长岩中或者斑晶边缘的黄绿色... 膏盐层与岩浆相互作用的磷灰石记录:以湖北程潮夕卡岩型铁矿为例————作者:朱乔乔;谢桂青;李伟;王倩;卢丽帆;段超; 摘要:过去的研究表明,膏盐层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邯邢地区的夕卡岩型铁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膏盐层与成矿岩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不清楚。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部鄂东矿集区内的程潮夕卡岩型铁矿为研究对象,对该矿区中的岩浆磷灰石开展了系统的显微结构、微区成分和Sr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程潮铁矿中岩浆磷灰石的Sr含量和Sr同位素变化范围均较大,其Sr同位素的高值与低值部分分别与区内沉积/热液石膏... 从晶体成核-生长热动力学剖析白云岩成因问题的新进展————作者:高和婷;李茜;朱光有;李生;王瑞林;侯佳凯;张杰志;郑凯航;陈庆; 摘要:“白云岩问题”已持续困扰了地质学家200余年,无疑是地质学上争议最长久的难题之一。为推进白云岩成因问题的研究,本文借助晶体结构分析对白云岩晶体结构特征进行差异性研究,明确其形成环境及演化特征,进而为揭示其成因机制提供依据。由于晶体结构和成核-生长动力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本文将晶体结构研究与成核-生长热动力学理论相结合,深入剖析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和条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结构控制了白云... 基于知识图谱的斑岩型铜矿预测研究进展————作者:董宇浩;王永志;田江涛;王成;温世博;李博文; 摘要:铜是我国对外依存较高的金属资源,其中斑岩铜矿是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为系统分析斑岩铜矿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80-2024年斑岩铜矿预测相关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知识图谱构建和数据信息挖掘。通过国家发文情况、国际国内作者和机构、关键词等多维度解析,结果显示... 塔里木盆地下丘里塔格组构造-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格局————作者:张鑫磊;方成名;高志前;冯帆;张继标;周家全; 摘要: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是塔里木盆地当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层系,恢复该时期盆内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可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在充分调研造山带及古板块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结合露头、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分析完整讨论了晚寒武世塔里木周缘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盆内构造沉积格局及与古地理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晚寒武世北昆仑洋和北阿尔金洋均开始发生洋陆俯冲活动,塔里木板块周缘表现为“南压北张... 全球变化、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作者:刘丛强; 摘要: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精准解析和预测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的深层机制、准确评估地球系统突变风险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专辑聚焦全球变化... 藏南活动断裂带第四纪CO2释放初探:来自钙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作者:曹晨晞;张茂亮;王立胜;王学锋;段武辉;徐胜; 摘要:青藏高原南部构造运动活跃,为深源含碳流体的形成和释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现今全球最重要的深部碳释放地区之一。如何估算地质历史时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深部碳释放通量是探索青藏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对深部碳释放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重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地质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活动断裂带内广泛出露的钙华沉积物为回溯地质碳排放提供了理想对象。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活动断裂带的44个钙华样品进行了铀系年代学... 北京市平原区典型区域浅层地下水铁锰成因及演化规律————作者:崔迪;任帅;鲁安怀;杨庆;常淼;赵泽熙;王世玉;席玥;荆红卫;沈秀娥;陈圆圆; 摘要:地下水是北京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中铁锰超标会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本研究以北京市平原区典型区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内采集并测试了125组地下水样品和1组钻孔沉积物样品,用于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铁锰平均浓度分别为0.99 mg·L-1和0.29 mg·L-1,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铁锰浓... 基于融合时空注意力机制LSTM模型的地下水位短临预测研究:以永定河东岸北京首钢园周边为例————作者:戴月星桐;牟夏;陈广峰;李云霞;夏艳红; 摘要:在生态补水、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减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在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的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及地下设施安全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准确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城市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以永定河东岸首钢园及周边区域为例,在传统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融合时空注意力机... 基于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的深覆盖区夕卡岩型富铁矿找矿方法探讨————作者:朱裕振;孙超;王怀洪;任珂;张文艳;沈立军; 摘要:齐河—禹城地区自2015年发现夕卡岩型富铁矿后,相继开展了包括地面重磁、电磁法等在内的多种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但由于该区处于深覆盖区,矿藏埋深大、矿化信息弱,数据解释工作存在较大多解性问题。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精度高等特点,本文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深部富铁矿找矿。通过采用宽线观测系统,以提高深部资料信噪比为重点,获得了高质量的处理剖面;对不同地层的地震波组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了新生界底界、石炭—... 基于快速鲁棒主成分分析的航磁异常识别与提取:以沉积变质型铁矿为例————作者:范振宇;熊盛青;葛藤菲;何敬梓;杨雪;李行素; 摘要: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作为无监督特征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的数据降维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领域。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为提高航空物探快速识别与提取弱异常信息的能力,本文采用基于非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IALM)算法的鲁棒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区域背景场与局部场分离。在保证计算结果鲁棒的同时,该方法更适用于大数据量航磁处理。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空间域信息提取与识别方法分离出... 西南非海岸盆地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作者:孟凡洋;刘国恒;吴义平;宋宇;苗淼;王锋;何志平; 摘要:基于来自标普全球的地震、钻井和烃源岩测试数据,分析了西南非海岸盆地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并探讨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该盆地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包括:1)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具有多旋回性,先后经历了陆内裂谷、陆间裂谷、过渡期和漂移期四期构造演化,发育了前裂谷系、裂谷系、过渡期和热沉降(被动陆缘)多套岩石地层,为发育多套油气成藏组合提供了基础条件。2)盆地白垩系发育下白垩统下阿普特阶、上巴雷姆阶、欧特里夫... 内蒙古欧布拉格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磷灰石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作者:钟景雨;张雅南;苏尚国;陈学根; 摘要:欧布拉格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中亚-蒙古成矿带中的狼山成矿带,是典型的与流体相关的矿床。通过岩相学、阴极发光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矿床中存在两类磷灰石。Ap-Ⅰ 常在角闪石、黑云母中呈包体产出,粒度较大,在100-200μm左右,自形,具暗绿色-褐色阴极发光,为典型的硅酸盐熔体结晶的磷灰石。Ap-Ⅱ 多分布于流体造成的矿物裂隙中,与硫化物、方解石、多硅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金红石等平衡共生构成流体... 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碳酸盐矿物原位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作者:李厚民;范昌福;李立兴;李以科;柯昌辉;李小赛;戴阳;余金杰; 摘要:针对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成因争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微区原位分析方法,对该矿床的碳酸盐矿物进行了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测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一号碳酸岩脉和菠萝头碳酸岩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分别为-9.24‰~-7.47‰(平均值-8.42‰)和-5.43‰~-4.14‰(平均值-4.82‰),具有或接近火成碳酸岩或岩浆热液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主矿、东矿和西矿白云岩中... 清洁燃料应用对船舶源硫酸盐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影响研究————作者:孙亦旸;张蓓;赵曦;朱佳雷; 摘要:船舶排放SO2在海洋大气中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PSO4)可通过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主要通过直接辐射效应(DRE)和间接辐射效应(IRE)对地球系统产生净冷却效应。本文利用地球系统模式和全球船舶排放清单,研究了在现行的全球0.5%燃料含硫量法规(0.5%S)控制下,以及将部分管控区的0.1%含硫量规定推行至全球的情景下(0.1%S),船舶源P...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