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双月刊)创刊于2015年1月,是由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教育技术学学术性理论双月刊。《数字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通过研究数字新技术和教育新理念,达到载体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展示立体化教育的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互动性、丰富性、最优性的教学目的。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及基础教育管理工作者。2015年1月计划出版第1期。2015年重点栏目和重点选题如下,请专家作者投稿参考。本刊办刊目标为核心期刊。
数字教育杂志栏目设置
特稿、理论前沿、网络教育、数字教育产品研究、域外观察
数字教育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教育学报
《教育学报》为一综合性教育理论双月刊,注重学术性和理论性,服务于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者及关注教育理论问题的各界人士。“繁荣教育学术、深化理论研究,让中国教育学术走进教育实际、迈入国际前沿”,是她的努力方向;“拥有国际视野,关注本土教育;注重学术规范,提倡原创研究”,是她的办刊原则。
数字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社会知识网络的中职课堂深度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吴斓;乐颖;韩■;余胜泉;
摘要:在智能时代,加强思维培养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包括拓展思维深度、激发思维主动性和丰富思维向度。而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进行深层次思考,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重要思路。社会知识网络有利于高阶思维培养,能够有效支撑深度教学开展。基于此,该研究构建了基于社会知识网络的深度教学模式,包括面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准备、基于社会知识网络的教学实施以及面向过程表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3个阶段,并以中职信息技...
基于深度学习的汉字硬笔楷书智能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作者:胡智丹;王志军;王萌;苏晨;
摘要:对手写汉字进行智能美学评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该研究基于真实的任务场景,选取师范生硬笔楷书作业建立分级评价数据集,通过新一代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构建汉字硬笔楷书智能评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从美学角度对硬笔楷书作业进行无参照分类评测的功能,模型按照优、中、差三个等级对测试集数据评测的总准确率达90.11%。该研究为人工智能应用于汉字书写质量的美学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参照
信息科技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力————作者:郭佳;闫志明;
摘要: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廓清其能力结构,对20名从事信息科技教学与研究的人员展开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最终构建出包括信息科技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信念、学生学情把握、多学科知识基础、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4项一级维度及其对应的12项二级能力结构体系,对指导当下和未来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的开展以及教师的培养、选拔和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学生创造力行为培养的课堂环境关系研究——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为例————作者:李睿;董艳;李凤媛;
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环境与学生创造力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来呈现这种关系的具体影响。研究选择了初中物理实验精品课程课例视频23个,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视频分析法收集量化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在构成课堂环境的11个因素中,实验材料和教师成为支持学生创造力行为培养的最显著影响因素。(2)在6个相关的创造力行为因变量中,试错修正和实验探究还未被当下的课堂环境要素充分激活。(3)...
多模态视角下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作者:古嘉欢;马秀芳;
摘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有助于教师发现课堂教学问题,提升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水平。然而,目前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较少。文章从多模态视角构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用ELAN 6.5软件对三节中小学人工智能优质课例进行了多模态标注,分析了师生在课堂中的模态分布特征、模态协同特征以及模态特征差异,并从模态类型和数量、模态协同方式有效性、模态间转换与配合等方面提出了中小学...
郑娅峰————作者:李强;
摘要:<正>郑娅峰,女,1979年5月出生,河南洛阳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信息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兼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员会秘书、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首席专家、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教育发展中心教育人才顾问等
苏书明————作者:李强;
摘要:<正>苏书明,女,1979年3月出生,河南禹州人,中共党员,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语文正高级教师。2021年中原名师。全国新教材优秀实验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许昌市十佳辅导员、许昌市最美教师、许昌市学科带头人、许昌市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核心成员。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班级及个人事迹多次在《小记者报》《教育时报》等媒体上刊...
《数字教育》2026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1.教育领域重大政策、焦点问题、热点现象研究包括对教育技术学有重大影响的政策的解读,对教育技术学重大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对教育技术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热点现象的分析与探讨。2.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对教育技术学原理、规律、研究方法等的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指导性、前瞻性
国内外智能素养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作者:叶青青;许金戈;谢梦菲;刘霞;
摘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智能素养为研究议题,采用文献计量法,透视国内外智能素养的研究焦点,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自2019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素养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且成果丰富。现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智能素养的概念界定、结构探讨和实践应用3个方面。未来研究需要注重概念辨析,厘清相近概念的内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开发标准化测量工具;...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内涵、应用与建议————作者:贾积有;刘怀亚;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必须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基础理论层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是什么?在实践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如何在不同教育阶段实现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些关键问题仍待深入探讨,需要一个统一且全面的解答。为此,该研究对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具体从核心理念、核心特...
协作学习中不同梯度问题支架对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差异分析————作者:张迪;王玲;聂竹明;陈雨亭;朱泽楷;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技能。在协作学习中搭建问题支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该研究基于强、中、弱不同梯度的问题支架,设计与实施了任务驱动式、项目式、探究式及自组织式协作学习活动,采用定量内容、滞后序列及认知网络分析法对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探析。分析发现:基于强问题支架的任务驱动式协作学习中,学习者集中于“辨识”与“理解”低阶思维层面发生关联与转换;基于中等问题支架的项目...
CSCL对学习者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49篇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作者:黄晓瑞;赵帅;王炜;
摘要: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尚未统一。因此,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以“CSCL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为主题,对2014年1月至2024年8月收录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的49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统计。研究发现:CSCL显著提升学生的非认知能力,CSCL在大学阶段效果最为显著,CSCL在不同学科领域对非认知能力都有促进作用,面...
混合现实(MR)技术能提升师范生技能训练成效吗?——基于22篇实证研究的元分析————作者:张姝;万茜;
摘要:将混合现实(MR)技术应用到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虽有大量研究探讨了MR对师范生技能训练成效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基于22篇实证研究的元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MR对师范生技能训练具有中等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实验周期、学科领域、样本大小、技能类型及技术类型作为调节变量进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MR对师范生开展的技能训练在1周以内的成效最好;MR对自然科学学科的师范生训练成效最为显...
计算思维游戏化测评的行为聚类与可解释性研究————作者:岑至林;詹泽慧;张洧轩;
摘要:计算思维的游戏化测评具有沉浸感和趣味性,其通过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测评,令测评结果相比传统的问卷及试题等测评方式更加客观且有效。基于此,该研究设计及开发了一款计算思维测评游戏“疯狂接水管”,其能够在游戏化情境下评估被测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计算思维能力。该研究利用了聚类分析技术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识别,分别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法识别能力欠佳学生和利用沃德误差聚类法遴选出能力优秀学生,通过对聚类结果进行...
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作者:朱立新;李新;宿金超;
摘要: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作为师范类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撑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但是,目前该课程在实践中面临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内容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以及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设计了基于嵌入式硬件和Python编程的新教学模式,明确了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平台与工具,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编程方法,提高编...
敏捷理念驱动的本科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作者:单俊豪;刘宇;刘永贵;
摘要:课程评价是保证我国高校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工作。传统课程评价体系无法让授课教师获得持续性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CIPP模型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应用于高校课程评价体系,然而此模型的总结性评价与判断式评价实践模式并未得到有效改进。该研究引入教育领域的敏捷理念,基于敏捷型CIPP模型设计本科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并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此评价模型获得动态化、真实性的学生视角...
基于体验学习圈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作者:徐崇榕;郭烁;郑宽明;刘明;
摘要:近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编程的应用领域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小学阶段开展编程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文章对图形化编程和计算思维进行了概念界定,以体验学习圈理论为核心理论支撑,构建了具体体验,丰富感知;反思观察,启发思考;抽象概括,传授新知;行动应用,实践创新;螺旋递进,总结反思五位一体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准实验研究,结合...
基于人工智能的双师型舞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者:伍婧;徐刘杰;朱敬东;李浩君;
摘要:该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了舞蹈学习的双师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智慧学习环境、教学资源、人工智能导师、智能评价、可视化反馈等要素。智能导师的加入打破了传统的师生二维关系,形成了“师-生-机”的新型教学关系,改变了教学结构。课外,智能导师发挥教学、评价、反馈等职能作用;课中,任课教师在智能评价和可视化反馈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化舞蹈教学。该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从舞蹈成绩、自我效能感和认知负荷等维度检...
促进计算思维发展的跨学科深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作者:黄嘉松;万昆;郑旭东;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既要突破学科学习的局限,又呼唤深层次的学习方法。跨学科学习与深度学习有着结构与内容上的本质联系,跨学科深度学习既强调突破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又具有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潜力。本研究以跨学科深度学习活动设计为实践指向,从计算思维学习与评价的三维概念出发,构建了促进计算思维发展的跨学科深度学习活动框架;之后,开展了以“智能温控开关”为主题的可视化编程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
詹泽慧————作者:李强;
摘要:<正>社会兼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客与跨学科教育研究组秘书长、广东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理事。国际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人文社科通讯》)、Frontier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前沿》)、Asia Pacific Journal of...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九江学院学报
- 省级金色少年
- 省级创新作文奇趣故事
- 省级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 北大核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北大核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初中生辅导
- 省级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小太阳
- 国家级少年电世界
- 省级语文天地
- 省级少年作家
- 省级英语画刊
- 北大核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伊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体育文化导刊
- 省级中学语文
- 省级新高考
- 省级小朋友
- 省级新课程学习
- 省级大学生
- 国家级中等数学
- 省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数学金刊
- 北大核心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怀化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职教论坛
- 省级阿阿熊
- 北大核心当代教育科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