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行政学期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甘肃行政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定位为政府研究,刊文集中于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研究与政府法治建设等三个板块。我刊遵循政府研究的办刊定位,正努力提高办刊水平。期以展示我国政府研究和行政学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荣获中国学术期刊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征稿重点:政府管理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重大选题应策研究和实证分析;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学理论前沿探讨和原创研究。我学报矢志成为我国行政学和政府研究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的高水准平台,为学界与政界搭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桥梁。期望学界同仁共同呵护和大力支持,推动我刊向更高水平发展。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政治学研究、公共论丛、政府管理与改革、学术专题、行政法研究与法治建设、公共经济研究、行政学基础研究、中华文化研究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行政管理杂志,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由天津行政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研究政治学、行政学、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践问题,提倡原创、严谨、厚重和宽容的文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上下避责与双重反噬:基层防返贫治理中政策空转何以形成?——以H县脱贫人口收入不增反降现象为例————作者:黄六招;
摘要:基层政策为何会陷入空转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学界对该问题的产生机制并不明晰。事实上,政策空转不仅涉及基层官员,还涉及中间政府、基层政府以及政策受众。H县防返贫政策案例表明,中间政府与基层政府为了共同应对不确定性的问责风险而形成了一种隐性的上下避责联合体,即通过策略模糊和数字生产实现了结果上的确定性。在准完全信息状态下,基层政府与脱贫户之间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通过“拼凑应对”和“理性计算”确保数据...
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作者:钟开斌;
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理论逻辑来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充分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风险观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生态韧性建设:何以可能与何以为之————作者:李理;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面对自然资源约束、社会利益冲突爆发、技术手段制约等多重挑战,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难度日益凸显,亟需新质生产力在技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层面对其高效赋能。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探讨新质生产力在创新要素集结、结构优化、组织适应和制度调试等层面赋能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研究视角。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观之,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生态韧性建设强调要加快以科技为核心的要素配置,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
中国科层制的动员属性:形态变迁与认识重构————作者:徐明强;
摘要:不同于韦伯式科层制的常规导向,中国科层制在运行过程中注重发挥政治动员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中国科层制的重要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动员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在动员范围、运作方式上呈现迭代发展的趋势。在时间、领域、结构、过程等不同维度上,当前中国科层制的动员属性具有特定的存在方式。对于科层制与政治动员的关系,有必要超越以往病理论、二元论、转型论、工具论的认识范式,在制度属性和概念内涵层面进行认识...
结构拟合:地方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分析——基于B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考察————作者:覃雯;
摘要:协同治理被认为是处理紧急情况的最佳工具。以往研究关注了影响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的结构性要素,却疏于考察结构性要素的转变过程。B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案例研究表明,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的关键是“结构拟合”。一是组织结构拟合,数字化平台将独立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纳入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信息传输即时划定部门协同行动的框架;二是权力结构拟合,议事协调机构分层分类归集跨部门协同的指挥协调权,统筹协同运作的过程;三是资...
有限统合:基层简约治理的限度与优化路径——基于鄂西北F乡镇的田野调查————作者:李岩;
摘要:形式主义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简约治理是破解这个结构性难题、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实现基层简约治理的关键在于提升乡镇政权的统合能力。在当前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基层政权面临着认证规范化、调适内卷化与回应形式化的“有限统合”困境。“有限统合”是基层政权主体性消退的结果,表现为治权集中、治理资源上移、治理组织虚化与治理内容无序扩张的主体性危机,这也导致了当前基层治理所面临的总体性困境。新...
“规划”与“累进”之间:社区韧性概念批判————作者:赵吉;蒋俐玮;
摘要:社区韧性作为城市韧性治理的关键尺度,其理论演进与实践应用面临多重张力。国内韧性概念应用经历了两次转变:从模块化理解转向系统化理解,继而尝试本土化创新。既有韧性理论在城市系统的应用存在局限,如模块化理解与城市的稳定性倾向导致议程割裂与系统刚性,演进韧性忽视跨尺度互动以及内生性风险源,难以适配中国社区的复杂治理情境。“规划韧性”与“累进韧性”辩证融合的新框架,主张社区韧性超越单一稳态假设,在“城市—社...
面向需求的城市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模型建构与案例分析————作者:孙轩;王佳怡;
摘要:城市化纵深发展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服务能力建设机制应置于需求侧演化与供给侧调适的交互系统中进行理论阐释。服务响应力、适应力与协同力的协同演化规律构成能力建设的核心机制,其本质在于通过需求精准识别、资源弹性配置与供给动态调适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差异化实践情境下,需求导向型能力建构模型具有显著解释效力,其通过需求识别精准化与服务供给适配化的双重革新,能够推动社区...
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的若干基本问题————作者:袁吉富;
摘要: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过程中,有三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一是关于文化的涵义和本质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关系到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判断。二是关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魂脉与根脉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推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两大基本关系。三是推进对于文明的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全球文明...
基于社会历史转型的国家功能及其治理现代化演变————作者:杨述明;
摘要: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性,社会职能为基本属性,国家治理实践就依此逻辑而展开。国家治理功能内嵌于社会运行过程,随着社会历史形态转型而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趋势亦是现时代社会转型之必然。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背...
区域整体性治理:一种城市更新有效践行的新路径——以W市“物业城市”建设为例————作者:李志杰;
摘要: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着眼,城市更新是城市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从W市“物业城市”建设的现实案例来看,“区域整体性治理”是推动城市更新的有效路径,该治理方式通过有机整合碎片化的存量地理空间,集中连片推进城市更新,显著降低城市更新的成本收益比,实质性提升城市更新的质量与效率。从社会实在的建构视角来看,城市更新中的区域整体性治理遵循如下运行机理:赋予长效性的现实功能、制定可行的构成性规则和强化集体意向的一致性,...
有增长的停滞:农地低租金流转的实践机制与社会基础————作者:王子阳;
摘要:在农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租金是兼顾小农户增收和农地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研究对农地流转租金的调整维系却较少讨论。在鲁西南军乡,面对小农户上涨租金的诉求,村委会采用以拖代解、资源俘获与转进为守等策略,使低租金的农地流转得以长期维系,催生了“有增长的停滞”这一反常现象。而小农户集体行动的高成本、村委会协商议价的弱驱动和基层政府政治监督的软约束,共同构成了组织庇护有效实践和再生产的基...
作为“方法论”的文化何以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作者:孟娴;魏崇辉;
摘要: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呼唤“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化出场。这既是对传统治理方式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开辟基层善治道路的有效探索。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政治文件表明,文化的“方法论”价值集中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滋养,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支撑。示范、认同、规约、整合四种文...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数法协同”的内在张力及其风险治理————作者:魏小雨;
摘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实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反映了行政权“限缩—简化”的双重面向。技术赋能与法治约束在行政权运行中的内在张力,可提炼为“数字治理型”与“控权监督型”两种制度建构的理想类型。两者的价值冲突也即数字化与法治化在协同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引发改革中权力失范、权利侵蚀及制度滞后等多维风险。对此,可建构制度弹性化的动态平衡治理范式,构建技术应用的权力行使合法性审查...
作为社区工作法的“家”:实践形式与效能机制————作者:夏可恒;
摘要:在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家”具有独特的制度与文化意涵。社区工作者在具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技术化运用、激活家庭世代发展内蕴的组织动力、发掘拓展家文化意涵,促进了社区柔性治理开展、组织动员优化和公共价值体系构建,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家”的社区工作方法。正是基于“家”的工作法的实践展开,社区实现了“家—社”互动制度化组织架构的塑造、社区日常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衔接、社区治理在地合法性基础的...
压力—叠变:积分制的数字化转型机理研究——以粤西D村为案例————作者:汪榆淇;吕鹏;张金庆;
摘要:运用“压力—叠变”框架分析乡村治理场域中积分制的“制度悬浮”困境及其数字化转型。粤西D村的案例分析表明,传统积分制转型受到功能性压力、政治性压力与社会性压力的催动,数字化转型则以工具叠变、关系叠变、价值叠变的“制度叠变”机制回应三重压力。数字积分制的应用带来多重效应,一方面促进了积分制制度延续与治理效能扩展,另一方面则引发排斥边缘群体、言论监管困难、运维持续风险、弱化乡土互动等“制度异化”现象,可...
统合调适:工作专班自主性适应能力提升机制研究——以湖北省Y区L镇Q村的调研为例————作者:金江峰;向恩利;
摘要:随着治理环境、任务要求和职能角色的变化,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打破常规治理体系,通过组织再造建立各种工作专班,提升适应能力。工作专班适应能力由“先赋性适应”和“自主性适应”共同构成。常规科层组织能给予工作专班“先赋性适应”能力,但工作专班建立后还面临对常规科层体制、变化社会环境、变动政策目标和复杂治理任务等适应性问题。工作专班会根据具体环境与政策情境,运用各种机制提升其“自主性适应”能力。湖北省Q村“共...
顶层设计、政策反馈与分层对接:复杂治理情境下的政策变迁——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案例研究————作者:武晗;王尚瑞;刘兆鑫;
摘要: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日益复杂的知识和信息难题,“顶层设计—分层对接”模式旨在通过出台统筹性的战略规划与个性化的政策细则,推动中国整体的制度变革。有关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案例研究发现,“顶层设计—分层对接”是一个从元政策、基本政策再到具体政策的层级衍生过程。它以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控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借助政策设计的“层级反馈”激发子系统内部的执行创新,从而弥合复杂情境下权力集中与有效治理间的张...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作者:杨旭;赵远跃;
摘要: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新型举国体制”巧妙借助“群众路线”“中央环保督察”与“达标锦标赛”,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性和“雁过留痕”的深刻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合力。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压力叠...
农民组织化的治理逻辑与当代价值————作者:杜姣;
摘要:组织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事业以及进行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经验。在乡村社会,组织群众主要指组织农民。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乡村治理视角对农民组织化问题展开整体与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村庄共域是农民组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场景,村庄共域的公共性、地方性以及实践性等特征与农民组织化的治理方式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中国村庄社会仍具备对农民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利益基础、社会基础以及制度基础。农民组...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民生周刊
- 省级广东公安科技
- 北大核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时代潮
- 国家级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
- 北大核心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社会治理
- 省级法治论丛
- 北大核心社会
- 省级山东人大工作
- 省级四川政报
- 省级理论界
- 国家级中国人大杂志
- 国家级两岸关系
- 省级学习月刊
- 北大核心现代国际关系
- 省级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 省级先锋队
- 省级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国家级世界知识
- 北大核心拉丁美洲研究
- 省级系统辩证学学报
- 省级海南档案
- 省级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 国家级中国纪检监
- 国家级世界
- 省级今日南国
- 省级社会科学家
- 省级传承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