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拉丁美洲研究

拉丁美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160/C
国际标准刊号:1002-6649
主办单位:拉丁美洲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精神文明导刊杂志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江西画报江西省杂志

   《拉丁美洲研究》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双月刊)曾用刊名:拉丁美洲丛刊,1979年创刊,是区域研究学术性刊物。研究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历史、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拉美地区重大现实问题和基本情况的刊物,主要刊载有关拉美地区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文教、科技、民族、宗教、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拉丁美洲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5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

  4、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5、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6、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392;总被引频次:22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420;综合影响因子:0.246

  7、拉丁美洲研究杂志荣誉:

  社科院优秀期刊进步奖

  拉丁美洲研究栏目设置

  拉美经济、拉美政治、拉美国际关系、拉美社会问题、中拉关系、热点专论、书刊评介、学术动态。

  阅读推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本刊设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当代中国改革的重大举措以及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外社会主义纵横”(多层次、多视角地介绍和研究当代国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派别、思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研究当代国际共运的新特点、新变化)、“前苏联东欧研究”(研究和介绍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社会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以及剧变后的新动态)、“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主义”(主要研究和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学术探索与争鸣”(着重鼓励就有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等栏目。

  拉丁美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编者的话

摘要:<正>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鉴于此,本期“区域合作与一体化”专题刊登了三篇文章对有关议题进行探讨。《议题中心度、条约合法性与南美洲次区域合作制度有效性》一文指出,议题中心度影响次区域合作制度的运作效率和成员国的政策一致性,而条约合法性则反映成员国对制度的主观感知,这两个变量使得南方共同市场与安第斯共同体等南美洲典型的次区域合作制度在共同关税、数字经济、电力...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墨西哥劳工治理模式的演进————作者:杨毅;杨怡雯;

摘要:在经济相互依存的时代,自由贸易协定是规范全球化浪潮下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劳工条款开始被纳入自由贸易协定,不仅能够在区域和跨区域层面为解决劳资纠纷提供具体框架,还可以通过制定符合缔约国特定情况的劳工条款改善其劳动环境,影响其劳工制度,进而实现其劳工治理模式的转型。墨西哥的劳工制度和劳工治理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这一进程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墨西哥劳工改革与其国内改革的内在...

美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供应链转移与中国供应链安全————作者:姜玉妍;刘学东;徐沛原;

摘要: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演变。美国以“去中国化”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关税壁垒、技术限制与同盟重构等手段,推动供应链向区域化转型。在《美墨加协定》框架下,美墨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墨西哥凭借地理优势与政策红利,顺势推出“墨西哥计划”以进一步承接近岸制造业转移。随着制造业产能向北美加速转移,中美之间的贸易份额不断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结构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

中国—巴西“发展中大国关系”典范及其全球治理意义————作者:王文;徐天启;

摘要:既有的大国关系对全球治理影响的讨论往往聚焦于主要大国间或超级大国间,对其他类型大国关系关注较少。百年大变局下,“发展中大国关系”已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边际力量,将显著影响全球治理变革方向。中国、巴西分别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长期坚持发展导向务实合作,通过密切沟通、扩大贸易、增加投资、尊重彼此意识形态等方式,成功打造了“发展中大国关系”典范。全球治理视角下,中国—巴西合作增强了南方国家...

角色理论视角下巴西的国际发展三方合作————作者:张效民;张欣怡;

摘要:新兴援助国的创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实践正推动国际援助体系发生结构性变革。作为代表性新兴援助国,巴西积极构建三方合作的横向伙伴关系,采取技术优先的合作导向,打破并超越传统国际援助模式的路径依赖。在三方合作的具体实践中,巴西逐渐构建起拉美地区安全“稳定器”、全球南方“好伙伴”以及全球治理“深化者”的角色。这种多元角色定位源于巴西国内政治、经济转型所积累的硬实力资源与三方合作的结构优势。然而,基于霍尔斯蒂的...

议题中心度、条约合法性与南美洲次区域合作制度有效性————作者:李成琛;凌胜利;

摘要:冷战结束后,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和平与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尤其在南美洲,多个次区域合作制度相继建立,以应对多样化的区域问题。尽管这些次区域合作制度具有相似的目标,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有效性却不尽相同。既有研究将次区域合作制度作为研究主体,主要从大国主导、制度重叠、合作共识三方面对次区域合作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突破合作制度整体性的限制,尝试使用议题中心度与条约合法性这两个变量来解释次区域合作...

巴西气候外交战略:演进历程、策略调整及全球影响————作者:赵书浩;

摘要:在全球多极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硬实力”不均衡现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战略实施面临多重挑战。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巴西依托亚马孙雨林资源,积极开展气候外交战略。经过自卡多佐政府以来约30年的实践,巴西已构建起涵盖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级的气候外交框架,涉及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气候治理、亚马孙主权和国际化冲突等领域。巴西气候外交经历了强化期(1994—2016年)、弱化期(2017—202...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作者:赵琳;

摘要: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优质高效传播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对于增进中拉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际影响、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徘徊时期、发展时期、深化时期四个历史阶段,可谓伴随中拉关系的时代脉动而演进。当前,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成就斐然,但深层矛盾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重视文化输出而忽略文化对话、重视政府传播而忽略民间交往、重视...

族裔利益集团如何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基于对美以委员会和古美基金会的分析————作者:李德鹏;杨佳腾;

摘要:族裔利益集团作为美国政治中的重要力量,在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解族裔利益集团与总统、国会议员、其他利益集团及海外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是把握美国外交决策逻辑的关键。本文引入多重委托代理理论,探讨族裔利益集团如何通过游说、政治献金和选举动员等手段,构建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网络,进而深度介入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演变。本文选取美以委员会与古美基金会作为案例,两者分别代表以维系战略...

中拉经济外交的演进与差异化推进路径————作者:洪朝伟;

摘要: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拉经济外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深化了解、加深合作,到努力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和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中拉经济外交的内容不断深化。中拉经济外交以正确义利观为导向,以共同发展为驱动,是对南北型合作模式的超越。本文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从整体外交、贸易外交、投资外交、金融外交、基础设施外交五个领域构建了一个刻画中拉经济外交的指标系统,对中拉经济外交的特点...

拉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拉命运共同体————作者:王亚杉;

摘要:拉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经历一场理论的“去殖民化”和“跨本体论”转向,以对抗西方现代性霸权话语体系下的整体化与单一化发展逻辑。杜塞尔的解放哲学思想从“外部性”的伦理政治立场出发,重新思考被殖民与边缘化群体的主体性地位,提倡一种“跨现代”形式的内在自主、自我解放。基哈诺对殖民性的批判研究阐释了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殖民地之间的纠葛,主张从多重维度破除西方现代性发展的殖民主义权力矩阵。埃斯科瓦尔的“...

“新门罗主义”与中美拉关系————作者:宋均营;周志伟;思特格奇;张一飞;谢文泽;

摘要:门罗主义构成美国处理对拉关系和塑造西半球秩序的底层逻辑,一直延续至今。自1823年《门罗宣言》提出以来,200年间门罗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形态。然而,门罗主义的目标体系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政策调整更多在于目标排序的相对调整,而不是目标选项的取舍。特朗普的“新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表现出新的特征:安全利益在目标体系中更趋紧迫性,干涉主义、排外主义、孤立主义特征均有所凸显。需要注意的...

中拉关系发展新特点彰显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涵————作者:张慧玲;

摘要:2025年5月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标志着中拉关系发展迈向更高阶段。本文立题核心在于通过中拉关系发展新特点探求新形势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涵,破题核心在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框架为基础,以当前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等国际国内新形势为背景,从政治关系、经贸合作、多边协作和人文交流四个维度解析中拉关系发展新特点。中拉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迈向“命运共同体”...

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新特点、新趋势及理论内涵————作者:林博;

摘要:自2017年拉美地区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后,中拉在各领域的合作全面深化。在当前国际经贸、投资环境被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破坏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全球南方区域的投资不断加强,为全球经济合作和增长注入了“强心剂”。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规模增长快速、质量提升显著、领域不断丰富、效益日趋多元、本地化突出等特点。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

新书推荐

摘要:<正>金砖国家能源资源与合作前景展望窦立荣张国生等著2025年1月出版本书不仅涵盖了业界专家对金砖国家能源合作领域的专业研判,还系统整理了大量的数据、政策文件及案例,为新时期金砖十国能源合作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本书聚焦能源合作视角,系统阐述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梳理了金砖十国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资源的潜力,回顾了金砖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分析了金砖国家加强能源合作面...

编者的话

摘要:<正>中拉命运共同体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本期习近平外交思想阐释专题分别从中拉关系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对此进行探讨。《中拉关系发展新特点彰显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涵》一文指出,中拉论坛正式运行10年来,中拉各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中拉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迈向“命运与共”,为新时期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做出巨大贡献,彰显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涵

技术转移与要素调动:后发国家创新产业成长有效性的分析————作者:吴泽平;

摘要:创新能力的强弱昭示着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深刻影响着一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而创新产业的成长效果则是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技术进步具有累积性、自我增强性和轨迹可预测性,加之创新环境的相对落后,相较于先发国家,后发国家的创新产业培育更为困难。在国际层面,在主要技术提供国与后发国家不存在战略竞争的前提下,来自先发国家及其控制的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为后发国家创新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发展之“东...

中国对拉直接投资是否会与美国形成“零和博弈”?————作者:高智君;

摘要: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加剧了美国战略界的焦虑。美国认为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将对美国的利益造成冲击,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一“零和博弈”思维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美国近年来的对拉经济政策。既有文献侧重探讨中美在拉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的异同、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对当地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如何影响大国在拉美地区的供应链布局,而有关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美国的研究较少。在美国日益防范中国在拉...

中国经济外交的“赫希曼效应”:基于“一带一路”的分析————作者:王金波;

摘要:经济相互依存如何影响国家间关系?相互依存的加深能否提升相关国家与中国外交立场的一致性即“赫希曼效应”?基于2000—2023年中国与相关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双边政治关系和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库数据,本文以“一带一路”伙伴关系为代理变量,采用多期双重差分和交叠双重差分法,就中国经济外交的经济、政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或代理变量,不仅显著提升了伙伴国与中...

精英集团、权力结构与私有化改革失败:墨西哥案例————作者:李昊旻;

摘要:20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私有化改革大都经历挫折,政治精英集团与经济精英集团合流导致的高度集中型权力结构是私有化改革失败的关键。对墨西哥政治、经济精英集团的演变以及墨西哥电信私有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表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墨西哥的权力结构演变呈持续集中态势:在政治精英集团内部,右翼技术官僚集团逐步取代传统型政治领导人;金融寡头集团对国民经济的垄断程度以及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不...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