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学报
国内统一刊号:51-1541/D
国际标准刊号:1008-679X
主办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主管单位:中共成都市委
上一本期杂志:《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政工师毕业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以反映中国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水准与最新成果,倡导学术精神弘扬光大与科学文明的广泛传播为办刊宗旨,注重学术性、先锋性、理论性、专业性和知识性。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的国家期刊。是作者科研、晋级、职称评审等权威依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的国家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邓小平理论、经济纵横、党的建设、历史与文化、城外纵览。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内容与路径:《向导》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 杨连珍,刘德军

  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思想比较 陈文剑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探索——以《共产党宣言》为考察文本 孙秦敏,王磊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张改凤

  政治语境下“有权不可任性”的三重思考——兼谈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祝小茗,姜杰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历史轨迹、现实境况与实践推进 张霜,王颖

  成都市基层党委依法执政的现状与法治路径研究 孟大川

  完成土地确权在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李莉

  成都市融入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对策研究 邢海晶,薛一飞

  论城镇文态与生态合一化建设——以成都、北京等城市为例 王光龙

  成都市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机制研究 于建华,任心甫,黄超,王颖

  试论朱熹的“气象”及“气象浑成” 杨玉华

  信仰与理性之间的自我观照——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孙恪廉

  试论大众传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刘红叶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王进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成都市为例 李霞,车欣怡

  新常态下成都深化统筹城乡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李新平,眭海霞,张晓雯

  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 课题组

  政治与法律投稿:中国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形态学比较

  摘 要: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殖民城市集群住宅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逐渐遗忘,甚至面临消失的命运。针对当前千城一面的中国建筑现状,通过对六个殖民城市的早期集群住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图形学分析,阐明不同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形态、相互之间的区别、与传统住宅的关联,分析自然、社会及人文等环境因素对其产生及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住宅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对现代城市住宅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政治与法律投稿,早期集群住宅,形态学,殖民城市

  Abstract:Nowadays Chinese early mass-housing of colonial cities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have been gradually forgotten,even face the disappearance. Through morphology analysis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arly mass-housing in six cities,this article elucidated the type,the difference of them,as well as the association with traditional housing,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ss-housing form, so as to reveal the inherent law of mass-housing development.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作者:王慧新;

摘要:马克思辞世后,恩格斯结合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发展,继续聚焦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未来走向的“缩短论”思想,丰富了唯物史观。一方面,从西方资本主义的特征演变与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事实分析了资本主义新变化;另一方面,从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抉择、俄国社会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未来图景等维度构建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这一思想运用特殊与普遍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质————作者:程刚;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出一系列鲜明特质,包括强烈的问题意识、严格的标准要求、高超的贯彻智慧、科学的系统思维、深厚的人民情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刻把握这些鲜明特质,对于夯实作风建设根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探析————作者:高健;唐凯玥;王靖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建设,强化矛盾源头治理与安全智能治理,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格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创新德治法治智治的方法,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实践向度探析————作者:李刚;程馨琳;

摘要: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这一重大判断不仅蕴含着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认识,同时还反映了党对人民实践作用的高度肯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调动人民作为主体的实践能动作用,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发展的磅礴力量。因此,在充分认识到人民改革主体地位之后,还需要弄清楚改革的主客体、主体之间及其动力效能问题,解析其中的结构要素、立场张力、动力效能等三重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取向的重塑————作者:庾虎;

摘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对人类社会发展坏的或对社会进步消极的方面,随着世界历史与世界交往的深入,这些存在获得了重塑的条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则是重塑的载体与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价值取向的重塑,是为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文明取向的重塑,通过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不同文明在全球社会中和而不同、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世界历史制度...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进路————作者:李记;汪希;

摘要: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与党外各个要素、主体与客体各个层面在运行和交互中形成的总体性状态。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有助于增强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营造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厚植百年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生成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为历史支撑,以党内政治生态优良传统为经验借鉴,以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纵深建设风清气正的党...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时代价值和弘扬路径————作者:钱金凤;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贯穿了党波澜壮阔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理论样态、各个具体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蕴含的故事与事迹以及由精神谱系所反映的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经验集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在党的建设领域,精神谱系为其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中华民族伟大...

“投资于人”的价值意蕴及其机制建构探析————作者:姜业敏;秦洪卫;

摘要:“投资于人”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标志着发展范式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一理念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突破,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聚焦于“投资于人”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困境的突破与价值救赎,阐述“投资于人”的多维价值意蕴,并从以制度赋能机制构建长效保障体系、以政策协同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以文化驱动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投资于人”的机制建构路...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4.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5.马克思主义经典及当代阐释6.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7.“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8.政治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研究9.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10.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1 1...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欢迎各界人士惠赐稿件

摘要:<正>投稿须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是由中共成都市委党校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开展理论性、现实性、前瞻性的解读和研究

三维协同:制度、要素、创新 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葛传光;

摘要:研究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部署,深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性构建“制度—要素—创新”三维分析框架:制度支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需深化市场化改革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破解生产关系与新型生产力的适配性难题,建立健全智能时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同进化机制;要素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劳动者要素亟需实现由技能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劳动资料要素须加速智能化转型,劳动对象要素应着...

青年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五重缘起——从《莱茵报》到《共产党宣言》————作者:常凤艳;张鲲;

摘要:以“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哲学背景的凸显为展开视角,以《莱茵报》时期到《共产党宣言》发表期间的经典著作文本为研究基础,系统考察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逐步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指引、逻辑启发、历史确证、直接动机、现实需要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是哲学思辨、经济学研究、历史考察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通过重新审视马克思从哲学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缘起与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真...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意蕴————作者:王玲玲;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揭示了城乡对立根植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城乡对立激化各方面矛盾,并指出城乡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实践成果,其中贯穿了以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的理论逻辑,党的百年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历史逻辑,以及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新时代,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城乡协同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也将助力人口规模...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三要素的生态意蕴————作者:陈业欣;韩淑梅;

摘要: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在历史哲学的纵向视野中揭示生产力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突破。在他看来,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并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为一条隐藏主线贯穿于三要素的阐述之中。在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并从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三个要素中共同构建了绿色发展的基本框架,从绿色技能提升和角色转型上塑造“新”劳动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历程、内涵与意义————作者:王昕;

摘要:“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创新论断,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围绕“国家治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和“国家治理保障社会发展秩序”两个重要问题进行持续探索,掌握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合理回应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时代变化。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治理和...

“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省思及对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启示——基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文本分析————作者:宗瑜;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洞察。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对传统自然观进行深刻反思,审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关系,揭示人类过度开发自然引发的对立状态,并强调了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内涵。作为“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呈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遵循恩格斯思想的辩证思维,在本体论、价值观、发展观、治理观、全球观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旨在构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范式。...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的哲学意蕴阐释————作者:王先亮;

摘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中极为重要的议题,显示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的丰富哲学意蕴。在认识论维度上,它反映的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及爱国主义要求,彰显的是当代中国语境中爱国主义的根本属性,揭示的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体内容。在价值论维度上,它标定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准则,奠定坚守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价值根基,设定中国人民在新时代...

习近平全球文明观对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作者:刘世强;周鑫;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立足物质生产实践,深刻揭示了文明交往的存在基础、发展进程、内在动力和未来趋向。新时代的中国立足文明交流交融交锋的历史大势,以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为科学指引,在深刻反思资本主义文明交往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全球文明观。习近平全球文明观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基本前提,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追求,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共识,以加强文明交流合作为创新路径,是建构世界文明新...

党的领导话语叙事历史演进的理论阐释————作者:王富军;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话语经历了从“绝对领导”“一元化领导”到“党是领导一切的”,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再到“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领导话语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侧重于“革命”话语叙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侧重于“现代化”话语叙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叙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复兴”话语叙事。这些话语...

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脉络及当代价值意蕴——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实践回溯————作者:吴亦昕;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开启改革到明确方向、从持续深化到总结经验、从明确提出到发展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萌发、探索与演进贯穿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从实践回溯的角度挖掘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改革事业的重点,从而深刻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蕴含的深刻价值意蕴,即从理念革新、体制改革、协同创新等方面开辟了全面深化改革...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