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目前广西惟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统战理论研究学术期刊。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重点研究宣传党的统战理论政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教学服务。获奖情况:2008、2010年度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同心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统战理论与实践、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经济、文化、和谐三大统战研究、民族研究、中华文化、统战文化研究、观察与思考、法律与经济问题研究、干部培训研究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0年,由中共辽宁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择优、侧重于刊发统一战线理论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报设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政党制度研究、参政党建设、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党外知识分子问题、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统一战线史、民主党派史、多党合作史;民族与宗教、辽宁省民族与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研究、非公有制经济、非公领域统战工作、非公经济代表人物风采、工商联理论与实践;民主政治建设、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国学与中华文化、港澳台问题、海外华人华侨世界、辽宁区域文化、社院工作研究、社院培训与教学研究等栏目。竭诚欢迎广大统战理论研究者、人文社科理论研究者以及全国各高校教师、博士研究生惠赐稿件。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耦合关系的三维探赜————作者:褚尔康;孙磊;
摘要:科技创新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两个耦合性命题联系起来的“纽带”。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维度上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制度维度上是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效能优势的实践转换;在路径维度上表现出以科技创新为中枢的领导体制、资源配置、体系构建、产业创新的完善方向。以上三个维度呈现出一条逻辑链条,即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为...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理论基础、作用机理与实践理路————作者:余慧;刘纯明;
摘要: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赋能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能够在政治层面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经济层面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在文化层面推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在生态层面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新时代新征程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要从科技赋能、信息共享、生态引领和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着力,不...
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人民政协研究————作者:张山;
摘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及其劳动人民谋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为建立中国人民政协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为指导,科学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形态探究————作者:杨绪强;
摘要: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聚焦党和政府中心任务,通过协商民主最大限度凝心聚力形成相对一致意见的有机互动过程,是实现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一中心三主要”职能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的集成体现。人民政协75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一以贯之的中心环节。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协商性共识,是一种“求大同”的相对一致的共识。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形成的格局形态为“同心圆”形态,呈...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作者:赵峻敏;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远的文明性赓续了中华文脉,以现实的可行性印证了中国方案,以民族的自主性凝聚了中国力量,擦亮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实践方式、发展模式和文明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以马克思主义为叙事内核,以中华文明为叙事底蕴,从多维度出发,在世界场域和中国实践互构中强调主动叙事、历史叙事和全球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门关于现代化的新科学,内蕴了中国创新和文明追求,展现了人类...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逻辑与建构理路——基于“古今中西之争”视角————作者:曹嘉辰;吴文新;
摘要: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层面的主体特性。中华文化主体性自在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并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而动态发展,大体经历了自在生发、动摇与调适、重新建构与巩固等三个阶段。“古今中西之争”作为中华文化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境遇,成为探讨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视角。历史地看,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着重处理好古与今、中与西、根脉与魂脉的辩证关系。立足当下,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塑造主体交往新范式...
契合性与启示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统战工作耦合探析————作者:孔聪;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了数千年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魅力,展现出顽强且旺盛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统战思维,“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团结联合”的优良传统、“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等与统一战线高度契合。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智慧,实现耦合创新,助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内在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作者:方烨;刘艳云;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话语创造。加快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推进政党制度话语大众化、提升制度自信与认同的客观要求,是破解话语霸权、塑造良好形象的战略要求,是提升治理效能、推进世界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眼话语的构成要素,解决好构建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实践论:鉴往与开来————作者:李富强;吕文涵;
摘要:从民族史的角度看,一部广西地方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是形成了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其本质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是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根基。新中国成立之后,广西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遂行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开创了广西民族团结和睦、经济兴旺繁荣、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大好局面。“五个认同”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岭走廊民族迁徙互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作者:颜洁;赵明龙;
摘要:南岭走廊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走廊,历史上这一走廊的民族迁徙呈现出苗瑶族系南迁东进、汉族南迁演化、壮侗语族分化、回族南迁、京族北移等特点,并形成走廊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民族共同体基础。南岭走廊各民族的空间特征、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文明贡献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广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路径————作者:胡海燕;
摘要:广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贯彻建设教育强国精神的重要路径,是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目标导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广西高校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通过采取持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活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校园、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等举措,取得...
海外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研究——以文莱中华中学华裔新生代为例————作者:马莉莉;
摘要:文莱中华中学是中华文化在文莱传承的重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文莱中华中学的华裔新生代保持着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具体体现在对文化选择、语言应用、礼仪举止以及儒家价值观的传承上。其中,文莱中华中学的华裔新生代在文化的选择方面,更趋向从自身价值收益和社会认可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与选择。因受地区政治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较深,在其身份认同方面展示出了复杂性。可从调整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策略出发,鼓励国内相关单位...
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作者:武雯宇;努力曼·依米提;
摘要:中华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着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与独特魅力,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国家形象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符号象征意义的传递、视觉表达的刺激、认知联结的内嵌、情感共鸣的表达等对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内在传递和塑造机制,进而提出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三个具体路径,即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的历史资源与文化意涵、强化中华文化符号的...
稿约
摘要:<正>《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广西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统战理论研究学术期刊,1996年6月创刊,1998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具有ISSN/CN标准刊号,在国内政治类刊物中享有良好的声誉。本刊以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研究为关注重点,兼顾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着力突出统战性、理论性、宣传性、地方性办刊特色,力求动态反映和深度研究并举,强化刊物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开设...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路径与运行机制————作者:许奕锋;曹璐;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应立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理念价值为内核要求,进一步拓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路径、优化自身的运作机制,充分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性。要立足完善政治制度体系、优化体制结构、创新方式路径等,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结构性关系、政党制度内部的构成要素、制度功能与优势的实践场域等方面出发,深入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在邕举行————作者:曾志东 ;潘丽霞;
摘要:<正>2024年9月10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在邕举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钱学明,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任林怀勇出席并讲话,民革广西区委专职副主委李拥军代表各民主党派广西区委、自治区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致辞。典礼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李银霞主持
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三维探析————作者:姜敏;
摘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中国和越南两国凭借深厚的历史渊源、共同的思想基础、相邻的地理位置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现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合作,并达成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国和越南两国深化互信合作,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对中越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网红群体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研究————作者:陶贤都;
摘要:网红群体对粉丝、网络生态、社会格局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已成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做好网红群体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有利于提升统战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推动互联网空间治理以及粉丝文化的治理。目前,网红群体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机制还不完备,面临着网红群体思想政治素养差异明显,少数网红群体主体责任意识缺乏,个别地方对网红群体统战工作重视不够、针对性不足等困难和问题。网红群体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机制创新...
我国党外人才培养:特点、机理和规律(下)——中国共产党党外人才工作研究系列之三————作者:祝远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党外人才培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党外人才培养工作中,逐步构建了以共识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引领机制、以“五大能力”为重点的能力素质培养机制、以政策制度文件为主体的有效保障机制,并在实践中探索了思想政治引导贯穿党外人才工作始终、评价体系与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相配套、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培养体系相辅相成、党内党外人才工作统筹协调配合等规律,推动新时代党外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
鼓楼:汉侗建筑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丰碑——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系列之六————作者:覃彩銮;
摘要:鼓楼是侗族特有的一种木构建筑,是侗族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侗族地区的每一个村寨里,都耸立着挺拔的鼓楼。鼓楼是侗族人民在借鉴和吸收汉式宝塔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社会生活需要,运用独具匠心的营造工艺构建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形式。鼓楼既是侗族村寨的标志,也是汉侗民族建筑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成的历史丰碑,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木构建筑成就与面貌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西藏发展论坛
- 省级《档案春秋》
- 南大核心政治经济学评论
- 省级传承(学术理论版)
- 省级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青年研究》
- 国家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 省级《上海党史与党建》
- 省级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 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红旗文稿
- 省级党史文苑
- 北大核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社会政策研究
- 省级《改革与开放》
- 省级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台声
- 省级《公民与法》(法学版)
- 省级西南民兵
- 省级人民文摘
- 省级《中国市政工程》
- 省级西部学刊
- 北大核心《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省级《攀枝花学院学报》
- 省级《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国家级工会博览
- 省级国际资料信息
- 省级机构与行政
- 南大核心重庆社会科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