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综合刊物,1956年创刊,双月刊,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本刊分别被国内权威检索机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同时进入“CA千种表”、“国际药学文摘”、Elsevier数据库等国外权威检索数据库。屡获国家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教育部等各种奖项。据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3-2004)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的影响因子为0.844,2004年的影响因子为0.810,分别位居高校学报(医药卫生)第1位和第2位。在药学学术期刊中也是名列前茅(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8位),在药学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本刊突出创新成果、前导预测、科研跟踪、权威评述,具有“药学前沿”、“获奖成果”,“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交流”,“综述”等品牌栏目,因此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发行数量大、出版周期短的特点。本刊坚持以高学术品味示人,为医药科技人员报道新成果、提供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开拓新视野架起了科技交流的桥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4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药学前沿、论文、简报、技术交流、综述、论坛、快报、获奖成果、文摘、书讯、国内外会讯、新药之窗、学术交流活动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周华娜;姜楠;韩雨薇;寇俊萍; 385-392
2 代谢调控技术在放线菌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应用进展 张亚;周长林; 393-399
3 药物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文柳静;王晨; 400-405
4 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魏强强;段文虎;周金培;张惠斌; 406-415
5 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Ⅷ).均三唑硫醚酮缩氨基硫脲衍生物 谢玉锁;高留州;闫强;吴书敏;倪礼礼;黄文龙;赵辉;胡国强; 416-420
6 一种改进的卡巴拉汀制备工艺 吴家权;周平;刘洋;接传明;曹焕岩;彭涛;李晓红;张海军; 421-425
7 柳叶白前中非C21甾体类化学成分 余舒乐;马林;吴正凤;赵守训;王磊;叶文才;张健;殷志琦; 426-430
8 2015年获批的11个重磅炸弹药物 430+443
9 含聚多价适配体的长链DNA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输 张志庆;王芳;周亭;张国栋;王秀凤;李昀泽; 431-435
10 粒径差异化的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李会鹏;苏志桂;陈明磊;孟凡飞;孙敏捷;王岩;张灿;平其能; 436-443
11 一种快速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 周琳;刘巍;狄斌;陈金龙; 444-449
12 LC-MS法鉴定利伐沙班有关物质 刘超逸;张戈;杭太俊;王磊;张晓飞;宋敏; 450-457
13 槲皮素、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黄敬群;王军;尹中信;郭瑞峰;陈健;梁化印;刘艺; 458-463
14 2015年16月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 463
15 黄酮类化合物GL-V9对人胃低分化黏液腺癌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李国君;赵凯;姚彧远;申乐;郭青龙; 464-468
16 2015新版《中国药典》发布 共收载药品5608种 468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论疗养院里的康复医学的发展
论文导读:定期开展科室民主生活会,使科室在和谐的氛围中持续发展。医院应从临床、教学、科研、政策导向、资金扶持上加以引导,在科研立项、设备引进、资金投入、学术交流等方面向康复或与之相关的专科、专病倾斜。使科室的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仪器设备更趋完备,人员配置更加科学。在不断激发内涵建设活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院际间、学科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学术氛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豆蔻明通过mTOR-ROS轴抑制肺成纤维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作者:刘颖;李慧星;邵琦;张耀帅;孙磊;
摘要:豆蔻明(cardamonin)是一种具有抗衰老潜力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但其抗衰老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博来霉素和过氧化氢(H2O2)分别诱导细胞衰老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豆蔻明处理细胞,探讨豆蔻明的抗衰老作用和机制。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SA-β-gal)染色检...
藏茴香基于入血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抗白癜风作用机制————作者:谭玥玥;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臧登;李淑萍;夏依丹·阿布力米提;信学雷;贺飞;
摘要:研究藏茴香果实(Carum carvi L.)的抗白癜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利用质谱采集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鉴定藏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入血成分—靶基因— 通路”网络,利用体外实验对藏茴香提取物及关键入血成分刺槐素进行药效验证。在藏茴香果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88种化学成分,SD大鼠含药血浆中鉴定出11个原型入血成分及26个代谢产物。预测了关键活性入血成分14个...
乙型肝炎病毒对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的耐药性研究————作者:杨泽春;刘媛媛;梁明辉;王鹤望;杨洁;展鹏;贾海永;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性健康挑战,现有药物如聚乙二醇干扰素类和核苷类似物存在长期用药毒性、病毒易产生耐药性及无法清除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等局限。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core protein allosteric modulators, CpAMs)作为新型抗HBV药物,通过...
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药物治疗策略————作者:徐嘉荇;李雯婷;劳嘉怡;刘康;
摘要:血管老化是人体衰老的关键诱发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心肌纤维化、高血压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基础。研究认为,血管老化是机体衰老的始动环节,而细胞衰老是血管老化的重要机制。血管衰老的过程主要涉及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和平滑肌细胞的衰老。因此,本篇综述围绕ECs衰老涉及端粒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代谢紊乱等相关分子机制展开,阐述了EC...
黄蜀葵花及其黄酮类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作者:余怡虹;李楠;吴洁;
摘要:黄蜀葵作为传统中药,其干燥花冠以“利尿通淋、消肿解毒”功效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等肾脏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黄蜀葵花Abelmoschi Corolla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β-D-葡糖苷酸和槲皮素等7种特征性成分。这些黄酮成分可通过多...
纳米给药技术在细菌性肠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王志浩;宁厚齐;章伟成;郭怀兰;刘恩超;
摘要:细菌性肠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面临药物稳定性差、靶向性不足及耐药性等问题。近年来,纳米给药技术的发展为细菌性肠炎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综述回顾了纳米给药技术在细菌性肠炎治疗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了合成与天然纳米颗粒在细菌性肠炎中的应用。这些纳米颗粒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穿越胃肠道屏障,将药物精准递送至病灶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同时,纳米颗粒对肠道...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藏药佐汤卡擦丸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机制————作者:更桑;邹欣欣;白玛罗布;扎西道知;纪雪娇;多杰仁青;黄凤杰;
摘要: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藏药佐汤卡擦丸(ZTKCW)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68个ZTKCW活性成分和518个药物-疾病靶点,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鸭嘴花考林酮碱、木犀草素、异紫堇球碱、秦皮乙素、甘草素等8个ZTKCW标志性核心成分和AKT1、TNF、IL6、STAT3等8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表明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JAK-STAT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表面蛋白表征方法及其在疾病靶标发现中的应用————作者:张越阳;邵畅;郝海平;叶慧;
摘要:表面蛋白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物质运输、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介导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由于细胞表面蛋白在全蛋白中占比较低,且在从胞质表达到细胞表面的过程中往往会带上复杂的糖基化修饰,因此如何表征疾病状态下的异常的表面蛋白并挖掘疾病治疗靶点还存在困难。近年来,随着化学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多种类型的化学探针被成功开发...
基于多组学分析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及其机制————作者:刘欣娜;刘孟群;王纪文;杨俊彪;周煦喆;刘忱;李明轩;王颖;
摘要:基于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采用血清代谢组学解析代谢异常特征,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代谢组学结果发现,模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孕烯醇酮、亮氨酸与柠檬酸水平显著下降,伴随雄酮葡糖苷酸(ADTG)与亚油酸的升高,涉及类固醇合成、支链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TCA)及脂质代谢等核心通路的功能失调。为验证上述代谢结果的组织来源及其分子机制,...
“核酸免疫识别与药物发现”专栏评述
摘要:<正>核酸不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更是免疫系统识别“非我”的关键分子模式。近年来,随着对核酸免疫识别机制的深入理解,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其在抗感染、抗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核心作用,多个领域涌现出突破性成果,其中包括对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和cGAS)识别外源性核酸的生物机制的研究以及基于核酸免疫识别的mRNA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发
积雪草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测定————作者:陈果;刘黎明;谷彤彤;孟艳秋;
摘要:以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积雪草酸为母体,通过酰化、烷基化、氧化脱氢等反应合成了12个积雪草酸衍生物,其结构通过1H NMR和13C NMR确证,确定均为未经文献报道的新型化合物。通过MTT法,选用人癌细胞(A549和SGC-7 901)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其中化合物I1的IC50分别为1...
ASO的发展、递送与免疫疗法的机遇挑战————作者:廖梦归;朱晨;王雅俊;
摘要: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因免疫原性等问题面临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化学修饰优化了ASO的核酸骨架和末端结构,显著提升了体内稳定性、靶向性及抗核酸酶降解能力。此外,递送系统和给药方式的优化有效提高了ASO的递送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本文概述了ASO的发展、递送与免疫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ASO药物的化学修饰、递送效率、稳定性等方面提供参考,推动A...
调控转录因子GLI1与DNA相互作用的药物研发策略————作者:乔振宇;罗永富;裴姚烨;李向阳;陆朦辰;
摘要: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调控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分化及组织稳态的关键转导系统,其异常激活与基底细胞癌、髓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中跨膜蛋白Smoothened(SMO)抑制剂已获临床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但是获得性耐药突变和旁路信号激活限制了其疗效。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1,GLI1)作为Hh通路的终末效应转...
细菌核酸感应系统的分子多样性与进化机制:聚焦CBASS天然免疫系统————作者:边雯婧;李媚;肖易倍;
摘要:细菌CBASS系统(cyclic-oligonucleotide-based anti-phage signaling system)是由环状核苷酸介导的新型先天免疫防御机制。该系统通过c GAS/DncV样环核苷酸转移酶(cGAS/DncV-like nucleotidyltransferases,CD-NTase)识别外源核酸,催化生成cyclic GMP-AMP(cGAMP)等第二信使分子,...
黄芪显微组织化学定位研究与应用————作者:黄雍;史胜朝;张剑;张朝凤;
摘要:通过优化黄芪显微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比较根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富集提供参考。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技术,结合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试剂对黄酮染色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芪根木质部、韧皮部,以及周皮各组织部位的总皂苷、总黄酮及黄芪甲苷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显色方法优化后有效消除了黄芪固有颜色的干扰,使组织分布更加清晰;...
核酸模式识别机制及其化学干预的研究进展————作者:贾佳庆;李辉;尤启冬;徐晓莉;
摘要:先天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监测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诱发固有免疫反应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本文以RNA、双链DNA(dsDNA)及非经典构象核酸等多种核酸为出发点,对核酸模式识别受体的免疫识别机制、相关疾病以及药物研究进展展开综述,重点介绍了Toll样受体(TLRs)、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LRs)、环鸟嘌呤-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
胸腺五肽促进T细胞浸润抑制小鼠肝细胞癌皮下瘤生长的作用研究————作者:於珈墨;张叶;唐灵爱;李娴静;
摘要:研究胸腺五肽对小鼠肝癌皮下瘤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构建免疫健全小鼠肝癌Hepa1-6皮下瘤模型,按照瘤体积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胸腺五肽(thymopentin,TP5)低剂量组(10 mg/kg)、TP5高剂量组(20 mg/kg),评价胸腺五肽对肿瘤生长的干预效果。体外培养Hepa1-6细胞,分别用空白培养基、不同浓度的TP5(10、100、1 000 ng/mL)处理Hepa1-6细胞72 ...
mRNA疫苗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者:于晶;杨振军;
摘要: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攀升,传统疗法局限性凸显,亟需更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法。mRNA疫苗因其在抗原设计、生产和安全性上的优势,成为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mRNA癌症疫苗的分子设计优化(如核苷修饰、UTR和ORF优化以增效和稳定)、关键抗原类型(包括病毒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新抗原及免疫调节因子)、递送系统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该类疫苗通过在体内表达特定抗原,激活免疫...
PPARβ激动剂ZLY16促进肌再生及改善mdx小鼠运动能力————作者:郭光耀;陆茜;范书生;俞沁玮;张陆勇;江振洲;
摘要:为探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β激动剂ZLY16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药效作用,本研究连续6周对C57BL/10ScSnJGptDmdem3Cd4/Gpt(mdx)小鼠灌胃30 mg/kg ZLY16,通过行为学实验、组织病理...
添加剂调控药物晶体形貌研究进展————作者:任怡霏;苏媛;蔡挺;
摘要:药物晶体形貌会影响产品下游加工与制剂溶解性能,实现晶体形貌调控在制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添加剂应用于药物晶体形貌调控受到广泛关注,特定的添加剂可以通过影响晶体生长调节晶体形貌,但目前添加剂调控晶体形貌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使用添加剂调控晶体形貌仍处于试错阶段。本综述阐述了聚合物(主要为药物辅料)与小分子(包括表面活性剂与结构类似物)两类添加剂对药物晶体形貌的调控作用机制,包括干扰晶体...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解剖学报
- 北大核心医用生物力学
- 国家级解放军医学情报
- 北大核心浙江中医杂志
- 省级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男科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北大核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省级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疫苗和免疫
- 省级神经药理学报
- 省级现代医用影像学
- 国家级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 省级医疗设备信息
- 学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 北大核心药学与临床研究
- 国家级中医药研究
- 省级中国处方药
- 国家级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国家级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
- 国家级中国执业药师
- 北大核心上海护理
- 省级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北大核心北京医学
- 省级罕少疾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省级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北大核心中华预防医学
- 北大核心临床儿科杂志
- 国家级中国妇幼卫生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