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363/R
国际标准刊号:1672-6731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查看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医学期研究生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主办,双月刊。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被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栏目设置】

  刊出栏目有论著、经验交流、技术改进、个案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讲座、会议纪要、国内外学术动态及特邀专家述评和专论、读者来信及问题讨论。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 李焰生,LI Yan-sheng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 于士柱,YU Shi-zhu

  警惕脑卒中后早期和晚期抑郁 张钰,曾丽莉,刘建荣,ZHANG Yu,ZENG Li-li,LIU Jian-rong

  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与评价 吴卓丽,王少石,WU Zhuo-li,WANG Shao-shi

  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岳伟,刘彬,于德林,刘淑玲,纪勇,YUE Wei,LIU Bin,YU De-lin,LIU Shu-ling,JI Yong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张伟明,杨帅,王轶钧,何鑫,陆建春,谢青,ZHANG Wei-ming,YANG Shuai,WANG Yi-jun,HE Xin,LU Jian-chun,XIE Qing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朱志中,崔立玲,尹苗苗,于洋,王宏图,ZHU Zhi-zhong,CUI Li-ling,YIN Miao-miao,YU Yang,WANG Hong-tu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疗效及技术探讨 王胜宝,孙正辉,武琛,束旭俊,王文鑫,薛哲,WANG Sheng-bao,SUN Zheng-hui,WU Chen,SHU Xu-jun,WANG Wen-xin,XUE Zhe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布茂振,尹国阳,张利勇,张士刚,王继跃,BU Mao-zhen,YIN Guo-yang,ZHANG Li-yong,ZHANG Shi-gang,WANG Ji-yue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Meta分析 赵学飞,雷晶,张小宁,谢冲,董春磊,王晓蓓,ZHAO Xue-fei,LEI Jing,ZHANG Xiao-ning,XIE Chong,DONG Chun-lei,WANG Xiao-bei

  虚拟现实系统对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 汤可,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TANG Ke,ZHOU Qing,ZHOU Jing-an,ZHAO Ya-qun,LIU Ce

  儿科医生论文范文: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 实验组则采用利巴韦林与喜炎平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更优, 退热时间更短, 疱疹消退时间更快, 痊愈时间更短,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中,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 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手足口病,利巴韦林,喜炎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前庭康复治疗对伴前庭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作者:李雅晴;尹苗苗;陈俊英;王菲;张玥;巫嘉陵;

摘要: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对伴前庭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观症状、步行能力及动态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前庭康复治疗的27例伴前庭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予以个性化前庭康复治疗包括凝视稳定训练、头部和姿势稳定训练及步态训练(共30次),治疗前后通过可穿戴传感器行7米步行试验记录步态参数[包括步长和步速、双支撑相时间百分比、足击地角(FSA)和足离地角(T...

NEFL基因突变致腓骨肌萎缩症显性中间G型一家系————作者:李欢;于向明;刘又玮;王晓玲;

摘要:<正>先证者男性,44岁,因行走不稳42年,加重伴下蹲、起立困难1年,于2022年2月4日至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1岁时(1981年6月)被家人发现右手关节畸形,伸展及抓握无力;2岁时(1982年6月)开始行走,但行走不稳且易跌倒;8岁时(1988年9月)发现运动功能较同龄儿童差,跑步时四肢不协调,其间无言语欠流利、吞咽困难等,未经系统诊治。1年前(2021年1...

出血性卒中康复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发展————作者:巫嘉陵;李惟华;

摘要:出血性卒中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以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同时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既有机遇亦面临挑战。未来应注重构建基于出血性卒中功能恢复规律的康复方案,依据大数据平台补充康复医学相关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完善分级康复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康复治疗效率与获益,进一步优化康复管理模式

脑卒中经皮穴位电刺激康复治疗————作者:徐光毓;张梦茹;孟金锭;吕颖昕;王文博;王秋筠;张峰;

摘要: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和病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亟待安全有效的新型康复治疗手段。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将中医经络学说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不仅改善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大小便功能和认知功能,而且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疲劳等神经心理问题,并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脑卒中康复治疗领域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系统梳理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脑...

基于静息态fMRI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改善皮质下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脑功能机制研究————作者:郭丽;赵紫璇;杨栩;尹勇;

摘要:目的 通过基于静息态fMRI的脑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探讨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促进亚急性期皮质下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亚急性期皮质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康复治疗,12例)和常规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12例)。基于rs-fMRI计算脑区静态低频振幅(sALFF)、动态低频振幅、静态局部一致性(s...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性转化预测评分系统的外部验证————作者:林亚楠;韩杰;

摘要: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评分系统进行外部验证,评估各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2010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rt-PA静脉溶栓的115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治疗36 h内影像学检查结果,98例出现颅内出血性转化,34例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HAT、...

成人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程海;肖维汉;徐义强;李特;阴鲁鑫;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予以手术切除的9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EGFR扩增及第7号染色体获得伴第10号染色体缺失(+7/-10),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查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

后循环卒中前庭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作者:杨璇;张玥;巫嘉陵;

摘要:后循环卒中损伤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小脑通路等前庭信号转导通路,导致严重的前庭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头晕、眼震、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与体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病变部位的前庭功能障碍特点不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前庭功能,促进前庭代偿。本文综述后循环卒中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后循环卒中前庭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对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的认识

双位点经颅磁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康复治疗————作者:吴晓莉;杜晓霞;

摘要: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策略,但单位点经颅磁刺激难以精准调控脑卒中后双侧半球功能交互异常的复杂网络。双位点经颅磁刺激(DS-TMS)技术通过同时或序贯刺激关联脑区实现神经网络动态平衡,其作用机制涉及跨半球相互作用及半球内各脑区相互作用,为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干预策略。本文系统综述DS-TMS技术原理和分类及其在脑运动网络间功能连接...

表面肌电图对青年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评价作用————作者:齐文亮;陈蒙;王宇航;周翔;刘宝华;赵军;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演变规律,探究针对性步态康复方案。方法 纳入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新发青年卒中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均方根(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估行走能力,Fugl-Meyer评价量表(FMA)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

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及其对脑心同治的启示————作者:李梦琦;杜勇;田轶魁;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是神经-体液系统异常激活,尤其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持续激活。同时,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输出量下降可导致脑低灌注,显著影响认知功能;反之,脑低灌注致认知功能下降可加重心功能障碍,提示心脑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调控关系。本文旨在系统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从生理状态下神经-体液调节对心血管功能的调控,慢性心力...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后新发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作者:张辰雨;张韶鹏;李沛泉;白云鹏;陈彤云;陈庆良;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天津大学胸科医院行孙氏手术的14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新发缺血性卒中分为新发缺血性卒中组(21例)和无新发缺血性卒中组(12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脑卒中(OR=14....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

摘要:<正>~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摘要:<正>《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神经病学类专业期刊。办刊宗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反映我国神经内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所设栏目包括述评、专论、论著、临床病理报告、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循证神经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临床医学图像、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与方...

机器学习模型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作者:杨潇;刘松;国晶晶;田超;韩彤;靳松;

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评估未加权机器学习模型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预测效能,筛选最优模型,并评估类别加权策略与最优模型预测效能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19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如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回顾分析入院时头部平扫CT、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稿约

摘要:<正>《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正式批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及天津市环湖医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病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类期刊。读者对象主要为广大神经内外科临床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规定

摘要:<正>随着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enAI)软件的广泛应用,期刊出版界正面临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范式的重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卓越表现,已成为内容产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固有的人工智能(AI)随机与幻觉问题,以及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学术诚信和学术不端等问题不容忽视。为维护科研诚信,防范学术不端,...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

摘要:<正>~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分析————作者:张海红;白雪亮;高恺明;刘伟;王红光;

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A或DSA、CT灌注成像(CTP)或灌注成像(PWI)、高分辨率MRI,并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

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对比分析————作者:刘树燊;孙滔;嵇龙鑫;薛志伟;赵鹏;王东海;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25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复合手术(复合手术组,60例)或单纯血管内治疗(单纯血管内治疗组,43例)的103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根据术前DSA检查结合Hasan分型分为A型、B型、C型、D型共4种类型。记录血管再通率以及围手术期、随访期间和血管再通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