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951/R
国际标准刊号:1673-6583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上一本期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是由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际系列杂志之一,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自1961年创刊以来,历经风雨,发展至今,《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在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我们依托强大的专家、学者队伍,力图把杂志办成最具专业性、实用性、指导性的学术期刊,为从事心血管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是临床医学内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建造的中国期刊方阵 “双效”期刊之一。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 述评 综述 论著 文摘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策略流程——2014AHA/ACC指南解读 张奇,沈卫峰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王彦军,贾方,孙建辉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冠心病预后 黄帅波,代现良,贺治青,厉娜,梁春,吴宗贵

  磁共振成像在干细胞心肌移植中的应用 熊旭光,刘文卫,苏昌亮,敖启林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刘琦,孙晓薇,杜文娟

  旋磨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汤佳旎,刘学波

  脊髓神经电刺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熊丹群,陈治松,徐文俊

  心脏核磁共振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万青,刘铭雅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与探索 詹碧鸣,胡建新,洪葵,程晓曙

  心脏发育异常相关罕见病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盛伟,黄国英

  卵圆孔未闭与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研究进展 张婷婷,成革胜,张玉顺

  保留肺动脉瓣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张维敏,严勤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相关LRRC10基因新突变的识别 张献玲,张戟,郭惠欣,刘宝鑫,刘小军,彭文辉,魏毅东,徐亚伟

  一氧化氮合酶在N-乙酰半胱氨酸调控大鼠心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伊雪,崔翔宇,邬鹏宇,王帅,王耕野,杨学慧,郑素琴,李占清

  康复医学论文:运动对药物治疗白癜风患者血浆及组织液内皮素—1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结合药物治疗对白癜风患者皮损区面积,以及血浆和组织液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选取白癜风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安静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中等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药物治疗)、大强度运动组(大强度运动+药物治疗),每组15例。中等强度运动组采取跑步运动,运动强度维持在心率120~140次/min,每次1h;大强度运动组采取跳绳运动,心率为160~170次/min,1d累计1h。每周运动5d,共进行16周的运动。16周运动干预前后,采取患者血液及组织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质量浓度。通过对血浆微量元素的检测判断铜离子的变化;通过肢端血管微循环检测血管侧枝及管径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使血浆、组织液ET-1质量浓度明显增加,其中以大强度运动组增加最为显著;2)16周运动前后,安静对照组与两个运动强度组的血铜离子均增加,安静对照组增加显著,而运动组只是出现微量增加;3)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加了患者血管侧枝及管径,促进了血液循环;4)实验后3组患者皮损区缩小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实验后3组之间皮损区缩小面积差异没有显著性,但运动组比安静对照组缩小面积大。结果说明,运动可作为白癜风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中以大强度运动效果较佳。

  关键词:康复医学论文,运动医学,白癜风,内皮素-1,运动辅助治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丁香酸在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作者:陈勇军;巩雪敏;孙宁;吴攀;

摘要:目的:研究丁香酸(SA)在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A组、DOX组和DOX+SA组,按分组分别添加DOX和SA干预并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水平,生化...

舌下微循环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作者:张清香;黄朝林;

摘要:微循环障碍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舌下微循环监测作为非侵入性的技术,能够实时评估患者的微循环状态。该文介绍ICU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舌下微循环监测的方法及其在指导ICU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微创体外循环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者:赵斌;张军;张小平;岳惠忠;赵雪屏;

摘要:微创体外循环在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液、肾功能和心肌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其能改善心外科手术患者预后,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随着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微创体外循环已适用于所有心外科手术,应用广泛且安全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者:窦文朝;张钲;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特征包括炎症、渗出和增殖等。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内质网的关键调节器,能维持内质网稳态并抑制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GRP78移位至细胞膜并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GRP78抗体,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加速疾病进展。该文介绍GRP7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作者:李婷;贾宇;赵兴胜;

摘要: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较高,炎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与炎症反应相关。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作为炎症的综合指标,较单一的炎症指标更能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且SII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更精准的预测能力。该文介绍SII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的预后价值

心率变异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作者:梁琴;蒋燕萍;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心率变异性(HRV可评价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反映逐次窦性心律中每个心动周期的差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关。该文介绍HRV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微小RNA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作者:曾露;李彬;

摘要:心肌梗死是威胁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探究是优化诊疗方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微小RNA(miRNA)是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在人体中充当基因调节因子,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该文介绍miRNA在心肌梗死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的药物与消融治疗进展————作者:董瑞;刘晓宇;陈启;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目前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复发风险。因此,聚焦房颤治疗手段创新是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降低复发率的关键。该文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现有研究成果与未来潜在的治疗创新发展方向,归纳总结房颤治疗策略创新的优势与挑战,为临床房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与思路

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关系————作者:李佳唯;高涵翔;赵晶;程梦瑶;白明;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LA-EAT)在心脏电生理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该文介绍LA-EAT与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旨在为降低房颤的复发率提供新策略

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与高血压————作者:靳宇飞;王蕾;

摘要: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可通过在特定脑区激活、极化为M1表型、调节表面离子通道及受体、调节炎症信号通路、与炎症因子相互作用以及衍生炎症小体等方式在高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小胶质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和机制

流星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者:邢小娜;杨五小;

摘要:脂肪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肽类物质,在调节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反应、血管生成以及脂肪组织的生长和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新型脂肪因子流星素在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继发性心肌病中的作用

山莨菪碱在泛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者:张振洲;王一波;蒋锦琪;谢文晖;施鸿毓;

摘要:泛微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脑微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等,人体微血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心、脑、肾等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山莨菪碱属于M胆碱受体拮抗剂,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急性胃肠炎、肾绞痛、肺水肿等,但在泛微血管疾病中的使用经验相对不足。该文介绍山莨菪碱在泛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间歇低氧干预对缺血心脏的保护作用————作者:彭瑶函;李小灿;赵相栋;朱康鑫;陈婷;

摘要:优化干预手段增加心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促进缺血性心脏病恢复是现今心脏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间歇低氧是颇有前景的干预措施,细化干预方案、提高认知度有益于其广泛的临床应用。适度的间歇低氧干预可对缺血心脏产生直接保护作用,但其保护机制仍待研究。该文介绍间歇低氧对缺血心脏的多种保护机制

散发性心房颤动致病基因ISL1突变的检测与功能分析————作者:陈方圆;杨晨曦;杨奕清;徐迎佳;姜伟峰;万千里;

摘要:目的:检测散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致病基因ISL1突变并分析其功能效应。方法:测序分析190例散发性房颤患者和208名无房颤健康体检人群者的ISL1基因。构建野生型人ISL1表达质粒,通过定位诱变获得突变型ISL1表达质粒,借助脂质体将所需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应用双荧光报告基因定量分析突变体的功能特性。结果:在1例散发性房颤患者发现了ISL1基因新突变,即NM_002202.2:c.5...

残余胆固醇和TG/HDL-C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作者:于猛;孙维;刘明新;董智雯;李文锋;

摘要: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和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与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短期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CCS患者96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依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24分)分为低分组及高分组,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稿约

摘要:<正>《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是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等。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主要介绍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临床诊治、基础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成就,促...

穿心莲内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鼠的保护作用————作者:李伟;冯立芝;宋淑然;

摘要: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大鼠血浆中miR-128-3p水平、心肌重构及血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健康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ATV)组、穿心莲内酯(AP)组,每组10只。除健康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高脂饮食冠心病大鼠模型。健康组与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ATV组大鼠灌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 mg;AP组大鼠灌服AP 10 mL/kg,均1次/d干预14 d。采...

运动康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作者:李小灿;彭瑶函;赵相栋;陈婷;

摘要:心肌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蛋白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过度的胶原沉积会破坏组织结构,导致心功能障碍。运动康复可通过抗炎作用、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促进干细胞募集等途径,纠正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改善心肌纤维化。该文介绍运动康复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作者:李琦;沈丽娟;陈家豪;盛业东;关云艳;邢清敏;

摘要:脓毒症是由于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患者易出现脓毒症心肌损伤,病死率极高。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密切相关。该文介绍NLRP3炎症小体通过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钙超载等方式导致脓毒症心肌损伤

体外膜肺氧合状态下左心室卸载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作者:施景云;祝忠群;

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心肺循环支持,但ECMO的使用会直接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进而引发前负荷加重,不利于心肌恢复。左心室卸载可以改善ECMO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甚至促进心室逆重构,从而恢复心肌功能。该文介绍ECMO状态下左心室卸载的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