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延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8年,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1981年1月,经吉林省宣传部批准(吉宣办一号),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2000年、2002年、2006年本刊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1年荣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称号和首届《CAJ-CD规则》执行优秀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称号,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主办大学——延边大学先后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核,被确定为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办学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办学层次齐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性综合性大学。本刊一直努力把延边大学学报建成与延边大学学术地位相称的名符其实的社会科学名刊,突出延边大学地方性、民族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学报编委会主任由校长、博士生导师金柄珉教授担任,编委会成员均由国内外、校内外各学科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组成。
【发展历史】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发展历史,充分反映了延边大学学术科研发展的历史。1957年,经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延边大学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延边大学学报》(创始之初为文理综合版)。1958年,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号终于面世。学报刊登的文章,有的用朝鲜文刊发,有的则用汉文刊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延边大学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报工作,由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朴奎灿同志亲自负责学报工作。但不久,在“大跃进”运动的冲击下,学报不得不暂时停刊。1961年7月,由时任教务处副处长兼任出版科科长的全春峰具体负责编辑委员会工作。1963年12月,《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期总累计号第四期问世。此后,延边大学学报正式一分为二,开始分别出版文理两种期刊,而不再启用共同的累计号。“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报工作受到了冲击,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学报重新焕发了学术活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刊物。从1978年11月到1981年2月,潘龙海同志担任学报编辑部主编工作,从1981年3月开始由孙裕文同志担任主编。从此,延边大学学报展现出较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反映民族问题和东北亚地区文化的文章逐步增加。
1981年《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省报刊登记证第65号,代号12-45)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为了加强学报工作,学校决定从1983年(吉林省报刊登记证第65号,代号为12-34)起,由主管教学科研的郑判龙副校长亲自担任学报编辑部主编,以加强对学报工作的领导。从此,学报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从1988年第二期(6月)开始,学报获得了国内统一刊号,即CN22—1025。从1989年开始,全国权同志任学报编辑部副主编,接替了孙裕文同志的职务,从1997年开始担任主编。1999年,由徐东日同志担任常务副主编,主持工作。从2000年开始,由崔厚泽同志任主编。从2004年1月开始,由徐东日同志任主编。从2006年7月起由金正一同志任主编。
从1992年第二期开始,学报每期都精心设置栏目。其中,朝鲜学研究、韩国学研究、东北亚问题研究等栏目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从1998年第一期开始,《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始分成专门栏目刊登全年的总目录。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全国期刊规范化的规定,《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2000年第一期开始出版大16开本学报,又经过编辑部同志们的艰苦努力,从2000年第三期开始基本实现了期刊规范化,并进入了清华大学期刊网络中心,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全国和全世界。
五十年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共发表4000余篇论文,其中,被上一级刊物转载达380余篇。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显示:总被引频次93,影响因子0.084,5年影响因子0.087,被引期刊数83。2007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显示:总被引频次119,影响因子0.114,5年影响因子0.117,被引期刊数107。
2000年、2002年、2006年本刊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1年荣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称号和首届《CAJ-CD规则》执行优秀期刊称号。2003-2006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称号,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在未来新的征程中,我们将以过去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在全国学报界改革、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新的办刊理念和办刊机制,优化编辑人力资源,聘请国内外专家担任编委、顾问并主持特色栏目,积极主动向有深厚学术造诣的著名学者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稿、约稿等方式,努力提高稿件的学术含量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引领先进文化方向做出新的贡献,努力成为引领新时代精神的先锋,为实现学术的自由平等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将本刊办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科学名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首届中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开辟了特色栏目:“东北亚问题研究”、“朝鲜学•韩国学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研究”、“中国朝鲜族文化研究”等,现有“哲学研究”、“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学术争鸣”、“历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等主要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业集群发展问题浅析 石庆华,尹涵,于水,SHI Qing-hua,YIN Han,YU Shui
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 刘玉丽,LIU Yu-li
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企业设立及经营相关法律研究 李海燕,蔡永浩,LI Hai-yan,CAI Yong-hao
金正恩时代朝鲜的经济改善政策及其评价 崔文,金华林,CUI Wen,JIN Hua-lin
中韩SNS平台及使用动机比较 车今善,CHE Jin-shan
韩国高丽朝李奎报对“虎溪三笑”的接受与解读 崔雄权,CUI Xiong-quan
“无为”之“道”对花郎道文化的映射 雷霆,LEI Ting
延边地区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途径——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 沈万根,马冀群,SHEN Wan-gen,MA Ji-qun
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路径选择——基于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考察 张晗,ZHANG Han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关系及其启示 何云鹏,逄千千,HE Yun-peng,PANG Qian-qian
论银行业信贷机构的环境责任 丁国民,高炳巡,DING Guo-min,GAO Bing-xun
略论社会分配公正的制度保障 金红梅,JIN Hong-mei
掌控国家意识形态高地的战略思考 孙宝林,SUN Bao-lin
试论动漫爱好与日语学习动力的转化措施——以“动漫日语”的创新实践为线索 李丹蕊,LI Dan-rui
基于创造力内隐理论的艺术创造力结构研究 李吉品,刘秀丽,LI Ji-pin,LIU Xiu-li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董宏,DONG Hong
东北方言名词略析 聂鸿英,NIE Hong-ying
《三代》与《家》第三代空间结构对比考察 崔美兰,周子又,CUI Mei-lan,ZHOU Zi-you
试论南北朝时期高句丽黄海交通活动的影响 冯立君,FENG Li-jun
20世纪初延边地区医疗机构与中日医疗主导权之争 李勇植,张冬雪
职称发表论文:《共产党宣言》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研究
[摘要]《共产党宣言》问世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与歪曲,马克思、恩格斯及后来的继承者都相继作出了坚决的批判与论证。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从马克思主义形成之初并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一历程中一直存在,并且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出现,使得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以应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攻击。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反马克思主义,批判
目前,关于《共产党宣言》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研究相对比较广泛,同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各国都有不同的理论存在,比较典型的有:卡尔・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本书认为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其他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的进程,它被誉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历史学作出的最彻底、最难对付的批判。而对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做了深刻的批判,《共产党宣言》对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已经做了最深刻的批判,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那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利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挫、马克思主义个别论断的过时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等等。苏联解体后,柏林街头叫卖两本书《一个幽灵离开了欧洲》和《别了,马克思》,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现在明目张胆的反马克思主义正在减少,但对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研究不能停下脚步,这是建设共产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的不二选择。
延边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迈向“十五五”时期的中国制造业:战略任务与推进路径————作者:王钦;陶鸠;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制造业由大转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取得产业链完备与规模优势明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及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等阶段性进展。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国际竞争高端封锁与低端挤压双重压力、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关键技术发展受...
迈向“十五五”时期的中国服务业:创新发展逻辑与引导政策设计————作者:曾世宏;杨泽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发展质量与结构优化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聚焦“十五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分析其创新发展逻辑与引导政策设计。当前,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存在内部结构失衡、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过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等问题,因此,服务强国建设任重道远。“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发展逻辑体现在消费结构升级驱动生活性...
空间智能下软硬联合嵌入机制的结构性重构——以智能时代的互联网营销系统为例————作者:喻国明;武迪;张竞文;
摘要:作为人工智能落地与深度嵌入的关键路径,空间智能这一连接人、机与环境的重要中介,已在数字营销领域展现出对用户行为高频感知与情境响应的潜力。尽管空间智能在硬件部署与感知能力上不断成熟,其在实际营销系统中却面临在场而无效的结构性困境。该困境的根源在于空间智能尚未完成其作为具身媒介的媒介化嵌入,导致认知、行为与组织层面的三重断裂。基于此,文章引入“软硬联合”视角,提出空间智能要实现技术效能的释放,必须同步...
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基础————作者:吴宏政;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而合作共赢交往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唯物史观的价值基础。在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各民族国家之间形成了两种交往关系:一是美西方倡导的零和博弈的交往关系;二是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的交往关系。两种交往关系分别是由各自对世界历史持有的根本价值观所决定的。零和博弈的交往关系坚持“个体本位”的价值优先原则,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空场的背景下,把“丛林法则”作...
“十五五”时期我国数据产业发展重点与路径————作者:欧阳日辉;徐远彬;
摘要:数据产业是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全局性深刻变革、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柱。“十五五”时期,需以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为重点方向。从市场来看,应以集中突破关键数据技术瓶颈、培育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主体、拓展应用场景与培育繁荣产业生态、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激活社会资本、深化区域协同与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空...
现象级科技创新:杭州“六小龙”企业崛起的思考————作者:王林辉;曹宇彤;张学峰;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杭州“六小龙”企业脱颖而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讨论。文章结合区域创新理论,从创新链视角探究了“浙大现象”,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从创新生态视角考察了技术、制度和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的叠加效应,以此深度解读“六小龙”等科技创新企业在杭州崛起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浙江大学凭借其雄厚的学科实力、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
数字贸易如何赋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基于现实审思、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的分析————作者:齐文浩;贝宁;赵晨;
摘要:数字贸易是中国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支柱。借助数字贸易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文章梳理了数字贸易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概念及发展现状,揭示了数字贸易通过提高风险预测能力、风险抵抗能力、价值恢复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四个渠道,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制。同时,进一步剖析了在数字贸易赋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阻碍,并提出了破除风险...
论“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作者:郑大华;
摘要:继民国初年初步发展后,清末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观念在“五四运动”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华民族”的使用次数增多;其次,“中华民族”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最后,“中华民族”第一次被写进了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尽管如此,“中华民族”观念并未像一些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在“五四运动”后得以最终形成或确立。“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或确立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在“...
东亚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中日经贸关系变化及走向————作者:李清如;鞠佳颖;
摘要:在地缘局势动荡、大国竞争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东亚价值链正在加速重构,区域化、数字化属性增强,地缘政治和保护主义等非经济因素渗透至价值链重构进程中。中日作为东亚两大主要经济体,经贸往来密切,尽管经历一些起伏波动,但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价值链关联;中日价值链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呈现出服务化的特征;中日均深度融入东亚区域价值链,中国逐渐成为区域价值链的中心。未来中日互为重...
认知转换、战略转型与日本海洋安全的困境自构————作者:陈刚;
摘要:冷战后日本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发生了从和平合作到对立对抗的方向性转变,军事安全因素日益突出。通过对四期《海洋基本计划》的对比分析可见日本海洋战略安全化转型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在认知上,“海洋安全”概念泛化,安全目标扩大化,安全威胁塑造的中国针对性增强。在政策上,构建“综合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将“确保海洋安全”作为最优先的政策目标。在军事上,强化自主海洋军事力量,推动海上保安厅和自卫队的“警军一体化”建...
NFT数字作品交易中的数字所有权与版权商业模式:冲突、共识与展望————作者:曹建峰;陈嘉慧;
摘要:NFT数字作品具有民法意义上物的特征,包括特定性、可支配性与可公示性,持有人对NFT数字作品享有数字所有权。基于此,NFT数字作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物品”,因其具有物权法意义上“物”的属性而能成为数字空间中交易行为的标的。在交易过程中,由于持有人的意思表示在于转让该NFT数字作品所有权,并且该交易能够使NFT化复制件实现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因此,NFT数字作品交易行为应当被认定为著作权法中的发行...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内涵、现实挑战及实践路径————作者:赵惠敏;辛世纪;
摘要: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总需求不足等问题,中国财政政策迈入“更加积极”的新阶段。系统梳理中国财政政策演进脉络发现,当前财政政策运行中存在财权与事权错配、政策协同不足、目标冲突叠加、时序响应滞后等制度性约束。为防止财政政策在现实运行中出现“难积极”“弱积极”问题,应围绕横向(财政—货币—产业)、纵向(央地权责)、时序(短中长期节奏)、目标(任务协调性)四个关键维度,构...
个人信息侵权风险性损害重构论————作者:杜明强;李洪先;
摘要:风险性损害源于个人信息泄露所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是一种回应数字时代的且较为完整的损害构成。通过对其发源地的现状考察发现,风险性损害实则已经走向式微。从我国既有的损害构成观之,风险性损害无法满足确定性与事实性要求,颇有异常扩张责任范围的趋势,其依托的动态体系论损害认定方案忽视了要素的体系性与规范性等要求。据此,风险性损害应以“信息性损害”的事实损害观为基础进行重构。在损害认定上,“信息性损害”可基于...
学人近影
摘要:<正>~
股权再融资制度演变逻辑与效果测定——基于股票增发的检验————作者:宋玉臣;吕静茹;
摘要:股权再融资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测定再融资效果对于研究公司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5—2024年中国A股进行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股权集中度、股票增发类型与再融资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的经营业绩;相较于定向增发,公开增发股票再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表现更差;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增发后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
锚定文化强国:文化经济政策演进和优化的改革逻辑————作者:魏鹏举;吴苗苗;
摘要: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是我国文化经济政策发展的重要旨归,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文化经济政策优化完善的迫切需求。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文化经济政策的发展演进脉络,剖析了其演进和优化的改革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综合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文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金融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实施效果。对标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使命任务,文章对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提出意见...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投资绩效及其资产配置——基于日本iDeCo计划的实证检验————作者:史桂芬;赵锦阳;罗玮晨;
摘要:在中国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探索如何健全个人养老金制度、吸纳国际个人养老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在测算日本不同风险类型iDeCo计划个人养老金收益投资绩效的基础上,全面考察日本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情况,并进一步通过静态和动态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个人养老金收益率与日本国内外股票、债券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显示:保守型、标准型和主动型iDeCo计划收益率均高于市场无风...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表达————作者:毛中根;何爱萍;江舟;
摘要:作为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载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成为扩大内需、畅通双循环的国际消费枢纽。文章梳理和提炼了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四个典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并基于现实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点探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时代要求。研究认为,中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坚持消费创新发展,推动新消费赋能城市经济发展;立足消费协调发展,提档城市精神文化消费;坚持消费绿色发展,增强国际消...
大力提振节日消费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春节消费为例————作者:依绍华;吴顺利;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节日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处于年初岁尾的关键节点,历来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风向标。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春节消费市场繁荣绝非偶然,既是在节假日效应刺激下需求的短期集中释放,也是制度红利、科技变革等市场环境优化条件下消费升级长期效果的表现。文章以春节消费为例,提出构建以节日消费为抓手的提振消费长效机制,即挖掘“传统文化+现代消费”结合点...
数字时代韧性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逻辑探索————作者:王一;刘雅君;
摘要:在西方共同体理论看来,社会对共同体的压制与消解是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但在此过程中社会治理无法解决国家、社会、个体的一致性危机。数字时代的差异革命、智能革命、控制革命进一步加剧了一致性危机与共同感丧失,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并未按照西方理论预设的路径前行,而是突破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底层逻辑是在社会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省级世界家苑
- 省级安康学院学报
- 国家级国学学刊
- 南大核心中国书法
- 省级国画家
- 省级周末画报
- 省级时尚北京
- 国家级艺术与设计理论
- 省级大理文化
- 国家级语言与翻译
- 省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电影杂志
- 省级海内与海外
- 省级华夏人文地理
- 省级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吐鲁番
- 北大核心中国油画
- 国家级新闻与传播研究
- 省级西伯利亚研究
- 省级现代妇女(下旬)
- 省级少年人生
- 省级美文
- 北大核心人文杂志
- 北大核心合肥学院学报
- 省级青年博览
- 省级亚洲咖啡西点Café & Gateaux
- 省级武魂
- 省级安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