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2-1653/C
国际标准刊号:1671-7155
主办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
主管单位:湖北行政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新乡学院学报》杂志编辑部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坚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力求办成具有高学术水准的学术理论刊物。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2、2003年连续在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转载排名榜上有名

  2003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研究、历史研究、党史党建研究、文化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早期起源 陈周旺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向之争 朱进东,陈亚丽

  契约正义下的利维坦及其逻辑困境 韩瑞波,叶娟丽

  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核心和关键——基于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郭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研究动态述评 李中天

  从“社区”走向“邻里”:城市社区治理单元重构——基于江苏省南通市邻里建设的调查 张扬金

  公民期望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徐红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的内整合探讨 陈施宇

  《红色中华》中缝部分与苏区的民生问题 孙伟

  《新华日报》视野下的宜昌抗战 秦良芳

  功能换位与结构并存:打工经济时代母家庭与子家庭关系研究——基于农村分家问题的分析 孔海娥,周爱萍

  论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利用 章丽姗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保险效率分析 罗静

  外资零售商进入背景下我国零供市场的均衡分析 杨平宇

  间接成本率在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 周跃进

  积极打造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咸宁市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卢曰才

  税收优惠制度的法理机理与建构路径——以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为视角 曹胜亮

  硕士论文发表:2000年以来孟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摘 要:主要从孟子教育思想研究、孟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的价值、孟子德育思想研究、孟子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以及孟子教育思想研究的新视角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现阶段孟子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孟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硕士论文发表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先秦儒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他被人们尊为“亚圣”。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书,直到去世。孟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自2000年以来,孟子的教育思想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主要在孟子的教育思想评论、孟子德育思想研究、孟子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孟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的价值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从新的视角对孟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路径的探索————作者:邵彦涛;

摘要: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在中国进入现代国家之际,中华民族如何成为共同体,关键点不仅是中华民族是不是“一个”,还包括中华民族是怎样的“一个”,以及由谁来将其组织成“一个”。与中国国民党主张在“一体”发展的过程中消灭“多元”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承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结构,在中华民族整体自决的“一体”框架下,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时代性建构——“第二个结合”的原理性贡献及思想解放意义————作者:张艳娥;

摘要: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文化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变化,传统文化既体现为过往的“思想上层建筑”,也是新的精神文化生产的“必要材料”,置于新的社会形态,传统文化具备与原初形态相区别的内容与形式。“第二个结合”立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核心论域,从“契合性”把握二者结合的前提,从“新文化生命体”把握二者结合的结果,从“精神根脉”“文化基因”...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哲学意蕴————作者:谭春霞;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意蕴,具体体现在基于矛盾观的问题导向、基于系统观的统筹全局、基于真理观的守正创新、基于群众史观的以人民为中心。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背后的哲学意蕴,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英雄记忆的消解及化解之策————作者:江先锋;

摘要:革命英雄记忆作为社会成员对革命英雄认知、理解、评判和感悟的集体记忆,具有传承红色基因、汇聚民族力量的特殊功能。当前,网络空间正日益成为形塑与传承革命英雄记忆的前沿阵地。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技术赋能潜身于网络空间,消解大众的革命英雄记忆是其目标之一,其表征样态呈现为:篡夺“叙事议程”篡改革命英雄记忆,拒斥“积极遗忘”扭曲革命英雄记忆,制造“信息茧房”窄化革命英雄记忆,催化“娱乐至上”戏说革命英雄记忆...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作者:王亮;何克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坚持自我革命,又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新时代集中体现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就理论逻辑而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历史逻辑而言,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拓展内涵和擘画新蓝图;就实践逻辑而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理路与理论特质————作者:冯玉丽;杨刚;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以来,在国家治理、社会结构转型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趋于成熟定型,彰显了制度的活力、弹性与张力。基于多元一体、和合共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理念基础之上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两个结合”的伟大政治创造,在理论建构中融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性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呈现了...

从“精细化”到“精准化”转型:打通基层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作者:杨旭;汤资岚;

摘要:“最后一公里”是世界性难题,更是环境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构筑了一整套“精细化”的环境污染识别、响应和处置体系,以此扫除环境监测“死角”“漏洞”和“盲区”。这在确保国家生态意图高效投射基层的同时,却也因过度制度化或技术性的流程把控削减了对公民实际面向的关照,从而造成“供需脱节”“目标替代”“自治弱化”等治理效能衰减的非预期后果。以此为出发点,厘清涉及“科学知识与常民知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事业观:价值意蕴、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作者:高喜平;

摘要:事业观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履职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其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总开关”。事业观包含着对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根本看法,回答的是“干什么样的事业、怎样干事业”等一系列问题,决定着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淬炼什么样的事业本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树立并践行正确事业观,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关乎政治生态清朗、关乎民族复兴伟业顺利推...

网络游戏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应对策略————作者:邓莹;柯慧宁;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剧情化的历史题材网络游戏逐步盛行。然而在产业繁荣的表象之下,部分网络游戏产品过度追求娱乐性和商业利益,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表达,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创作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游戏中主要表现为扭曲历史人物形象、戏说和改编历史事件、误导历史价值观。当游戏创作模糊虚实边界、将历史苦难量化为娱乐资源时,其潜藏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将引发严重的危害:以“游戏逻辑”扭曲青少年的历...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实践探索与当代启示————作者:刘宁;黄钰惠;

摘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在中央苏区时期面临内忧外患的革命形势,为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的影响,巩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现实需要,在苏区内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举办各类干部学校培养优秀人才,发挥党报作用凝聚思想共识,运用文艺载体加强政治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中央苏区时期党巩固根据地建设、纯净党的队伍、增强...

农村养老服务的组织化供给与村庄治理有效——以河南省居家养老服务“戴畈模式”为例————作者:陈璐;

摘要:在积极老龄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低成本而有效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具有现实迫切性。既有研究大多从“需求—供给”视角出发讨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将其窄化为经济问题,相对忽视其蕴含的治理属性。从“组织起来”这一经典治理命题出发,结合河南省居家养老服务“戴畈模式”的案例研究,发现农村养老服务的组织化供给不仅可以以较低成本实现老年人福利的显著提升,而且还产生了积极的治理效应。其内在机制在于实现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作者:梁伟军;谢佩希;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主要包括科技自立自强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战略地位、战略方向、战略重点、人才资源、体制保障等七个方面。这一论述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即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依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指引、保障国家安全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创新:从“经验治理”走向“数据治理”————作者:李淑芳;

摘要:在当前我国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中,由于各参与主体呈现出非合作和非协同的关系,因而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进而削弱公共预算绩效评估效果、干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秩序、影响预算绩效运行监控质效、制约预算绩效评价效用发挥。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代理方提供更有效的信号发送机制,也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委托方提供更高效的激励相容制度,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因此...

数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域、逻辑域与价值域——基于鲍德里亚的视角————作者:张同兵;

摘要:鲍德里亚认为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发展正在使作为商品的物由基本功能向意象功能扩展,由工业化时代物的意识形态向信息时代符号—物的意识形态转变,从而构成了数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域;物的功能性扩展使其具有了深度参与社会调控的功能,在社会的主导与屈从、变动与惰性、交流与同化的调和中构成了数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逻辑域;并从符号—物的拜物教、符号的秩序、代码规制一切的意识形态发展逻辑中阐释和预测了数字资本主义...

数字生态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蕴————作者:徐子杰;陈全顺;

摘要:数字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全新范式,不仅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创新理念和实践指引,更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系统方案,蕴含着深刻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数字生态文明包含全人类稳定安宁的和平追求、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共商共议的民主原则、幸福解放的自由目标、共建共享的公平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正义理念。数字生态文明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网络,开创了科技赋能与生态保护相协同的新型发展模式,既...

“直播讲政策”:青年村干部的媒介实践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路————作者:黄鸿业;

摘要:2025年,全国将迎来村干部的换届竞选,高校优秀毕业生和返乡优秀人才都被纳入“优先备选人”,村干部面临“大调整”。当前一批青年村干部通过抖音平台“直播讲政策”,回应村民关于农村政策的咨询,探索出农村政策宣传的新模式,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创新元素。以社会认知心理和乡村治理为视角,通过深度访谈,分析青年村干部在抖音“直播讲政策”的媒介实践,发现他们通过与村民的互动,实现“主我”与“客我”的契合,以创新乡村...

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其风险防范————作者:曹建萍;杨振华;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的“头雁”技术,已深度嵌入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在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甄别、主流价值传播平台跃升及意识形态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赋能作用。然而,人工智能在驱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过程中仍然面临数据异化重构治理信任、技术垄断消解治理效能、智能鸿沟加剧治理失衡等一系列潜在风险。为此,通过构建治理运行机制、加强伦理正向引导和促进多主体协同治理等措...

居民全过程参与式治理的实践路径与实现机制——以国家水源地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作者:柯高峰;

摘要:居民是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是参与式治理的主角。参与式治理是相对于政府单中心治理、管控式治理而言的,是依法治理、民主治理、协商治理和向民众赋权治理的重要体现。参与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了促进人水和谐,运用参与式治理的理论方法和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治理目标的复杂性公共事务活动。湖北十堰市茅塔河小流域居民全过程参与式治理保证了居民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链...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议题设置策略————作者:杨美新;冯晶;

摘要: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亟须科学有效的议题设置策略。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议题设置在网络空间能够引导舆论走向与塑造认知框架、塑造网络话语的框架与形象、扩大传播范围与增强网络影响力及对抗虚假信息与极端言论,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起关键作用。新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求通过科学选择议题、创新报道方式、加强互动引导和强化价...

当代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发生学阐释————作者:郭国祥;贺中桥;

摘要: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开启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改革开放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共同构成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通权达变”的辩证思维,体现“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蕴含“敦睦邦交”的精神特质,彰显“开放包容”的胸怀气度,共同赋予改革开放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及其经验...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