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建国以来,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自治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6年。《学报》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学术交流。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西藏服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学报》突出藏学研究、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等研究内容。为高校教师、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关心藏族文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9年《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2010-2011年CSSCI来源期刊
2007中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
《学报》“藏学研究”栏目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影响力强,被评为“名栏”
2006年《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名家专访、藏学研究、西部论坛、专题。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我国西藏与东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分析 王海涛,孟健,咸丽华,Wang Hai-tao,Meng Jian,Xian Li-hua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西藏1978-2013年的实证分析 唐雨虹,齐天翔,Tang Yu-hong,Qi Tian-xiang
论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构建 杨富,Yang Fu
实物期权模型下藏族创意文化产业价值评估分析 王健,Wang Jian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西藏企业改革研究 彭华伟,Peng Hua-wei
西藏社会现代化转型与依法治藏的理性思考 曾燕,Zeng Yan
论和谐视阈下西部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路径建构 徐慧明,Xu Hui-ming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探讨 李国平,张芳,Li Guo-ping,Zhang Fang
大众传媒与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保护研究--以《西藏日报》的旅游报道为例 刘新利,余青霞,杨正林,Liu Xin-li,Yu Qing-xia,Yang Zheng-lin
藏传佛教文化与藏学研究--访西北民族大学嘎藏陀美教授 索南,Sonam
论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吐蕃高僧益西央 霍巍,Huo Wei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藏传佛教研究文献综述--以哲学思想、教义教法类汉文专著为中心 孔繁秀,徐东明,董希媚,Kong Fan-xiu,Xu Dong-ming,Dong Xi-mei
论西藏近代史研究的新视角 罗布,Norbu
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天文历算文化研究 傅千吉,Fu Qian-ji
浅谈清政府对达赖喇嘛政教权力的制约 周燕,Zhou Yan
清代布达拉宫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陈鹏辉,Chen Peng-hui
社会学论文:从符号学的视角下解读哈雷文化
摘要:基于对符号学的认知和理解,分析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特征符号原型,解读其品牌文化的丰富性和美国历史的延续性。并通过分析哈雷戴维森公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符号,归因其品牌符号对品牌文化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符号学,特征符号,啥雷,品牌文化
引言
1903年,著名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简称“哈雷”)在美国中东部密尔沃基创建。一个世纪以来,哈雷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收购与回购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等重重洗礼,却依然雄风凛凛。哈雷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狂野生活的象征。哈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摩托车,更代表了一种自由、激情的生活方式,他们是生动的美国历史故事,是两个轮子上的美国精神。站在符号学的角度下分析哈雷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企业铸造自身价值体系以及对企业文化的永久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西藏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帕羊——穆昆”商道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作者:旦正才让;扎洛;
摘要:“帕羊—穆昆”商道是连接中国西藏仲巴县帕羊地区与尼泊尔穆昆河谷的贸易通道,历史上为两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就“帕羊—穆昆”商道的形成、历史演变、商贸特征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商道兼具驻地贸易和跨境贸易的性质;受到不同时期当地政治环境影响,商道几经兴衰,总体上可分为亚泽时期、贡塘时期、宗木郎时期、洛沃时期以及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商道的货物贸易以盐粮交...
数字经济赋能西藏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作者:巩艳红;姚守锋;何曼宁;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赋能西藏新质生产力,从理论机制来看,数据要素的介入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过程中驱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具有新要素、新技术、新方式的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底。从现实基...
乍雅归属问题再探——以姚莹《康輶纪行》及相关档案文献记载为中心————作者:赵心愚;程峰;
摘要:道光年间,乍雅两呼图克图发生相争事件,阻碍川藏交通,严重威胁西藏安全稳定。西藏地方积极配合清廷,共同妥善处理了争端。姚莹所著《康輶纪行》中,对此事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不过也遗留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没有对乍雅的归属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和已有研究,文章认为乍雅归属清廷中央,具体由驻藏大臣管辖。这个历史事实表明,清廷对乍雅归属的调整,是确保西藏稳定和川藏交通安全的重要战...
调适、规范与整合:档案所见晚清循化厅的征粮活动与基层治理————作者:周敏;杜常顺;
摘要:清代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边疆多民族地区设厅筑城是实现疆域统合和地方治理的重要举措。然而,国家力量在厅域内的下移与深入并非一蹴而就,需在具体实践中达到社会整合与国家认同的目的,赋税征收正是其重要途径。文章以循化厅档案为考察中心,以“征粮”这一与基层民众日常息息相关之事为交汇点,呈现中央、官府、地方权威、民众等不同力量多元的互动面相。认为,清王朝通过调适征粮政策、规范基...
敦煌藏文摩诃衍禅宗文献研究综述及命题思考————作者:多布旦;仁欠卓玛;
摘要:敦煌藏文摩诃衍禅宗文献的出土,实证推翻了“顿渐之诤”后禅宗在藏地消亡的传统定论,揭示摩诃衍法脉在吐蕃边地持续传承。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围绕“僧诤”形成了两类阐释,即日本学者通过文本对勘,解析敦煌禅宗文献的翻译特性;国内研究则聚焦辩论影响,形成“禅宗式微论”与“思想渗透论”的分野。沈卫荣另提出“权力斗争说”,否定僧诤的真实性。文章根据文献综述,认为未来需突破学科壁垒,重点探究敦煌文献的翻译差异...
改革开放初期西藏歌舞艺术创作表演和评论研究活动历史回眸——以《西藏歌舞》杂志为主要史料————作者:觉嘎;
摘要: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决策,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西藏歌舞》杂志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西藏最早印行的歌舞艺术专业期刊,自1982年11月试刊至1985年11月终刊,历时三载之余,共发行十三期,记载了以这一时期西藏歌舞艺术发展状况为核心的诸多内容和资讯。文章对《西藏歌舞》所刊载、报道、推介的西藏歌舞艺术创作、表演和评...
新时代涉藏形象国际传播创新路径探讨——以跨国民间学术交流叙事为例————作者:孙勇;杨荣涛;刘小三;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我国涉藏国际传播是涉外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作为中国涉藏国际传播的主体,如何贯彻中央决定,将“中国涉藏地区形象”展示于内外,任重道远。针对一段时期在对外话语上的“逆差”“反差”“落差”等问题,须进行创新认知,以认知战思维“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与党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相...
中外古代知名译场对当今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借鉴意义——以玄奘、桑耶寺、巴格达和托莱多译场为例————作者:阿努;索朗旺姆;旦增桑布;
摘要:古代中外闻名遐迩的四大译场——玄奘译场、桑耶寺译场、巴格达“智慧之家”以及托莱多翻译学院,在人类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播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堪称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以及国际广泛传播的典范。文章聚焦此四大译场,深度剖析其所处历史背景、特有组织模式、翻译实践活动及知识传播轨迹,旨在挖掘其对当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宝贵借鉴价值。经探究发现,古代译场的卓越成就归因于其强大的文化包容特性、多元主体协同作业与知识共享体...
民族互嵌视域下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张辉刚;张越;蔡秀清;
摘要:作为疏通与触达民族地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媒介样态,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在形塑社会舆情引领力、强化身份认同凝聚力、构建基层治理保障力等方面举足轻重,更是民族互嵌视域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文化传播传承、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可观变量。作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的舆论导向者、文化传播者、服务供给者,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面临逻辑断点与实践壁垒时,往往被动地陷入认知错位与价值疏离的困境,其发展因此显得失范...
论中国共产党与西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者:杨明洪;
摘要:西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相对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先行地区,以及相对于中国内地,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辉煌成就。将西藏现代化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整体进程联系起来,可以从更深层次揭示西藏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与各种复杂因素的关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西藏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给西藏现代化注入了特殊的政治性元素和生产力要素,使得西藏现代化既不同于...
现代语言学视角下的藏语研究及其方法——访南开大学意西微萨·阿错教授————作者:才旦还;
摘要:意西微萨·阿错是藏语言研究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次“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奖项;并获国际中国语言学会“桥本万太郎汉语历史音韵学奖”“青年学者奖”等国际奖项。先后出版《声调、语调与句末语气词研究》《语言演化生态学》《倒话研究》《马克思实践哲...
邓锐龄先生与西藏历史研究————作者:张云;
摘要:文章梳理了邓锐龄先生在元明清三代西藏历史研究、中国历史地图绘制与历史地理研究、国外前沿藏学研究成果翻译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结合邓先生自述和对前辈学者的回忆,分析了邓先生治学方法和路径,探析了一位卓越藏学家走过的非凡学术人生,以及对当代中国藏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所具有的启迪作用
清代英国对中国西藏矿产资源掠夺计划及其失败原因探析————作者:郭少妮;
摘要:在殖民扩张驱动下,英国对中国西藏矿产资源的掠夺贯穿了整个清代中晚期。从早期入藏传教士的矿产情报收集,到清中期以黑斯廷斯为主导的英属东印度公司贸易侦察;从清后期“班智达”间谍计划下的矿产资源勘探,直至清末两次侵藏战争后的矿产垄断企图,英国始终觊觎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将其视为亚洲殖民扩张中的重要环节。英国对我国西藏矿产资源的掠夺企图,始终遭到我国各族人民和救亡图存官员的强烈抵制,极大挫败了其资源掠夺计...
青海吐蕃墓葬所出兽面图像溯源研究————作者:王蔚;杨焱;
摘要:兽面是吐蕃时期青海地区广泛流行的装饰图案,使用范围包括棺板画、金银器等,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的重要图像材料。青海吐蕃墓葬所出兽面,分为有肢有爪且有身型的A型兽面和无肢无爪仅有兽面头部的B型兽面。通过对兽面图像组合、兽面形象进行分析溯源,文章认为A型兽面主要受到内地汉至初唐墓葬中兽面图像的影响,吸收来自中亚、西亚的文化因素,并结合吐蕃时期青海本土文化形成特有兽面图像,具有保佑、辟邪等寓意。B型兽面受到...
西藏浪卡子出土黄金制品及其相关问题探讨————作者:德拉东知;
摘要:西藏浪卡子先后出土有多批黄金制品,关于其年代则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前吐蕃说和吐蕃说两种。文章对查加沟墓出土马形牌饰所表现的马具进行细致观察,提出马鞍之下的梯形下垂物,实为障泥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障泥和马鞍进行个案研究,认为其表现的年代特征与公元5-6世纪的中原、西北地区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说明此时期的西藏高原与东北部的甘青、河西等地具有一定的交往关系。另外,根据P.T.1144的记载,认为浪卡...
摄类学建构中国自主因明知识体系初探————作者:夏吾李加;多杰才让;万代草;
摘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为指导,以“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总钥匙,立足新征程,着眼国际国内形势,探讨如何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根本标识的中国自主因明知识体系。其中首要问题在于明确中国自主因明知识体系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源头活水。唯有如此,在新时代自主建构中国因明知识体系时,才能避免出现对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进行简单重新组装,或仅将西方逻辑进行当代改制新装等系列问题。通过充分发掘摄类学蕴含...
“政教二道”思想的点与面——以《萨迦格言》与《宝鬘》为例————作者:多吉措姆;
摘要:“政教二道”作为元明清时期蒙藏关系史的核心概念,对理解蒙藏关系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政教二道”的“思想性”概念为切入点,选取萨迦班智达于13世纪所著首部藏文格言体著作《萨迦格言》以及八思巴于1266年为只必帖木儿所写的《宝鬘》这一书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两部著作的成书背景、内容特征及思想传承,探讨二者在“政教二道”思想表达上的共性与个性。文章认为,作为师徒兼叔侄关系的萨...
跨族群视野中的英雄“格萨尔”诞生神话与图腾生育信仰探究————作者:周毛先;
摘要:《格萨尔》作为多民族共享的英雄史诗,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普米族、纳西族、白族、羌族等民族,以及在拉达克、锡金、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巴蒂斯坦、吉尔吉特等国家与民族中广泛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其诞生神话形态各异。文章通过比较跨族群视野中的英雄“格萨尔”的诞生神话,发现这些神话与各族群所处的地理环境、生计方式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各族群记忆中的“格萨尔”诞生神话,反映了他...
吐蕃时期碑刻钟铭与中华法制文明的可能贡献:以《吐蕃金石录》中的法律文献资料及其价值为视角————作者:南杰·隆英强;徐潇雅;
摘要:《吐蕃金石录》是国内第一部较为集中介绍古藏文碑文内容并翻译成汉语进行研究的有关吐蕃碑刻铭文的著作,其中所记载的藏族古代法律内容和成文的法制文献是极为宝贵的中华法文化遗产,是充分体现古代藏民族法制文明发达成熟的重要历史资料。《吐蕃金石录》以吐蕃时期的原始碑刻钟铭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吐蕃时期发现的绝大部分金石文献进行论述和详尽考释,诠释了唐代藏民族法制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以及与周边其它民族交往交流...
“早茶议事”:民族地区推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作者:李春梅;刘学娇;
摘要:群众广泛参与是民族地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而当前民族地区群众参与还面临着“进场难”“解事难”“行动难”等现实挑战。通过对拉萨“早茶议事”推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考察发现,该模式以创新空间平台、联结各类资源、强化实践体验,实现群众参与行动场域调整、资本支持、惯习转变,促进了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嵌入生活的场域生态充分发挥环境势能,有效吸纳群众参...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新闻天地
- 省级艺术中国
- 省级金山
- 省级上海采风
- 省级中国文化
- 北大核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 国家级诗探索
- 国家级中国文字学报
- 省级体育科技
- 北大核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省级四川图书馆学报
- 北大核心韶关学院学报
- 省级百师文摘
- 省级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省级广西文学
- 国家级中国文化遗产
- 国家级北方作家
- 国家级民间文学(故事)
- 国家级杂技与魔术
- 国家级纪实
- 省级湖北文史
- 国家级民国春秋
- 国家级中国文艺家
- 南大核心当代中国史研究
- 省级壹图壹材
- 省级黄河
- 省级文艺生活
- 省级中外文摘
- 省级唯实
- 国家级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