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447/C
国际标准刊号:1673-5595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陕西理工学院学报》期刊编辑部

  【杂志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984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杂志始终突出刊物的石油特色,坚持办好“经济与石油经济”、“文化与石油文化”、“黄河三角洲开发研究”、“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等特色栏目。另外也刊登政治、哲学、历史学、法律、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编辑学研究等方面的文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18年来,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有所进步,不断发展提高,逐步成为在全国高校学报界和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的评估、评选中屡屡得到较高的评价:1995年、1998年、2001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1999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山东省优秀期刊

  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石油与能源、经济与管理、和谐社会构建、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文化与传播、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一基于证据理论的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王信敏,孙金凤,WANG Xinmin,SUN Jinfeng

  一基于极值 BMM模型的石油价格极端风险度量研究 刘飞,郑晓亚,LIU Fei,ZHENG Xiaoya

  一绿色理念下中国石油工程 EPC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雷鸣,姬华山,郭靖,LI Leiming,JI Huashan,GUO Jing

  一金融危机、调整成本与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的不对称性 刘杨珂,郝洪,LIU Yangke,HAO Hong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次中心城市选择--以山东省为例 李治国,潘翠莹,LI Zhiguo,PAN Cuiying

  一东营市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王丽亚,WANG Liya

  一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种效博,CHONG Xiaobo

  一论习近平的“心中四有”思想 王爱玲,WANG Ailing

  一论互殴中的正当防卫界定--何强聚众斗殴案与李明故意伤害案的类比启发 柳安然,LIU Anran

  一刑事诉讼法目的解释的功能、界限及规制 郭云然,GUO Yunran

  一论第三国强制规范适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董金鑫,DONG Jinxin

  一论那彦成的荒政保障建设--以嘉庆十五年甘肃灾赈为例 杨继业,YANG Jiye

  一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之贯通--唐君毅的群己观研究 孙长虹,SUN Changhong

  一“自然的主体性”--现代主体性的新自然主义消解 陶火生,宁启超,TAO Huosheng,NING Qichao

  一论沈钦韩的《范石湖集注》 何泽棠,杨维才,HE Zetang,YANG Weicai

  一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对《二十四城记》、《出梁庄记》的互文性解读 马春光,MA Chunguang

  一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基于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的研究 邹智勇,程晓龙,ZOU Zhiyong,CHENG Xiaolong

  人民教育杂志投稿:网络环境下图书采编工作的转变

  【摘 要】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图书采编工作也受到影响,在网络环境下需要进行转变。本文对图书采编的内容作了介绍,主要包括文献采编寻访和文献编目加工两大部分。另外对传统图书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了介绍。最后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采编工作的转变,在采访、采购、编目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些介绍,可以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采编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采编,转变

  当今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和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信息资源等逐渐由传统的印刷纸质向数字网络电子版发展。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更好适应网络化对采编工作的要求,保证采编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推动图书采编工作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以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意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作者:杜长庆;闫长丽;

摘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铸就的政治品格。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构成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答案,开辟出破解大党初心使命难题、团结统一难题、执政能力难题、干事创业难题、纠错自省难题、政治生态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价值意蕴方面,以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揭示了党领导社会革命走向胜利的内在原因,回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时代课题,彰显了推进世界政党治理现代化的使命担当。前...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球效应————作者:冯峥;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兴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技术、量子技术、新能源等)飞速发展,全球生产力正在经历质的飞跃。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为核心的通用技术突破性进展为标志,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影响一国政治经济,还具有深远的全球影响。一是通过改变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话语权力而重塑全球力量对比;二是通过转...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意识形态超越及其世界历史意义————作者:程玉璐;

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当代中国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样态,是共产主义文明的过渡样态。文明形态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伟大的意识形态话语变革。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经济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民至上”,超越资本增殖逻辑,确立了文明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价值观上,它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

《能源法》的能源法法权审视————作者:张忠民;包岚馨;

摘要:《能源法》的解读可以采取对策、技术、理论等视角,其中学术界偏好理论视角。能源法法权作为一种能源法理论学说,既为规范解读提供了路径指导,又能通过其在实在法中的认可程度来检验自身的合理性。运用能源法法权审视《能源法》,可从三个维度展开:在本体论维度,《能源法》初步呈现了公民能源权利,并全面布局国家能源权力;在运行论维度,《能源法》立足能源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构建,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论《能源法》的规范续造————作者:王江;宗婷;

摘要:《能源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能源基本法的缺位,标定了我国能源领域规范体系建构的基点。《能源法》出台之后,其规范续造成为亟待完成的核心任务,是能源法律规范体系与能源非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关键问题。《能源法》的规范续造要立足于其基本法定位、立法目的的解析、功能的阐释及实现。《能源法》的规范续造主要有四种方式:细化《能源法》规范、填补《能源法》漏洞、在法律授权下制定具体规则、创制新规范。《能源法》...

论能源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体系化清理修订————作者:吴睿佳;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数量庞大、内容驳杂。藉由《能源法》出台的有利契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订,减少能源治理政策适用的不稳定性,促使能源转型政策适应于法律框架,优化涉能源事项的跨域制度协同性。在能源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体系化建设上,长期以来存在上位法律体系复杂、法律规范滞后于政策实践、部门与行业利益协调困难等障碍。对此,可在清理修订的基础上,统一能源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关键概念的适...

绿电交易“证电合一”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制度纾解————作者:黄锡生;冷诗瑶;

摘要:绿色电力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制度。我国绿证与绿电交易并存的双市场机制,是导致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权益重复计算与物理电量消纳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别于纯环境权益的市场交易,绿电交易采用“证电合一”的制度构造,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当前,绿电交易实现“证电合一”面临与绿证、碳市场等衔接的外部协同困境和破除实质“证电分离”的内部构造梗阻。在《能源法》正式出台的背景下,未来从法律层面构建绿证交易制...

中美欧能源治理法律框架演进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能源法》之气候缺环————作者:赵绘宇;

摘要:2024年11月中国出台《能源法》,以此为契机,运用功能主义比较法和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中国、美国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能源治理法律框架,探讨其在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与能源可负担性“三难困境”中的法律治理路径。研究发现,欧盟通过《欧洲绿色协议》等能源战略及立法整合能源战略、法律规范与绿色投资,形成系统性的“气候驱动型”能源法模式;美国则以一系列“能源政策法”为工具,融合能源战略、立法与财政激励,展示...

论能源数据权利归属的厘清————作者:贺小军;夏丽敏;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能源数据的使用、共享和流通已成为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因素。因能源数据本身具有专业性、敏感性、安全性等特征,其衍生的能源数据权利亦呈现出特殊性,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需平衡多方利益的综合性权益。因权利主体不同,产生了主体间能源数据权利的归属冲突。为系统解决此问题,可依据权利主体将能源数据权利划分为个人能源数据权利、企业能源数据权利与公共能源数据权利三种类型,通过厘清能源...

论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制度的法律续造————作者:赵爽;金子恺;

摘要: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制度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总量目标和规划制度实施不畅、电网矛盾尚未调和、消纳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急需具有导向性的能源基本法为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制度提供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回应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制度的续造需求。基于该法的立法考量,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制度契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赋能能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探...

我国能源法规范的理性基础与体系构造————作者:王梦科;

摘要:推进能源法治建设,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我国能源法规范制定之初就表现出明显的实践属性与现实目的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能源法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张力和矛盾。首先,从能源法规范的理性基础研究出发,理顺能源法规范体系形式化品格和规范性需求的基础逻辑;在把握系统论的基础上,有效识别能源法规范体系的核心内容及规范边界,明确能源法规范体系兼顾宪法秩序与部门法理的价...

《能源法》视域下“氨-氢”绿色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研究————作者:陈宇;张茜;

摘要:《能源法》的出台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并强调有序推进氢能开发与利用。然而成本、安全等问题是氢能发展的瓶颈。随着“氨-氢”绿色能源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以氨为储能或储氢载体,形成了“清洁高效合成氨、经济安全氨能储运、无碳高效氨氢利用”的“零碳”循环技术,“氨-氢”绿色能源具有安全性高、零碳排放、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以及储运、转化成本较低的独特效益优势,能够有效解决氢能发展中储运安全与高成本以...

我国用能权交易制度协同的逻辑基础、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作者:王学栋;薛智怡;

摘要: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有序调整是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背景下,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协同发展,是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实现交易市场衔接协调的创新探索,具有理论的、法律的与现实的逻辑基础。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度衔接协调方式,我国用能权交易制度协同面临着协同基础相对薄弱、市场交易信息共享受限、机制设计内容差异...

稿约

摘要:<正>《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能源经济与政策、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能源人文、经济与管理、当代中国政治、文学与文化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向本刊投稿!并请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一、请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二、请登...

《能源法》:开启能源法治新时代————作者:王学栋;

摘要:<正>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能源法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值此重要时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推出“能源法专刊”,旨在深入探讨能源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国能源法治建设贡...

我国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基本逻辑与规范完善进路————作者:岳小花;

摘要:《能源法》的出台使碳排放双控制度得到明确的法律确认。碳排放双控制度是对能耗双控制度的优化和升级,是总行为控制主义在减碳领域的运用。碳排放双控制度承担着主导减缓气候变化、形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协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功能。现行规范体系呈现由政策推动到立法确认、国家立法的原则性与框架性规定、地方立法的多维度与多样化表达等特点;存在碳排放双控相关概念界定模糊、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性立法缺位导致的制度衔接不畅与...

污染环境罪“100吨”加重处罚情形的适用——基于976篇判决文书的分析————作者:李静;刘志伟;

摘要:污染环境罪“100吨”加重处罚情形是环境司法精细化的产物。“100吨”加重处罚情形实证研究呈现了适用特点和理论反思方向。数据分析发现,“100吨”加重处罚情形的适用扩张体现在案件数量扩张、情形适用高频和适用标准形式化三方面。反思表明,“100吨”加重处罚情形存在危险形态定位不一致和未遂认定混乱的问题。基于环境法益适度前置化保护的立场、兜底型加重情形司法实践的经验参照和不法递增的层级性的要求,建议明...

我国《能源法》立法逻辑审视与完善进路————作者:傅晶晶;陈朝;魏艺琳;

摘要:2024年11月,《能源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能源领域的基本法律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这部基础性法律历经数十年曲折探索才最终得以出台。我国能源立法演进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深化期、转型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显示了能源法治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与内在逻辑。“双碳”目标的驱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能源安全保障的法治需要,共同推动了《能源法》的最终落地。未来能源立法完善的多维进路...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空间关联格局及其协同发展驱动因素——来自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作者:孙金凤;张金涛;任梦林;邹丰义;谭新平;

摘要:基于2016—2021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时间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关联视角刻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关联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整体上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地域聚集特征明显;各地级市之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呈现“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作者:毕雪涵;李安增;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十余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经历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三个重点不同的时段,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运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成功经验,凝心聚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