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域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新美域

新美域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
国际标准刊号:1009-7066
主办单位:山西画院
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化厅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陶艺家艺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译苑新谭文学杂志

   《新美域》2016文学期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山西画院主办的促进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推出新人新作的期刊。主要栏目:大师专刊、名家雅赏、封面名家、艺坛点将、艺坛行脚、艺坛梳理、孤岩雅集、艺坛缀英、艺坛新锐、新美域中青年实力派艺术家邀请展、艺术展览、神熠堂画廊。

  《新美域》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新美域杂志栏目设置

  大师专刊、名家雅赏、封面名家、艺坛点将、艺坛行脚、艺坛梳理、孤岩雅集、艺坛缀英、艺坛新锐、新美域中青年实力派艺术家邀请展、艺术展览、神熠堂画廊

  新美域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新美域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新美域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新美域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阅读推荐:中国艺术时空

  《中国艺术时空》以经典性、创新性、前瞻性为特色,梳理学术经典,追踪当下艺术界的热点问题,关注具有建设性和实验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同时,更注重自身的学术性与权威性,力求成为具有独立批评精神的高品质专业期刊。本刊创刊以来,刊发了一大批优秀文论,全面展现了文化艺术界目前的繁荣状况,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反响。

  新美域最新期刊目录

深化情感联系:绘画创作的要素与艺术家成长————作者:林颖兵;

摘要:这篇文章探索了画作创作中的关键要素,其中包括创作灵感与观念的相互作用、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密切关联、画师对自我的反思和提升能力、实验与探究的实际价值,以及情感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筑了艺术创作的基础,并助力艺术家的成长

南岳佛造像主题山水画中的意境表达————作者:周境辉;

摘要:南岳佛造像主题山水画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结合,体现了传统艺术与自然景象的和谐共存。该文从南岳佛造像的历史发展与审美特征、意境表达、佛造像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探讨山水画中的“北势南韵”意境,及其独特的文化象征和人文情怀,并从中展示其意境表达的独特魅力、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价值

真实的消退:数字时代下的图像意义重构————作者:王雨萱;

摘要:鲍德里亚关于符号与现实关系的经典颠倒——“拟像先于领土,先于地图”——在社交媒体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具体化。当代图像生态的复杂性不能仅通过鲍德里亚的理论框架完全把握。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提出了另一种拟像概念,将其理解为差异生成的创造性过程,而非简单的真实衰退。他写道:“拟像不是退化的复制品……而是一种肯定性力量。它否定原件与复制品、模型与再现之间的区分。”这一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数字图像文化的...

云南傣族壁画风格类型的表现形式与画面语言————作者:赵芳;

摘要:云南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傣族壁画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本土化特征,并在不同地区展现出独特的风格类型。该文旨在分析云南傣族壁画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与画面语言,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和历史渊源

中伊绘画中视觉策略的相似性考察————作者:周佳琪;

摘要:在东西方交流的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中东伊斯兰绘画做出了巨大贡献,伊斯兰绘画又在吸收中国绘画精华的基础上开拓独特的艺术效果。该文受《伊斯兰世界的艺术》启发,从中伊历史语境下的艺术交互为起点,以其中具代表性的伊斯兰绘画作品《割礼节》为主要范例,从视点和视角两个角度对中国与伊斯兰绘画中的视觉策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伊斯兰绘画中体现出的中国视觉理论的影响,以及作为西方世界中的“东方艺术”的二者在...

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作者:徐飞;

摘要:综合材料绘画从舶来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国艺术土壤,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下,成功实现了本土化转型。新时代中更激昂的文化、更纯粹的精神、更高尚的情操赋能综合材料绘画,使之从思维和理念到题材与技法的创新都走上了快车道,形成了具有中国典型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共融的格局

罗萨尔巴·卡列拉色粉画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作者:夏欣;

摘要:该文以18世纪威尼斯女性艺术家罗萨尔巴·卡列拉的色粉自画像为研究对象,基于性别视角与图像学分析,探讨其绘画艺术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及其对洛可可时期社会文化观念的突破,通过探究其绘画艺术的技术突破和绘画风格,揭示了卡列拉如何以女性视角重构女性特质。卡列拉以“女性凝视”的创作策略,为女性艺术家在男性主导的体制中开辟了话语空间,推动了艺术史中女性形象的多元表达

中国画中线条的艺术魅力研究————作者:米仁尼沙·艾山;

摘要:线条始终是中国画的关键所在。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梳理中国画中线条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在不同时代呈现的风格,探讨它在塑造画面造型、传递画家情感、营造独特意境方面的作用,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线条对中国画意义非凡。线条勾勒出画面模样,更融入了画家的思想,展现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与书法艺术关系探究————作者:孟霞;

摘要:舞蹈艺术与书法艺术均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二者的艺术表达方式相辅相成。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身法韵律和传统美学原则为人们所熟知。书法则被认为是展现个人修养和艺术表达的独特途径。该文主要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共性与两者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书法艺术的“抑扬顿挫”和中国古典舞身韵“阴阳转换”方面的共性关系。如何寻找到古典舞身韵中形神劲律和书法笔触间的轻重缓急之融会贯通,从而感触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和谐...

以《苏泂题刻》为例论北宋八分书的笔法体系与审美取向————作者:王皓;

摘要:北宋八分书在书法史上占据独特地位,对后世书学发展影响深远。《苏泂题刻》是北宋八分书的珍贵遗存,为研究这一时期八分书的笔法体系与审美取向提供了典型范例。该文深入剖析《苏泂题刻》,结合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其笔法特点,包括笔画形态、用笔方式等,进而阐释其蕴含的审美取向,旨在揭示北宋八分书艺术魅力的背后密码

“传神针黹”——高平刺绣中的戏曲人物图像研究————作者:曹诗云;

摘要:晋东南民间刺绣与戏曲在历史演进中形成文化共生。本研究聚焦其戏曲人物图像的“传神针黹”手法,“传神”指生动地传达出事物的神韵、精神内涵;“针黹”指传统手工艺中的缝纫、刺绣等技艺;“传神针黹”解释为通过针线技艺生动地展现出事物的神韵,表现出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刺绣作品。其造型夸张,追求传韵;色彩鲜明,炽烈鲜活;构图饱满,布局均衡;绣法独特,美备俱臻;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文章结合图像分析与文献研究...

太原多福寺壁画山水图像时代特征探究————作者:常潇;

摘要:多福寺壁画中的山水图像在山石结构、皴法用笔方面都借鉴了南宋山水画的画法,体现出明初宫廷院体山水画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独特风格,其连环画式的布局、浓艳华丽的设色、界画楼阁沥粉贴金的辉煌,堪称明代寺观壁画重彩山水画的代表

数字技术介入非遗皮影戏的视觉重构研究————作者:张丽;

摘要:皮影戏作为典型的视觉类非遗,其造型语言与光影技艺正面临数字化传播语境下的传承困境。文章围绕数字技术介入非遗皮影戏的视觉重构展开研究,探讨了皮影图像的数字采集与形态建模流程,分析了表演影像中动作生成与舞台构图的数字重构机制,进一步聚焦于多元交互方式在提升视觉沉浸体验中的功能实现,最后评估了视觉重构在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播中的适配价值。该研究有助于推动非遗图像资源的标准化建构,拓展数字美术技术在传统视觉文...

雕塑艺术的疗愈性实践研究————作者:张其禹;

摘要:该文重点介绍雕塑艺术在心理疗愈中的实践机制,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揭示其如何通过物质互动的方式,对个体和集体的心理秩序进行重构,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以“触觉—材料—时空”三维框架为核心,探讨雕塑创作中的肢体经验、媒介物性以及场域动态等因素对创伤修复的协同效应,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晋东南古村落文化价值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作者:高婧;

摘要:晋东南古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该文以沁河流域古村落为中心,结合文化空间理论,系统分析其文化价值的多元维度,探讨当前空心化、现代化冲击下的传承困境,并提出以“活态传承”为核心的保护路径。研究认为,古村落文化价值的延续需依托村民参与、文旅融合、政策协同及教育赋能,实现物质遗存与非物质文化的动态共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社交媒体对巴渝面塑技艺市场化的推动作用研究————作者:刘凌涓;

摘要:巴渝面塑技艺是中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艺术形式展示了精湛的手工技艺,也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民俗和历史记忆。但面对现代市场的快速变化,巴渝面塑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而社交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渠道,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已经证明了其在推广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巨大潜力。因此,该文就社交媒体对巴渝面塑技艺的市场化推动进行探讨,以期为该技艺的现代传播和商业化策略提供...

三维动画中传统艺术元素融合表达路径研究————作者:付振俊;

摘要: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三维动画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文在阐述传统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维动画中传统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包括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融合、动画叙事与传统艺术语言创新、视觉艺术呈现与数字化转化。基于此,文章还提出三维动画中传统艺术元素的表达路径:解构传统艺术元素、提炼传统艺术精髓、创新呈现传统艺术、构建视觉共鸣桥梁、增强文化多维阐释

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机制构建研究————作者:王建明;苏悦洋;

摘要:产教融合多元协同是新时代大力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战略。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互动,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该文从互动共融,破解技术难题,推动学科与行业并进;资源整合,革新教育模式,打造多元化教学体系;融合发展,培育市场所需,输送高素质动画人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机制构建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六个构建策略,包括政策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项目驱动,融合教学做...

人工智能时代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作者:黄剑玲;

摘要:该篇论文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动画专业课程的影响,包括提高制作效率、优化创作流程以及实现更高级别的创作自动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影视动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建议,包括引入智能化教学工具、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推广在线教学,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该研究旨在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专家组山西创作调研会在山西省书画院召开

摘要:<正>8月9日,为高质量推进“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筹备工作,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带领专家组一行莅临山西省书画院开展专题创作调研。此次调研团队阵容强大,包括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楠,国画名家林容生、姚大伍,版画专家王僖山,书法篆刻大家洪厚甜,以及河南省书画院原院长曹新林、河南省美协副主席魏小杰等。调研会由山西省书画院党总支书记齐英贵主持。山...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