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天工

天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4-1374/J
国际标准刊号:2095-7556
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上一本期杂志:《人类学学报》博士论文发表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唐山文学》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天工》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上百家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天工》杂志以传播工艺美术文化为核心,以轻松的笔调讲述工艺美术美的历程。知识性、情感性、可读性并重。儒雅而时尚、明丽而清新、高端而大气是我们追求的风格。全彩印刷,融天然和艺术为一体。

  【办刊宗旨】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期刊栏目】

  “穹庐”“乃服”“粹精”“锤锻”“杀青”“珠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艺术创作需要文化情怀 巴陵; 1

  2 成大事者 都爱颐坊 7+6

  3 守护文化灵魂 言恭达; 17-19

  4 “大红袍”鸡血石 钱振峰; 20-23+2

  5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刘灼; 24-28

  6 大漆大人大品格 郝二军; 30-35

  7 守得云开见月明 王振德; 36-41

  8 《始祖》心魂在 光焰万丈长 曹千里; 42-47

  9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李艳韬; 48-50

  10 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 伍剑; 51-53

  11 石不能言最可人 王超麟; 54-57

  12 执著守望 终成大师 尚玉洁; 58-61

  13 涵养身性 珠子传情 邹力学; 62-63

  14 神鹰(外两首) 姜革文; 64-67

  15 人生如荷 董慧慧; 68-72

  16 且看心血幻烟霞 董玉文; 74-77

  17 天地一壶中 天然; 78-81

  18 莹润如玉 淡雅如兰 彦韬; 82-83

  19 自在观音 莫名; 84-85

  历史论文范文:打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摘 要:新形势下要打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民战争,首先必须明确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下进行。人民战争依旧是保证我们取得战争胜利的不变战略选择。互联网+条件下信息化战争的军民兼容性为人民战争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空间,这就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性特征,不断创新人民战争的形式内容,不断解决好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更高层次上指导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并最终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

  关键词:军民融合,互联网+,人民战争

  党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人民战争思想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新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真正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就必须按照中央“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与时俱进地加强军事战略指导,不断提高打赢互联网+条件下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天工最新期刊目录

“审曲面势”造物思想对产品设计的启示——以古代弓箭制造为例————作者:杨芳芳;

摘要:立足于“审曲面势”造物思想,深入探究其在当代产品设计领域所蕴含的启示意义。通过对“审曲面势”思想内涵的剖析,以古代弓箭制造之法为例,从依“性”选材、“中和”而制、人与器合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审曲面势”对其造物设计的影响,进而总结出传统造物思想带来的设计启发,将“审曲面势”思想转化为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具体方法,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方向

楚雄地区彝族服饰纹样中的文化密码————作者:杨舒雅;

摘要:彝族丰富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彝族服饰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宇宙观与生活智慧,凝结了独特的审美意识。聚焦云南楚雄这一彝族文化核心区域,系统梳理当地彝族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类型及色彩配置规律,探析纹样生成、应用的文化语境。旨在揭示这些视觉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从而深化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并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设计提供学术依据

高师开发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课程的基本策略研究——基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重视野————作者:邵雪原;

摘要:在文化遗产保护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课程开发具有特殊价值。从课程开发视角,系统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开发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课程的理论逻辑、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构建“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范式重构—传承生态再造”的三维开发模式,提出以文化主体性为内核、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以数字化赋能为路径的课程开发策略,为非遗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

交融共生视域下黔南少数民族剪纸文化衍生品开发策略————作者:陈瑶;

摘要:在交融共生视域下,黔南少数民族剪纸文化衍生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其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推动传统剪纸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促进多元化剪纸文化的共生发展,而且能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文化衍生品这一载体,黔南少数民族剪纸文化能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共生,提升其当代价值。围绕“在冲突中取舍”“在交流中融合”和“在融合中共生”三种路径,探讨了黔南少数民族剪纸文化衍生品的开发策略,...

园林景观设计中江南建筑文化运用分析————作者:朱静;

摘要:江南建筑文化包含传承至今的重要建筑体系和理念,将这种文化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现代社会人们对园林游玩的需求开始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也应不断优化,但不少园林存在文化底蕴不足、设计理念不清晰等问题。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江南建筑文化的内涵,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江南建筑文化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浅谈苗族育儿背带造型特征————作者:李明星;

摘要:背带被誉为“背上的摇篮”,是祖辈相传的育儿用具。苗族背带融刺绣、扎染、蜡染、布贴等技艺为一体,蕴含着苗族的生育观念、审美观念、图腾崇拜、生活方式等,集使用价值与审美功能于一体,是苗族文化的印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苗族支系众多,每个支系都有不同的配色习惯,造型也有相应的差别。分析苗族背带的造型与作品形式特征,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动漫赋能中原行:动漫IP设计让中原文物活起来————作者:高露莹;

摘要: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动漫IP设计成为文物活化与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中原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动漫IP的叙事重构、形象再造与跨媒介传播,实现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转化。提出“三维活化模型”,包含文化解码、创意转译、场景赋能,并为中原文化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路径

徽州木雕装饰元素形态学分析下现代家具模块化设计的策略————作者:徐睿遥;

摘要:在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融合的语境下,徽州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其装饰元素的形态学特征为现代家具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独特的创新路径。基于形态学分析框架,系统解构徽州木雕装饰元素的造型语言、结构逻辑与符号语义,探讨其与现代家具模块化设计的适配性。通过解析装饰元素的视觉转译机制、模块化结构重组路径及文化语义传导方式,提出从形态基因提取到设计系统构建的全流程策略,旨在为传统工艺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活...

界画视角下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的建筑绘画研究————作者:李文莉;吴亚卿;

摘要:旨在探讨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的建筑绘画所蕴含的界画基因、具体表现形式及文化意涵。首先,追溯画师团队的历史继承,分析界画手法在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运用的创新;其次,从章法布局、空间营造、线条艺术和色彩运用等维度,分析壁画的绘画技法与表现形式;最后,解读壁画的文化内涵,领会壁画的文心与匠意。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的建筑绘画并非对传统界画元素的僵硬恪守,而是根据壁画表达需求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是界画技术在壁画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策略研究——以广西旧州绣球工艺为例————作者:覃丽红;

摘要:绣球作为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在历史发展中,绣球由青年男女间的定情信物演变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物。在现代化进程中,旧州绣球成功转型为现代绣球,其存在意义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应思考,在商品化冲击之下,传统绣球何去何从?随着老一辈艺人的逝去,传统绣球制作工艺是否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记录保存传统绣球的制作工艺,研究其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剪纸艺术文创转化的创新型发展路径探索与研究————作者:甘武;

摘要:剪纸作为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信仰的视觉载体,它通过纹样谱系传递价值观与地域文化。当前剪纸正从乡土手工艺向文化产业转型,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剪纸艺术的文创转化仍面临题材陈旧、同质化竞争、传播影响力小及人才断层等挑战。基于此提出了多维创新路径:方法理论上,跨学科研究结合大数据构建数字化纹样库,解密文化密码;在技术融合中,AI生成、动态投影及元宇宙工坊突破了剪纸艺术原有的边界;在产业...

高职非遗时尚产业学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路径研究————作者:曾绮云;谭敏;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非遗的保护与延续遭遇多重困境,传统传承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以高职院校非遗时尚产业学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在推动非遗教育传承方面的实践路径。通过“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整合优势资源,依托产教协同构建教育载体,以及机制革新、完善保障系统等多元方式,促使高职院校在非遗教育传承领域扮演核心角色,实现非遗教育传承与时尚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研究证实,高职非遗时尚产业学院作为非遗教育传承...

基于藏文化研究的藏毯视觉信息转化与表达————作者:田云飞;

摘要:藏毯独特的装饰风格构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研究藏毯的历史演变、功能类别、图案类别、色彩配置和制作工艺,并将研究结果通过矢量图形进行视觉化呈现,最后整合所有视觉转化元素,形成信息图表,以传达藏毯的文化与视觉要素

南阳玉产业链人才培育体系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张茜;汤翠;韩丽君;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对人才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阳玉产业虽属传统产业,但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体系建设尤为关键。构建南阳玉产业链人才培育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驱动的耦合模型,通过熵值法赋权,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9—2023年相关数据开展耦合测算,揭示人才与产业系统的协同演进规律。结果显示,两者协调性逐年增强,从濒临失调迈向中级协调。为进一步提升协...

雄浑与雅韵——关中民居建筑石雕艺术的装饰审美研究————作者:刘雅琪;

摘要:关中民居建筑石雕作为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物质遗存,其装饰审美体系承载着周秦汉唐的文化基因与地域精神。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该艺术形式面临技艺断层与价值认知弱化的危机。通过符号学解码、数字化保护与跨地域对比,揭示关中石雕“雄浑雅韵”的审美特质,有助于丰富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体系,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提供灵感与借鉴

浅析明式家具的设计美学与其在现代家具中的传承与创新————作者:雷捷顺;

摘要:从明式家具的设计特征与美学意蕴等方面探索明式家具的设计之美,结合现代家具对明式家具的精神内核、造型元素、文化符号、工艺理念的借鉴与转化,探讨传统美学与当代设计的融合。明式家具的设计美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既体现了明式家具设计美学的持久生命力与活力,也为现代家具设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提供了新思路,体现了传统美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价值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瑞昌剪纸的漫画化传承与应用————作者:冯宏涛;赖雅丽;王丹;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漫画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优秀传播载体,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详细地分析了瑞昌剪纸的艺术特征和漫画的传播优势,并基于此制作瑞昌剪纸主题漫画,对故事、人物、构图、色彩进行设计和制作,全方位展现了漫画与瑞昌剪纸艺术的完美融合。通过这样一种跨媒介的艺术创新,既为瑞昌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

甪钓湾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作者:陈心怡;高瞩;

摘要:以上海市松江区甪钓湾为研究对象,聚焦其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策略展开探究。通过剖析甪钓湾“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三位一体定位,梳理其明清建筑遗址、革命文物、传统民俗等多元文化资源,揭示当前文创产品存在文化挖掘深度不足、情感价值单一、功能实用性欠缺等现状问题。研究提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可持续设计等原则,进而从核心文化元素挖掘、跨界融合设计、情感价值注入、多功能性开发、传统与现代融合等维度构...

沙头角鱼灯舞在室内陈设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作者:陈萍;

摘要:在探究非遗与室内设计结合的基础上,以沙头角鱼灯舞为例,对其在室内陈设创新方面的运用展开研究。首先,梳理沙头角鱼灯舞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文化价值等;其次,提取与转化沙头角鱼灯舞的元素,并分析将其应用于室内陈设上的案例,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文化内涵表达单一、空间匹配度不高等;最后,从文化基因解码和当代转译、空间语境适配与多维融合、材料技术革新和工艺重构三个方面探索问题解决方式,为非遗在室内...

云冈石窟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作者:白伟彤;

摘要:深入探讨云冈石窟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通过分析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与特色,结合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与趋势,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并展示实际设计案例与成果。旨在为云冈石窟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进而提升其文化传播效能与经济价值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