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世界美术

世界美术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189/J
国际标准刊号:1000-8683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主管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人民音乐》艺术类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考古学报》社科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世界美术》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1979年创刊,历经二十多年风雨历程,见证当代艺术大潮,追踪视觉文化前沿,报道全球艺术动态,追溯世界艺术历史,为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努力与贡献。《世界美术》利用全彩印刷的优势,刊登大量精美图片,配以精彩文字,加强信息报道,深化史论研究,提高译介质量,扩展编辑视野。《世界美术》采用板块式结构,迅速及时地报道国际艺术动向,大型艺术展览和活动,开放的中国与全球文化的互动;现代艺术的回顾,经典作品的分析,当代艺术家研究,博物馆与画廊介绍;艺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艺术史方法、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研究介绍。作为学术期刊的《世界美术》也是国内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园地,欢迎广大读者共同耕耘这片土地。

  本杂志见证了当代艺术大潮,追踪视觉文化前沿,报道全球艺术动态,追溯世界艺术历史,为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努力与贡献。《世界美术》利用全彩印刷的优势,刊登大量精美图片,配以精彩文字,加强信息报道,深化史论研究,提高译介质量,扩展编辑视野。《世界美术》采用板块式结构,迅速及时地报道国际艺术动向,大型艺术展览和活动,开放的中国与全球文化的互动;现代艺术的回顾,经典作品的分析,当代艺术家研究,博物馆与画廊介绍;艺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艺术史方法、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研究介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cssci08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史与论、艺术家与作品、艺术思潮与流派、美术教育、技法与材料、画廊与博物馆、艺术市场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这就是我的方式”——吕佩尔茨的艺术创作 邵亦杨; 2-7

  2 历史之后——吕佩尔茨续写的神话 赵炎; 8-14

  3 融合与跨越——2014中国青岛首届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毛公强; 15-20+114

  4 艺术中的光线和运动 贝尔纳•马塞里;周静人; 21-23

  5 身份危机 威廉•S•史密斯;甘霞明; 24-29

  6 当建筑遇见人类 米米•齐格尔;黄宗池; 30-34

  7 为雕塑着装——对话皮普•马尔 劳拉•奥尔布里顿;詹蕤; 35-38

  8 金妮•拉夫勒的西雅图公园 德里克•R.卡特怀特;吴丹; 39-41+113

  9 真实与想象中的运动——罗伯特•曼戈尔德 米歇尔•帕吉拉;陈亚力; 42-44

  10 新兴艺术家厄休拉•冯•赖丁斯瓦德 布鲁克•卡明•拉帕波特;应宜文; 45-50

  11 图像解析 约翰-保罗•斯通纳德;孟春艳; 51-53

  12 露西与乔治•奥塔:民生的艺术 胡秋霞; 54-58+2

  13 内在真实的风景——谈李伦的油画风景 易英; 59-62

  14 一起成长 鹿镭; 63-68

  15 混沌中的秩序——弗朗西斯•培根工作室研究 王琰; 69-78

  16 印度细密画解析 胡明哲; 79-85

  17 从形式主义的媒介还原到现象学的具身知觉——极少主义批评的后现代转向 朱橙; 86-92

  18 图画、色彩和相似 迈克尔•纽沃尔;尹德辉; 93-98

  19 认同与重构——莫斯科胜利纪念碑综合体建造历程 蒋进军; 99-107

  20 纪念莫斯科大学艺术史教育125周年(一)——十月革命之前 格拉辛科夫;于润生; 108-112

  国家级美术论文发表:浅议由绘画性素描走向设计性素描

  摘要:目前高校艺术学科素描教学大体包括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绘画学科专业通常重视绘画性素描;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更侧重于设计素描。本文作者试图在造型思维、造型方法上分析二者的异同。探讨自己在教学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国家级论文发表价格,美术论文,绘画性素描;设计素描;造型思维;造型方法

  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同为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性素描的雏形和胚胎大体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为重点。它重视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对客观物象进行分析与描绘,通过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表现力、创造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训练基础,它在强调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大体分为结构素描还是表现素描两种。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及多媒体综合类设计等的重要基础。

  世界美术最新期刊目录

在理论与历史之间的俄罗斯先锋派————作者:于润生;

摘要:<正>发生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先锋派现象不仅是俄罗斯艺术史耀眼的篇章,而且被看作整个世界艺术史,尤其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场运动中,俄罗斯艺术家就抽象艺术与革命和生产等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这场艺术运动的影响依然深远,其遗产被视为俄罗斯文化对世界文明所作的主要贡献。随着基本文献的整理和新材料的不断挖掘,整个先锋派的历史事实已经...

感知的重审:新媒体艺术家的媒介研究————作者:杨光影;马睿;

摘要:在媒介理论中,艺术家的新媒体研究及其理论成果尚未被系统关注。相比媒介理论家以技术为源点的媒介研究及其艺术探照,列夫·曼诺维奇、黑特·史德耶尔等新媒体艺术家以艺术的审美感知作为起点“重审”新媒体,重释“何为新媒体”“新媒体的文化生产机制是什么”等新媒体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曼诺维奇将新媒体视为前卫艺术美学策略的数字编撰,表现为:前卫绘画形式的程序化、前卫电影空间蒙太奇的窗口化、陌生化美学的日常化。史德...

跨越海洋:青金石在15-18世纪欧洲的艺术运用与表达————作者:孙博;

摘要:由青金石粉末提纯制成的群青,作为15-18世纪欧洲绘画中最昂贵且独具象征意味的蓝色颜料,长期以来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从“物”的角度,围绕美第奇家族的青金石收藏,聚焦同时期青金石在雕刻和马赛克镶嵌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与表达,从而勾勒出青金石在欧洲大陆传播历史的另一重面向,旨在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种古老艺术媒材在跨文化流动过程中所激发出的惊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真实与怪诞之间:米歇尔·波利曼斯的绘画————作者:丁晓吟;

摘要:本文是对比利时当代著名画家米歇尔·波利曼斯的绘画展开的研究,通过聚焦于他作品中的形象在真实与怪诞之间的张力这一视角,清理出其作品中几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人类处境的困境与疏离感、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某种现实荒诞感,以及探讨美感与不安感的内在张力。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艺术家对于艺术史传统的借用与对作品意义开放性的坚持,这些方式让他的作品在古今意义的缝隙之间获得了新的活力和意义,或许也是波...

艺术史和理论视野中的玻璃——关于玻璃艺术的研究————作者:李静;赵炎;

摘要:<正>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或隐或显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两河文明和古埃及的文明中就开始生产玻璃,无论是用玻璃釉进行装饰还是制造器皿,这种珍贵的材料都承载着人类早期文明独特的审美意趣。古罗马时代已经能够生产造型丰富的玻璃器皿,制造技术和装饰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革新,是制造奢侈品和镶嵌画的重要材料

被书写的历史:玻璃艺术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威廉·沃姆斯 ;张岱青;

摘要:<正>读者们不妨将这篇文章视为一幅(玻璃艺术写作的地图)。从托马斯·布赫纳(Thomas Buechner)到金·哈蒂(Kim Harty),这篇文章既展示了20世纪和21世纪玻璃艺术写作中已经涉及的领域,也勾勒出了许多有待探索的未知地带。玻璃作为一种工艺与艺术媒介,它的故事是成百上千位作家的心血结晶。这些作家以不同的方式试图捕捉其中的意义:他们挖掘事实,解构看似坚不可摧的叙事;他们含...

“核心”与“外缘”:工艺、艺术与设计中的工作室玻璃文化————作者:蒂娜·奥德诺 ;李秋江;

摘要:<正>如今,玻璃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涵盖工艺、设计、雕塑、装置艺术、摄影和影像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作为策展人,我时常被问及“玻璃艺术路在何方”,即玻璃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将扮演何种角色。这虽是一个合乎情理的问题,但其中也暗含着某种隐忧。询问玻璃艺术的发展方向,实则暗示着我们对其当下所处定位的不确定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工作室玻璃以及其他与手工艺相关的材料领域,与设计界和当代...

狂热的玻璃:戴尔·奇胡利的雕塑————作者:唐纳德·库斯皮特 ;李松林;

摘要:<正>深层创造的行为与一种无意识的记忆有关,这种记忆涉及一个和谐的内在世界及崩塌的体验,这就是抑郁位态。这种创作冲动源于对失落世界进行修复与重建的渴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在于将“丑陋”元素与美好元素平衡调配,以此唤起接受者对该过程的共鸣。接受者的审美体验涉及心理机制,这正是其与纯粹娱乐或感官愉悦的本质区别

蓝筹艺术家、玻璃思考者与硬料男孩:解读当代玻璃艺术————作者:苏西·J·西尔伯特;王冰;

摘要:<正>作为康宁玻璃博物馆一名年轻的策展人,我时常被问及有关当代玻璃艺术未来走向的问题,仿佛年轻的思维和我在康宁玻璃博物馆这座象牙塔中的职位,赋予了我某种超凡甚至神谕般的洞察力。然而,对抱有这种期待的人来说很遗憾,我并非能预知未来之人

云作为另一种建筑——对达米施与中国理论物质纠葛的重构————作者:贾若;

摘要:<正>人们对围绕基础设施的环境媒介的思考产生了适时的兴趣。【1】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国家为应对国家缺水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即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天河”控制云。【2】云的基础设施化以及国家控制和以人类为中心的工程议程的实施,只有通过对云(图1)的线性表现才成为可能,而该表达历史上通常被限制为图像性(pictorial)表现

来自康维勒的教训:伊夫-阿兰·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研究————作者:张瀚;

摘要:伊夫-阿兰·博瓦是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学者之一,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欧洲的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国的战后艺术。《作为模型的绘画》是博瓦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他在导论《抵制要挟》中表明了自己的基本学术立场,而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康维勒的教训》【1】则具体呈现了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博瓦在为著作《1900年以来的艺术》所写的导论《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中,不仅回顾了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作...

油画风景画的发展道路————作者:许幸之;

摘要:<正>编者按:许幸之(1904-1991)先生是著名画家、电影导演、作家、美术评论家和文艺活动家,他才华横溢,在绘画、电影、戏剧、文学和美术史论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1935年,由许幸之导演的电影《风云儿女》上映,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就是来自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风云儿女》首映九十周年,为纪念许幸之先生,中央美术学院...

重构神话:利奥诺拉·卡林顿墨西哥时期的绘画————作者:胡建南;

摘要:本文聚焦于超现实主义女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在墨西哥时期的创作,通过梳理卡林顿这段时期艺术创作的主题和特点,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展示出这位充满幻想的女艺术家作品中所具有的寓意、象征、性别视角和精神投射。墨西哥时期的卡林顿成功将个人创伤转化为具有普世意义的女性与神秘主义神话,为超现实主义注入了跨文化与性别政治的批判性视角,拓展了现代艺术的表达边界

《世界美术》投稿与订阅

摘要:<正>《世界美术》创刊于1979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作为国内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园地,《世界美术》报道全球艺术动态,见证当代艺术大潮,追踪视觉文化前沿,并通过对西方艺术史研究最新成果、艺术史方法、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深化国内学者及艺术爱好者对世界艺术史的理解。内容涵盖西方古代艺术史研究,现代艺术回顾,当代艺术和思潮介绍,展览与博物馆研究,前沿艺术理论和设计理论,视觉文化...

《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作者:威廉·透纳;

摘要:<正>~

《腐肉》————作者:哈维尔·佩雷斯;

摘要:<正>~

阿德里安与克莱尔艺术团队:科技、诗性与身体的多元对话————作者:汤莉;李佳锟;赵子豪;

摘要:在当代艺术领域,互动装置艺术通过融合数字技术、身体感知与诗意叙事,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法国艺术团队阿德里安与克莱尔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将舞蹈、建筑与沉浸式环境相结合,打造出充满哲学思辨与感官冲击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

从算法到画布:泰勒·霍布斯生成艺术中的可控美学————作者:原庆雨;

摘要:生成艺术作为一种融合了算法逻辑与艺术表达的创作形式,其核心特点在于“可控的失控”,艺术家通过预设规则框架赋予机器有限的自由,使作品的最终形态部分交给系统随机生成。本文以泰勒·霍布斯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不但分析其NFT系列作品,还聚焦于混合媒介作品及技术方法论,探讨生成艺术中自由与约束的动态平衡

黑川良一:在自然与科技之间————作者:范佳春;

摘要:日本音乐人、多媒体艺术家黑川良一的作品巧妙融合电子艺术、实验声音与视觉影像,并不断探索视听媒介的技术边界。在他的作品中,“自然”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概念,本文将黑川良一对自然的呈现概括为“复制”“找寻边界”“重建”三个阶段,讨论在不同阶段中,声音与画面如何达成合作,而媒介进步和技术迭代以及随之产生的观念变化如何影响对“自然”的表达

另类准则视域下的现代民族艺术群体建构——1969年“美国黑人艺术家”研讨会研究————作者:李恩多;

摘要:现代艺术的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艺术品本身,而是它展现出的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演化史。1969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题为“美国黑人艺术家”的研讨会,研讨会体现了美国公民中长期以来处于边缘的文化群体走向历史舞台中央,接受现代化历史使命的过程,从中我们得以参见“黑人艺术运动”的理论形成—这场艺术运动显现出艺术家从个人成名到群体影响力凸显的发展转变过程。研讨会是一场包含自我提炼、脉络梳理、疑义辨析的思...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